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語“羌塘”,意為北方的空地,狹義指藏北無人區,實則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無人區、可可西里無人區、阿爾金無人區、昆侖山無人區,這四個無人區連片在一起,構成了世界上獨有的超級無人荒原。由于可可西里的概念被炒熱,以至于大家一度用“可可西里”代替了這片廣袤的荒原。實際上,可可西里不論行政疆域還是地理疆域都只是大羌塘這片荒原的一小部分。大羌塘,自由后追逐之地。
“中國戶外年度金犀牛獎”是中國國內一項戶外評選頒獎活動,被譽為中國戶外界的奧斯卡評選。“中國戶外年度金犀牛獎”是中國國內一項戶外評選頒獎活動,被譽為中國戶外界的奧斯卡評選。
本書的入圍獲獎詞:人類首次以自力方式橫穿大羌塘無人區,羌塘,地球上獨有的超級荒原,當我們熱衷談論偏遠的阿里和熱鬧非凡的可可西里時,對這片酷寒的高原依然陌生得不知所措。一個人,推著200斤的自行車,歷時77天,經歷了一場我們無法想像的艱苦旅程。這是人類的又一個奇跡,工業文明并未束縛我們的血軀。楊柳松不炫耀,保持低調,敘述平淡,文字樸實,可他越是平淡和樸實,你越能感到那種噴薄而出的激情,如高原日出般壯美。看樣子,還是個堅韌而幽默的家伙。我們看到,翻騰的晚霞里,是他寂寞的身影,與野獸荒原為伴,可稱大俠。還是個儒俠,有顆平常心。
人類首次以自力方式橫穿大羌塘無人區,羌塘,地球上獨有的超級荒原,當我們熱衷談論偏遠的阿里和熱鬧非凡的可可西里時,對這片酷寒的高原依然陌生得不知所措。楊柳松的《北方的空地》中,一個人,推著兩百斤的自行車,歷時77天,經歷了一場我們無法想象的艱苦旅程。這是人類的又一個奇跡,工業文明并未束縛我們的血軀。
楊柳松,作家,旅行家,深度旅行難以抵達的秘境,享受著人們無緣一見的自然與生活。旅行是一種單純的生活狀態,是人們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游離的小船。旅行也是一種探險,但真正的探險是人生。
序:生命綻放如花
自序:行走荒原,放逐心靈
及時章 糾結的起始
第二章 一點也不意外的決定
第三章 壓抑天空
第四章 不可重復的人生
第五章 進入世界寒旱地帶
第六章 二○一○年,荒原及時場雪
第七章 早起的烏兒有蟲吃
第八章 動物并不兇猛
第九章 夜風雪,英雄的呼喚
第十章 游戲規則制定者
第十一章 水波星空
第十二章 行走在異星球
第十三章 可可西里后院
第十四章 追尋蜃景
第十五章 蘇醒的河流
第十六章 若拉錯的春天
第十七章 陷入泥濘雨季
第十八章 北上,無所謂選擇
第十九章 困守,雪融洪水
第二十章 扶不上墻的爛泥
第二十一章 艱苦的旅行
第二十二章 出走昆侖
第二十三章 徒步逃生之旅
第二十四章 荒原彼端
附錄:大羌塘穿越示意圖
等裝備間隙,與友人去林芝賞桃花、泡溫泉,以求轉運,更享得“十鳳一龍浴”的傳奇,想必晦氣已散。時間四月初了,先被郵政車忽悠,然后匆匆搭車趕往阿里,四人擠坐加座后排,折騰得夠嗆,把憋屈的雙腿伸到窗外還遭司機怒斥。次日深夜抵達阿里地區首府獅泉河鎮,卸自行車時發現輪胎快拆桿顛掉了,車子散架,頭皮發麻。一時在偏遠的阿里無所適從,即便拉薩有零件走郵政快遞也得十多天。小福星多啦再次釋放魔法,憑借巧嘴托一司機將快拆桿從拉薩捎來。原以為一遭,和多啦線上聊天,千恩萬謝,同時在線測試新油爐,一次未用的新油爐居然斷了噴嘴。翌日四處尋焊接,一連三家皆無銅焊,第四家倒是可以,老板事先說明:“如果焊好給十塊,壞了可別怨我。”我應下。只見電光閃爍,不消一分鐘噴嘴便徹底毀了。無語。又是多啦,將自用油爐及丁丁睡袋托志鵬捎到阿里。至此,借用的裝備包括一個小鍋,一個防潮墊,一個油爐,一個睡袋。
情緒很不穩定,天意?兩種角度,制造種種障礙不讓你去,提前磨礪讓你輕松去。哪種天意,在乎自己的選擇,而非天意本身。
時間四月十六日了,已沒有多少時間再耽擱,找車前往界山達坂也是一番周折,同時購買食物和汽油(我用的是燃油爐)做準備。壓縮餅干還是快過期的,雖說過期一點沒關系,但長達四年的保質期不免讓人懷疑食物質量的異化。且咳嗽一周了,吃了藥,不見好轉。高原上小病小災很難痊愈,這點倒有心理準備。
一切都好了,真的沒問題了?我不停地逼問自己。
怎么可能會沒有問題,著實無法坦然面對。四月十九日中午,所有裝備、食物打包后裝車,真重,貌似史上最重車走羌塘。某個瞬間用力過度,還差點把小腰閃了。之前,從未試驗過這個重量能否推行,也是不敢。這種刻意忽視的心理,充斥著我的旅行生活,掩耳盜鈴有時還是挺管用的,優美一點的措辭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車子勉強能騎,車頭太重,容易偏離,街道上遇人,需提前控制方向。不過一公里,堅實平坦的大馬路,一個馱包鉚釘就又斷了,太重了。下午七點多才裝車,看著兩層樓高的裝廢鐵的大卡車,心里糾結。也有好事,晚點發車,測算到達界山達坂應是天亮時分。去年是凌晨兩點抵達界山達坂,黑夜里的感受很不好。
一路上咳嗽不斷,又不時得隱忍著,司機眼神漂移,誰敢把一個病人放在無人的酷寒高原。為了化解司機疑慮,我忽悠說自己是搞地質研究的,大部隊正浩浩蕩蕩從新疆方向開來。司機被我忽悠得亢奮,不吃飯,不停車,不歇息,將我建設祖國大好河山的夢想快速拉到界山達坂。時間凌晨六點,時間上比去年還要尷尬。爬上廢鐵取車,衣著單薄,呼呼大風,至少-15℃。赤手解開繁瑣繩結,司機冷得都不愿露頭,再三請求下才幫我接下白行車。水袋不幸被廢鐵劃破,好在多帶了個朋友送的MSR水袋,原本看不上,現在成了救星,否則我真被一個霹靂打趴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
黑暗中搭建新帳篷,及時次實地使用,不熟稔。風大,冷,匆匆鉆進松垮垮的帳篷。冷得把頭縮進睡袋里,卻被嗆出來,丁丁睡袋那個味真夠嗆。有點深潛水的心理,鼓足精神,對自己說,熏死和凍死,選擇吧!果敢地把頭縮進睡袋里。P021-022……
看了電影,被羌塘的風景深深吸引,買來過過眼癮
有人評價說,看完北方的空地,世上再無游記。這是我買這本書的最初的沖動。在我看這本書的過程中,電影七十七剛好上映,我想,電影怎么能夠還原楊柳松橫穿羌塘之故事于萬一呢?這是一段多么獨特、奇絕的經歷,很有意思。
滿意,喜歡喔!最近剛看完七十七天電影,特意找來再看看原著,藍天、楊柳松、江一燕、漢唐,都是身上有發光的人
一部電影77天,引起了買這本書的強烈欲望!本書印刷精美,內容翔實,雖然自己以后不一定能去,但是,看著它,可以激起內心的激情。
還不錯,跟著楊柳松一起走了一遍羌塘。紙質不錯。給贊。
這本書收到的時候沒有包裝,里面本應該有精美的明信片也沒有,像被別人拆過。。。
看過電影才知道這本書的,對于同樣喜歡無人區的人來說,值得看看!
非常好的一本書,佩服作者的勇氣和自由的聽從內心聲音的,給人生活的力量。
孤身穿越羌塘的經歷,比電影更加精彩,所想所感真實,有艱辛卻也不乏幽默。也許我們這一生都到不了羌塘,到我們可以跟隨楊柳松的文字,來一次穿越。
不錯的一本書,使我們對羌塘這塊神秘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直有顆驛動的心,可是就沒這膽量,也沒有這種體能,所以還是看看書吧,聽說還拍成了電影,以后必定去看的!
這本書其他地方缺貨,沒想到當當有,還有活動,第二天就到了。
最開始是在8264論壇里看到這個帖子,看完了覺得如果出書肯定要賣,看到《結,終點也是起點》立即賣來,到現在已經開始讀第3遍了。慢慢品讀。這本書也會慢慢看。前面有他簽名這是意外的驚喜。
先在8264論壇里拜讀了作者的游記牛貼,所以在買本作者的書,也是力挺作者的一點小表現吧
看著是吃飽了撐的自虐游,實則是充滿了信念與堅持的人生探索。沒有足夠強大的信念支撐,就難以完成如此艱難的旅程。而做這一切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內心的堅持與探索。也不在乎別人怎么看。
羌塘——我永遠也到達不了的遠方。因了楊柳松,羌塘,鮮活地呈現在我面前。77天的孤旅,歷盡了艱辛磨難,終成 經典。語言美,圖片美,值得細品,值得收藏!
人的一生不能只是不停地在為了錢,房子,車子奮斗。我們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一直以來夢想著完成的事情。生活在日日夜夜的工作當中,不能體驗人生之樂趣,我們有負此生。
作者以頑強的意志,克服重重障礙最終得以成功穿越無人區。作者以幽默的語言向我們講述著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書中充滿了幽默的話語以及令人震撼的圖片。好書,值得一讀。
是先看了帖子,才決定買書收藏,讀完以后收獲很大,對作者的贊美就不說了,除了文字和難得一見的圖片,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的胸懷更加寬廣,跟這樣的經歷比起來,身邊所有的困難都不算什么了。
楊柳松的作品一直很追捧,都是親身無人區的探險,十分佩服。
北方的空地(史上最牛驢友77天孤身穿越大羌塘無人區,第六屆“中國戶外年度金犀牛獎”最佳讀物)
欲罷不能,又一個大坑!慕名而買,一個系列的書籍收集齊了,又砸了不少銀子!希望不要讓我失望。
很難想象作者挺過這77天是什么樣的體驗,不可復制。網上認真看完了全帖,還是決定買書收藏了,認真再看一遍。
70多天,一個人,一輛自行車(不是為了騎,是為了馱東西),橫越藏北無人區,實在是牛啊。書寫的挺平實,不少真實的感受,歡喜或沮喪都在,沒有賦予行為太多超出自身體會的意義。喜歡。。。。
8264早就讀過了,決定收藏,一直想等合適的價位入手。收到一看,圖片沒用銅版紙,明顯不如電腦顯示出來的像素和色彩,幅寬也有限制,缺乏了原有的震撼力和視覺沖擊。其他來說還好吧。
一個人一輛自行車70多天的穿越羌唐無人區讓我感動。
同事推薦這本書,當時只是好奇就定了,沒想到這么好看。買了很久了,經常翻出來看看。大多數人都有顆渴望自由旅行的心,但很少有人真的能拋下一切去實現夢想,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是在和作者一起走過羌唐,走過那遙遠的北方空地,進行一場心靈的遠游。
不時去荒原,摒棄繁華,看看真實的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可什么都不想,不要怕迷路。世間本無路,迷失才可怕。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安寧之地。
當一個人從繁華城市來到荒涼藏北無人區。不但要忍受孤獨,寒冷,饑餓,而且還要面對死亡。這一切仍然咀攔不住作者的腳步。是愛好與激情?亦或都不是。我想應該是探秘美塘己深植心底,已是生命中之一部分。
我也是驢友,戶外愛好者。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是我們的朋友,也是資深的驢友。沒有想到她竟然有緣與楊柳松認識還做了這本書的責編。我們這些被俗事纏身的人,達不到楊柳松的無畏,只能拜讀他的書。讓心靈放飛一次
看了帖子才想的買書,價格很劃算。其實書比不上帖子,里面的大量圖片在書中都有尺寸壓縮,和顯示器上看到的完全不能相比,特別是整兩頁印刷的圖片受中間影響更不好看。不過書摸摸有時看看還是可以。
回眸荒原,那個孤寂身影不再,而荒原依故。有人默默走過,有人轟然倒下,有人留戀舞臺。荒原不會為任何人改變,改變的是行者的心,抑或世人的目光。不論誰,對于荒原而言,都不過是光陰駒隙里的過客。
這是從一個很喜歡的作者那里知道的這本書。羌塘無人區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以前買過《艽野塵夢》,陳渠珍率領部下穿越羌塘,妻子西原得不離不棄感動了很多人。而今,希望楊柳松帶著我去感受一個人的羌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