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張愛玲于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包括《年輕的時候》《花凋》《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散戲》《殷寶滟送花樓會》《桂花蒸阿小悲秋》《等》《留情》《創世紀》《郁金香》《多少恨》。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話劇百年收官之作,金馬獎五項大獎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原著小說。授權,華麗新版。
張愛玲(1920-1995),中國女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散文《燼余錄》等。1952年離開上海,1955年到美國,創作英文小說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以及長篇小說《十八春》、《赤地之戀》等。
年輕的時候
花凋
鴻鸞禧
紅玫瑰與白玫瑰
散戲
殷寶滟送花樓會
桂花蒸 阿小悲秋
等
留情
創世紀
郁金香
多少恨
紅玫瑰與白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兩個女人,他說的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圣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普通人向來是這樣把節烈兩個字分開來講的。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這樣的,他是有始有終的,有條有理的。他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縱然他遇到的事不是盡合理想的,給他自己心問口,口問心,幾下子一調理,也就變得仿佛理想化了,萬物各得其所。
他是正途出身,出洋得了學位,并在工廠實習過,非但是真才實學,而且是半工半讀赤手空拳打下來的天下。他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染織公司做到很高的位置。他太太是大學畢業的,身家清白、面目姣好、性情溫和、從不出來交際。一個女兒才九歲,大學的教育費已經給籌備下了。事奉母親,誰都沒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誰都沒有他那么經心;辦公,誰都沒有他那么火爆認真;待朋友,誰都沒有他那么熱心,那么義氣、克己。他做人做得十分興頭;他是不相信有來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來一趟。──一般富貴閑人與文藝青年前進青年雖然笑他俗,卻都不嫌他,因為他的俗氣是外國式的俗氣。他個子不高,但是身手矯捷。晦暗的醬黃臉,戴著黑邊眼鏡,眉眼五官的詳情也看不出所以然來。但那模樣是屹然;說話,如果不是笑話的時候,也是斷然。爽快到極點,仿佛他這人可以一目了然的,即使沒有看準他的眼睛是誠懇的,就連他的眼鏡也可以作為信物。
振保出身寒微,如果不是他自己爭取自由,怕就要去學生意、做店伙,一輩子死在一個愚昧無知的小圈子里。照現在,他從外國回來做事的時候,是站在世界之窗的窗口,實在是很難得的一個自由的人,不論在環境上、思想上。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這上面略加點染成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卻還是空白,而且筆酣墨飽,窗明幾凈,只等他落筆。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種精致的仿古信箋,白紙上印出微凸的粉紫古裝人像──在妻子與情婦之前還有兩個不要緊的女人。
及時個是巴黎的一個妓女。
振保學的是紡織工程,在愛丁堡進學校。苦學生在外國是看不到什么的,振保回憶中的英國只限于地底電車、白煮卷心菜、空白的霧、餓、饞。像歌劇那樣的東西,他還是回國之后才見識了上海的俄國歌劇團。只有某一年的暑假里,他多下了幾個錢,勻出點時間來到歐洲大陸旅行了一次。道經巴黎,他未嘗不想看看巴黎的人有多壞,可是沒有熟悉內幕的朋友領導──這樣的朋友他結交不起,他不愿意結交──自己闖了去呢,又怕被欺負,花錢超過預算之外。
在巴黎這24小時的傍晚,他沒事可做,提早吃了晚飯,他的寓所在一條僻靜的街上,他步行回寓,心里想著:“人家都當我到過巴黎了,”未免有些悵然。街燈已經亮了,可是太陽還在頭上,一點一點往下掉,掉到那方形的水門汀建筑的房頂下,再往下掉,往下掉!房頂上仿佛雪白地蝕去了一塊。振保一路行來,只覺得荒涼。不知誰家宅第里有人用一只手指在那里彈鋼琴,一個字一個字撳下去,遲慢地,彈出耶誕節贊美詩的調子,彈了一支又一支。耶誕夜的耶誕詩自有它的歡愉的氣氛,可是在這暑天的下午,在靜靜曬滿了太陽的長街上,太不是時候了,就像是亂夢顛倒,無聊得可笑。振保不知道為什么,竟不能忍耐這一曲指頭彈出的琴聲。
他加緊了步伐往前走,?袋里的一只手,手心在出汗。他走得快了,前面的一個黑衣婦人倒把腳步放慢了,略略偏過頭來瞟了他一眼。她在黑蕾絲紗底下穿著紅襯裙。他喜歡紅色的內衣。沒想到這地方也有這等女人,也有小旅館。
多年后,振保向朋友們追述到這一樁往事,總是帶著點愉快的哀感打趣著自己,說:“到巴黎之前還是個童男子呢!該去憑吊一番。”回想起來應當是很浪漫的事了,可是不知道為什么,浪漫的一部份他倒記不清了,單揀那惱人的部份來記得。外國人身上往往比中國人多著點氣味,這女人自己老是不放心,他看見她有意無意抬起手臂來,偏過頭去聞了一聞。衣服上,胳肢窩里噴了香水,賤價的香水與狐臭與汗酸氣混和了,是使人不能忘記的異味。然而他最討厭的還是她的不放心。脫了衣服,單穿件襯裙從浴室里出來的時候,她把一只手高高撐在門上,歪著頭向他笑,他知道她又下意識地聞了聞自己。
這樣的一個女人,就連這樣的一個女人,他在她身上花了錢,也還做不了她的主人。和她在一起的三十分鐘是最羞恥的經驗。
還有一點細節是他不能忘記的。她重新穿上衣服的時候,從頭上套下去,套了一半,衣裳散亂地堆在兩肩,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她稍微停了一停。這一剎那之間他在鏡子里看見她,她有很多的蓬松的黃頭發,頭發緊緊繃在衣裳里面,單露出一張瘦長的臉,眼睛是藍的罷,但那點藍都藍到眼下的青暈里去了,眼珠子本身變了透明的玻璃球。那是個森冷的,男人的臉,古代的兵士的臉。振保的神經上受了很大的震動。出來的時候,街上還有太陽,樹影子斜斜臥在太陽影子里。這也不對,不對到恐怖的程度。
嫖,不怕嫖得下流、隨便、骯臟黯敗。越是下等的地方越有點鄉土氣息,可是不像這樣。振保后來每次覺得自己嫖得精刮上算的時候便想起當年在巴黎,及時次,有多么傻。現在他是他的世界里的主人。
從那天起振保就下了決心要創造一個“對”的世界,隨身帶著。在那袖珍世界里,他是的主人。
振保在英國住久了,課余東奔西跑找了些小事做著,在工廠實習又可以拿津貼,用度寬裕了些,因也結識了幾個女朋友。他是正經人,將正經女人與娼妓分得很清楚。可是他同時又是個忙人,談戀愛的時間有限,因此自然而然的喜歡比較爽快的對象。愛丁堡的中國女人本就寥寥可數,內地來的兩個女同學,他嫌過于矜持做作,教會派的又太教會派了。現在的教會畢竟是較近人情了,很有些漂亮人物點綴其間,可是前十年的教會里,那些有愛心的信徒們往往是不怎么可愛的。活潑的還是幾個華僑。若是雜種人,那比華僑更大方了。
振保認識了一個名叫玫瑰的姑娘,因為這初戀,所以他把以后的兩個女人都比作玫瑰。這玫瑰的父親是體面的英國商人,在南中國多年,因為一時的感情作用,娶了個廣東女子為妻,帶了她回國。現在那太太大約還在那里,可是似有如無,等閑不出來應酬。玫瑰進的是英國學校,就為了她是不的英國人,她比任何英國人還要英國化。英國的學生派是一種瀟灑的漠然。對于最要緊的事尤為瀟灑,尤為漠然。玫瑰是不是愛上了他,振保看不大出來,他自己是有點著迷了。兩人都是喜歡快的人,禮拜六晚上,一晚跑幾個舞場。不跳舞的時候,坐著說話,她總像是心不在焉,用幾根火柴棒設法頂起一只玻璃杯,要他幫忙支持著。玫瑰就是這樣,頑皮的時候,臉上有一種端凝的表情。她家里養著一只芙蓉鳥,鳥一叫她總算它是叫她,疾忙答應一聲:“啊,鳥兒?“踮著腳背著手,仰臉望著鳥籠。她那棕黃色的臉,因為是長圓形的,很像大人樣,可是這時候顯得很稚氣。大眼睛望著籠中鳥,眼睜睜的,眼白發藍,仿佛是望到極深的藍天里去。
也許她不過是個極平常的女孩子,不過因為年輕的緣故,有點什么地方使人不能懂得。也像那只鳥,叫這么一聲,也不是叫那個人,也沒叫出什么來。
她的短裙子在膝蓋上面就完了,露出一雙輕巧的腿,精致得像櫥窗里的木腿,皮色也像刨光油過的木頭,頭發剪得極短。腦后剃出一個小小的尖子。沒有頭發護著脖子,沒有袖子護著手臂,她是個口沒遮攔的人,誰都可以在她身上撈一把。她和振保隨隨便便,振保認為她是天真。她和誰都隨便,振保就覺得她有點瘋瘋傻傻的,這樣的女人之在外國或是很普通,到中國來就行不通了。把她娶來移植在家鄉的社會里,那是勞神傷財,不上算的事。
有天晚上他開著車送她回家去。他常常這樣送她回家,可是這次似乎有些不同,因為他就快離開英國了,如果他有什么話要說,早就該說了,可是他沒有。她家住在城外很遠的地方。深夜的汽車道上,微黑白色,輕輕拍在臉上像個毛毛的粉撲子。車里的談話也是輕飄飄的,標準英國式的,有一下沒一下。玫瑰知道她已經失去他了。由于一種絕望的執拗,她從心里熱出來。快到家的時候,她說:“就在這里停下罷。我不愿意讓家里人看見我們說再會。”振保笑道:“當著他們的面,我一樣的會吻你。”一面說,一面就伸過手臂去兜住她的肩膀,她把臉磕在他身上,車子一路開過去,開過她家門口幾十碼,方才停下了。振保把手伸到她的絲絨大衣底下去摟著她,隔著酸涼的水鉆,銀脆的絹花,許許多多玲瓏累贅的東西,她的年輕的身子仿佛從衣服里蹦了出來。振保吻她,她眼淚流了一臉,是他哭了還是她哭了,兩人都不明白。車窗外還是那不著邊際的輕風濕霧,虛飄飄叫人渾身氣力沒處用,只有用在擁抱上。玫瑰緊緊吊在他頸項上,老是覺得不對勁,換一個姿勢,又換一個姿勢,不知道怎樣貼得更緊一點才好,恨不得生在他身上,嵌在他身上。振保心里也亂了主意。他做夢也沒想到玫瑰愛他到這程度,他要怎樣就怎樣。可是……這是不行的。玫瑰到底是個正經人。這種事不是他做的。
玫瑰的身子從衣服里蹦出來,蹦到他身上,但是他是他自己的主人。
……
夏志清:張愛玲是今日中國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國人都應當閱讀張愛玲的作品。
陳克華:世界上有華人華文的地方,就有人談論張愛玲。
白先勇:張愛玲的寫作風格獨樹一格,不僅是富麗堂皇,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意象。
南方朔:許多人是時間愈久,愈被遺忘,張愛玲則是愈來愈被記得。
木心:她稱得上“活過”“寫過”“愛過”。
侯孝賢:創作者的希望,是像張愛玲一樣創造出可以留傳下來的不朽作品。
蔣勛:張愛玲以詛咒的方式讓一個世代隨她一起死去.像一個大上海的幽魂,活在許多愛她的人的心中,她是那死去的蝴蝶,仍然一來再來,在每朵花中尋找它自己。仿佛因為她的死,月光都像魂魄了。
賈平凹:與張愛玲同活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李碧華:“張愛玲”三個字,當中粉紅駭綠,影響大半世紀。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
王安憶:她有足夠的情感能力去抵達深刻,可她沒有勇敢承受這種能力所獲得的結果,這結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這分量的。于是她便覺攫住自己,束縛在一些生活的可愛的細節,拼命去吸吮它的實在之處,以免自己再滑到虛無的邊緣。
葉兆言:她的大多數讀者恐怕都和我們一樣,或是覺得張應該一心一意寫小說。天知道這世界上有多少癡心人在白白地等待她的下一部小說。
王德威:五四以來,以數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贏得讀者持續支持的中國作家,除魯迅外,只有張愛玲。
楊照:她的時代感是敏銳的,敏銳得甚至覺得時代會比個人的生命更短促。
蘇童:我讀張愛玲的作品,就像聽我喜歡的音樂一樣,張愛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樂,也不是交響樂,而是民謠流派,可以不斷流傳下去的。
李渝:時間過去,運動過去,再看張愛玲,必須認可她的優越性。
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并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20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猶存。
李昂:這個女人好像替我及我們許多女人都活過一遍似的。
艾曉明:誰說張愛玲是避世的呢?她難道不是一直藉作品對讀者推心置腹嗎?那么,我們又怎么能說斯人已逝?在生活中、在作品中、在文學史中,我們注定還會時時遇到她,談到她張愛玲。
劉川鄂:女人大都不珍惜自己的才華,以男人的喜好為喜好,以男人的價值為價值,張愛玲是一個難得的例外,她頑強地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處處有她的“此在”。
蔡康永:迷張愛玲的人,大多是貼身的迷、貼心的迷。
這次快遞很及時,謝謝快遞大叔,等看完后再一一評價吧,這五星是給快遞員的!
當一個男人不再愛他的女人,她哭鬧是錯,靜默也是錯,活著呼吸是錯,死了都是錯。
書的質量很好,值得購買,我買了一套13本,外加《易經》和《雷峰塔》
真的很喜歡 雖然還沒有讀 但是看了傾城之戀覺得這本也不會錯 因為喜歡陳奕迅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所以對這個名字有別外的好感 張愛玲的書封面也很好看 覺得和內容有強烈的感覺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紅玫瑰與白玫瑰這篇文章,如那個臥病在床的女子 那個因為父親不能跟所愛之人在一起的老師 很多很多 喜歡張愛玲的文字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說實話就是被封面給吸引的。張愛玲是那個時代獨特的女子,她有想法又敢于表達,自然是不錯的。書我還沒看完,故事很好,可我還沒有那個心境隨她一起探究上海女人的生活起居心理,等我也為生活所累的時候再來讀過吧。
第一次看張愛玲的小說。想來大家都知道白月光和蚊子血的出處,那么就是了。這本《紅玫瑰與白玫瑰》就是你要找的小說集。張愛玲愛寫短篇小說,而且背景設定幾乎是在上海或者香港,主要還是和她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系。我覺得女生都應該讀一讀張愛玲,體會一下那個年代不一樣的情懷。
很不錯的一本張愛玲的小說,之前有買過傾城之戀,不過那時候是高中看不太懂,現在去看張愛玲的小說,從每個小故事看出了每個小人物的不易,和對愛情的理解。隨后就去搜了張愛玲的其他小說。
幾年前的我,還是看不懂張愛玲的作品的,覺得太繞,這個學期雖然不說能完全讀懂其中精髓,但起碼發現了它的好與精妙,所以開始買張愛玲的其他作品來讀啦!希望自己能從中受益!?*。?(ˊωˋ*)??*。
你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你是朱砂痣還是蚊子血?你是明月光還是什么?這句話很有名,書也早就看過,買來再看看。
張愛玲的小說里有太多的悲劇人物,無論男人或是女人,也許就是時代的縮影,女性在千百年的壓迫奴役下很難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在她的筆下,幾乎每一個可憐的女人都是被社會和家庭一點點造就而成的。
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比喻真好,家里的女人就是嘴邊的一顆飯粒,而另一個女人就是朱砂痣。書本的最后一篇多少恨,我覺得很好,把愛情的遺憾寫的淋漓盡致,結尾用環境描寫,更顯意味凄涼
雖然是湊單購買,但還是很喜歡看張愛玲的小說的,現在雖然不常看她的書了,但一些經典還是讓人難以忘懷,就如這本紅玫瑰與白玫瑰,總記得書中的那些通俗而又經典話語,明天就是情人節,過一個沒有情人的情人節!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普通人隱秘的心理與情結, 展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中西方文化交匯時人們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下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擺脫的悲劇人生。
名字很好聽,但內容很深奧,看好久才能看明白,但還是不懂其中的深意……
紅玫瑰與白玫瑰,這本書的某些語句在我遇到感情問題的時候,出現在我眼前,讓我順利看透了那些問題,所以我特別感謝這本書,在正確的時間遇到她。雖然看過了電子版本的,但是還是想要用筆劃出那些語句作為收藏,以此來記念逝去的感情。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要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要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得意時不要得瑟,落魄時不要墮落,就算你瘦了,變好看了,你什么都好了,不愛你的人還是不愛你。即使你再胖,再難看,再怎么不好,愛你的人永遠不會嫌棄你。誰若用真心對我,我便拿命去珍惜,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期。——致自己 ???
世分陰陽。男主陽,女主陰,陽進則陰退,陰退而陽進!故此多數男子以欲生情,多數女子以情生欲!由此可證男子出軌全系肉欲作祟,無關家庭責任,妻子情感!那么是不是應該被原諒?女子出軌純粹心之所系,情非得已!那么是不是也值得理解?——《紅玫瑰與白玫瑰》有感,與本書其他章節無關!
終于有機會讀完張愛玲的《白玫瑰與紅玫瑰》,沒想到是一個短篇,在高鐵上斷斷續續讀完了。張愛玲對男女情感的描寫細致入微,簡直傳神。振保作為一個「中西合璧」的男性,在感情上既時時刻刻拿傳統的禮教來束縛自己,所以才有了面對初戀「玫瑰」的獻身坐懷不亂,但與此同時他內心又渴望擁有西式熱烈開放的愛情,沒有責任,不計后果,所以才有了和有夫之婦王嬌蕊的短暫相戀。在兩方的拉扯之下,他最終得到的是一段不幸福甚至是令人窒息的婚姻。在這樣的婚姻下,他不斷地墮落,墮落,墮落。他對妻子孟煙鸝冷酷至極,在外面公開尋花問柳,他的心理已經扭曲變形,他就像是…
每個男人在他的生命中都會有兩個女人,至少兩個。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當他娶了紅玫瑰,日子久了,紅玫瑰就會變成墻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就是窗前的明月光。當他娶了白玫瑰,日子久了,白玫瑰就會變成襯衫領上的一粒白米飯,而紅玫瑰就是胸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紅玫瑰與白玫瑰》。她筆下的愛情,未萌已死;婚姻,名存實亡;男人,常常出軌;女人,默默承受。唯有一句表白的話聽著動人:你手上沒有螺,愛砸東西,可是我手上有螺,抓緊了絕不撒手的。
張愛玲關于男人心中紅玫瑰和白玫瑰的比喻雖然有些老調,卻如一柄鋒利的手術刀,輕輕地劃拉一下,便把膿口挑破了給你看。 她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男人聽罷,面上雖然不動聲色,卻是暗底擊節,好一個聰慧女子,短短三句兩言,便扎穿了自己心窩里那點略微見不得光的隱晦念想。 女人聽畢之后,悵然若失的同時,也是會在心底默默盤算的,到底自己是要做男人的蚊子血還是朱…
張愛玲的結局常常是平淡的,卻籍由著這股子緩緩的,不動聲色的平靜,捎帶出陣陣襲人的寒意。 所以她的文章是蒼涼的,讀著讀著,就不由地陷了進去。可往往,又不肯自拔出來。 是迷戀于這種徹底的覆蓋,還是,生活本身比張愛玲還要蒼涼。 于是,就算是蚊子血,也要做最鮮亮的那一抹。
讀張愛玲的文字 總會莫明被某句輕描淡寫的話戳到心里去 很深刻 也很現實 故事大多都是悲情的 在那樣一個時代上海女人的悲情故事 或等待或絕望或離開 她們的生活軌跡就這樣在字里行間中淡淡的暈染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