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通常被人們簡單地理解為“數錢的學問”,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它所研究的是人的行為,是人們如何在資源(包括時間)稀缺的條件下,通過行為的改變和選擇的改變,取得的效果。所以在一定意義上,經濟學是一種“行為效果學”。只要在有人和有人的行為的場合,無論是學技術還是學彈鋼琴,是搞企業還是搞政府,是生產還是結婚,是寫合同還是寫憲法,這種行為效果學的基本邏輯和基本分析方法,是可以通用的。
本書利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從“國家與政府”“制度與規則”“市場與經濟”“社會與文化”“企業與管理”“傳統與教育”和“情感與生活”等各方面,對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獨到的解讀,觀點新穎,獨辟蹊徑,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察社會的方式,意義深刻。這也驗證了“經濟學作為一種行為效果學,其基本邏輯與基本分析方法可以于社會中通用”這一真理。這也正是本書的價值之所在。
經濟關系構成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而其他社會關系,如政治制度、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包括倫理學所研究的倫理道德等等,只是這一基礎的“上層建筑”。經濟學是“既研究個體的行為、也研究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的一門貫穿于人類社會始終的通用學問。
本書囊括了“國家與政府”“制度與規則”“市場與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經濟學家們以敏銳的眼光,利用經濟學的特殊視覺和特殊分析方法,多方位、多視角地對人類社會進行了新穎、獨到、深入的分析,不僅能幫助讀者更好、更清晰地認識與我們密切相關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認識人類社會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張五常
香港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他進一步發展產權理論及交易費用概念,主張只要產權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資源最有效運用。曾出版作品:《佃農理論》、《五常學經濟》、《經濟解釋》、《中國的前景》、《中國的經濟制度》、《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等。
樊綱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2006-2010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2005、2008、2010年,連續三次被美國《外交政策研究》與英《觀點》雜志評選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2010年為“世界100位思想家”之一)。
高小勇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消息報》創始人,總編。
目 錄
輯一國家與政府
國家謂何? 003
為什么我們的是大政府? 006
中國改革的憲政版故事 010
買官者與從政意識 017
公務員如何加薪才有效率? 021
公務員需求 024
告老還鄉 027
家鄉官員的“集體非理性” 032
也談家鄉官員的“集體非理性” 036
輯二制度與規則
一項巧妙的制度安排 043
另類拍賣:先報名后出價 046
有獎發票:制度的節約與浪費 050
監督的作用 056
牛的定價維度 058
評廣州當局懸賞的合法性 062
禪房曲徑不通幽 067
“差價返還”倍受寵愛的原因 071
靠山養牛與退耕還林 076
輯三市場與經濟
機關事業單位獻血的制度安排 085
“送溫暖”與社保規則相悖 087
被誤讀的志愿者行為 091
住房:我的面包和鹽 095
租房市場上的信息壟斷和競爭 100
換個角度看“天價宴” 104
“奢侈品”市場的發育與個人信號 106
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 109
過年:資源配置的又一種方式? 112
輯四社會與文化
浙江人身懷絕技? 119
入世的佛教與出世的經濟學 123
銀行的保管箱生意 129
乞丐的存在淵源 131
從兩則故事看中美公民的誠信觀 135
善行:另一種非市場配置 140
賣笑人數認定與需求定律 145
“露臉”的價格 148
“負”價格何以產生? 152
纏足的另一種解釋 156
輯五企業與管理
“黑車”的地位 163
眼鏡的價格 166
麥當勞在中日的不同際遇 171
家族式企業:血緣對法制的替代 175
關于大型超市聚集的思考 180
關于“夜經濟”的一些話題 183
杭州花鳥市場的價格迷局 189
從“一折書”看書市 192
賣方信息劣勢與“舊書市場”問題 197
輯六傳統與教育
院士定價 203
職稱:不能承受之重 207
評大學教授“逃課”現象 210
從師徒關系看外部性 214
大學生逃課與教育的自由 217
也談文憑信號的噪音化 225
“周末班”現象與公平無關 229
如果人類只使用一種語言 234
方言的“反抗” 239
輯七情感與生活
愛情的另一種解釋 247
愛情的經濟學空間 251
戀愛是個二手車市場 259
民工專區與遷徙自由 264
我的母親是鄉村教師 269
“安樂死”制度緣何難產? 273
北京戶口 278
入世的佛教與出世的經濟學
虔誠商品,高價以求
寺廟香火盛,其來有因。從供給的角度看,是它向人們提供了值得信賴的靈魂的皈依和愿望的寄托,作用在于“拯救黎民百姓擺脫困境”(林語堂)。從需求的角度看,主要是因為許多人對它有信仰上的“需求”。這種需求可能是犯錯之后的懺悔、生活不如意后的釋放、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禱、對不確定因素的規避;有人圖升官發財,有人企盼早得貴子,有人希望金榜題名,有人希求破鏡重圓……林林總總,莫衷一是。但是歸根結底,都是想要仰仗神靈的力量,滿足自己的需求。這種需求,在傳統的眼光里是迷信和宗教信仰,與經濟人的理性大不相關。但是現實告訴我們,這種被稱為“虔誠商品”的供給與需求,也是一個成熟的市場,遵循經濟的普遍規律,沒有超出經濟學的分析視野。
滿足需求要付出代價,人們對于虔誠商品的需求的滿足,也不例外。這代價,可以是虔誠地跪拜許愿,也可以是僅費數元錢的一炷香,還可以是像溫州人那樣(花費數百上千、甚至成萬元)“求”一個元寶。在虔誠商品市場上,遵循著一個與普通商品市場大相徑庭的不成文的“規則”——心誠則靈。心究竟誠與不誠,不是憑空說的,而是要看你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市場:它遵循自愿原則,捐與不捐取決于“消費者”的自主決策,同時又沒有明確的賣方叫價,而是從心論價,價格因人而異,不同的消費者為同一個元寶支付不同價格,按照消費者的邊際效用值進行“交易”。實現了價格分歧的交易,市場效率當然很高。
但事實上,了解寺廟內部機制的人會發現,捐出少量金錢的香客,與捐出大量金錢的香客的地位,有明顯的不同。每個寺廟都有功德碑、功德榜,把香客按照不同的金錢數額劃分出不同的檔次,享受不同的待遇。
王躍文的長篇小說《梅次故事》末尾提到,梅次市委書記朱懷鏡去荊山寺里“爭”燒大年初一的頭炷香,與和尚圓真有一段對話。
朱懷鏡問:“冒昧地問一句:這頭炷香,按你寺里規矩,要四十萬的功德。他們領導來燒香,都出嗎?”
圓真說:“當然得出,求的是個靈驗嘛……領導同志對我們佛教都很關心。四十萬只是標準,其實偶爾沒領導來燒,那些大老板來燒,就不止四十萬了,給五六十萬,八九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都是有的。”
朱又問二炷香要多少功德,圓真說:“通常是十五萬,當然多多益善了。”有著種種清規戒律的寺廟住持,竟然這樣圓通精明、坦率真誠,我們還能說些什么呢?
小說中的敘述,雖不必是事實,但也不會全是虛構。以大年三十的“招財”活動為例,事實上恐怕還有另一層意義:在人們心目中,年三十或年初一的功德有很高的價值,這捐來的元寶會十分靈驗。時間稍縱即逝,需求卻大量增加,需求者競爭激烈,因此就出現了類似拍賣抬價的景觀。寺廟一方想方設法渲染招財活動的功用(靈驗),吸引那些有權勢的官員(他們的功德是不需自己掏腰包的)、發了大財的老板競爭,不管誰勝出,寺廟都會穩獲漁翁之利。
年三十寺廟中的化緣箱之所以成為焦點,有購買虔誠商品的因素,有炫耀的因素,當然也有一些表現實力的發送信譽的功用,但是后者顯然不是重點。真正的含義是,寺廟利用人們對宗教這種虔誠商品的需求,充分渲染、發揮自己的功用優勢(靈驗),賺取虔誠者的金錢。
筆者曾經有過的一個“獨特”的觀察,也能支持這樣的觀點。在法門寺,我曾細細觀察過該寺和尚對待捐功德者的態度變化。那是午飯后,當一個香客向化緣箱投入幾元錢或更少數額人民幣的時候,和尚的眼睛微閉,似在養神,又像在打盹,并不理睬,但當有香客向化緣箱投入50元人民幣的時候,他的眼睛突然睜開一下,馬上又合上了。此前我已發現了一些類似的苗頭。
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和尚并非世外之人。他們也有金錢的欲望,也有入世的心志,那古佛清燈、黃卷袈裟的清苦日子,想必也不是現今和尚的追求。他們也想著增加些收入,改善一下生活工作條件,無可厚非。
因此,認為那些老板花費巨資捐元寶不只是甚至不是滿足信仰需求的行為,而是“精明的信譽發送機制”,我斷不能同意。
或許應當這樣看,那些返鄉老板斥巨資投向信仰市場,購買到了自己發財的祝福,更多的是購買到了致富進取的信心。這不應當被視為浪費,而是一種合乎經濟人假定的消費(也可以在保持信心的層面上認為是投資)行為。因為有哪種投資比保持信心更為重要呢?
好好好啊好
好好自習。加強提煉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挺好的書,經濟學
包裝完好,紙張不錯,快遞速度也不錯,買了挺多書,慢慢看。
此次物流送貨相對及時
一本超級難看名不副實的書,名字看起來高大無比,實際上就是無聊文人的牢騷話和無病呻吟。騙子!
不錯不錯不錯
此訂單已評論25/28 件商品,完成評論將有機會獲得30積分
正在讀!!!
書很好,價廉物美,我們全家人都非常喜歡看!謝謝啦!
書不錯,內容也不錯,讀了有一些啟發。
書不錯,內容也不錯,讀了有一些啟發。
好書。非常淺顯易懂。好好讀一讀!
好書!活動入手!
圖書非常好
不錯不錯不錯
書各個方面都非常不錯,現在這個社會能靜下心來做事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推薦各位好好學習學習!
發貨快物流快,包裝仔細全新塑封,正版圖書。值得選購。
很不錯 是正品 速度很快 朋友很喜歡
速度快,質量好。
略微看不懂
好書值得一看
很好的一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可操作性強 印刷很正
非常滿意的一次購書體驗!
文章很老。2004、2006的文章都拿來充數。是一人一篇的散文,卻還用老文章,沒誠意
孩子最喜歡的一本書,各方面都是非常不錯哦!
這個商品不錯!
好書好書,不錯不錯,多看看漲知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經濟學家視野,文學家的筆觸。
發貨挺快,但包裝不大好,收到時已經開了,有的書略有受損。另外,沒有見到發票一同發來。
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對人類社會各個層面進行解讀。
本書利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從“國家與政府”“制度與規則”“市場與經濟”“社會與文化”“企業與管理”“傳統與教育”和“情感與生活”等各方面,對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獨到的解讀,觀點新穎,獨辟蹊徑,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察社會的方式,意義深刻。這也驗證了“經濟學作為一種行為效果學,其基本邏輯與基本分析方法可以于社會中通用”這一真理。這也正是本書的價值之所在。
這本書太贊了,張五常大師級的人物,關于經濟學發展的那些事兒,可以了解,必須點贊。
以為是張五常寫的文章。結果只是第一篇序言。書中文章都是《經濟消息報》中發表過的經濟學散文。可以一讀,床頭閱讀即可。
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經濟發展史。 用經濟學的視角,看幾千年人類社會發展,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人類社會。書寫的很認真,慢慢閱讀吧
時間獨特的一本書。雖然書名比較宏大,但其實寫的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卻不太注意的經濟學現象,從地區收入差異到公務員調薪,再到天價彩禮,其實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而這本書從經濟學角度對于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進行解讀,讀了之后才發現經濟學的視角如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