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讀庫》是2016年第三期,共有六篇文章。既有對日本東京獨立書店的實地采訪,也有對中國“三線建設”的回憶,此外還梳理了蕭紅的坎坷人生。本期中還關注了哥特式浪漫電影、比亞茲萊開啟的書籍插圖的黃金時代等。
在大型連鎖書店和網絡書店的沖擊下,愛書人吉井忍帶著疑問分別走訪了日本SPBS、森岡書店、專注于選書的BACH公司以及今野書店,與創始人或店長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的安靜堅持讓人印象深刻。
艾苓及其母親姜淑梅均有作品曾刊于《讀庫》。《畢業生》講述艾苓的學生們畢業后多般景況,展示普通學生步入社會后,初次品嘗生活的苦澀和欣喜。
“三線建設”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內地大規模的工業遷移和國防建設,繼《讀庫1105》中刊發的《三線人》后,再次聚焦這一特殊年代的特殊事。本篇《三線軼事》回顧四川江油軍工企業和研究單位的興衰及三線人的生活起伏,讓我們更接近這段歷史及一個個活生生的三線人。
王鶴在《落紅》里梳理了民國女作家蕭紅的坎坷人生。蕭紅以她的敏感性情與虛弱之軀,在“所謂現代化”的進程中,或傷筋動骨,或撕心裂肺。
“擺事實不講道理”是《讀庫》的編輯方針。其收入的作品從篇幅而言屬于五千至五萬字之間的中篇讀本;內容而言,《讀庫》強調非學術,非虛構,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結合,探究人與事、細節與談資,不探討學術問題,不發表文學作品,所選書評影評等文體則強調趣味性,通過真實的表象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
讀庫系列 《讀庫1601》點擊進入《讀庫1602》點擊進入《讀庫1603》點擊進入
張立憲
江湖人稱“老六”。新聞出版從業者,居北京。現主編《讀庫》叢書。并策劃出版《青衣張火丁》、《共和國教科書》等。多年來,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出中國出版界持續出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跡。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
自2002年起,以“見招拆招”為網名,發表“記憶碎片”系列文章,在網絡世界流傳至今。
1-79 東京書房 吉井忍
80-127 畢業生 艾 苓
128-208 三線軼事 肖 逢
209-279 落紅 王 鶴
280-313 復活“哥特式浪漫” 洪 韻
314-345 為線體而生 虎掰掰
這本書很好,內容深刻, 開啟智力 ,內容有趣 ,內容豐富 ,值得一閱。
收藏且便宜!
值得一讀,但2010以來內容質量明顯下滑
Satisfied
獨立思考,用心之作。
可蜂蜜了;蜂蜜;蜂蜜否;了么麻煩撒麻煩‘;否了;
很好,滿意。
值得擁有的經典書。
一如既往!
好(?▽?)
看完這本書,腦海中揮不去巧珍哭著求高明樓再讓高加林教書的模樣,高加林沉痛的呻吟還震動著我的心。命運真是和高加林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沒能考上大學的高加林剛適應了教書的日子,村里的“大能人”高明樓走后門讓自己的兒子頂替了高加林的位置。高加林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用一種近乎自虐的方式發泄內心的怒火,任雙手鮮血淋漓,任身體精疲力竭,這也是他對權勢壓迫的無聲的無力的反抗。然后沒有多久,命運再次垂青了高加林。他的叔父轉業回鄉,他再次回到了城市,成為了一名通訊干事。這個滿腔激情與活力、才華橫溢的俊朗小伙很快在城市大顯身手,成為一介名人…
純粹的閱讀,很不錯的裝幀,翻閱很有質感。
看完再來評論
實惠品質也好。
余華,1960年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希臘、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波蘭、巴西、以色列、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和印度等國出版。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等。
讀庫,每期都會買。
買了一大批就不一一評論,不錯!
價廉物美,非常好。
Satisfied
Satisfied
六個的書不會錯
還是喜歡以前的選題,近幾年的越來越有點不合口味了。
幫同事買的。
正版 活動價很劃算 好評上圖
讀庫的印刷質量一天不如一天,比老版的差遠了。老六不管了嗎?
活動時候半價買的,但是讀庫兩個字凸出來的位置歪了比較郁悶
講故事不講道理!書的品質沒的說,也要兼顧內容。
讀庫改版以后特別喜歡 還是平實的文字 另外開頭第一頁的畫特好 有感覺!
為什么比15年的書小了好多?其余的都滿意
很喜歡讀庫現在的小版本,打開來看也非常方便,最喜歡每一次讀庫的第一篇文章
趁搞活動湊齊了,書很好,篇幅不長,適合碎片時間閱讀
我平時訂閱了一些讀書的公共號,同時也經常看一些紙質書,在碎片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看到一些書上提到一些書,而且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都還馬上記錄下來,或者把書的圖片下載到手機一個專門的文件夾中,然后再到當當網去搜索,如果覺得確實可以就把它放在購物車里,隔一段時間就大采購一次。之前看過幾期讀庫。喜歡張立憲先生的編選視角。
《讀庫》內容一如既往的好讀,新版面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紙張的變化感覺不如舊版,其他還好!原本打算10年便不再購買,怎料它變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