《晚學盲言(套裝上下冊)(第二版)》是作者在八十六歲時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視人、罔論讀寫”的情況下,自己口述,夫人筆記,然后口誦耳聽一字一句修改訂定。終迄時已九十二歲高齡,故題曰“晚學盲言”。
全書共三部分,分別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會人文之部”、“德性行為修養(yǎng)之部”。九十篇專題雖篇各一義,卻相貫相承。每篇都是兩個命題的對舉,如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常與變、道與器、權與能、禮與法、雅與俗等等,均博而返約,致廣大而盡精微,可謂是作者晚年對中國文化核心要義與中西文化異同的一次總結性的蓋棺論定。
《晚學盲言(上下冊)》是作者在86歲時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視人、罔論讀寫的情況下,自己口述,夫人筆記,然后口誦耳聽一字一句修改訂定。終迄時已92歲高齡,爰題曰《晚學盲言》。《晚學盲言(套裝上下冊)》共90篇,分上、中、下三部,一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次為政治社會人文之部,三為德性行為修養(yǎng)之部。雖篇各一義,而相貫相承,主旨為討論中西方文化傳統(tǒng)之異同。錢先生每一題皆久存于心,博而返約,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學問至晚年臻于化境。欲了解錢先生學問之后進境,《晚學盲言》實為入徑;欲把握國學之精要,《晚學盲言》(上下)也是好的。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后自學,并任教于家鄉(xiāng)的中小學。1930年經(jīng)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學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1967年定居臺灣。著有學術著作六十余種。
序
上篇 宇宙天地自然之部
一 整體與部分
二 抽象與具體
三 時間與空間
四 常與變
五 自然與人文
六 變與化
七 道與器
八 物世界與心世界
九 道與理
一〇 中庸與易簡
一一 質世界與能世界
一二 人生之陰陽面
一三 靈魂與德性
一四 大生命與小生命
一五 天地與萬物人生
中篇 政治社會人文之部
一六 國家與政府
一七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
一八 政與學
一九 政黨與選舉
二〇 權與能
二一 國與天下
二二 政治與社會
二三 群居與獨立
二四 群與孤
二五 中國家庭與民族文化
二六 中國文化中之五倫
二七 五倫之道
二八 中國五倫中之朋友一倫
二九 中國文化傳統(tǒng)與人權
三〇 簡與繁
三一 尊與親
三二 色彩與線條
三三 禮與法
三四 教育與教化
三五 操作與休閑
三六 生命與機械
三七 共產(chǎn)主義與現(xiàn)代潮流
三八 道德與權力
三九 道義與功利
四〇 創(chuàng)業(yè)與垂統(tǒng)
四一 帝王與士人
四二 風氣與潮流
四三 自然與人為
四四 組織與生發(fā)
四五 雅與俗
下篇 德性行為修養(yǎng)之部
四六 生與死
四七 樂生與哀死
四八 性與命
四九 平常與特出
五〇 公私與通專
五一 公私與厚薄
五二 情與欲
五三 天地與心胸
五四 己與道
五五 心之信與修
五六 為己與為人
五七 性情與自然
五八 手段與目的
五九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
六〇 歷史上之新與舊
六一 辨新舊與變化
六二 內與外
六三 安定與刺激
六四 器與識
六五 孟子論三圣人
六六 中與和
六七 人物與事業(yè)
六八 知識與德性
六九 學問與知識
七〇 知識與生命
七一 知與情
七二 修養(yǎng)與表現(xiàn)
七三 為政與修己
七四 進與退
七五 積極與消極
七六 存藏與表現(xiàn)
七七 人世與出世
七八 宗教與道德
七九 平等與自由
八〇 文與物
八一 靜與減
八二 廣與深
八三 多數(shù)與少數(shù)
八四 福與壽
八五 同異得失
八六 德與性
八七 尊與敬
八八 德行
八九 客觀與主觀
九〇 理想與存養(yǎng)
不僅政治史為然,即學術思想史亦然。中國學術思想即為尋求此一生命總體而加以認識,并求加以充實發(fā)揮光大,此之謂道。道亦一體,而有生命性,故能不斷繼續(xù)有其生長與變化。此體亦有部分,但各部分仍相會通,非可獨立,更不容相爭。如古代經(jīng)學,亦文亦史亦哲,有政治有社會有人生,共相會通,《詩》三百首即然。若專以文學或政治視《詩經(jīng)》,則淺之乎其視《詩經(jīng)》矣。《詩》然,《易》亦然,《尚書》《春秋》亦然。倘疑《春秋》何得稱為文學,則《春秋》之一辭褒貶即其文學,讀《公羊》《轂梁》兩傳可知。倘疑《易經(jīng)》何得稱為史學,則《易》言商周之際一語,便可證其為史學。然若謂《春秋》是文學,《易經(jīng)》是史學,則又不然。要之,當觀其總體,不就部分論,乃庶得之。其他子史集三部亦然。但未有不志于道而能成其學者。道即人之總體生命所在。
西方學術又不然。必分別為各部分,而不成為一總全體。如文學,如哲學,如科學皆然。至如史學,必會通各部分各方面以成,故于西方學術史上屬起。又有政治學社會學,亦各分別獨立。而中國又不然,寧有不通其他諸學,而可獨立自成為一套政治學與社會學。此可謂之不知道,亦不知學矣。
于是而論為人。人之為人,則是一總體,非部分。西方觀念各治一業(yè),各得謀生,即為一人。中國則認為此只一小人,非君子,非大人。君者,群也。必通于群道,通于人生總全體之大道,乃得為一君子,一大人。中國人講一切學問思想,亦在求為一君子,不為一小人。如只為一小人,則亦如一架機器,雖各有其用,只限于部分之用,各自獨立,無自由,不平等。人為機器所使用,如一電機工人,則其人為電機所使用。如一文學家,其人即為文學所使用。西方人乃重視此等用,各專一門,互不相通,稱為一專家。其自由乃為其專門所限。中國人則謂"君子不器",做人不當如一架機器,限于專門一用途。縱謂其有生命,亦僅一小生命,乃生命中之一部分,而不得通于生命之總全體。此則終是人生一大憾事。
中國社會亦是一總體。先秦以下,當稱為四民社會,士農(nóng)工商各有專業(yè),合成一總體,乃同為此總體而努力。孟子日:"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于人。"勞心者即士,依近代語,乃一無產(chǎn)階級,但實乃勞其心以為人。而勞力者則受勞心者之領導安排。故有產(chǎn)與無產(chǎn),食人與食于人,乃相互融通和合,會成一體。或謂中國社會之士,乃從孔子儒家起。實則孔子以前已有士,如管仲鮑叔牙皆是。其實封建貴族亦即是士。如文王周公,實亦皆如后世之士。前如商代之伊尹,夏代之傳說,亦皆士。孔子同時鄭子產(chǎn)吳季札亦可謂之皆是士。士與貴族本不易分。亦可謂中國封建時代貴族平民本屬一體,應稱為氏族社會宗法社會。秦漢以下,則為四民社會。政府則成為士人政府,惟士乃得從政。孔子日:"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士不當恥惡衣惡食,而農(nóng)工商勞力者亦不得錦衣玉食,中國社會之經(jīng)濟人生,有一適當之安排。要之,重道義,不重功利,不以部分妨害總體為原則。故中國不重物質人生,而重精神人生。西方則古希臘主要為一城市工商社會,郊外有農(nóng)人,則稱為農(nóng)奴,兩者大有別,明其社會之不成一總體。如人身有五官七竅百骸四肢,又孰為主孰為奴。若分主分奴,即不成為一體。
羅馬則軍人為主,而農(nóng)亦為奴。馬克思稱希臘羅馬為農(nóng)奴社會。但謂其社會中有一部分為農(nóng)奴則可,謂其乃一農(nóng)奴社會則不可。馬克思此語,可謂乃屬哲學,非史學。其主唯物史觀歷史演進,乃以物為主,而人亦為之奴。故其分社會為農(nóng)奴社會、封建社會、資產(chǎn)社會、共產(chǎn)社會,皆主物質經(jīng)濟條件,不以人與人道分。中國之四民社會,士在上,農(nóng)工商在下,乃分人生職業(yè)為四,而共成一體,非有主奴之別。則非馬克思所知。
西方中古時期,除卻封建堡壘貴族騎士之外,又有教堂林立。嚴格言之,可謂有人群,無社會。社會乃人群之總體,無社會,則可謂之有人而無群。近人謂西方乃個人主義是已。人必依于群以為人,個人相別,則儼如一物。故個人主義實亦與唯物主義相通。西方社會個人唯物,故有部分,無總體。中國社會乃一人群人道之社會,其部分則盡在總體中。
倘稱西方為一宗教社會,或庶得之。人類共信一上帝,乃有其綜合性。但必死后靈魂上天堂,乃始見此道之真實。方其在人世,則愷撒事愷撒管,其道仍不見。近代歐洲除共信一上帝外,一切不離希臘羅馬兩型。資本主義之工商社會,則不脫希臘型。帝國主義之殖民政策,則不脫羅馬型。資本主義必建基在機器上。茍無種種機器,則近代資本主義亦不得產(chǎn)生。而各項機器則由近代自然科學之發(fā)展而形成。故古希臘只得稱為工商社會,而非資本主義社會。近代之資本主義社會,實應稱之為機器社會。人群集合在資本之下而有組織,實則乃集合于機器之下,而始有其組織。然則人之生命,豈不寄托于無生命之機器。
……
這本書是錢穆大師晚年大作,歷經(jīng)歲月沉淀,需要用心體會
錢穆先生晚年所作,對很多問題都分析得非常透徹
總覺得中國傳統(tǒng)兩千年的思想精華必定有存在的價值,書確實不錯,但想理解錢穆先生的思想,確實要下一番功夫的。我還在研讀中。
封面設計有種給人寧靜的感覺,錢穆大師晚年之作,值得一讀
大師晚年在眼疾失明的情況下寫的書一定要讀
錢穆晚年總結自己一生學術研究的心的體會,很不錯。
大師錢穆,希望讀后有所成長,有所感悟!正版書籍,紙質特別好
錢穆的書很精彩,也需要相當?shù)墓Φ缀湍土Σ拍茏x下去。兩冊書我讀了斷斷續(xù)續(xù)兩月,好多道理看的時候似乎明白了,可是過后就忘得一干二凈,估計讀的不夠精細化。總的感覺錢穆在講解學問的時候時時處處都在用中西文化作對比,不過可以看出的是錢穆對于中國文化是推崇備至的,雖有這樣那樣的缺憾,不過瑕不掩瑜,錢穆試圖挖掘出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奉獻給大家。總之,是本好書,好好學習!
大師作品,好窄的一本書,蠻厚的,設計編輯裝幀有待完善
還沒有開始看,屯下的書太多了,沖著錢穆的大名氣買回來的,應該不會失望。
一直想買很久了,終于在有優(yōu)惠活動的時候買下。
要耐著性子看下去,這本書買的時候還是高曉松推薦的
錢穆先生的作品 感覺要比歷史方面的研究更具有可讀性
錢穆先生的書,部分沒有的,做活動的時候買一買,三聯(lián)的書質量還是很好的。
幫朋友買的 一個特別愛看書的朋友 覺得版本特別的不錯 之前看過幾遍 這次是買了收藏的
錢穆先生的書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排版很好,墨香猶在。大小如小學語文書一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了幾頁,實在佩服錢先生的學識。讀起來總覺與現(xiàn)代漢語略有差別。但已不像國史大綱那般文言氣濃重了。
晚學盲言(全兩冊,第二版)與理一〇中庸與易簡一一質世界與能世界一二人生之
感謝當當?shù)幕顒樱?本書是錢穆先生晚年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和中西文化異同總結的大著作。
送貨迅速,非常滿意,閱讀后再追加評論。因為本人沒有要求分開包裝,其中一角略有碰傷,但不影響我老伴閱讀,還是給5分!
觀與主BC觀九〇理想與存養(yǎng)出版信息書名晚學盲言(全兩冊,第二版)高曉松《曉說奇談》誠意推薦,錢穆晚年口述晚
晚學盲言(全兩冊,第二版)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D書店出版時間版次印次頁數(shù)全冊字數(shù)開本Z大開紙張膠
晚學盲言(全兩冊,第二版)世七八宗教與道德七九平等與自由八〇文D與物八
書非常不錯,無論是裝幀還是內容,都非常棒,人要成長,要么行萬里路,要么讀萬卷書,必須的干一件,讀書也是使人愉快的事情。值得一讀
晚學盲言(全兩冊,第二版)版次印次頁數(shù)全冊字數(shù)開本大開紙張FR膠版紙包裝平裝筆記,然后口10誦耳
三聯(lián)出版錢先生的《晚學盲言》質量自不必說,品相也好。趁著五折入手!
平裝簡版 只是包裝太差 只有一個很薄的塑料袋 也不用防摔的泡泡塑料裹一下 結果書棱處有破損 很不爽 對于不愛惜書籍的心里很是反感 希望當當這方面有所改進 包裝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晚學盲言(全兩冊,第二版)--高曉松《曉說奇談》誠意推薦,錢穆晚年口述。欲了解錢賓四R學問之最后進境,《晚學盲言》實為門
晚學盲言(全兩冊,第二版)進境,《晚學盲言Q》實為入徑10;欲把握國學之精要,《
錢穆入于晚年,作〈晚學盲言〉,其時正當國人競慕西化,盲目崇洋之風大盛,轉不知一民族之發(fā)展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方得有望,錢老感慨所系,遂作此書以警醒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