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縣是一個離京城不遠的貧困縣,財政收入常常是入不敷出,缺錢嚴重影響了縣經濟發展。政府工作部門工作難開展,社會公共設施落后,拖欠教職員工工資,人民群眾不滿意……財政局成了眾失之地。
財政局長辭職了,一時間,這個位置成了上下爭搶的寶座。而這一位置卻讓一個沒有任何根底、沒有靠山的人坐上了。新局長上任一年,一系列財政管理、改革措施的推行,觸動了一些權力部門的蛋糕,斷了某些人的財路,財政改革不僅砍掉了領導財權且去掉了政府各部門的利益鏈,由此引發了自己家庭、與上級、與政府一些部門和社會一系列的激烈矛盾和斗爭,造成了山川縣一陣陣強烈的大地震……
財政局長的權力大了,這錢給誰,給不給,局長可以說了算;財政局長也沒權,有時就是使喚丫頭帶鑰匙,當家不作主;書記、縣長說了算,財政局長只是個算賬的會計和出納。小說描寫的縣財政局長的一段歷程,也是中國所有縣、市、省財政廳局長的縮影,也是國家財政部長的縮影。它是中國財政面臨的一段復雜而艱難、改革與創新、走出財政困境的一段歷程,也是中國財政波瀾壯闊的一段財政歷史。
長篇小說《財政局長》特點明顯:潔凈、內斂,富有韻律;人物鮮活生動,充滿正能量;探索了長篇小說的另一種敘述方式。
——著名作家、《小說選刊》原主編杜衛東
這部作品于喧囂中悄然問世。作者身為財政人的作家,不辱使命,勤于堅守,筆耕不輟。翻開新著,清雅的墨香中更覺作者劍氣歸塵,而幾年磨礪,終成正果。小說令人過目難忘的刻畫出錢海、張美玉、吳夢、秦柳等一系列感人形象,成為當代文壇的拓荒之作,是中國財政領域的真實寫照,是專業化的描寫。
——著名作家王世堯
看到《財政局長》,喜不自勝,一口氣讀完,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所熟識的許多基層財政干部,他們的一笑一顰都能在這本小說中看到。小說中細節很真實,猶如身臨其境;小說人物是那么熟悉鮮活,成功塑造了一位財政局長,描繪出了財政人的真實形象。
——高級會計師、財政部原會計評價中心主任肖書勝
寧新路,散文家?!敦斦膶W》主編。財政部中國財政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散文作品十部:《別把陽光浪費了》《近處的風景》《人在西陽里》《朝著陽光走去》《來去無塵》《會笑的云》《相思樹》等。
散文作品獲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第五屆中國散文冰心獎、孫犁散文獎大賽一等獎、第二屆中國報人散文獎等數十項文學作品獎。散文《相思樹》被蘇教版選入8年級語文測試試題。2015年2月,長篇紀實散文《一位財政部長的兩份遺囑》在《光明日報文薈周刊》發表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得到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和重要批示,引發全國學習一代財政部長吳波同志事跡的高潮。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曾為武警中校、武警部隊總醫院政治部宣傳文化處處長。五次榮立三等功。2001年轉業到財政部,2014年獲財政部“五一勞動獎章”。
序一:文壇有個狙擊手
——寧新路與長篇小說《財政局長》…杜衛東 / 001
序二:陽光透視下的真誠
——寧新路由散文到長篇小說的華麗轉身…王世堯 / 005
財政局長…001
后記:落筆后的文字…326
山川縣財政局老局長趙承德提前離崗了,與老趙關系不錯的財政局副局長劉梅花也在她本人要求下調到了其他部門。這平時關系甚好的男女老同事,雙雙離開財政局,不知啥原因。
趙局長為啥提前離職,連苦等多年、眼看到手的副縣級也不要了?他是有經濟問題,還是有男女關系問題?老趙啥也不說,上面也沒有解釋。人們就有了猜疑,老趙不干局長,劉梅花為啥調走?老趙的前任財政局長因八萬塊錢的受賄失去了人身自由,為此老趙印證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句是千真萬確的,因而不敢貪也不敢拿,經濟上是“干凈”的。老趙不貪不拿,不知有啥事?有人就疑是犯了男女作風問題。
老趙離職,是在醫院離的職。半月前他頭暈目眩,開會時忽然暈倒,好在送醫院搶救及時,救治后無大礙。他是腦梗塞急性發作,已是第二次搶救了。老趙上次發作,是半年前,暈倒在財政局走廊上,治療一半就要出院,醫生不同意,他就跑回來上班了。之后又反復出現頭暈,也沒去治療,這次發作,便向組織打了提前退休報告??h領導無法拒絕老趙堅決提前離崗的請求,拖了一段時間,他仍堅持要提前離崗,縣里就批準了。批文下來,老趙還在住院,出院就辦了離職手續。
老趙不老,五十三歲。五十出頭年齡的正科級干部,還有兩年轉到非領導職務崗位。這個年齡沒有被提拔的人,在縣里就算老干部了。轉非前,老趙能不能提為縣人大副主任或政協副主席,有人說可能性很大,有人說他沒戲。而更多的人為他離職惋惜,說老趙人多好啊,財政經濟業務駕輕就熟,如要等一年半載的,也許能提起來;他的機會是明擺著的,這么早離崗,有點不值得。
財政局的人大多不愿讓老趙離職,說明老趙是個好財政局長。
老趙提前離職,對縣里財政經濟發展來說,實在是一份損失。
年輕時的老趙進步是很快,從參加工作進了財政局,幾年一職,當副股長、股長、副局長,數年后又升調到稅務局、審計局當局長,后又調回財政局當局長。老趙在這些核心經濟部門,轉來轉去干了三十年,在局長這個崗位上,也就是正科級崗位上干了十五年之多。他“陪”走了好幾任縣委書記、縣長,也“陪”走了十多位副縣長、副書記、人大主任和副主任、政協主席和副主席等。這些縣領導,大多是縣里部門提起來的,且大多正科級比他的時間短,有的還是他部下。面臨多次提拔副縣級機會的老趙,卻總是“原地踏步”。
有那么多人被提拔,又有許多次提拔機會,為啥老趙一直沒有被提起來?老趙沒犯過錯誤,財政業務又精湛,理應有機會提拔。為何這么多年過去,沒被提拔?說是財政局長崗位離不開他。
財政局真是離不開他嗎?財政局雖離不開專業能力強的人,但往往不懂財政的人也干財政局長。說是財政局長崗位離不開他,這真是個簡單而又復雜的話題。
簡單,是因為老趙算賬算得細,算得準,也算得狠,把財政局長當得很稱職,可以提拔副縣長、人大副主任,或者任政協副主席兼財政局長,可老趙卻被一次又一次放下了。
復雜,是因為人大主任和政協副主席位置要么座滿,要么上面總是安排其他人,多次沒有了機會。這幾年提拔政協副主席和人大副主任,也有過機會,有幾次據說板上已釘釘了,而宣布任命卻沒有他。他在提拔中形成的復雜因素,除需提升的人多位子少,不講關系不行,不送錢不行外,也與老趙不找人說情、不送禮、不送錢有關;與他不溜須、不拍馬、不說假話、不說謊話、不說好聽的話和把與領導關系簡單化有關。
比如,老趙去領導家,都是兩肩扛個腦袋空著兩只手;領導家辦紅白喜事,從不送紅包和禮品,只送一幅字。老趙喜愛書法,盡管是縣里二流書法家,而他卻習慣以字作禮品。需要送禮之人和事,他就送字。往往是他前腳送領導,后腳出門字就被人家扔到垃圾筐。對此,他也不在乎他的字是被扔了還是留著,也不在乎別人冷言熱語,遇到該送禮的事時,下次還送字??尚Φ氖?,他總認真地給送字的人說,他的字一平尺值五千塊錢。雖說一平尺五千塊錢,但誰也沒見過有人買過他的字。有人就對老趙說,你的字這么值錢,干脆你就別送我字,送我錢算了。對此老趙會說,這字有收藏價值,將來非常值錢。別人就嘲笑他。
他送禮送字,是想把自己與別人關系簡單化,可別人對他的這簡單很煩,說他的字連擦屁股都嫌臟,往往在別人眼里一錢不值。在別人看來,這涂上黑鴉的一張破紙,竟然充當禮品,是你老趙把領導看小了,也是你老趙把與領導的關系拉遠了。
老趙當然明白,在這個世俗的社會,金錢物質是直接拉近人與人的關系,尤其是拉近與領導的關系,它是與領導建立濃厚感情立竿見影的空中飛橋。可老趙送禮不送錢只送字,他把領導看簡單化了,別人也就把他看簡單化了,對他也就輕了,雖然他坐在財政局長這個重要崗位上,可在一些領導眼里也就無足輕重了。
還有,老趙從來不請領導吃飯。除了工作需要,他從不請哪個領導吃飯喝酒。他不請領導,不請別人,領導也很少請他。往往是,別人非請他客的時候請他,能不請他的時候就不請他。不請吃,不愿被人請吃,老趙把人際關系簡單化了,可領導和他人對他卻有看法了。比如,老趙從不向領導說奉承話;機關里、官場上,下級奉承上級,同級贊揚同級,這是不花錢的禮品,簡直隨時隨地會有這樣的禮品扔來扔去。奉承話雖然大多露骨、肉麻、無聊、虛偽,就如菜里的味精,用到恰到好處提味,用多了就變味,再多了就是異味??深I導的耳朵一般不嫌“味”重,似乎奉承話越多,就越心花怒放,奉承話越頻,就越不厭煩。因而,在有的單位里說奉承話,說得體,說及時,說動人,說巧妙,成了機關干部的基本功,也成了讓領導喜歡與否的潤滑劑和攀高的梯子。甚至有的機關里,有著說奉承話的濃厚文化氛圍。一個剛進機關的大學生,不知道不會說話、不愿說奉承話的利害,會很快讓他吃到苦頭,也會讓他很快明白并適應和學會說奉承話,并且會讓他深知說奉承話的重要性。不說、不會說、說不好奉承話,那是要吃虧的。所以,這些機關里大小干部,說奉承話是基本功,說好奉承話是熟練工,說巧奉承話是苦練工。
老趙是實在不愿說奉承話的那種人。老趙嘴巴不笨,他祖父是在清朝皇宮給老佛爺說書的,他父親也是說書的,祖傳是“溜嘴巴”。處在說奉承話的語言環境里,不愿說奉承話的老趙,顯然是另類,也是讓一些聽慣了奉承話的領導和同事,覺得他怪異。他這不討好領導,不奉承別人的習慣,讓一些人很不習慣。比如,老趙做事死板,缺靈活;領導交辦的事情,政策和規定就是尺子,沒有政策的,不合政策和規定的,他不通融,也不給面子。財政局長手里無非是錢,錢是“唐僧肉”,誰也想割它一塊??稍诶馅w這里,這“唐僧肉”雖可以割,但要割得合規才行。合規,就是按照規矩來。這規矩,是法定,是法規,是政策。
山川縣不缺人,只缺錢,也缺花錢的鐵規矩。一個年財政收入僅有四五億元、人口多達三十萬的貧困縣,長期以來花錢的規矩是,領導的預算和財務約束意識淡薄,誰的官大,誰的權大,誰的“背景”大,誰就有花錢的較大權力,規矩只是個擺設。而老趙上任財政局長,這些狀況被他漸漸扭轉了,扭轉到了“唐僧肉”不能隨便切,不合規的不能切,即使合情而不合規的也不能切。他甚至連書記、縣長的賬都不買。老趙變成了人們眼里的“鐵公雞”,變成了讓領導和大家討厭的“牛逼”人。領導討厭他,也想換了他,但他在省里廳局和中央部委熟人多、人脈廣,每年能從省財政廳和發改委、財政部爭取來大把的錢。換了他,沒人會把賬算得這么細、這么精、這么摳,也沒有人會給縣里跑回大把資金。換了他,就會丟失大把的錢。領導來回一掂量,也只能讓他接著當財政局長。他是縣里局長中的元老,幾任縣領導,都想過提拔他的辦法,也有過調換他的動議,但很快就被一個理由否定了。理由當然是老生常談:換了老趙財政局長,山川縣的錢就會不夠花。是啊,沒錢的書記、縣長怎么當?他們要政績,他們想升官,搞不出政績,縣里發展慢,他們當官的日子也好不了,這個后果他們都十分清楚。
這些復雜而簡單的因素,導致老趙在財政局長崗位多年來“原地踏步”。職務提不了,老趙卻是縣里多年的先進人物。全國的、省市縣的先進一大串,大小榮譽幾十個,大會小會時常受表揚。這先進,那先進,可縣里提拔的名單上就是沒有他老趙。老趙雖有想法,也有過消極情緒,但從不慢怠工作。他像個上足了發條的機械動物,每天、每月、每年該干啥還干啥,準時,不喊、不鬧。這倒讓領導覺得,老趙對職務想得開;不提拔老趙,老趙照樣干得很好,不提也就不提罷。后來加上他年齡也大了,提拔他的事,就在縣領導那里淡化了。淡化了,也就不再考慮他了。這些情況成了老趙不能提拔的常態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了,這些年也就沒人提了,更有很多人認為老趙提不起來,自有老趙本身的致命問題。老趙究竟有什么問題?誰也說不上來。
因而老趙提前離崗,成了人們的好奇。有人問老趙為啥?他不回答。甚至有人跟他開玩笑說,是不是你的“雞巴”捅出了麻煩?他也不惱火。他說,你們愛怎么想就怎么想去。老趙的特點,凡是別人認為是他的錯,他從來不做解釋,一句都不解釋,對誰也不解釋,包括他老婆。他知道,更多人在經濟和女人問題上懷疑他,他不在乎。事實上,他既沒有經濟問題,也沒有女人問題。
那老趙為啥辭了財政局長?職務一年又一年提不起來當然是主要原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年財政局長越來越不好當。這也是全國所有財政局長同樣的感受,當財政局長困惑越來越多。這困惑,是錢少事多帶來的,也是一大堆改革難搞帶來的。讓他真正難以應對的是,進入一九九五年后,縣里領導借深化改革名義大興土木的雄心一個比一個大,冒出來的建設項目一年比一年多。如此事情越來越多,錢越來越不夠用,這把椅子給他的已是如坐針氈的不自在。他感到沒錢的財政局長,就像沒奶的奶媽,自己難堪,別人討厭,每天又如同坐在烙鐵上,屁股燒得難受。
山川縣離京城雖二百多公里,要與京郊相比,現代與落后反差巨大。破舊的縣城,落后的農村,全縣貧困人口占了一大半。縣里較大的搖錢樹,也是財政錢袋子來源,是大大小小十幾個煤礦、水泥廠和加工廠,再就是靠蘑菇、山楂、杏仁等這些燕山和灤河賜予的土特產??窟@些山貨,要讓縣里富起來,得到猴年馬月了。況且,農業稅如果取消,連這筆可觀收入也將沒有了。
山川縣山連著川,川連著山,燕山到這里已成尾巴。山不高,樹也不高,盛產山楂、杏子、食用菌,倒也是財政可觀的收入。山楂大而紅,杏子、杏仁超大。山楂助消化、降血脂,酸甜味美,營養豐富,是藥材,更是開胃消食的水果和果干,也是山川縣的特色。雖是特色,但也富不了農民,也富不了政府??h辦的幾個水泥廠、煤礦,常年粉塵漫天,因銷路不好和市場競爭激烈,上繳政府的錢,有時多,有時少。為財政的錢袋子里多一點,老趙把大小煤礦礦長、水泥廠廠長,當大爺捧著,企盼他們多繳點。多繳點,老趙的日子就好過點。老趙盯著的還有農業稅,總是想著各種法子,怎么多收點,可農民窮,征稅如同挖心割肉,抗稅拒稅習以為常,稅務員挨罵是常事,挨打也不新鮮,農民恨財政所,恨財政局,這讓老趙痛苦不已。全縣每年財政收入如有四五億元就謝天謝地了,而每年卻需要財政收入近兩倍的開支,缺口的錢全靠中央和省轉移支付資金填補。
缺錢和常常沒錢的財政局長老趙,每天最不愿說的話是“沒錢”,別人最討厭他的話也是“沒錢”;他最多的動作是面對要錢者的搖頭,他最不愿做的動作是搖頭,別人最討厭他的也是搖頭。事實上,他沒錢的時候比有錢的時候多,他搖頭的時候確實比點頭的時候多,別人討厭他的時候比喜歡他的時候多。尤其是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山川縣,貧窮落后與京津地區的繁榮發展,形成了強烈對比,脫貧、發展、致富,招商引資、開發項目、工業強縣,成了每天全縣工作的重點,各級都在謀劃項目和發展的事,往往是幾天、一個月、幾個月時間,就能規劃一籮筐又一籮筐的項目和事情。做項目、做事情,就得花錢,沒錢做不了項目和事情。
最讓老趙難受的是縣里已經債臺高筑,而書記、縣長要政績,要上的項目一個比一個大,一年比一年多,沒錢只好借債。連續幾年,財政的債務越來越高。這么多的債,賣了山川縣的所有家當也還不起,老趙的恐慌和懼怕在升級。舉這么多債,在他看來,是一屆政府對下屆政府的不負責任,是一屆政府給下一屆政府堆積的后患。盡管縣里債如高山,但看來還得繼續借,因為新任書記提出要開發建設新區,需要好幾個億資金,他讓老趙想辦法,沒辦法也得想辦法。
老趙不斷借債,而需要錢的事多得把他的腦子都漲破了,要錢的人一撥又一撥把他的門都擠破了。老趙的辦公室早晚都是人,電話大多都是要錢的,大多電話都不敢接。因為太多事情沒那么多錢保障,大多數人是要不到錢的,老趙注定會讓大多數人失望、責怪、怨恨、咒罵。老趙成了沒奶的奶媽,借奶的下人。老趙的煩惱,在不停借債中升級,很快變成了厭煩與惱火。他每天盼望的是,哪有個地縫,讓他隨時鉆進去。
當然,老趙提前離職,除了錢少事越來越多而帶來的財政困境外,那就是讓他寸步難行的財政改革。
希望對實際生活有借鑒意義
在書店里面看了些,很感興趣,正好搞活動就買了!
書很好,價格合理
欣賞作者文筆洗練,買來學習和借鑒!
還沒看,看了再評論!
正版圖書。
很不錯,單位要的
財政人寫財政事,好書
質量很好,不錯的!
這本書值得一讀
很不錯的一本書
不錯,好極了
財政局長,財政人生。
還行不錯,就是物流略慢
正品,可惜字小了點
很精致,包裝很好
很好,很好。
正版,質量不錯,服務也好!
很好很好很好
很好很好很好
非常滿意 推薦大家購買
很耐看的一本小說。
很好的書,正版,信賴當當!
第一本是現代出版社2010年出的,這是第二本。
潔凈、內斂,富有韻律;人物鮮活生動,充滿正能量;探索了長篇小說的另一種敘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