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性問題導致心理障礙,當工作和生存壓力導致心理壓抑,不妨打開這本書。
生活中各種常見的如抑郁、暴躁、過度興奮、焦慮等負面情緒,造成了睡眠障礙心理現象和心理疾病,本書就是為大家提供解決這類心理問題的妙方,幫助人們走出心理誤區,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
劉高峰,漢族,生于1977年2月,河南封丘人。2000年畢業于及時軍醫大學,現任第153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從事胸外科專業17年,曾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及玉樹抗震救災。
喜歡讀書、寫作、研究心理學,提倡臨床醫學中的人文關懷,關注器械和藥物治療之外的心理治療。
Part 1好的時間,一去不回
1 李曉敏的話:我24小時睡8個小時還不夠?
2 夜出晝眠的生活,你還準備過多久?
3 生物鐘的問題
4 要有光
5 可怕的現狀
6 不得已的補救措施
Part 2你睡不醒,真不是因為你天生懶惰
1 劉斐的話:其實我知道,因為我太懶
2 懶得睡不醒?別逗了
3 睡眠不足作用于生理機制的表現
4 興奮的大腦
5 短睡眠與長睡眠
6 松弛訓練,重拾健康睡眠
Part 3陽光下的開朗,月光下的陰郁
1 鄧小飛的話:我沒有任何壓力,但就是睡不著
2 有些壓力,后知后覺
3 潛意識與夢
4 無處不在的“壓力源”
5 治療失眠,先接受它
6 調節睡眠的良方
Part 4孩子,對于睡眠你還知之甚少
1 李琪的話:我不困,干嗎要睡覺?
2 一看書就困,咋辦?
3 手機和睡眠
4 假意睡眠,到底是你拋棄了睡眠還是睡眠拋棄了你?
5 90分鐘周期與睡眠環境
6 青少年失眠背后的心理問題
Part 5姑娘,“失眠減肥法”不過是你的幻想
1 黃小佳的話:最初我是故意失眠
2 失眠者為什么瘦?
3 可怕的藥物依賴
4 “暴力重塑”生理節律
5 女人,別這么睡
6 飲食助眠:吃得對,睡得香
Part 6睡得太“深”有多危險
1 李戈的話:我在睡夢中呼吸暫停
2 睡眠呼吸暫停是因為睡得太好?
3 警惕鼾聲如雷
4 來自深睡眠下的恐懼
5 睡眠與疾病
Part 7非典型失眠者Z先生
1 Z先生的話:我不是睡不著,是醒得太早
2 成功者與睡眠時間
3 怎么看待我們的睡眠
4 睡眠的“結”
5 你對生活的態度,恰是睡眠對你的態度
后記
1.李曉敏的話:我24小時睡8個小時還不夠?
關于睡眠,時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我的一位朋友,平日里入睡極快,他有個訣竅就是睡前看書,而且必須是那種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類書籍——一書在手,10分鐘之內保障睡著。
他對我說:“那本《中國哲學簡史》我看了快兩年了,現在估計讀到三分之一了。”
對于他來講,這本書的作用比安眠藥還有效。
有一次,這位朋友去出差,到達目的地之后已經是晚上11點,便找個賓館住下。睡覺之前他才意識到,書沒帶。他心想:沒帶就沒帶吧,大不了晚睡一會兒。
結果呢,他在床上生生躺到了12點半還沒有睡著,這時候已經過了睡眠時間,更加難以入睡了。
最終,那天晚上一直到凌晨4點多他才睡著,因為第二天還要工作,他感覺非常狼狽。
此后他找到了我,問道:“你說我必須看書才能睡著的這個習慣,是不是也屬于一種心理障礙呀?”
我說:“是,但是沒有必要進行干預,你只要記住帶上書就好了,反正書本也沒啥副作用。”作為心理咨詢師,其實我并不希望每個人都是需要治療的病人。
還有個朋友,是名作家,每天可以睡夠7小時,但依舊感覺困頓不堪。他找到我,對我說:“我每天睡得不少,但還是感覺十分疲勞,而且這種疲勞是那種休息不過來的疲勞。我有時候感覺累了,就上床睡一會兒,可是睡醒之后還是累,根本沒啥作用。”
其實,這也是一個對于睡眠的認知誤區:認為所有的疲憊都可以通過睡眠來解決。
我們應該認識到: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休息的主要是你的肌體。
那些體力勞動者勞作之后感到累了,是因為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而引起的,這時候他們通過靜臥、睡眠的方式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身體里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在汶川救災和玉樹救災時,幾乎每晚都可以“秒睡”,就是因為身體太過勞累,睡眠成為身體的一種自然需求。
但是這位朋友屬于腦力勞動者,在工作的時候,他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但身體卻處在一個低興奮的狀態里,因此,超出必要時間的睡眠對于他而言,并不能帶來很好的休息效果。
我對他說:“這樣吧,你如果感覺累了,不要去睡覺,而是去做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游泳都可以,看看效果吧!”
我說完這番話之后,他顯得有些驚訝,從他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來,他是有些不太相信的。但或許是出于對我的專業的尊重,他也沒有提出什么質疑。
過了幾天,他給我打電話,高興地說道:“你說的辦法還真有效果啊,累了出去運動一下,反而精神了不少。”
我之所以把這兩個案例拿出來講,是因為想要提醒已經閱讀至此的讀者朋友們——這本書所要解決的,并不僅僅是睡眠障礙,而是關于合理睡眠的一些觀點,并不是鼓勵朋友們無度睡眠,更非宣揚“睡覺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之類的勁爆言論。
畢竟,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東西等著我們去體驗,而睡覺只不過是為了讓我們能以更清醒的頭腦、更飽滿的精神投入到人生旅程中罷了。
說到此處,突然想起了我的一位訪客——曉敏,他的一些經歷或許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睡眠的意義。
曉敏來找我的時候,剛滿20歲,按道理說正是精力旺盛的年齡,但是他卻不然。當他的父母把他帶到我面前時,我一眼就看出這個小伙子處于長期睡眠不足的狀態中,并且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精神和身體。
曉敏的父親對我說:“請劉醫生幫忙指導一下我兒子,他的睡眠有問題……”
父親的話還沒說完,曉敏就很不耐煩地打斷他,插嘴說:“誰說的?我每天都睡夠了8個小時。”
曉敏的父親很不高興,對兒子說:“你看看你的熊貓眼,黑眼兒烏青的,還說睡夠了8個小時?想都不用想,你肯定天天是在學校里熬夜打游戲。”
曉敏生氣地嚷道:“你愛信不信,我懶得和你解釋。”
眼看父子二人就要吵起來,我趕緊說:“兩位先冷靜一下,容我先問曉敏幾句話。”
二人停止了爭論,曉敏父親連忙說:“你問,你問!”
我問曉敏:“你說你24小時能睡夠8小時,那我問問你,是哪8個小時呢?也就是說,一般是從幾點睡到幾點?”
曉敏顯然有些不太愿意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反問我:“這很重要嗎?不管幾點到幾點,我每天睡夠8個小時不就可以了嗎?”
雖然曉敏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但是我可以猜想,這個孩子和當下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一樣,屬于“夜貓子”——他們每天睡的時間并不短,但一般是凌晨到中午這段時間,午夜時分對于他們而言是24小時最難得的娛樂時間,怎么舍得用來睡覺呢?
這個社會發展得太快,生活方式的變化也太快。
在曉敏父親年輕的時候,不存在所謂的夜生活,他們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難理解也很難想象,對于現在的一些年輕人而言,午夜12點鐘聲敲響的時候,24小時的狂歡才剛剛開始。
所以,他會認為自己的兒子精神狀態不好是因為失眠,是因為睡得少,而沒有意識到他的兒子是一個過慣了夜生活的“新新人類”——曉敏的實際情況不是睡得少,而是睡得不是時候:經常熬夜才是問題的根源。
現代人很容易忽略熬夜的危害,有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熬夜——熬夜加班、熬夜唱K、熬夜打游戲、熬夜喝酒……這些人以各種理由熬夜,這似乎成了一種生活的常態。
但實際上,熬夜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2013年美國《科學》雜志上刊登過一篇論文,得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倒時差的老鼠比晝夜節律正常的老鼠體內的TH17細胞幾乎多了一倍。
這種TH17細胞,是我們人體對抗細菌和真菌感染的重要防線,但是,如果這種細胞在人體中的數量過多,就會產生致病性。也就是說,當你熬夜的時候,連你身體里的免疫細胞都會“倒戈”,成為你的敵人。
這還不是熬夜的全部危害,來自《神經科學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對大腦造成的損傷是無法通過補覺來修復的。
這恰恰擊中了很多熬夜者的“命門”,因為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今天熬夜沒什么關系,明天好好睡一覺補回來就行了。但實際上呢?腦細胞也是“人死不可復生”,你今天把它們害死了,明天睡多少覺它們也活不過來的。
熬夜能毀壞智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再回到眼前曉敏的情況上來,我之所以斷定他是個“熬夜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有脫發的跡象。
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講,嚴重脫發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最有可能的還是熬夜。
事實上,熬夜之所以會導致脫發,首先是因為熬夜加大了人的精神壓力(即便是熬夜作樂,也會增加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大了之后,體內一些激素分泌就會失常,最終導致脫發。
曉敏今年才20歲,頭頂上某些區域的頭發就已經有些稀疏了,這證明他的熬夜問題非常嚴重。所以,如何才能讓這個叛逆的年輕人踏踏實實地聽從引導,這確實是個棘手問題。
我想,我有必要和他進行進一步的談話。
2.夜出晝眠的生活,你還準備過多久?
有人曾經問我:“長期熬夜對身體的危害有哪些?你能不能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呢?”
我說:“不舉。”
他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來。
確實,“不舉”也是熬夜導致的眾多惡果之一。
其實,熬夜的危害是不言自明的,不必談什么科學道理、生理知識,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熬夜不好,但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明知不可為而故意為之呢?
我覺得,主要是“幸存者偏差”這個心理效應在作怪。
具體來說就是:某些人確實是對熬夜免疫的,熬夜對這部分人的危害小之又小。而這些發生在少部分人身上的故事,卻被大部分熬夜者拿來作為“熬夜無害”的證明——他們認為,既然熬夜對于某些人不會造成危害,那么,自己也可能屬于這小部分人的行列,從而心安理得地熬夜。
關于“熬夜無害論”最有力的例證發生在1964年。
那年圣誕節的假期,17歲的高中生加德納挑戰最長熬夜時間的世界紀錄,他在264.4小時(11天24分鐘)之內沒有睡覺,創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從此走上神壇。
當加德納挑戰結束之后,人們都認為他可能得連續睡上幾天才能恢復精力。但加德納只睡了不到15個小時就“滿血復活”,而且后續的觀察發現,他的身體健康,沒受到一點兒影響。
在加德納此次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之后,吉尼斯官方擔心有人不顧身體的健康風險再來盲目挑戰,于是宣布停止這項紀錄的挑戰。因此,加德納成了有正式科學紀錄的人類不睡覺時間最長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加德納這樣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的,但確實有一些人似乎對熬夜是免疫的,他們在熬夜之后依然神采奕奕,全無不良反應(最起碼表面上看起來是如此)。
熬夜者把他們當成“偶像”,認為自己也可以像“偶像”一樣徹夜不眠,但卻看不到新聞上時常爆出的關于熬夜導致重大負面后果的報道:
某26歲男子連續11天熬夜看歐洲杯后死亡;
某28歲女編輯熬夜成疾離世;
煙不離手,常熬夜90后IT男突發心梗險喪命;
“520”當天想給女友驚喜,小伙子熬夜上網熬出青光眼。
由此可知,有多少人因熬夜而損失慘痛。但熬夜者似乎對此視而不見,仍有大批熬夜者在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至此我認為,要想讓曉敏停止熬夜,及時步就是先打破他內心關于“熬夜無害論”的幻想。所以,我問他:“你知不知道熬夜的危害性?”
曉敏點點頭,說:“當然知道,但是我覺得也應該視情況而論,有些人不能熬夜,但是有些人熬夜也沒什么關系,只要習慣了就好。”
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心態!
我問:“那么,你覺得熬夜對你的危害大嗎?”
曉敏想了想,說:“我覺得還好吧。”
曉敏爸爸有些不以為然,說道:“還好?你看看你的熊貓眼,你看看你的精神狀態,這叫還好?”
眼看曉敏又要頂嘴,一場論戰將要爆發,我趕緊插話對曉敏說:“咱們假設你是那種不怕熬夜的人,只是假設啊,事實上這種人非常非常少見——那么我問問你,晚上的時候你們在做什么?”
曉敏猶豫了一下,沒說話,曉敏父親氣呼呼地替兒子回答:“還能干什么,除了打游戲還是打游戲唄!”
曉敏的嘴動了動,似乎想反駁,但還是把話咽了下去。
其實他不說我也知道,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很多都熬夜打游戲或者玩樂。其實,我真正關注的,并不是他們熬夜干了什么,而是在熬夜的過程中,他們沾染上了哪些不好的習慣。
據我觀察,長期熬夜的人,他們往往同時也會沾染上抽煙兇、酗酒或是大量飲用咖啡類飲料的習慣,這無疑是雪上加霜,進一步增加了熬夜的危害性。
如果我直接問曉敏:“你熬夜的時候是不是會抽煙或喝酒?”由于父母就在身旁,他肯定會斷然否認,所以,我換了一種方式問:“和你一起熬夜的同學用什么辦法來提神?有抽煙的嗎?有大量喝咖啡的嗎?有沒有晚上縱情飲酒的?”
曉敏點頭:“嗯,都有。”
我說:“你看,即便熬夜對人無害,那么,在熬夜過程中所沾染的某些壞習慣也會對人造成壞處。而且,根據我的分析,新聞里爆出的因熬夜造成的慘劇,其實多半和這些因素有關。”
曉敏沒有說話,有些沉思的樣子,于是我接著說:“你覺得熬夜對自己的危害不大,但我想,這可能是你一廂情愿的認識。
“我們的祖先發明了火、學會了照明,現代的技術利用電制造了電燈,實現了白天和黑夜的顛倒,讓我們不必像許多野生哺乳動物那樣,在太陽落山前就要考慮好今晚在哪睡覺的問題。
“但事實上,夜里睡覺是千萬年來形成的一個定勢,我們的身體早就習慣了這個定勢,身體機能的進化要遠遠低于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速度。
“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模式上雖然和祖先不同了,但是身體的運作規律和祖先還是一致的——都是白天勞作,晚上利用睡覺時間排毒、休息精神、促進某些激素的分泌。打破了這個規律,那么,大部分人的身體就難以接受。”
我絮絮叨叨地說了一大堆,發現曉敏和他的父母都有點懵,我意識到自己講的內容有些太形而上了,便總結道:“總的來說,就是你身體受不了你晚上不睡覺的這個習慣,你不屬于那種可以熬夜的人。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不屬于。”
這一次,曉敏沒有馬上反駁我,證明對于我的話,他還是聽進去了一部分。但是,我覺得繼續談下去的意義很有限,因為曉敏的父母在場的話,他很難和我敞開心扉地去討論自己生活上的一些事情。
,我對曉敏說:“這樣吧,周末你過來一下,咱們好好聊聊關于睡眠的問題。”接著我對曉敏的父母說:“周末您二位不用一起過來了,讓他自己來就可以了。”
3.生物鐘的問題
我和曉敏約好了周末見面的時間,在這之前的幾天里,我一直在想著該如何幫助他調整睡眠上的問題。
在我這么多年的職業生涯里,曉敏這樣的來訪者見過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他們本人意識到了熬夜的危害性,主動來找我提供幫助。曉敏與他們的不同之處是,他是被動的,從主觀上還未對熬夜的危害性有清醒的認知。
這是最棘手的地方。不過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治療這類來訪者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調整生物鐘。
生物鐘這個概念,是睡眠科學中最為重要的概念之一,我甚至覺得可以把“之一”兩個字去掉。對于這個概念,大部分人有所耳聞,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是恐怕少有人深入了解過。
曾經有位來訪者對我說:“我經常熬夜,生物鐘都亂掉了,不過我想出個好辦法可以調整過來。”
我挺吃驚,因為我知道調節生物鐘不是那么容易的。這位來訪者居然有辦法,我一定要聽聽他有何高見,便問:“什么方法?”
那位來訪者吐出兩個字:“喝酒!”
我不喝酒,不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當時有點懵。
他看我不解的樣子,趕緊解釋道:“我喝醉酒就想睡覺,所以,我每天晚上8點鐘開始喝酒,喝醉了自然就睡著了。連續喝上一個禮拜,生物鐘就調整過來了。”
這居然就是所謂調整生物鐘的“好方法”!我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這時,那位來訪者又對我說:“可是,我發現我的睡眠調整過來了,卻染上個壞毛病——不喝酒睡不著。我覺得這比熬夜的危害好像還大……”
我最終幫助這位患者糾正了“借酒入眠”的模式化行為,具體過程在此就不多敘述了,講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表達:許多人其實對生物鐘的概念并不那么明晰,而是依靠個人的理解去解讀這種生理狀況,顯然,他們很容易走上歪路。
簡單來說,生物鐘就是我們機體產生的一種適應循環,為了適應大自然周期性的規律而養成的某種行為模式。道家有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存在天地之間,你說天人合一也好,或是受自然規律的約束也罷,總而言之,人脫離不了自然的影響。
太陽朝起夕落,形成光暗交替,為了適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人類也進化出了兩種不同的感官——白天,我們用視錐細胞(黃斑部)感受光覺和色覺;晚上,則用視稈細胞感覺暗視覺。
與此同時,為了在環境的變化中找到生存空間,我們的身體習慣了早上“開機”——各個器官被喚醒,投入到工作狀態中;晚上待機——下丘腦分泌腺苷和祛黑色素催促入眠。
在“待機”和“開機”轉換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體溫:我們的體溫在清晨2~6時低,下午1~6時較高。
血壓:夜晚進入睡眠狀態之后,血壓趨于平穩低緩,等到清晨醒來時稍加活動,血壓就上去了。
心率:夜晚睡眠心跳較慢,清晨交感神經興奮,心跳隨之加速。
這是感受得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感受不同的變化——包括生殖系統,激素的調節;消化系統,胃腸蠕動的調節;泌尿系統,夜尿與晨尿的調節。
總而言之,在晝夜交替之時,我們的身體在生物鐘的指導下有規律地運轉著,這對于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生物鐘亂了,一切都亂了。
不過我知道,我要是把上面這番道理說給曉敏聽,他一定會反駁我,而且理由還可能會非常充分,例如說:“要是一個人出國了,時區發生了變化,他的生物鐘肯定也亂了,要按你這么說,這個人是不是就廢了?”
或者說:“誰說我的生物鐘亂了?我的作息很規律的,我的生物鐘就是每天凌晨4點準時睡覺,11點準時起床。”
作為一名醫師和心理咨詢師,一定不能被來訪者的問題逼到墻角,因為那樣會使對方懷疑你的專業素養,失去性——輕則影響治療效果,重則導致治療中斷。
關于“生物鐘調節”的問題是睡眠科學所研究的核心問題,還好,我在臨床醫學實踐中,有所學習和體悟。
星期六那天,曉敏和我如約見面,不過比我們約好的時間晚了15分鐘。他一進門便趕緊向我道歉:“劉醫生,對不起,剛才坐地鐵坐過站了,耽誤了幾分鐘。”
我說沒關系,坐下聊。
曉敏坐下之后,我問:“這幾天睡得怎么樣?”
曉敏說:“挺好啊……其實我也知道熬夜不太好,可是我現在都習慣了,所以沒什么感覺了,一切OK。”
“沒什么感覺”這種體驗,可能也是支持大部分熬夜者繼續熬下去的因素。
他們在剛開始熬夜的時候,也會感覺到身體上的不適,但是時間長了,便“沒什么感覺”了,于是熬夜者會覺得自己已經習慣了熬夜,“沒什么感覺”意味著一切都正常。
但事實卻非如此。熬夜者所謂的“沒什么感覺”,其實是身體因長期處于不適狀態而產生了麻木感。
我的許多來訪者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等他們從睡眠問題中康復之后總會對我說:“原來以為我每天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是正常的,但是當我恢復了品質睡眠之后,才發現自己過去每天都活在渾渾噩噩當中,只不過是因為缺乏對比,才認為自己之前的那種狀態是正常的。”
曉敏就是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對他說:“你現在覺得自己正常,是因為你已經習慣了熬夜所帶來的不適感。事實上,由于生物鐘的紊亂,你的身體機能現在已經受到了影響。”
曉敏疑慮地問:“那我怎么感受不到?”
我笑了,說:“其實不是你感受不到,是你自己不愿意感受罷了。我問你幾個問題,你如實回答好不好?”
“劉醫生,請問。”
我問:“你是不是有時候會出冷汗?”
曉敏想了想,說:“出冷汗我不知道,不過我比較愛出汗,是天氣的原因吧?”
我又問:“那你是不是經常拉肚子?”
曉敏點頭說:“嗯,這倒是,可是拉肚子和熬夜有什么關系?”
我沒有急著回答他的問題,接著問:“有沒有耳鳴的體驗?”
曉敏想了一下,說:“偶爾有。”
我點點頭,說:“你看,你身上出現的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單個的問題,其根源都是生物鐘紊亂所致。
“生物鐘亂了,機體代謝跟著也亂了,所以人會出現疲倦乏力、頭暈耳鳴、出冷汗、拉肚子的情況。這和有些人坐飛機跨越時區之后產生的時差綜合征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生物鐘紊亂的結果。”
曉敏聽了我的話,想了想,反問道:“出國的人,時間長了生物鐘就會調整過來,對吧?”
我說對。
他立馬接著說:“那我也熬夜很久了,現在生物鐘也該調整過來了吧?所以,您之前說的問題不成立啊!”
看看,問題還是來了!
① 早晨起來渾身沒勁、懶得起床、白天精力不足、做事發愁、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入睡困難、睡不實、易醒、早醒、多夢等癥狀,都是睡眠障礙的主要表現,這些癥狀長期困擾著有睡眠障礙的人群。
②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的大腦里藏著一個叫“生物鐘”的東西,它控制著我們的作息規律。于是便有人望文生義地想:這個生物鐘和普通的鐘表一樣,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整它的時間。
殊不知,只有“自然規律”才是可以控制生物鐘的強大力量,我們個人都只是被生物鐘所約束的弱小個體罷了。所以,一個人想要對抗自己的睡眠規律,其實就是對抗自然的規律,永遠是不會有勝算的。
③我們要治愈的,不僅僅是身體的疾病,更是心靈的疾病,只有積極的情緒、良好的睡眠、抖擻的精神,才有利于病人戰勝病魔。而且,很多時候,病由心生,那些因為生活中的困境而陷入身體疾患的人們,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器械治療,更多的是溫暖的笑臉,貼心的問候,乃至,踏實的睡眠。
非常實用的一本書
還可以,不是簡單的數綿羊的催眠睡覺方法~簡單地從壓力源以及飲食、情緒方面談睡不好的原因,并給出了一些特別的辦法,包括有 沖擊法、暴力重塑等等
總體來說,不錯,看了還是有幫助
這本書還是非常不錯的
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推薦購買
書的質量還不錯
書本質量好,印刷正,包裝好
書非常好,內容實用,推薦閱讀。
包裝印刷很好,內容與描述一致
書不錯,內容也有意義,適合讀。
收到了,包裝完好,物流很給力
包裝完整,送貨速度很快
還沒看完,稍后評論吧
可讀性強,性價比不錯,值得購買!
書各個方面都非常不錯,現在這個社會能靜下心來做事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推薦各位好好學習學習!
還沒看,代后評
喜歡這類書,買來學習學習
很好的書,絕對正版,適合我這個經常失眠的人學習
發貨好快,質量很好,還有塑封包裝,不錯
不錯,看標題就知道是我想要的書
一直都在當當買書,質量都很好,放心。
快遞服務很好,書的包裝仔細、完整,贊
喜歡,不錯,贊一個
書的質量都非常好,發貨也快,支持正版
服務很好,內容也不錯,非常贊
包裝精美,印刷清晰,推薦
當當的圖書真的是一如既往地好,很喜歡,以后會繼續支持當當
很容易讀。兩天就看完了。很多觀點確實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還么有看完,大概翻了一下,內容比較全,希望自己多了解一點,可以幫助家人緩解失眠情況
可讀性非常強的一本書,有案例分析有作者思考,知道了為什么睡不著,而且挖掘出了睡不著下面隱藏的真相,對于睡不著的人來說提供了很多可行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