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假思索地使用“輿論”這個概念。但是,究竟什么是輿論,它如何產生,又對我們的社會生活發揮哪些作用呢?
諾爾-諾依曼在這本書里描繪了輿論對于個人所具有的社會控制作用。她描述了公眾的同意或反對所帶來的無休止的戲劇性場面:那些贊同社會上普遍流行觀點的人們的感受,以及那些孤零零地擁有“少數派”觀點的人的想法和恐懼。
“沉默的螺旋”意味著人們一直在觀察他們周圍的世界,并且記錄下來其中的增減變化。當人們看到自己的觀點得到更多的支持,變得有說服力了,他們就會公開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再那么小心翼翼。而當他們發現自己的觀點被眾人所丟棄了,他們就會保持沉默。通過對某些觀點的高談闊論,使得這些觀點比實際顯得更有說服力,而且那些沒有被拿出來討論的觀點也更顯得無足輕重。因此,有的人插入談話,而有的人陷入沉默。直到,那些被廣泛談論的觀點被作為輿論確定下來,而其他的聲音則沉沒下去了。
社會心理學認為,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害怕被孤立的。也正是基于這種對被孤立的恐懼,沉默的螺旋一次次證明了那些強勢聲音和群體的壓迫會使那些微弱的但即便是正確的意見陷入沉默。社會中許多復雜的過程,諸如大眾傳媒的影響、選舉的進程、社會革新派的作用等,都是人們追隨社會心理的過程,在這當中輿論悄然形成。輿論對道德和法律發揮著影響,甚至會顛覆政府制度。輿論能夠設定社會模式,并且指導人們如果不想在公眾場合被忽視,應該如何行為舉止。因此,輿論是社會皮膚,將我們的社會整合在一起。
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從1947年開始就關注這樣的問題,她將“輿論”這個概念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進行了細致的考證,“《沉默的螺旋》這本書恰又是在探尋人類和人類社會永恒的特性,這是對一個極其本質而又非常微妙復雜問題的探索,也因而可以作為我們展開社會科學研究的典范”。
伊麗莎白 諾爾-諾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1916年12月19日-2010年3月25日),德國著名政治學家、傳播學者。2010年3月25日在家中逝世,享年93歲。德國總理默克爾當晚在唁函中說:“德國失去了一名的人物。” 諾埃爾 諾伊曼曾因其杰出貢獻獲得德國聯邦十字勛章,生前與德國前總理科爾保持著密切友誼。
諾依曼在1947年與丈夫共同創建了德國民意調查研究所——阿倫斯巴赫研究所。這是德國及時家民意調查研究所,至今在民意測驗與輿論調查領域都處于經驗豐富地位,尤其著名的是其對于德國大選的預測。此外,她還建立了美因茨大學的大眾傳播學院,被學界稱為“民意測驗學的偉大女性”。
沉默的螺旋理論是諾依曼最著名的學說,該理論解釋了大眾輿論如何影響個體的意見及行為。
目 錄
第1章 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設
“我們所測量出來的遠遠多于我們所理解的”
每項研究都開始于一個謎
談論和沉默決定了意見氣候
一刻的跟風者
真相顯現
第2章 用民意調查研究的工具進行檢驗
“我怎么能知道?”
發現人類的一項新能力:感覺意見氣候的能力
“坐火車測試”
模擬公共環境
證明了第二個假設:有獲勝保障的那一方滔滔不絕,而可能失敗的一方趨于沉默
徽章也是一種表達
愿意談論的那一方所擁有的優勢
為了和時代精神保持一致,而默不做聲
將潮流的變化作為研究的機會
有關革新派對意見氣候的反應較弱的猜測被駁斥
測量周圍意見壓力的新工具
關于在公眾場合意見表達意愿的一系列問題
第3章 作為動機的孤立恐懼
所羅門?奧許的經典心理學實驗室實驗動搖了人類的正面形象
模仿源于兩種動機:學習和孤立恐懼
可以否認人的社會性本質嗎?
用民意調查的現場實驗方法模擬孤立威脅
在不吸煙者在場時吸煙:威脅測試
民意調查訪問中的反應與現實中的反應近似
一個不成功的測試
誰會被排除在外?
第4章 什么是公共意見?
50種定義
沉默的螺旋是公共意見形成及廣泛傳播的過程
對“意見”和“輿論”有不同的理解
意見一致需要以承認為基
傳播學不朽名著,大量運用數據,很有分量的一本書
這本書真心挺好看,我買了兩本一本給自己,一本送人了
為什么這個社會有那么多人沉默?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
內容還沒有讀,包裝大氣,印刷完好,不錯,習慣好評
別人推薦的,內容詳實,質量也不錯,整體感覺不錯
因為期末考試忘記了沉默的螺旋的作者的全名而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我先在新華書店看到的,在當當收藏了好久,終于下決心買了。
這本書讀起來必須要全神貫注,一字一句去;理解,不然很容易走神,但是一旦讀進去了樂趣無窮。
傳播學的經典之作,內容沒有話說。順便說句感受:我一直覺得,為什么德國人的書,都會讓人感到有些壓抑呢?不管是這本傳播學的,還是哲學的——像胡塞爾、海德格爾,乃至于文學的藝術的,像卡夫卡的小說,像托馬斯曼,布萊希特,……感覺一直這么樣子,黑色的。即使女人,像漢娜·阿倫特,里芬斯塔爾……誰可以解釋一下呀?
紙稍稍有點粗糙,沒有書皮,所以運輸把書角撞缺了點
總體還不錯吧,很有理論支撐,傳播學必讀書,推薦。
好好看,媒體的工作與社會進步關系很大,希望讀者能從中領悟到理性發聲,獨立思考的意義。。。
送貨快,就是沒有塑封,但也沒影響。外包裝很嚴密
更像是一本調查報告匯總,可以很快看完,但這個概念不錯
必備專業書,要好好研讀,美中不足的是其他買的幾本書都有一層膜,但這本書沒有,而且放在最下面書皮有點磨花了
傳播學中的著作,幾種主要的大眾傳播效果理論之一,教科書上只是略談,在這本書里可以更加詳細、更加微觀地思考“沉默的螺旋”這一假說。
內容就不用說了,傳播學經典之作了。就是拆開以后發現書的封面和左下角都皺起來了,看著好像舊書一樣,而且書皮上有好多灰塵,挺讓人不爽的。好在是正版也不影響閱讀沒必要換了。另外,送貨速度太快了,很棒。
此書內容詳實,案例生動,具有較高參考價值,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有助于新聞傳播研究者和相關專業學生作為論文參考。
關于輿論,關于社會心理。關于現代社會的寫照。值得一讀的書。
研究輿論的理論書籍,輿論的傳播、輿論壓力等,值得一讀,只有充分了解輿論,才懂得如何更好的去面對,受益匪淺~
作為新聞傳播學的學生,在課本上學的沉默的螺旋很簡單,自己翻了一遍書,發現,課本上的確實是精華。。。。因為這其實是一本研究報告啊
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紐曼的代表作品,傳播學經典,也是當下研究網絡言論不可不讀的作品
沉默的螺旋是一個政治學和大眾傳播理論。理論基本描述了這樣一個現象: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理論是基于這樣一個假設:大多數個人會力圖避免由于單獨持有某些態度和信念而產生的孤立。值得一看的書目。
雖然書有被壓過的痕跡,但是品相還好,內容上不用絮言,在輿論傳播的現象解釋上雖然結論簡單明了,但是卻很有意思,書中有大量篇幅的文獻檢索論證,從多個學科和角度闡述了沉默螺旋的理論。很不錯的書。
輿論能夠設定社會模式,并且指導人們如果不想在公眾場合被忽視,應該如何行為舉止。因此,輿論是社會皮膚,將我們的社會整合在一起。可以與《房間里的大象》一起看,可能更有味道。
作者將“輿論”這個概念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進行了細致的考證,“《沉默的螺旋》這本書恰又是在探尋人類和人類社會永恒的特性,這是對一個極其本質而又非常微妙復雜問題的探索,也因而可以作為我們展開社會科學研究的完美典范”。很好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