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個敗落的舊家子弟,一個清末鄉鎮文人,一個留日學生,一個多半從日譯本了解歐美的知識分子,一個幾乎終身穿長袍的江南人,一個寫出中國冊現代短篇小說集的文學家,他的小說簡約,精煉,在平面范圍內追求縱深感。他天然的文字稟賦,至今無人能夠超越。《故事新編》包含八個遠古故事,想象豐富,生動有趣,廣為傳播。此外,精選《吶喊》《彷徨》中經典小說作品,相信你讀完,會大贊一聲:魯迅先生太酷了!
曾經在陳丹青先生《魯迅是誰?》的演講中聽到一個別致的觀點,他說“魯迅的被扭曲,是現代中國一樁超級公案”,對魯迅以“政治上的正確”給予他的作品褒揚、抬高,不可懷疑、不可反對,致使魯迅作品的層次和人格魅力被過度簡化,他本身豐富優美的用字,以及風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視而不見,也許我們真的不小心錯過了一個可愛的魯迅。的確,魯迅是愛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說魯迅沒有情感,沒有他溫和、慈愛、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對人、對動物、對鄉土、對自然有著特別的情懷。若是僅僅從某一些方面去解讀魯迅作品內涵的全部,這對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這版《故事新編》做了一個去政治化的嘗試,真誠感受魯迅作品的豐滿原貌,精選《魯迅全集》中想象豐富、精煉生猛的小說18篇, 尤其要向大家推薦的是八個遠古傳說,無論是從造人造到神煩的女媧,還是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炸醬面的后羿一家,都讓人忍俊不禁,腦洞大開。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1904年赴日本仙臺學醫,后從事文學創作。1918年5月首次使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及時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一生寫作1000萬字,其中著作600萬字,輯校和書信400萬字。
故事新編
003 序言 _ 006 補天 _ 016 奔月 _ 029 理水
046 采薇 _ 067 鑄劍 _ 088 出關
099 非攻 _ 112 起死
吶喊
125 阿Q 正傳 _ 168 孔乙已 _ 173 狂人日記
185 藥 _ 195 白光
彷徨
203 傷逝 _ 224 在酒樓上 _ 236 孤獨者
260 離婚 _ 271 祝福
奔月(節選)
過了一夜就是第二天。
羿忽然睜開眼睛,只見一道陽光斜射在西壁上,知道時候不早了;看看嫦娥,兀自攤開了四肢沉睡著。他悄悄地披上衣服,爬下豹皮榻,躄出堂前,一面洗臉,一面叫女庚去吩咐王升備馬。
他因為事情忙,是早就廢止了朝食的;女乙將五個炊餅,五株蔥和一包辣醬都放在網兜里,并弓箭一齊替他系在腰間。他將腰帶緊了一緊,輕輕地跨出堂外面,一面告訴那正從對面進來的女庚道——
“我今天打算到遠地方去尋食物去,回來也許晚一些。看太太醒后,用過早點心,有些高興的時候,你便去稟告,說晚飯請她等一等,對不起得很。記得么?你說:對不起得很。”
他快步出門,跨上馬,將站班的家將們扔在腦后,不一會便跑出村莊了。前面是天天走熟的高粱田,他毫不注意,早知道什么也沒有的。加上兩鞭,一徑飛奔前去,一氣就跑了六十里上下,望見前面有一簇很茂盛的樹林,馬也喘氣不迭,渾身流汗,自然慢下去了。大約又走了十多里,這才接近樹林,然而滿眼是胡蜂,粉蝶,螞蟻,蚱蜢,那里有一點禽獸的蹤跡。他望見這一塊新地方時,本以為至少總可以有一兩匹狐兒兔兒的,現在才知道又是夢想。他只得繞出樹林,看那后面卻又是碧綠的高粱地,遠處散點著幾間小小的土屋。風和日暖,鴉雀無聲。
“倒楣!”他盡量地大叫了一聲,出出悶氣。
但再前行了十多步,他即刻心花怒放了,遠遠地望見一間土屋外面的平地上,的確停著一匹飛禽,一步一啄,像是很大的鴿子。他慌忙拈弓搭箭,引滿弦,將手一放,那箭便流星般出去了。
這是無須遲疑的,向來有發必中;他只要策馬跟著箭路飛跑前去,便可以拾得獵物。誰知道他將要臨近,卻已有一個老婆子捧著帶箭的大鴿子,大聲嚷著,正對著他的馬頭搶過來。
“你是誰哪?怎么把我家的頂好的黑母雞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這么閑哪?……”
羿的心不覺跳了一跳,趕緊勒住馬。
“阿呀!雞么?我只道是一只鵓鴣。”他惶恐地說。
“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歲了罷。”
“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歲了。”
“你真是枉長白大!連母雞也不認識,會當作鵓鴣!你究竟是誰哪?”
“我就是夷羿。”他說著,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貫了母雞的心,當然死了,末后的兩個字便說得不大響亮;一面從馬上跨下來。
“夷羿?……誰呢?我不知道。”她看著他的臉,說。
“有些人是一聽就知道的。堯爺的時候,我曾經射死過幾匹野豬,幾條蛇……。”
“哈哈,騙子!那是逢蒙老爺和別人合伙射死的。也許有你在內罷;但你倒說是你自己了,好不識羞!”
“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過近幾年時常到我那里來走走,我并沒有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
“說誑。近來常有人說,我一月就聽到四五回。”
“那也好。我們且談正經事罷。這雞怎么辦呢?”
“賠。這是我家好的母雞,天天生蛋。你得賠我兩柄鋤頭,三個紡錘。”
“老太太,你瞧我這模樣,是不耕不織的,那里來的鋤頭和紡錘。我身邊又沒有錢,只有五個炊餅,倒是白面做的,就拿來賠了你的雞,還添上五株蔥和一包甜辣醬。你以為怎樣?……”他一只手去網兜里掏炊餅,伸出那一只手去取雞。
老婆子看見白面的炊餅,倒有些愿意了,但是定要十五個。磋商的結果,好容易才定為十個,約好至遲明天正午送到,就用那射雞的箭作抵押。羿這時才放了心,將死雞塞進網兜里,跨上鞍鞒,回馬就走,雖然肚餓,心里卻很喜歡,他們不喝雞湯實在已經有一年多了。
他繞出樹林時,還是下午,于是趕緊加鞭向家里走;但是馬力乏了,剛到走慣的高粱田近旁,已是黃昏時候。只見對面遠處有人影子一閃,接著就有一枝箭忽地向他飛來。羿并不勒住馬,任它跑著,一面卻也拈弓搭箭,只一發,只聽得錚的一聲,箭尖正觸著箭尖,在空中發出幾點火花,兩枝箭便向上擠成一個“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及時箭剛剛相觸,兩面立刻又來了第二箭,還是錚的一聲,相觸在半空中。那樣地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盡了;但他這時已經看清逢蒙得意地站在對面,卻還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在瞄準他的咽喉。
“哈哈,我以為他早到海邊摸魚去了,原來還在這些地方干這些勾當,怪不得那老婆子有那些話……。”羿想。
那時快,對面是弓如滿月,箭似流星。颼的一聲,徑向羿的咽喉飛過來。也許是瞄準差了一點了,卻正中了他的嘴;一個筋斗,他帶箭掉下馬去了,馬也就站住。
逢蒙見羿已死,便慢慢地躄過來,微笑著去看他的死臉,當作喝一杯勝利的白干。
剛在定睛看時,只見羿張開眼,忽然直坐起來。
“你真是白來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著說,“難道連我的‘嚙鏃法’都沒有知道么?這怎么行。你鬧這些小玩藝兒是不行的,偷去的拳頭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練練才好。”
“即以其人之道,反諸其人之身……。”勝者低聲說。
“哈哈哈!”他一面大笑,一面站了起來,“又是引經據典。但這些話你只可以哄哄老婆子,本人面前搗什么鬼?俺向來就只是打獵,沒有弄過你似的剪徑的玩藝兒……。”他說著,又看看網兜里的母雞,倒并沒有壓壞,便跨上馬,徑自走了。
“……你打了喪鐘!……”遠遠地還送來叫罵。
“真不料有這樣沒出息。青青年紀,倒學會了詛咒,怪不得那老婆子會那么相信他。”羿想著,不覺在馬上絕望地搖了搖頭。
魯迅接受錢玄同的建議,決定“聽將令”,打破舊文化、舊思想,創造新文化、新思想,宣揚“五四”的創造精神,也借此說明自己的良苦用心,那么借用女媧創造人類,給予生機同時補天挽救蒼生的故事則能夠做出最好的詮釋。
魯迅新編了十個神話故事,頗具顛覆性,并不能完全讀懂,讀的時候還要時時對照文后的注釋,方能了解一點魯迅的寫作意圖,其中還順便暗含了對論敵的嘲諷,絕妙之極。個人最喜歡其中的三篇:奔月,采薇,鑄劍。
我更愿意相信魯迅寫的是個純粹的愛情故事,里面有他的影射有他的擔憂和彷徨,這在時代中絲絲入扣,卻又無關,關乎的是生活,是現實,那么,就像老生常談的,愛情里沒有對錯,愛了不是錯,不愛了只能為愛的離席而惋惜。如果一定要說,就請為愛的大無畏,打上一劑預防針!
我們根本無法理解課本里魯迅先生的文字,總是覺得讀來難懂,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多年以后,當生活的無奈和無助使我們長大,重讀魯迅,卻發現魯迅先生的文字里飽含著多少深刻的善良和關懷
局里的生活,原如鳥販子手里的禽鳥一般,僅有一點小米維系殘生,決不會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籠外,早已不能奮飛。現在總算脫出這牢籠了,我從此要在新的開闊的天空中翱翔,趁我還未忘卻了我的翅子的扇動。
魯迅人生中的一個關鍵詞匯,就是出走,他不只一次在各種文章里提到出走,例如《娜拉走后怎樣》、《過客》等等,可以說,走、出走,是魯迅思考的一個著重點。出走是魯迅生命經歷的一個焦點詞匯。
涓生子君的開始是在不完全了解對方的人格之前,便狂喜似的沖破所有不顧一切地走到一起,這是雙方心理的幼稚;而只是以同居的方式激烈地抗擊當時整個文化卻未理智地分析過這份愛情的存在狀態,則是雙方的思想的幼稚。
“哼!”嫦娥將柳眉一揚,忽然站起來,風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嚕著,“又是烏鴉的炸醬面,又是烏鴉的炸醬面!你問問去,誰家是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的炸醬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運,竟嫁到這里來,整年的就吃烏鴉的炸醬肉!” 滿滿中國家庭倫理劇的即視感……逗
這是現代文學鼻祖,文學大師魯迅之作,現在給小孩買的。這個版本很好,就是設計得適合學生閱讀,而且版面設計得是非常好,很柔軟,拿在手中感覺不錯、舒服,非常喜歡這套版本,也可以留作收藏。當當的送貨員態度是非常的好。
待到孤身枯坐,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并非沒有為了奮斗者而開的活路;我也還未忘卻翅子的扇動,雖然比先前已經頹唐得多……
老子出了函谷關,到底到哪里去了?無人知道。這頗耐人尋味,引人遐想。關尹喜把他寫的文字扔在雜物堆里,不知道這些文字的價值——歷來有價值的東西剛出現時都是如此,被人們棄之如敝屣,唯有時間,能夠證明它們應有的價值
在我的個人經驗中,《鑄劍》是最經常出現在教材中的一篇,或許是因為它寫得最激烈最決絕,最容易和“革命”的主題聯系在一起,也最能打造魯迅的“斗士”形象。但我覺得,這篇最難懂。其實之前對它有興趣是因為穆斯林的葬禮提到過好多次,對文藝的名字一向著迷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這些作品的語言秉承魯迅先生的一貫文風,幽默風趣,婉而多諷。故事的內容雖來源于歷史,但只是用了一點因由,經作者隨意點染,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卻是一副絕妙奇趣的畫卷。
突然意識到,魯迅先生在某種意義上仍然與我們是同代人。小時候就在父親的書架上翻《故事新編》,為里面的譏誚和幽默所折服。雖然語言詰屈聱牙,卻有一種感人的生命力。
然而這不平靜,卻總是滋長起來,烙餅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來。養老堂的人們更加喜歡交頭接耳,外面只聽得車馬行走聲,叔齊更加喜歡出門,雖然回來也不說什么話,但那不安的神色,卻惹得伯夷也很難閑適了,他似乎覺得這碗平穩飯快要吃不穩。
《非攻》初中時學過原文,看著便覺得大半像翻譯。亮點是最后一段,幾筆帶過墨子歸途中的遭遇,一個圣賢立刻從風云變幻的政壇跌回到日常生活,成了一個境遇不佳的倒霉鬼。這書很好,孩子很喜歡看,印刷質量很好,以后還會光顧的!
愛情只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而橫禍,卻是必須在整個人堆里跌宕起伏。也許就在子君對著涓生喊出那一聲“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的時候,子君和涓生的愛情就已開始死亡,他們走入婚姻,走入更為深遠卻無力操控的生活。
的確,魯迅是愛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說魯迅沒有情感,沒有他溫和、慈愛、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對人、對動物、對鄉土、對自然有著特別的情懷。若是僅僅從某一些方面去解讀魯迅作品內涵的全部,這對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由于學校的教導,我發現周圍很多人都被誤導了,覺得魯迅是。。。之類,更多了解的是他革命的一面,除了課文,根本不會去看他的書。不過看了他的故事新編和一些詩等很多,就會明白,他為什么在文學界有這么高的地位,為什么市面上有這么多研究他文章的書。
高中的時候在圖書館借過,當時是因為語文老師提起其中嫦娥吃的烏鴉炸醬面,然而看完也沒有覺得什么深刻的,只是感到挺有趣的,后來印象比較深的有《穆斯林的葬禮》中的一段新月問韓老師的話“魯迅為什么寫起死呢”?有時間要再讀一遍!
咀嚼了兩遍,才略有領悟的一段文字。或許是因為放在了書的開場白,或許是周一晚的夢境太癡狂,又或是這居然是魯迅的文字...魯迅,現在我愛稱他為周樹人。魯迅只屬于那遙遙不再的初高中生涯,他只是那出卷老師狂愛的魯迅先生。而周樹人,現在正在身旁。?
對魯迅以“政治上的正確”給予他的作品褒揚、抬高,不可懷疑、不可反對,致使魯迅作品的層次和人格魅力被過度簡化,他本身豐富優美的用字,以及風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視而不見,也許我們真的不小心錯過了一個可愛的魯迅。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故事新編》在取材和寫法上都不同于《吶喊》和《彷徨》。魯迅先生自己認為,這是一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的總集。
這個版本的《故事新編》做了一個去政治化的嘗試,真誠感受魯迅作品的豐滿原貌,精選《魯迅全集》中想象豐富、精煉生猛的小說18篇,尤其要向大家推薦的是八個遠古傳說,無論是從造人造到神煩的女媧,還是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炸醬面的后羿一家,都讓人忍俊不禁,腦洞大開。
一直在找魯迅的《故事新編》,其實作為一個強迫癥患者我是不太喜歡這本書后面還摘錄了《吶喊》和《彷徨》的文章,但是這本書的封面我太喜歡了,簡潔大方,所以糾結了半天之后還是買了?
讀他的小說,總覺得這人實在是偷懶,從來不肯多用一個詞,用來不肯透露一分感情,沒有閑適清淡的傳統文人氣,又沒有熱情洋溢的感染力,像是一個江湖刀客閑適時用刀尖在石板上亂劃的囈語,但是偏偏入木三分,過目難忘。
《傷逝》中被時常拿來到處粘貼的一句便是“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而文中的涓生日日在想著要擺脫子君以便一個人寬松地過活的時也時常這樣,“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
粉紅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著許多條石綠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滅的眨眼。天邊的血紅的云彩里有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如流動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巖中;那一邊,卻是一個生鐵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然而伊并不理會誰是下去,和誰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