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在兩萬球迷的見證下,“答案”阿倫 艾弗森的3號球衣正式退役。他的球衣如旗幟般升起,永遠懸掛在費城76人隊主場上空。艾弗森的傳說燃燒殆盡,他的籃球生涯到此終結。如他自己所說: “這是一段偉大的旅程。”一代籃球傳奇巨星已經謝幕,但對艾弗森的懷念才剛剛開始。
著名籃球專欄作家張佳瑋傾心寫作著成《The Answer:阿倫 艾弗森傳》,向傳奇致敬。寫作過程中,他查閱了大量翔實的賽事史料和數據統計,精選了上百張艾弗森從高中至今的典藏級珍貴照片。
在書中,你會看到這樣一個艾弗森:喬治城大學的閃電、費城的孤膽游俠、3號的神話、NBA矮的得分王、嘻哈文化之王、愿意終老丹佛的掘金3號、以350萬年薪簽約孟菲斯的老將、落葉歸根回到費城的費城之子,一個被世界誤解、苛求、責備、贊嘆、敬畏、懷念的人。這位堅持做自己、個性自由隨性狂放不羈、從入行以來就充滿爭議的黑人球員,鑄就了輝煌的NBA職業生涯,激勵著億萬熱愛體育的年輕人。
雖然阿倫 艾弗森的那些輝煌已成往事,但他的身影橫亙在NBA的歷史上,再苛刻的歷史學家也無法將其抹去,因為他與世界為敵的身影過于高大以至于無法忽略。
他在籃球史中的形象便是如此:永遠年輕,永遠讓人熱淚盈眶。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張佳瑋一起,帶著青春的回憶,走進阿倫 艾弗森的人生。
著名籃球作家張佳瑋作品,CCTV體育主持人于嘉老師傾情作序推薦。
從出生到2014年球衣退役,全景記錄億萬球迷偶像,“答案”阿倫艾弗森的傳奇之路。
“當選狀元、對決喬丹、2001年總決賽、球衣退役……”精選百余張“小艾”典藏級照片還原這些經典瞬間。
關注艾弗森“某一次跳投”級的細節,更關注他的人生——以奔跑、沖撞、鮮血、爭執以及對命運的不屈態度,所書寫的對抗世界的故事。
感謝小艾。是你以180CM之軀,征服巨人如林的NBA球場,給我們挑戰人生的力量;是你堅持做自己,讓我們知道了青春和成長該有的樣子;
珍藏AI,再會青春,盡在《TheAnswer:阿倫艾弗森傳》。
張佳瑋——
1983年生于無錫。人稱信陵公子。作家,知名籃球評論員。
少年成名。16歲就開始寫作并出版小說。2006年開始在虎撲網初涉籃球評論,憑借其出眾的文學天賦以及對籃球的深刻理解迅速成為中國籃壇評論家,在虎撲網堪稱全民偶像。為《灌籃》、《NBA時空》、《體育畫報》、《籃球》等雜志撰稿無數,屬于他的身份包括:虎撲網功勛嘉賓;《籃球報》特約專欄作家;勁爆體育頻道常駐解說嘉賓;新浪網、體壇網主筆。
體育傳記作品:
序言:
我至今仍然難以忘懷我及時次見到艾弗森本人時的情景:奧克蘭全明星周末,一頭地壟溝發式的他端坐里三層外三層的記者之中,用他輕蔑的目光對準了一個剛剛提問過的記者:“你說我不想給隊友傳球就不傳是么?我有這權力嗎?上帝??!如果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我現在就想有一百萬美金,我能有嗎?真是可笑。”記者先生訕訕地賠笑。而在艾弗森身后的墻邊,他的母親身處另一群記者包圍之中,不停地在說她的兒子并不壞,而是媒體的錯,把她的兒子寫成了一個壞人。眼望著她周遭的記者均作尷尬的表情還要不停地記下她說的話,讓我頓覺自己面對的是少見的、已經登堂入室卻活得異常真實的母子。
即使那個時候,艾弗森還沒有讓太多人喜歡他。
新秀賽季他可以在媒體眾目睽睽之下豪言:在場上我沒必要對喬丹有任何尊敬。說這話之前,他剛在76人對公牛的比賽里用蝴蝶穿花般的跨下運球晃過喬丹一投中鵠,于是這言論引得公眾勃然大怒。1997年,艾弗森的球隊成績繼續下滑,自己又被從車后箱搜出大麻。直到1998年他還沒有從孤獨的陰影中走出,那時他甚至和喬丹一樣孤獨。巴克利罵他自私,他反唇相譏:你個大肥屁股好拿了總冠軍再和我說話!其實現在想來,他所說的話和做的事只是隨性而出,沒有任何問題,兩軍斗者陣前,本該不講情面,又何來保留和矜持可言?但公眾不接受,更重要的是媒體不接受。于是艾弗森變成了牛魔王白骨精威震天,大反派的形象幾乎根深蒂固,甚至有人懷疑若干年后大衛 斯特恩的“禁裝令”矛頭直指艾弗森。
艾弗森就像一塊化作頑石的璞玉,找尋著屬于他的機會。從1999年開始艾弗森星路轉折,那個短賽季讓查克戴利的艾弗森法則不攻自破;2000年入選全明星,季后賽被淘汰的淚水讓所有人心動;2001年艾弗森挺進總決賽,每一輪進軍歷程都是艱苦卓絕的悍戰。AI對麥迪、AI對卡特、AI對阿倫,得分高手們在艾弗森的進軍之路上把任何一場都演繹到決戰般精彩。
既然是決戰,結束就會峰回路轉;就像夜宴很難看,因為天下沒有不散的夜宴。自此后艾弗森只有技術統計,再難有球隊戰績;只有一己之力,再無左右之臂。費城之痛,痛由心生。艾弗森和費城的感覺結合,獨立之城所具備的狂放不羈、自由自在、從心所欲以及天縱奇才都和艾弗森的特點絲絲入扣,使艾弗森在費城留得順理成章,人們已經很習慣在提起費城時報出《獨立憲章》和艾弗森的名字。從1996年到2006年的這蹉跎十年間,艾弗森已經和費城水乳交融。盡管他很叛逆,盡管他很孤獨,但費城從及時聯合中心換成沃喬維亞中心,球票上最醒目的永遠都是艾弗森的身影。所以依照艾弗森的性格,他不容許球隊有任何背叛他的行為,他不能容忍球隊因為質疑而將他轉手而出,關系實在過密的雙方,一旦分離,就會像從傷口剛剛愈合的皮膚上硬生生撕去血痂,那是透徹心脾的痛。
艾弗森的確就像是費城的一道傷口。
此后無論是在丹佛、底特律,還是在孟菲斯,艾弗森的球路、秉性再也找不到那一群合拍的搭檔,和那極為理想的環境。這也恰好會讓我們明白:為什么他會對喬治城大學的桑普森教練敬若生父,因為那時的艾弗森就像一根桀驁的野草,桑普森給了他最為理想的陽光空氣和雨露。
好吧好吧,這樣一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這樣一個曾經被媒體妖魔化的人,如同列儂、科特 柯本、邁克爾 杰克遜一樣可以單純到來衛護自己的追求,又豈能是我這粗潦幾筆可以寫盡的呢?所以我鄭重向您推薦我的朋友張佳瑋所寫《TheAnswer:阿倫 艾弗森傳》,他為了寫這本書翻閱了大量的史料和技術統計,看過你也許會發現,我們所甚為熟悉的那個艾弗森,也許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
寫這篇序言的過程中,我不停地回憶艾弗森曾經帶給我們的一切。忽而就想起了2005年,艾弗森來到中國,在吳大維那座官邸酒吧的包廂里,我在他不設防的前提下私下和他聊了兩個問題:一、對你來說籃球是什么?二、你有沒想過退役后的生活?得到的回答平淡卻震人心魄:籃球對于我是靈魂的救贖,因為沒有籃球就沒有我;退役之后我想天天陪著家里人,沒人需要上班,因為我已經有了很多錢,我們不需要辛苦地生活。
好吧,現在我再次邀請你和我一起,跟著張佳瑋,走進艾弗森的世界。
于嘉
自序:
我們所了解的NBA世界,絕大多數時候,是大片大片的比賽錄象、新聞報道、言論和特寫連綴而成。NBA本身的商業性,又注定了媒介播放的千篇一律。比如,“J博士”永遠是一個飛翔者,多米尼克 威爾金斯永遠做著他的大風車砸扣,拉里 伯德永遠投得進壓秒遠射,“魔術師”和沃西永遠在做一傳一扣的“SHOWTIME”快攻,賈巴爾總在各種錄象里不知疲倦地做著一個又一個勾手,喬治 格文在有限的幾個視頻片段里做他的低手繞指柔上籃,“大夢”永遠左右搖擺,巴克利總是激情萬丈,80年代的底特律是一群兇惡的扳手鉗工,卡爾 馬龍總是接過斯托克頓的傳球跳投,邁克爾 喬丹總在天空懸停不落,諸如此類。
但是你知道,歷史并非如此。以我們的個人來說,每人每天的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隨時隨地的所作所為,都是的。如此積聚起來的人生百變千幻,每一秒都如一片玻璃碎片般映射萬千光芒。同樣的道理。在傳媒的世界里了解一個NBA球員,你會深感迷惑。
比如說,阿倫 艾佛森。
在漫長的十多年時間中,他呈現在公眾輿論中的形象變幻不定。1997年,一個不羈的少年天才;1999年,一個獨來獨往的游俠;2001年,籃球世界最為孤絕的英雄;2005年,令費城愛恨交加的矛盾體;2007年底,一個成熟顧家的職業球員;2008年底,一個在底特律無所適從的人,2009年夏天,一個到處找工作碰壁的落拓天才,2014年春天,把自己球衣永遠懸掛在費城球館上空、被永遠銘記的英雄。NBA及其周遭的傳媒是面鏡子,世界從鏡中望他:先被仇視,然后是驚嘆,贊美,歌頌,膜拜,跌落凡塵,鄙夷,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唏噓,懷念。
因為傳媒不是歷史學家。他們無意做忠實的編年史,只是把他,阿倫 艾佛森,一個NBA球員,當作一件商品。他們需要在他身上提取一些概念,無論是他的自我、他的勇決、他的好勝,簡單地提取出來,然后塑造成一個形象。在他順利時歌頌之,在他不順時鞭撻之。在傳媒那里,這一切必須簡潔、新鮮而富有視覺沖擊力。
因此,許多時候,變的并不是阿倫 艾佛森,而是他周遭的環境,以及世界審視他的角度。
阿倫 艾佛森在傳媒上的孤傲形象,有一部分是因為,他并不愿意阿附傳媒與世界。他并不在意世界如何看待他。于是一個奇妙的矛盾故事出現了:由于他不在乎世界對他的看法,拒絕傳媒的復雜化與扭曲,于是大多數的鏡頭反而將他復雜化了。在各種不同的故事里,他似乎既純粹又矛盾——這本身就很矛盾。
要了解一個人是件困難的事。但是,如果將他的無數細節串聯起來,所得出的印象,會比傳媒簡單的羅列事例要真實得多。阿倫 艾佛森,1975年出生。為什么會在1993年卷入保齡球館斗毆事件?為什么會在1994年被名校喬治城錄取?為什么他打破校規打完大二進入NBA時反而獲得了教練的支持?他在1997年曾經面對怎樣的媒體壓力?為什么在1997年竭力攻擊他的媒體會在1999年改弦更張?他和拉里 布朗在費城的恩怨為什么能綿延七年之久?為什么這番恩怨在2001年消解之后在2003年被舊事重提?如果將每個事件分離開來,阿倫 艾佛森在每件事中的角色都截然不同。但這些事情又確實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
尾聲
1996年夏天作為狀元入行后,艾弗森便離傳統組織后衛的宗旨揚塵而去。他的嘻哈作風、他的街頭背景、他那被媒體詬病的處處露富的奢華作風——其實只為了補償母親窮困的生活,與他的球風一樣離經叛道。然而,在非議流碎的世上逆天而行,他幾乎就用成功改變了周遭的眼光——2001年,他以幾乎是NBA史上僅見的一人之力,讓費城接近了總冠軍。你難以設想,如果那年他奪冠了,歷史的成見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所以,湖人衛冕冠軍成功,至少使大多數人松了一口氣。艾弗森撼動了傳統的力量,但在一刻倒下了:這對于他個人而言是個悲劇,但在編寫NBA歷史時,卻是個不錯的劇本。
2001年那次絕唱之后,他便失去了曇花一現的宰割山河的奪權者氣象,在鄧肯、鯊魚們將冠軍版圖分蛋糕一樣充做巨人私藏時,他卻每晚與比自己更高更壯的家伙們比拼速度和技巧,生死時速、爭分奪秒,然后用一個靈巧的轉身晃動或是一個飛龍在天的怒扣令球迷激動得扔掉爆米花放聲怒吼。
然而,世界恰又是勢利現實的。剛則易折,中庸才能長存。艾弗森孤絕銳窄如劍,于是未等老去,便開始經歷寒霜。專家們知道如何批評那些沒得到冠軍的球隊和人。在艾弗森拿到得分王和常規賽MVP時,他會被贊為歷史上最矮的得分王、歷史上最可怕的切入機器。而在他失敗的時刻,人們開始評論他自私、獨斷、防守薄弱、無法與隊友和睦相處。媒體跟蹤著他的那些小道新聞,和妻子的爭執,和母親一起身上綴滿珠寶首飾的暴發戶氣焰,中學時在保齡球館卷入紛爭被判入獄,等等。
這是這個時代的無奈,成王敗寇的慣例。
人們似乎不能理解一個1975年出生于貧民區的少年靈魂。貧窮的出身使他和他的母親迫不及待地需要煊赫財富,被生父遺棄又目睹養父入獄的他對世界充滿了警惕和憤懣。在以勝負論英雄的時代,人們逐漸對他日復一日的帶傷強行切入,以用183公分身高和74公斤的體重對抗那些遠遠比他龐大的身軀的壯舉感到審美疲勞。,2006年,艾弗森31歲,被費城和勢利的世界消磨盡了耐心,去到了丹佛,再去到了底特律。從那里一路滑入時光的陰影。
他個子很小,但卻堅硬絕倫。在巔峰時期,他像個永動機一樣奔馳不休,穿過無數掩護和鐵肘一如鹿穿越森林。他可以這樣奔跑48分鐘,全身上下傷痕羅列卻仿佛沒有痛覺。他得分時就像在玩電子游戲,視對手如無物。
他充滿活力,全身電光四射。他可以一個人承擔起一支球隊、一個城市的期望。他可以隨意決定用得分還是分球來解決對手。他不可預測,無法防范,而且使你永生難忘。他可以用一個動作使球館蒸騰。
他只喜歡球迷。他在記者面前會羞澀得像個孩子。他很誠實,不懂得撒謊和矯飾。他在家、街頭、球館與攝像機前都是一個樣子。他和高中同學們招搖過市。他是一個家庭及時的人。他從沒讓名聲和錢改變他。
但是,他始終忠實于自己。忠實于街區與母親,忠實于那些直白的精神。
“我是個巨人,你們都是侏儒。”
“我們去和他媽的世界干一架吧。”
他用簡單的方式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世界曾經惶恐不安:這個違背籃球金科玉律的天才是哪兒出來的?這個雷霆般的天才為什么可以逆著天意走得那么高那么遠?在傳統與自由之間,產生了不可和解的仇恨。2010年,仇恨走到了盡頭。庸人的勝利。多數人的慰藉。上帝同意了這種諷刺,讓一個喜好自由和簡單的天才,陷落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但是,即便在人生低潮的時刻,他依然試圖證明他那永遠不會枯竭的熱情。簽約灰熊當天,他做了如下宣言:
“這一年對我來說很私人。這是我的又一個新秀賽季。我看電視、讀報紙、聽人們說我如何失敗,諸如此類。很痛苦,但我看到了一切。他們想為我蓋棺定論。”
“我會證明,他們是錯的。”
自從高中在邁克 伯利手下作戰、大學時為喬治城鏖戰、1996年12月與喬丹對決、1997年4月的連續40分、1999年的得分王、“蝴蝶與禿鷲”、2000年的無私、2001年的常規賽MVP、全明星賽逆轉、東部季后賽、2001年總決賽及時場擊敗湖人,一路走來,他不斷在創造著這樣那樣的奇跡,證明“那些早早認定的人,他們是錯的。”直到34歲,直到人生的低谷,直到全世界都覺得他無從反彈了,他還是不肯認輸。他還是做出了那樣大膽的宣言,仿佛意識不到,人們會在他失敗后用這些作為口實來攻擊他。
也許他已命中注定,要做一個悲劇英雄。
或者,用另一種方式來思考。當他在費城披著黑白兩色的鮮明戰衣奔跑時,他是悲劇英雄。當他去到丹佛和底特律時,他卻不倫不類了。性格即命運。他命中注定是永遠做不了主角中神通的邊陲游俠。孤高絕藝、信手拈來,鐵蹄狂飆,不知悔改。他身披費城3號的那些故事,那些年輕而真實的面目,也許不如在丹佛或活塞時那么成熟老到,但卻是最為明晰而迷人的形象,所以命中注定他還得回到費城,落葉歸根。雖然那些輝煌已成往事,但他的身影橫亙在NBA的歷史上,再苛刻的歷史學家也無法將他抹去,因為他與世界為敵的身影過于高大以至于無法忽略。阿倫 艾弗森在籃球史中的形象便是如此:
永遠年輕,永遠讓人熱淚盈眶。
你無法用事件解釋一個人。阿倫 艾佛森自1975年以來的39年人生是一個渾然的整體,一個漫長的故事。喬治城大學的閃電、費城的孤膽游俠、3號的神話、NBA史上最矮的得分王、嘻哈文化之王、那個愿意終老丹佛的掘金3號、那個以350萬年薪簽約孟菲斯的老將、那個落葉歸根回到費城的費城之子、那個在1997年以壟溝頭出現而2009年又剃平頭發的弗吉尼亞青年,一個被世界誤解、苛求、責備、贊嘆、敬畏的人,一個奇妙的混合體。
……
這樣一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這樣一個曾經被媒體妖魔化的人,如同約翰列儂、邁克爾杰克遜一樣可以單純到來衛護自己的追求??催^這本書你也許會發現,我們所甚為熟悉的那個艾弗森,也許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
——于嘉
身為NBA球員,都應該要建立起如同艾弗森一般的自信。以他的身材人們認為很多事情他做不到,但是他卻用行動證明人們錯了,他是個偉大的球員,誰也否認不了。
——邁克爾喬丹
他是那種會讓我愿意花錢買票看他打球的年輕人。或許他真的走步了,但我一點兒也不在乎,看他運球,就像是鑒賞一件藝術品。真的讓人陶醉。
——菲爾杰克遜
他(艾弗森)從來都是一位有號召力的球員,這一點我們深信不疑。
——大衛斯特恩
充滿天賦與才氣的艾弗森顯然更有挑戰性,如果你聽到觀眾席上發出贊嘆聲與驚訝聲,那肯定是艾弗森又做出什么樣的高難度動做了了。
——埃爾文約翰遜
對我而言,防守艾弗森的確是一項艱苦的挑戰,他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斯科蒂皮蓬
他就像一個小號版本的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而且從不抱怨
——沙奎爾奧尼爾
你可以阻止他,但你沒法讓他停下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比賽。
——格蘭特希爾
艾弗森就是那種在每24小時都全力以赴,全力爭勝的球員。他是名人堂級別的球員,你會不愿意和這樣的球員做隊友么?
——勒布朗詹姆斯
我是從來不上虎撲的淑女、也不曉得信陵公子神馬的、是真的!
物流挺快的,但書的質量就不敢恭維了,才打開看了一下就掉了好幾頁,憂桑中……
還行,挺不錯的啊,包裝的還算可以,?紙張質量很棒。
跟書店的一樣 不錯 又可以看幾天了!AI永遠的偶像!
大愛的人。這本傳記非常有趣也非常細致。作者也是非常好非常權威的喲。體育達人必備。
一個時代的符號,一個時代的象征,96一代你可以當上狀元一定不是運氣,沒能成為有冠在手的傳奇,時也命也。
一直關注漲工資,也看過片段,現在終于下決心買了,2天就到了,好快!這本包裹得不錯,沒有損傷。
剛拿到,速度超快不到24小時,書角有那么一點點損,整體算挺滿意的,期待書的內容
買來收藏的,艾弗*有3部紀錄片,自述始終會比別人寫更好,不過書挺好的,很滿意,里面圖片記錄的數據什么的都很好,如果有海報就更好了。
唯一一點就是訂單跟蹤不詳細,還有到貨那天并沒有給我發短信提醒!
一個與眾不同的MVP,書里描述讓我重溫當年追球的日子
個人認為,國內的作者中,張佳瑋寫的籃球明星的傳記是最好的,文筆優美流暢,讓你身臨其境
艾弗森是我自打上初中以來,唯一承認的偶像,他的堅韌不屈不撓給了我很多鼓勵。
寫出了艾弗森的桀驁不馴,非常喜歡張公子的文采
很棒的一本書,值得去看,講述了艾弗森的背景………!很不錯
包裝精美,艾弗森的故事很精彩,血氣,叛逆,對抗,堅毅
AI永遠是最特別的傳奇,01年的巔峰太過璀璨。
全書講述了艾弗森的生涯經歷,讓我對艾有了更好的了解,雖然你退役了。但我還是會永遠支持你的。
非常喜歡艾弗森,書的第一章又點壞了其他都很好
小艾,終生的信仰,阿倫.艾弗森,那個只有180的小個子,那個悲情的英雄,我行我素,最愛
很不錯的一本,圖文并茂。而且插圖也很多,這才是我想要的書籍。閱讀方面內容還是不錯的,比較適合收藏。(之前已經收藏了禪師、奧尼爾、科比、姚明以及詹姆斯的,這次把答案拿下,讓自己的書柜增添了一道光彩~
艾弗森是一個殺手,他骨子里有一種傲氣----老子天下第一。他毫無畏懼,與科比的對抗傳為佳話。在未來的幾年里兩個的對抗相信也會很精彩。艾弗森的性格讓他始終保持旺盛的戰斗力,強烈的競爭意識一直激發著他的潛能,所以在而立之年他不僅沒有像評論家所說的那樣衰退,反而打出了最精彩的一個賽季,他的堅韌和不屈是費城的象征,只要有艾弗森在,費城不會輕言放棄,艾弗森這種精神特別能感染隊友。
對艾弗森的懷念能從書中找到,是他讓我愛上籃球,我永遠的英雄
我和艾弗森都是真正的得分高手,這一點不會改變,我想當我們70歲的時候,依然能像今天這樣砍分。--------科比在10年最后一次與艾弗森對決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