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 杜拉斯以小說《情人》聞名于世,但她生活中的情人與她演繹的愛情故事比她的小說更傳奇、更有戲劇性。在她眾多的情人當中,揚 安德烈亞是非常特別的一個,因為他和杜拉斯的愛情是一種“不可能的愛情。從這本書上來看,他好像自由了,雖然文字還擺脫不了昔日的痕跡。他無意暴露杜拉斯的隱私,但他筆下的世界在我們看來仍那么神奇,杜拉斯在作品中和生活中留下了無數個謎,揚也許是一把解密的鑰匙,盡管不是的鑰匙。揚在書中告訴我們,本書并不是杜拉斯寫出來的,而是揚一個字一個字在打字機上敲出來的,那個“坐在走廊里的男人”和那個“灰眼睛的小男孩”原來就是揚;電影《大西洋》中那個看不清臉的側影、那富有磁性的聲音,原來也是他的杰作。本書是一部意識流小說,一部動人的抒情散文:時空打亂了,回憶、插敘、倒敘混在一起,維系它們的是愛情。當然,他的敘述和回憶也不乏驚世駭俗的的故事、情節和細節。熟讀杜拉斯的人還能在書中讀出濃郁的“杜拉斯味”來,從語言、語氣到結構、句法……
作為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情人》是瑪格麗特 杜拉斯負盛名的代表作,曾榮獲獲一九八四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同名電影的拍攝也加深了中國讀者對它的了解。全書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貧窮的法國女孩與富有的中國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
瑪格麗特 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家、劇作家、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 多納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歲后回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我已經老了,有24小時,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 ,有 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 “我認 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 你 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 在你 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 面貌 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這個形象,我是時常想到的,這個形象,只有我 一個 人能看到,這個形象,我卻從來不曾說起。它就在那 里, 在無聲無息之中,永遠使人為之驚嘆。在所有的形象 之 中,只有它讓我感到自悅自喜,只有在它那里,我才 認識 自己,感到心醉神迷。
太晚了,太晚了,在我這一生中,這未免來得太 早, 也過于匆匆。才十八歲,就已經是太遲了。在十八歲 和二 十五歲之間,我原來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 歲的 時候就變老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我 從來 不曾問過什么人。好像有誰對我講過時間轉瞬即逝, 在一 生最年輕的歲月、最可贊嘆的年華,在這樣的時候, 那時 間來去匆匆,有時會突然讓你感到震驚。衰老的過程 是冷 酷無情的。我眼看著衰老在我顏面上步步緊逼,一點 點侵 蝕,我的面容各有關部位也發生了變化,兩眼變得越 來越 大,目光變得凄切無神,嘴變得更加固定僵化,額上 刻滿 了深深的裂痕。我倒并沒有被這一切嚇倒,相反,我 注意 看那衰老如何在我的顏面上肆虐踐踏,就好像我很有 興趣 讀一本書一樣。我沒有搞錯,我知道;我知道衰老有 24小時 也會減緩下來,按它通常的步伐徐徐前進。在我十七 歲回到 法國時認識我的人,兩年后在我十九歲又見到我,一 定會大 為驚奇。這樣的面貌,雖然已經成了新的模樣,但我 畢竟還 是把它保持下來了。它畢竟曾經是我的面貌。它已經 變老 了,肯定是老了,不過,比起它本來應該變成的樣子 ,相對 來說,畢竟也沒有變得老到那種地步。我的面容已經 被深深 的干枯的皺紋撕得四分五裂,皮膚也支離破碎了。它 不像某 些娟秀纖細的容顏那樣,從此便告毀去,它原有的輪 廓依然 存在,不過,實質已經被摧毀了。我的容貌是被摧毀 了。
對你說什么好呢,我那時才十五歲半。
那是在湄公河的輪渡上。
在整個渡河過程中,那形象一直持續著。
我才十五歲半,在那個國土上,沒有四季之分, 我們 就生活在惟一一個季節之中,同樣的炎熱,同樣的單 調,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一個狹長的炎熱地帶,既沒有春天 ,也 沒有季節的更替嬗變。
我那時住在西貢公立寄宿學校。食宿都在那里, 在那 個供食宿的寄宿學校,不過上課是在校外,在法國中 學。
我的母親是小學教師,她希望她的小女兒進中學。你 嘛, 你應該進中學。對她來說,她是受過充分教育的,對 她的 小女兒來說,那就不夠了。先讀完中學,然后再正式 通過 中學數學教師資格會考。自從進了小學.開頭幾年, 這樣 的老生常談就不絕于耳。我從來不曾幻想我竟可以逃 脫數 學教師資格會考這一關,讓她心里總懷著那樣一份希 望, 我倒是深自慶幸的。我看我母親每時每刻都在為她的 兒 女、為她自己的前途奔走操勞。終于有24小時,她不需 再為 她的兩個兒子的遠大前程奔走了,他們成不了什么大 氣 候,她也只好另謀出路,為他們謀求某些微不足道的 未來 生計,不過說起來,他們也算是盡到了他們的責任, 他們 把擺在他們面前的時機都一一給堵死了。我記得我的 小哥 哥學過會計課程。在函授學校,反正任何年齡任何年 級都 是可以學的。我母親說,補課呀,追上去呀。只有三 天熱 度,第四天就不行了。不干了。換了住地,函授學校 的課 程也只好放棄,于是另換學校,再從頭開始。就像這 樣, 我母親堅持了整整十年,一事無成。我的小哥哥總算 在西 貢成了一個小小的會計。那時在殖民地機電學校是沒 有 的,所以我們必須把大哥送回法國。他好幾年留在法 國機 電學校讀書。其實他并沒有入學。我的母親是不會受 騙 的。不過她也毫無選擇余地,不得不讓這個兒子和另 外兩 個孩子分開。所以,幾年之內,他并不在家中。正是 他不 在家的這幾年時間,母親購置下那塊租讓地。真是可 怕的 經歷啊。不過,對我們這些留下沒有出去的孩子來說 ,
…… P3-5
看的時候在網上搜了一下,果然都說杜拉斯很難讀 和我以前看的書不一樣,敘事方法也很獨特 ,讀完后覺得有點不太舒暢,可能是我自己不太喜歡這種 。打算過幾年再讀一遍,說不定到時候會領悟到其中的美妙
筆鋒很獨特 思維很跳躍 但是看著看著覺得很適合我
薄薄的一本書,打開卻是驚濤駭浪,千回百轉。小小年紀,她的愛恨,她的逃避與果敢,她的離經叛道,直到多年以后,記憶慢慢浮上心頭,才知愛過。很同情年少無愛的她,對家族的憎惡和愛,對男人的涼薄。。。。
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杜拉斯自傳小說改編,講述了少女與少爺之間凄涼動人的愛情故事
第一次看精裝版的《情人》是在大學圖書館借的,幾年后發現故事的細節已變得模糊,只記得大概的輪廓,忽覺倍感可惜,因而想重新購買一本再次拜讀進而收藏。未料想到精裝版已斷貨,只能購買該版本。還好,里面的翻譯依舊是那樣熟悉的語句,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王小波的雜文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到杜拉斯的情人,所以我很好奇,這是一本怎樣的作品呢,所以買了之后,真正覺得這是一部最真實的愛情
我喜歡情人這一本書,追其根本,是因為我喜歡杜拉斯。他的個人魅力征服了我,而這本書,也正是她在三次模糊談到自己與中國情人的經歷后,在所有有關人士都死亡后,才寫出的當年真實事件。如果要了解杜拉斯,就不得不去了解他與中國情人之間的故事,而要了解他與中國情人之間的故事,卻不得不去了解情人這本書。這本書,也是杜拉斯的文筆最好時候寫出來的,值得收藏!
這本書看了2遍,一遍是電子書,一遍是實體書,讀不懂作者那歷經滄桑的文字,看不明作者早已逝去的心,于我的閱歷是明不了那文字地下種種感情之下的宣泄,或許不同處境時期的人會有不一樣的對此書的心境
作為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情人》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值得一讀
這本書原本是湊數買的,因為小版本,放包里打發時間的,結果看完非常驚訝,這本書的原型好像與以前看過的那時期某個文人經歷相似。故事結構寫得很有吸引力。喜歡,有法國作家的風格、當時殖民地的氣息。這本書真值了!
有文藝氣息的男女們可以讀讀,就講了“我”與一個大我很多歲的華裔男人的愛,肉體的,靈魂的,以及我們的分離。王道乾的翻譯也很用心,保留了杜拉斯詩化的語言魅力,多用短句。
想買這本書,基于梁家輝所演的電影,杜拉斯的小說寫的也不錯,回憶過往的故事。杜拉斯的小說,為我們展現了上個世紀初,法國殖民地越南社會景象,一部不錯的小說。
在圖書館已經借閱了,但是喜歡買書的我,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情人》是多么的遺憾。終于趁著雙十一入手了,當然還是需要再讀一次的。杜拉斯這種碎片化的語言引起了我很大的閱讀興趣,像是詩一樣。
看了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他介紹的!以為挺長篇的,結果很小一本!在當時來說那樣的愛情是不被理解的,現在呢?不知道,但是杜拉斯寫作方式我覺得我自己比較難理解,太多第三人稱了,有點看糊涂了!不過慢慢看還是不錯的,理解得慢而已,不影響內容的解讀!
這本書是老師推薦的 所以買來看看~ 這個版本跟老師推薦的版本一樣 王道乾先生翻譯的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書很小巧 封面很舒服 紙張質量也很好~杜拉斯的這本情人很有名呀 迫不及待的想看里面的內容~
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今天收到的書,很滿意,價格也實惠,很好,不錯
買這本書出于它太過有名~ 這次買了十本書 這是最小最薄的一本 這本書一直到看完 好像沒留下什么印象 除了開頭的那一段話:……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說實話 這是很難讀進去的一本書
很早就知道梁家輝演過這部電影,沒特別關注,以為就是殖民地的白人女孩兒的一般愛情故事,真正讀原作之后才發現整體感覺很不同。很短的一本小說,輕松半天就看完,語言順暢細膩,有沖動想找找杜拉斯的其他作品看。
杜拉斯所有的作品,就這本我看得進去,不知道為什么。這本書像是一條緩慢流動的河,自有它的引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真切懂得。冷漠的愛和炙熱的愛,在字里行間各有位置。語言文字干凈利落,表達不拖沓。推薦閱讀。
杜拉斯的小說看過一些,還是覺得《情人》最好,太喜歡女主人公了,又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女子,跟作者一樣特立獨行。我一直覺得女人的特立獨行不像男人那樣,女人的特立獨行常常在于一些古怪的念頭和思想
杜拉斯的情人,經典不用多說,一本150頁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看過電影很棒,想看一下文字的感覺,書的封面簡潔,很喜歡這種風格,永遠的杜拉斯,永遠的情人。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傳性質的小說,獲一九八四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全書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貧窮的法國女孩與富有的中國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
瑪格麗特所寫的《情人》,不僅僅寫了她的情人,還寫了她的母親,她的哥哥,不僅僅寫了愛情的浪漫,還寫了親情的冷漠。她的情人與她的愛情我認為建立在靈魂之上,尤其是結尾更加令人感嘆。總的來說 這本小說看似輕描淡寫的平白直敘,但是蘊含著深刻的含義
內容開頭就引人入勝,還沒有開始看就被前文所吸引,不錯,好書
之前沒有讀過杜拉斯的書,這本書很是文藝,有文藝氣息的男女們可以讀讀,就講了“我”與一個大我很多歲的華裔男人的愛,肉體的,靈魂的,以及我們的分離。王道乾的翻譯也很用心,保留了杜拉斯詩化的語言魅力,多用短句。
是看了王小波的一只特里獨行的豬里面推薦的這個譯本,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已經放棄對別國作家書籍學習的動力,可依舊經不起王小波對這本書熱烈的追捧,還沒有開始看希望是一次別樣的文字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