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關(guān)于樹的“博物志”,作者搜羅了古往今來千奇百怪的林木知識,通過陳列與樹有關(guān)的故事和調(diào)查,探討了樹木的生物學、工程學、環(huán)境學和考古文化史,以及數(shù)世紀以來人類與樹林之間密不可分的文明關(guān)系。在他筆下,樹是我們向自然學習的起點,也是文明發(fā)展的注腳,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智慧與性格,都有存在的意義。
用媲美《瓦爾登湖》的文字寫盡樹之智,跟隨十八世紀的古典素描見識樹之美。
在這本書里,時間的界限、學科的壁壘都被打破,
你將發(fā)現(xiàn)樹的“詭計”:
種子發(fā)芽背后有怎樣的博弈?樹為更高更強卻不傾倒付出了什么努力?為什么樹不必約會也能找到伴侶?
你將訝異于人類與樹木的“親密”:
用樹枝丈量高度是什么原理?葉片和太陽能電池板有什么關(guān)系?山楂樹籬在圈地運動中的角色?波提切利畫中的樹有什么問題?
你能靜靜回憶祖先怎樣向樹木學習,也能恣意暢想與樹木共創(chuàng)未來的圖景。
讓我們師事樹木,成為更美好的人!
麥克斯 亞當斯
一九六一年生于倫敦,是一位備受贊揚的考古學家和傳記作者,著有《海軍上將科林伍德》、《普羅米修斯一族》等作品,為了體驗哈下《林地居民》的生活,他在英國達勒姆郡的一片林地里生活了數(shù)十年,輪伐樹種、干燥柴薪、儲備木炭、打造家具,這種對樹木的切近體驗讓他在本書中展現(xiàn)出萬花筒般的林木知識,以自然優(yōu)美的文筆闡述著樹木帶給人類的種種智慧。
約翰 伊夫林英國作家、園藝家,本書中收錄的古典植物素描皆出于其一七七六年出版的著作《林木志》。
引言樹的智慧1
01.懷想樹木7
啟蒙/秋/樹枝/自由樹/先見之明/樺樹的故事
02.設(shè)計精巧的樹31
樹的作為/不同緯度的樹/太陽能板/樹之族譜/花楸樹的故事
03.繁衍后代51
昆蟲出現(xiàn)前的性/春/制造種子/先驅(qū)樹種/偉哉櫟樹/人力干預/蘋果樹的故事
04.交戰(zhàn)中的樹77
開戰(zhàn)/傳統(tǒng)武器/B計劃/樹的戰(zhàn)爭/生命之木/紫杉的故事
05.群居之樹95
森林調(diào)色板/林中生活/圣哥倫巴的樹林/最稀有的樹/護林員與柵欄匠/歐洲赤松的故事
06.創(chuàng)新119
有用的教訓/切中要點/改頭換面的阿森松島/撥弦樂器匠/榛樹的故事
07.木器時代139
斧、扁斧與楔/夏/及時批木匠/巨石陣解碼/諾貝爾獎木工/山毛櫸的故事
08.工程師157
激素/機械/水力學/制椅腿匠/樹能長多高/昂然挺立/山楂樹的故事
09.木炭時代179
純化的碳/制作木炭/石中劍/“水下巨石陣”/步行者里得利/燒炭工/冬青的故事
10.建筑師196
大小有關(guān)系/及時棟房子/亡者之屋/柴薪/圣哥倫巴住所/櫟樹的故事
11.樹的過往221
樹的年齡/中洲的樹/“切薩皮克”號/時代的終結(jié)/發(fā)現(xiàn)古樹林/榆樹的故事
12.樹的未來245
造林英雄/紙的二三事/購置林地/森林菜園/阿興頓權(quán)林/冬/白蠟樹的故事
結(jié)語林地居民265
詞匯表272
人類對生物同伴有著天生的移情。人類會拯救受困的瓢蟲,也會從口袋里掏出胡蘿卜喂食一頭孤單的驢。我們知道狗愛玩耍、喜歡成為群體的一分子,貓瞧不起我們,而豬則將我們放在同等的地位—萬物各居其所。天曉得,人類甚至對最討人嫌的動物也會投射感情, 基于動物能夠感受痛苦、想
象周遭世界,以及對后代表現(xiàn)出舐犢之情,我們認為動物具備了情感與智能。我們思考,所以我們存在,相應地,動物存在,所以動物思考。
那么樹呢?樹木是異樣的生物形式。如同所有生物,它們會呼吸和繁殖,
那它們也像動物一樣能感覺痛苦嗎?它們會思考嗎?答案很簡單:樹木不會思考,因為它們沒有大腦;樹木不會感受,因為它們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任何意義上,樹木都不能說“具備智能”。它們沒有任何防御、繁殖計劃或策略,無法選擇性伴侶,也不能決定要在何處度過一生—樹木不做選擇。它們沒有動物那樣的器官,除非我們一定要牽強地將樹皮比作皮膚。樹木真的一無所知,因此, 認為樹木擁有智慧,其實只是情感的誤植。
然而,出于人們對樹木的欽慕和喜愛,“樹林聰明絕頂”的印象幾乎揮之不去。按科林 塔吉① 的說法,那些“中間有根棍子的植物”有六萬余種,它們身上復雜的化學和物理性質(zhì)令人贊嘆。樹木比任何動物都更具適應力,有些能活上數(shù)千年之久,而且其繁殖力奇妙得不可思議,讓人很難不認為它們十分狡猾。
樹木能相互溝通,建立同盟關(guān)系,也難怪會讓人誤以為它們是“有策略”或“有目的性”的一種存在。科學界甚至謠傳樹木能操縱量子形式的日光,讓樹葉變得更有效能。
億萬年來,人類一直將樹木視為智慧之源。史上的圣者、王者與智者,莫不向它們求教。樹木被奉為神圣的象征和先祖靈魂的顯化,被當成青春與耄齡的代表,指涉剛強與睿智,也指涉生育活力或貧瘠不毛,同時隱喻歷史遺產(chǎn)及萬物進化。樹木可以是冰清玉潔的,一如那些崎嶇山坡上苗條優(yōu)雅的花楸;樹木可以是暴躁易怒的,想想孑然挺立于田野中、狀如雄鹿頭的老櫟樹;樹木也可以是偉碩的古代巨人,好比一株百英尺高、長著發(fā)達灰色樹干的山毛櫸。在諾曼底的阿盧維爾,一個神圣的小禮拜堂就設(shè)立在一株樹齡超過八百歲還活生生的櫟樹里,而埃特納峰山坡上的百馬栗樹更是巨碩,它樹干的空洞里可以容納一百名騎士避雨,它也正因此得名。
森林保育專家金恒鑣、植物考古學家李作婷專業(yè)推薦!
如果你無所事事,不妨種棵樹吧!當你睡覺時,樹會漸漸長大。——沃爾特 司各特
有許多事情可以向樹木學習。這個充滿活力、溫和平靜的種族,毫無保留地為我們制造出強健茁壯的本質(zhì)。——馬塞爾 普魯斯特
人類匆匆的來去,僅能算是樹枝輕微的搖曳——而多數(shù)時候,連這點程度都稱不上。——約翰 繆爾
我到林中去,因為我希望謹慎地生活,只面對生活的基本事實,看看我是否學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東西,免得到了臨死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我根本就沒有生活過。——亨利 戴維 梭羅
這是一部關(guān)于樹的“博物志”,一部億萬年師法自然的人類史,作者搜羅了古往今來千奇百怪的林木知識,通過陳列與樹有關(guān)的故事和調(diào)查,探討了樹木的生物學、工程學、環(huán)境學和考古文化史,以及數(shù)世紀以來人類與樹林之間密不可分的文明關(guān)系。在媲美《瓦爾登湖》的自然書寫與40幅精美古典素描的陪伴下,我們仿佛能看到每一棵樹的性格,并從中獲得生存、合作與創(chuàng)新的智慧。
樹的知識,很有趣,非常喜歡書里的素描插圖。
Satisfied
粗翻了翻,書不錯。
紙質(zhì)一般,還沒讀
被這個書的顏值驚艷套了。當你睡覺時,樹會見見長大。。。一種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