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在東北一隅,自幼因惡疾失去右眼,為生母所嫌,為家臣所厭;他憑一己之力平定奧州,正欲策馬逐鹿之時,卻驚覺天下已成他人囊中之物!
縱觀日本戰國時代,大概沒有哪位大名能像伊達政宗一樣憋屈。
到底是英雄引領時勢,還是時勢造就英雄?
從薩摩到奧州,從戰國到幕末,可稱為“英雄”的人物層出不窮。他們或懷八斗之才,負五車之學,或挾風雷之勢,引藩政之風。
然而時勢洪流自顧滾滾東逝,不曾為任何一人停留。
當漩渦漸平,少年意氣已在歲月蹉跎中化為寂寂無名的惆悵。唯余半生的風云被時間釀造成醇厚的回憶之酒,以供英雄執杯,與春風同飲……
馬上少年過,世平白發多。殘軀天所赦,不樂是如何?
司馬遼太郎歷史小說選集
以事件的斷面,折射整個時代與人心
時勢可造英雄,時勢亦可毀英雄!
前言——寫給文庫版 ………………1
英雄兒郎 ……………………………1
慶應長崎事件 ………………………37
好斗草云 ……………………………79
馬上少年過 …………………………105
重庵之輾轉 …………………………137
城內怪奇 ……………………………165
貂皮 ………………………………195
譯后記 ………………………………229
政宗未有喘息,即刻整頓軍容,準備包圍二本松城。右京亮請求蘆名氏馳援,然而蘆名氏亦為政宗的殘酷所撼,靜觀不動。因曾與政宗的大伯伊達實元相熟,右京亮絕望之下,向實元泣訴,請求他居中調解,讓政宗準許自己投降。
政宗對實元的勸解置若罔聞。他心中所想,唯有奪取大內及右京亮的領地,一舉擴充伊達家領地一事。奧羽以往的對戰常常結果不明,敵人也好,盟友也罷,雙方都是這片土地上傳承久遠的名家,代代實行政治聯姻,互為姻親關系。因此戰敗者對勝者懇切央求一番,往往便能收回領地。右京亮的此番泣訴,亦是根源于此種傳統。然而政宗已迥異于其他奧州人。他對這方小天地間的地域糾葛毫無興趣,而是將目光遠遠投向了京都。為此,政宗要統一奧羽。為培養起助他完成統一大業的龐大軍隊,政宗必須侵占近鄰的領土。
政宗斷然回絕了經由大伯轉達的請求。右京亮無奈之下,只得派使者前去拜訪隱退的輝宗,殷切懇求一番。輝宗道:“我已經隱退,原不能插手家主所為,但你一族與伊達家代代相交,舊誼尚存,我也不能袖手旁觀,只能盡我所能勸解政宗。”輝宗由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政宗。政宗感到為難,心道父親輝宗還活在舊時代里,如若重視這微不足道的地緣、血緣之情,今后殘酷無情的爭霸戰中,伊達一家與個人的生命便都無法維系。
然而,到底也不能罔顧輝宗之見。那些自輝宗一代起便侍奉伊達家的老臣們皆言,“但凡舊主從旁說情,多少還須考慮一番。”最終,政宗告知二本松城的右京亮:“既是父親從旁說情,我便留你一命,接受投降,不過得有條件。你的領土除卻五座村落外,其余盡歸伊達家所有。若是同意,就先把你的嫡子送來作人質。”面對這個極為苛刻的條件,右京亮十分震驚。然而政宗表示,若按京都的戰后處置之法,這樣已算是極為難得的讓步。
不過對右京亮而言,這里終究是奧州,而非京都,自然該遵循奧州的傳統與情誼。他又派使者去輝宗營地,苦苦哀求。
“罷了,便再去一次吧。”
輝宗再度遣人去往政宗處求情。政宗無視了父親,沒有再給輝宗回復,而是直接對右京亮下了通牒:“哀求已是無用。我已提出條件,你若不接受,城池便會盡數覆滅。你盡快給予回音。”
右京亮走投無路,與藏匿在自己城內的大內商議對策。大內苦思良久,驅散眾人,低聲吐露出一個符合他一貫風格的計謀,問道此計如何。右京亮并不覺得大內的計謀如何高妙,心下還是有些不安,但如今既已走投無路,便只好一試。為推敲、完善計謀,右京亮甚至事先進行了演練。如此一番后,他終于應允了政宗開出的條件。
右京亮向輝宗及政宗表達謝意:“此番雖失去了大多領土,卻仍得以挽回一命,保留下畠山的家名,想來也是至幸。鄙人想親自前來致謝,不知可否準許。”
輝宗心存憐憫,令人去政宗營地傳話,言道自己擔任家主之時,曾與相馬氏間發生過戰事,當時右京亮的上一代加入伊達家陣營,兩度隨軍參戰。其子右京亮現為降將,有意道謝,伊達家應當準許。父親既如此說,政宗也只得應允。
雙方選定時日地點。地點定在了伊達家老臣伊達成實的營壘。這一日,右京亮未著甲胄,僅帶馬夫及草鞋匠隨行,到達地點后就座。未幾政宗及輝宗亦現身入座。右京亮躬下厚實的背脊,煞有介事地向兩人叩拜,隨后一再道謝。這種謁見通常只是一種形式,輝宗本可就此離去。然而,大概是對右京亮心存憐憫,輝宗竟主動尋找話題,追懷過去,自未時四刻起,整整暢談了一個時辰。此間,政宗始終保持沉默,這原也沒什么特別的理由,只不過是因年紀尚輕,不能如輝宗那般暢談過往罷了。
右京亮告辭離去。
“此人并非奸惡之輩。”
會面過后,輝宗如此說道。
未料翌日——天正十三年十月八日,右京亮再次來到輝宗的營地前。此時輝宗已在宮森安營。右京亮在營門前向傳訊人稟明來意。
“此番得以保全性命,雖是仰賴您家現任家督的仁慈,卻也承蒙隱退的輝宗大人鼎力相助。如今鄙人前來致謝。”
他已是第二次拜訪,未免多此一舉。然而輝宗卻并未生疑。
“這個男人真是鄭重周到啊。”輝宗如此說道,命人引他入內。此時恰逢營地內舉行酒宴,慶祝戰事告捷。輝宗便令人將附近收拾了一番。
沒過多久,畠山右京亮義繼就走了進來。與他一同前來的僅有三位家老,他們蹲坐于下首的地面上。顯而易見,這將是一次十分短暫的謁見。
右京亮舉止恭敬有禮,起身告辭時還彎著腰以示惶恐。輝宗欲送他到門口,便也站起身來。通往門口的石板路面狹長。右京亮與三位家臣走在前頭,其后是輝宗,再后便是伊達家的家臣。快要走出門時,右京亮忽然一下子跪在了地上,他的家臣一行也效仿著跪下。右京亮再次不厭其煩地道謝。
“唉,你這樣反令我無所適從了。”
輝宗揚起手來說道。對方太過有禮,他實不知該如何回應。就在這時,原本跪坐在地面的右京亮不知怎么就一躍而起,緊緊抱住了輝宗瘦小的身體,隨即抽出腰間短刀,架在輝宗頭上。隨行的三位家臣也紛紛拔刀,對準輝宗的背部及腋下,大有一副伊達家的人若膽敢靠近,就將輝宗刺個對穿的架勢。營地中瞬時一陣騷亂。眾人大聲呼喊,四處奔走,卻無計可施。
唯獨右京亮周圍空出了一大片地。他挾持輝宗上馬,臉上甚至浮起嘲諷的笑,開始向營地外奔去。家臣的三騎圍繞在其前后。伊達家的武士無計可施,只能接連追隨他們的行跡。大道旁還有做著農活的百姓。他們似乎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為何會出現這樣奇異的一行,菜地里、稻田里,三三兩兩的農民們像稻草人似的呆站著,一動不動地望著他們。
政宗接到急報。
那時他正在鷹獵。
——竟發生這種事。
他心下想道,然而卻來不及再細加詢問。他飛身上馬,揚起馬鞭,越過一叢又一叢灌木,策馬狂奔。眾人緊隨其后。政宗心道:不知他們現在何處。不過,右京亮大概是企圖挾持輝宗進入自己的二本松城,往那條大道走應該就能追上他們。
他策馬行過平石村,快到高田時看見了右京亮一行人。政宗奔入一直跟在輝宗身后的家臣行列中,行至最前。
騎在馬上的右京亮不斷回身后顧,還不忘催馬緩緩前行。輝宗被倒扣著趴在馬鞍上。
右京亮難以催馬快跑。當時的馬很小,載上兩個人就跑不動了。他身前身后,那些拔出刀的家臣政宗都見過。分別是鹿子田和泉、高林內膳、大槻中務。此外還有足輕半澤源內,他站在地上,將長矛對準馬背上的輝宗,游佐孫九郎把箭搭上弓弦,箭頭瞄向輝宗。包括這些人在內,右京亮身邊共有二十三人。
高田此地位于阿武隈川的東岸。從這里渡河,對岸便是右京亮的領地二本松。要是讓他們過了河,則萬事休矣。若是父親被敵擄去,形勢就會逆轉,伊達一方將不得不答應敵人的一切要求。
“豈有此理。”
政宗在馬上喊叫了些什么,又表現出怎樣的狂態,便連他自己都忘卻了。父親的身體向下耷拉著,能看到兩只腳。稍稍變換方位后就又看到了父親的頭頸,頸根處還閃著右京亮的刀光。或許是忌憚著刀刃,輝宗扭動頭頸時仍保持著垂頭的姿勢。他那無異于死人般的順從,似乎也暗示著伊達家今后的命運。
右京亮最終越過河堤,消失了蹤影。政宗趕忙上堤,此時右京亮一行已在渡河,同時找尋著合適的淺灘。過了河就是二本松城了。
此時,政宗下了一個可怕的決斷。
——殺!
他如是想道。輝宗的性命自然無法與伊達家的命運相提并論。在一定意義上可謂是法人的伊達家族與輝宗這個自然人之間孰輕孰重,面對這個問題,尚十九歲的政宗能否客觀地考慮清楚,這一點顯然令人懷疑。政宗正處在血氣方剛之年,或許是單純對右京亮的強烈憎恨使他忘記了父親的性命之重,又或許是身為一軍之將的父親竟如同可憐的小鳥般牢牢受制在右京亮的股掌之間,這實在令人惱怒。若是時代立場有變,政宗可能就只會是一介凡夫俗子,然而這個年輕人已經全身心投入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里,權力這一充滿魔力之物常使人變得反常,而這不同尋常反倒有可能被視作勇氣、智謀之類獲得世人稱許。此時面臨此種情境,他應該表現得不同尋常。正如信玄驅逐父親,打破舊秩序一般,此時的政宗可能也必須親手毀滅他的父親,以此確立起處于自己管轄之下的伊達家。總之,對他們這類人來說,不同尋常是至為重要的。政宗回身向后看去。
政宗抽響了馬鞭,大聲呼號,然而那聲音已經嘶啞。他揚起馬鞭一次次指向河的方向,其間只大聲嘶喊著同一個詞:進攻!
伊達家已在河堤上集結起五百人的兵力,其中一百人持有步槍。一百挺槍發出震天動地的聲響,在河面上激起一片水霧,很快將河水染紅。右京亮仍不屈服。他斜沖向淺灘,一登上河灘上某個地勢稍高之處,就立即舉刀連刺輝宗,一下又一下,直到伊達家這個善良的隱居者的身體變得破敗不堪。隨后,右京亮在輝宗的鮮血浸染下剖腹自盡。
輝宗死后,政宗在伊達家大權獨握。此后他的行動便正如他的詩所言,確實是“功名聊復自私期”。秀吉對這個野心家的勇武心懷幾分忌憚,家康亦僅對此人持幾分待客之禮,不欲得罪于他。
然而,這兩人最終收走了政宗的多數領地,奮斗一生的伊達政宗得到的領地,包括散落各處的飛地在內也不過仙臺六十二萬石。
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堪稱在野史學、大眾文學的正統,是讓人體味“歷史是文學之精華'的歷史小說家。
——日本評論家、作家 松本健
很好,都是我喜歡的書,信任當當已多年,一直沒失望過。
很好,都是我喜歡的書,信任當當已多年,一直沒失望過。
書不錯 很好
正在閱讀中
很不錯,休閑閱讀~
馬上少年過,世平白發多。殘軀天所赦,不樂是如何。伊達政宗是傳奇呀。
給家人買的,很劃算,送貨快,很好
文風有點古雅,半文半白,不太喜歡這種
挺好經典小說值得推薦!
書有點薄,包裝完好,發貨速度快。
盼望已久的書終于收到了。
很好的一本書
獨眼的伊達政宗,仙臺藩,很有魅力的人,喜歡他
包裝不太好……
伊達政宗最大的遺憾就是生不逢時呢
字有點小,內容沒得事說。
馬上少年過,世平白發多。殘軀天所赦,不樂亦如何。推薦。
還挺不錯的書呢
包裝復雜。活動很給力。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很不錯。
本來以為是寫獨眼龍的小說,沒想到是短篇,不過還不錯,一直挺喜歡司馬遼太郎的
所謂英雄,若被上天置于錯誤的時代與所在,或許會引發堪比天災的大害。
司馬遼太郎的短篇小說集,以前總是看長篇,覺得短篇也很不錯。
司馬遼太郎的時代小說還是讀起來還是很過癮的
司馬遼太郎的經典系列,趁著這次當當的活動,入了好幾套一直想要的司馬遼太郎作品,非常喜歡,非常滿意。
是五、六個短篇組成的集子,短而精,文字功力深厚。許多語言富有哲學味。每個故事都挺有意思,不枯燥。
司馬遼太郎先生的作品只要是漢化一本我就必然買一本,他的作品寫作風格我非常喜歡,所以他的作品我一本不落!這本作品寫的是陸奧大名伊達政宗的事跡,這個人物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此人就是生不逢時,若是他生在戰國前期,肯定是可以同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傳奇人物一較長短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