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氣質類別、三大氣質集群、擬合優度等理論和概念的提出,為許多方面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如兒童精神病學,心理治療,親子教育,學校教育,職業指導,兒科醫療護理等。
1956年,斯泰拉 切斯與亞歷山大 托馬斯開始了一項開創性的“紐約縱向研究”,旨在對氣質概念進行系統性的調查研究,研究一直持續到現在。這項研究發現,嬰兒、兒童、青少年與成人的氣質特征對應著獨特的個人行為特征。這項發現已經被廣為接受,被視為行為表現心理機制的基礎。
現在,這兩位在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領域的人物與導師向讀者奉獻出這本著作,對他們國際知名的研究進行了極為出色的介紹。
本書帶領讀者從概念——包括氣質的定義及支持并擴展這項定義的研究——入手,逐步深入到對氣質及其對于各類相關實踐與特殊群體影響的具體探索之中。
本書各章涵蓋了了解氣質的臨床訪談和擬合優度在氣質上的概念,還有父母指引,父母與兒童教育,學生行為表現,兒科實踐,護理實踐,兒童、青少年與成人心理治療,生理學研究,文化影響,以及其他一些內容。本書結尾對成長心理學將來的發展趨勢做了非常有啟發意義的展望。
九種氣質類別:1.活躍水平;2.節奏性(規律性);3.趨避性(接觸或排斥);4.適應性;5.反應閾;6.反應強度。7.情緒質量;8.注意力分散度;9.專注度與耐力。
兩位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領域人物的原創巨獻
介紹氣質理論的經典作品
氣質理論為許多方面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
一項原創性的成果隨著其應用的不斷拓展,其意義也是在不斷的顯現之中的,對斯泰拉 切斯與亞歷山大 托馬斯從1956年開始持續的20余年的“紐約縱向研究”及其得出的氣質理論,我們也當如此評價。
如果氣質理論沒有被揭示出來,人們碰到過太多這樣的情況:一個正常的小孩,只是舉止有一些異于常人,都會被某種標準心理學理論定義為是病態,而且將這種病態怪罪到父母身上。結果孩子們沒有得到適當的幫助,父母也受到愧疚感的折磨,漫長而昂貴的治療也成了一種浪費。
如果氣質理論沒有被揭示出來,面對這樣的情形人們會不知所措:一個小男孩非常聰明,善于合作,對身邊的孩子們很友好,擅長運動,遵守學校紀律,并且熱愛學習。但當他再長大一些時,他開始對任何小錯誤、誤會或者批評感到異常敏感。每一次大人安慰他小錯誤并不重要,他在比賽或者項目中已經表現出了很高的水平。但這些安慰都無濟于事。孩子總是堅持認為自己犯了很嚴重的錯誤。
如果氣質理論沒有被揭示出來,面對這樣的孩子人們無法判斷他們是正常孩子還是有問題的孩子:這些孩子對新刺激物的反應消極抵制,對變化不適應,情緒反應激烈且通常為負面反應。這些兒童的睡眠和進食無規律,難以適應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日程安排、新人或者新環境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哭鬧相對頻繁且聲音很大。他們笑起來也很大聲。遇到挫折他們通常會大發脾氣。
如果氣質理論沒有被揭示出來,這樣的悲劇或許會持續發生:一位聰明的學童患有閱讀障礙癥,他不幸遇到了一位甚至都不知道“閱讀障礙”這回事的老師。這位老師年復一年遵循刻板的安排,用固定的課程來教小學生。面對孩子磕磕絆絆的閱讀,這位老師變得不耐煩,斥責他“懶惰”和“不聽話”。受到老師的影響,同學們都把他當成替罪羊。在家長會上,這位老師給了孩子一個極為不利的評價。孩子的父母也不懂“閱讀障礙”,只能接受老師的結論。他們感到震驚,但是沒有得到任何有益的建議,只是被告知應該加強孩子家庭作業的管理。其可悲的結果自然可以預見得到。這個孩子學習進步極慢,多年來越來越不喜歡上學。由于學校是孩子所承擔任務及所接觸社會的重要部分,大人與同伴接連不斷的批評與嘲弄,導致孩子為了隱藏自己的缺陷而滋生出一套病態的自我欺騙防御機制,其結果也一定是徒勞的。
……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氣質理論幫助我們了解到人自身有著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心理機制,使原來隱藏在人身上的秘密被揭示出來,這為我們解決很多問題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角度和方法。
斯泰拉 切斯醫學博士(Stella Chess,MD.)與亞歷山大 托馬斯醫學博士(Alexander Thomas,MD.)都是紐約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他們對正常與非正常個性發展領域的研究與理論做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貢獻,他們著名的“紐約縱向研究(NYLS)”確立了個體氣質在成長與行為紊亂治療中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的結果已在許多著作中呈現。切斯博士與托馬斯博士是《兒童精神病學與兒童成長年度進展報告》(Annual Progress in Child Psychiatry and Child Development)的創始編輯,共同引領該期刊20多年。
及時部分氣質理論與實踐的基本概念
第1章引
第11章與氣質有關的父母與孩子教育
桑德拉在孕育與出生時都非常順利,家庭也穩定健康。但是在她兩個月的時候就顯示出,照顧她并非易事,無論是睡眠、進食、情緒還是適應變化方面都如此。她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發展心理學家,通曉氣質理論。他很快就意識到,桑德拉的行為顯示出典型的棘手氣質特征。
在認識到這一點后,桑德拉父母就知道如何正確對待她睡眠與進食不規律、在首次洗澡時大聲尖叫、使勁吐出新食物等表現。桑德拉是個挑剔的孩子,但由于父母對她做出了耐心與清晰的回應,她在成長過程中逐漸適應了日常生活的日程。每當她對新的環境做出強烈的積極反應時,她的父母會受到她那令人愉悅而充滿活力的表現的獎賞。
進入幼兒園后,桑德拉做出了激烈的反應,正如她父母所預期的那樣。但因為他們已經預見到,知道怎么應付,而且也指導幼兒園老師如何應付,桑德拉在幾周之內就做出了調整,在幼兒園度過了輕松快樂的時光。但在她轉入一所新學校讀一年級之后,事情就沒有那么簡單了。她要面對新教室、陌生老師與同學。而且她不得不非常正式地學習,與幼兒園只管玩耍不同,此外她還得面對各種對她行為的新期望與新要求。她這一次真的是大發雷霆,并且第二天早上拒絕去上學。她的父母堅持認為,不管在學校有多么不愉快,她都得去上學,而且她適應學校的環境至關重要。桑德拉知道,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會靈活寬容,在有些時候又非常堅定,而現在就是這樣的時候。所以她還是去了學校,度過了悲慘的24小時,但回到家后一直不高興。后面的故事其實可以預見得到。她的沮喪一周比一周減少,一個月之后她就已經適應,開始喜歡上學了。
由于熟悉了新學校的各種要求,桑德拉順利度過了后面的幾年。她智力超群,喜愛學習,是一名的學生。此外,她一旦適應了新環境,就很容易與大家交朋友,而朋友們也喜歡她積極而活潑的性格。
在桑德拉的小學階段,對于她的父母、兄弟與親戚來說,她就是一個惹人喜愛的孩子——聰明好學,樂于做家務,興趣廣泛,喜愛社交。一直到12歲即將進入初中時為止,她基本上沒有出過什么問題。第11章與氣質有關的父母與孩子教育
桑德拉在孕育與出生時都非常順利,家庭也穩定健康。但是在她兩個月的時候就顯示出,照顧她并非易事,無論是睡眠、進食、情緒還是適應變化方面都如此。她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發展心理學家,通曉氣質理論。他很快就意識到,桑德拉的行為顯示出典型的棘手氣質特征。
在認識到這一點后,桑德拉父母就知道如何正確對待她睡眠與進食不規律、在首次洗澡時大聲尖叫、使勁吐出新食物等表現。桑德拉是個挑剔的孩子,但由于父母對她做出了耐心與清晰的回應,她在成長過程中逐漸適應了日常生活的日程。每當她對新的環境做出強烈的積極反應時,她的父母會受到她那令人愉悅而充滿活力的表現的獎賞。
進入幼兒園后,桑德拉做出了激烈的反應,正如她父母所預期的那樣。但因為他們已經預見到,知道怎么應付,而且也指導幼兒園老師如何應付,桑德拉在幾周之內就做出了調整,在幼兒園度過了輕松快樂的時光。但在她轉入一所新學校讀一年級之后,事情就沒有那么簡單了。她要面對新教室、陌生老師與同學。而且她不得不非常正式地學習,與幼兒園只管玩耍不同,此外她還得面對各種對她行為的新期望與新要求。她這一次真的是大發雷霆,并且第二天早上拒絕去上學。她的父母堅持認為,不管在學校有多么不愉快,她都得去上學,而且她適應學校的環境至關重要。桑德拉知道,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會靈活寬容,在有些時候又非常堅定,而現在就是這樣的時候。所以她還是去了學校,度過了悲慘的24小時,但回到家后一直不高興。后面的故事其實可以預見得到。她的沮喪一周比一周減少,一個月之后她就已經適應,開始喜歡上學了。
由于熟悉了新學校的各種要求,桑德拉順利度過了后面的幾年。她智力超群,喜愛學習,是一名的學生。此外,她一旦適應了新環境,就很容易與大家交朋友,而朋友們也喜歡她積極而活潑的性格。
在桑德拉的小學階段,對于她的父母、兄弟與親戚來說,她就是一個惹人喜愛的孩子——聰明好學,樂于做家務,興趣廣泛,喜愛社交。一直到12歲即將進入初中時為止,她基本上沒有出過什么問題。
突然有24小時,桑德拉回到家里眼淚汪汪,見到父母回來,她忍不住開始抽泣說:“今天我在學校聽說明年我得去另一個學校上初中。我感到很惱火,我不能去那個學校。我很害怕。怎么辦?”父母對她突然的情緒爆發感到不高興,但并沒有感到震驚或者沮喪。他們知道怎么回事。他們在她臥室坐下,安慰她,等了半個小時后她停止哭泣,看起來很茫然。她的父親開口說話,媽媽也不時插上兩句。“桑德拉,你感到惱火,我們很難過。但答案很清楚。你還記得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你非常惱火,花了一個月時間才適應過來嗎?從那以后這些年你在學校都很快樂。”她聽了以后問:“我記得,但那跟今天的事情有什么關系?”她的父親是一名的老師,他冷靜而緩慢地向她解釋說,孩子的行為存在差異,這就是氣質。她的氣質就屬于那種很難馬上適應不同的事物的類型。這就是她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出現的情況,也是她現在為什么會在聽說要上不同的新學校后做出這種反應。跟在一年級的時候一樣,她最終也會適應,不過是慢慢適應,而不是一下子就適應。
桑德拉認真聽著,依舊眼淚汪汪。“也許吧,你說的有道理,但你說的太難懂了。是不是說我不正常?”媽媽安慰說:“一個人在惱怒的時候是很難理解新事物的。你正常。書房里有一本好書,是向父母介紹氣質概念的。今晚你先別看。我們吃晚飯,然后一起聽你最喜歡的唱片,然后你去睡覺。明天待在家里,我和你爸爸一起跟你討論。”
翌日早晨,桑德拉爸媽坐在早餐桌旁,祈禱好運,等待桑德拉。過了幾分鐘,桑德拉拿著一本書跑來說:“早上好。我醒得早,開始讀你們說的那本書。剛看了幾頁我就上癮了,我得把它讀完。太高興了,這本書講的就是我啊,現在我知道氣質是怎么回事了。”她又對父親說:“你還沒吃完早餐,但我等不及聽你細說昨晚要跟我講的事情。”她父親點頭,說:“好吧。”
桑德拉:從書里來看,我是否屬于“棘手而活躍型氣質”?
父親:確實如此,你打小就有那種氣質。
桑德拉:有多少小孩跟我的氣質一樣?
父親:這個數字一直在變化,不過大概是10%~15%吧。
桑德拉:看來我運氣不好,有這個大多數孩子沒有的壞脾氣。
父親:別這么說,桑德拉。你的氣質正常。任何氣質都有一些好的方面,也有另外一些有時候不那么好的方面。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可能會非常生氣。當你面對大的變化必須做出調整的時候,比如上新學校,你可能會非常惱火,就像你昨天那樣。但是你的氣質也有非常好的方面。當碰到讓人高興或者有趣的事,你會非常高興、興奮,以極大的熱忱投入進去。在這些時候,你充滿活力。這樣的時候很多。而且,你從來不輕易動搖。如果有人,可能是你的朋友,也可能是一個團體,試圖讓你馬上答應什么事情,而你覺得沒有道理,你會堅決說不。
桑德拉:我的氣質會不會改變?
父親:這正是研究人員努力要解答的一個基本問題。不過,即使你的氣質不會改變,你也可以學會克服適應變化的障礙。以前你遇到挫折就會大發脾氣。不管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想買什么很可笑或很貴的東西而你媽媽不同意,你就會大喊大叫。你媽媽就會把你拉出商店,告訴你想鬧多久就鬧多久,但你不會得到你要的東西。你冷靜下來之后,還會繼續高高興興地跟媽媽逛商店。經歷過幾次這樣的大發脾氣之后,你明白了媽媽不會讓步,然后你就不鬧了。
桑德拉:哇!要是媽媽當時讓了步,我就會變成一個被寵壞的孩子。
父親:的確如此。你是位好姑娘,我們是好朋友。我們堅信,不管你的氣質是什么樣的,你長大后都會是一個快樂的人。
桑德拉:我怎樣才能不那么容易動怒?
父親:我有個好辦法。如果你對什么新的東西感到惱火,就對自己說:“又上一年級了。”這會提醒你,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喪氣,但如果你堅持下去,不久你就會放松,開始享受新的生活?,F在你正在成長,你可以自己這樣做;我們不需要強迫你。你可以像在一年級的時候那樣堅持不懈。不管碰到什么新的不同的事物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
桑德拉謝過爸媽,吃完早餐,宣布要去上學。大約有一個星期她感到不開心,然后就開始露出笑容。她告訴爸媽:“我記住了你們跟我說的話,我每天都對自己說很多遍‘又上一年級了’,一直到感到開心為止。我現在開始盼望上初中的那種有趣的新體驗。”
桑德拉與父母的故事的啟發
在第9章《父母指引》中,我們集中討論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擬合差度問題,那是由氣質、不健康的互動引起的,而且討論了它是如何引起孩子行為問題的。以此為基礎,我們概述了為父母提供咨詢的策略,指導他們修正或者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從擬合差度轉化為擬合優度。
本章講述了桑德拉的故事,指出了父母了解孩子氣質并且教育正常的孩子了解自己氣質的重要性。普通的父母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他們不必像桑德拉的父親那樣是個心理健康專家。
在下面一章《氣質項目中的預防與早期干預》中,我們將詳細介紹瑪麗 克爾辛卡(MaryKurcinka)與斯坦利 圖雷克(StanleyTurecki)在著作與演講中對父母廣泛進行氣質教育的內容。每一代父母都從大量書籍、通俗雜志與報紙中尋找育兒建議。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作者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將氣質問題寫進這類文章中。例如,芝加哥兒童榮軍醫院睡眠障礙中心主任馬克 魏斯布魯斯(MarcWeissbluth)博士(1987)發表了一份出色的實用手冊,指導父母如何讓孩子睡好,其中就有關于孩子氣質重要性的討論。每年我們都會接到很多自由撰稿人要求采訪的電話,解釋說他們打算寫一本書或者向雜志投稿,主題是氣質問題。親戚朋友也不斷向我們講述他們是如何從他們的家庭兒科醫生或者在孕婦課老師那里學習氣質概念的?,F在,父母要了解氣質理論一點也不難;相反,如果不想讀到或者聽到氣質理論的內容倒是很困難。
了解自身氣質的重要性
上面講到的桑德拉的故事是一個例子,說明了控制自己的氣質如何能夠使自己充滿信心去應付任何特殊的要求或者危機。對許多年輕人或者成年人來說,這種對自身氣質特性以及如何積極利用的自我意識能夠成為一項重要的工具,以提升自信與自尊。
在我們的一個研究項目中工作的一位剛成年的員工是慢熱型氣質。她有一次接受了一項任務,要到一所新學校對一位新老師進行一次新型訪談。她預計自己會感到不自在,但她已經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氣質,她只是簡單地說了句:“當然我會去,我害羞但并不膽小。”結果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遺憾且不可避免的是,有些父母聽說過氣質概念,但理解錯誤,并且錯誤地使用了這方面的知識。有一位母親,她4歲的女兒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會有中度的消極反應。不管什么時候,只要她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要求,她都會小題大做,大哭大鬧,而這位母親會立即讓步來安撫她。孩子感到高興,但眼看著就要成為主宰她媽媽的暴君了。孩子父親不贊成妻子處理孩子的方式,但她說:“孩子的氣質就是容易在遭到拒絕后感到沮喪,對這樣的孩子不能讓她感到沮喪。”這位媽媽讀到過或者聽說過關于氣質的應用,但都被她用顛倒了。她所“學到”的關于育兒的方法正好與孩子相應的氣質相反。在學校里,老師沒有反映過孩子存在家里這樣的問題。如果這位好母親能夠適當地改變她的做法,這種簡單的擬合差度問題能夠得到糾正,孩子的暴戾也會消失,孩子很可能會走上健康的成長之路。
……
看起來還不錯,不知道內容怎么樣
書已收到,紙質很好,字大,精裝版本,封面又漂亮,總的來說性價比高,書還末看,看了再追評。
還沒有閱讀,大致翻了翻,還不錯
質量好價格低,快遞快,送貨速度快。
很棒的圖書,經典版本,很喜歡!
印刷精美,非常值得一讀,硬皮包裝和書名很般配。
9.9搶到手的劃算。棒棒噠。當當真不錯
天天在當當網買書,便宜方便
買的都是尾品匯的書,二點九折!:48
無論小時候發生了什么,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發生什么,卻可以改變那些事情產生的影響。
還可以吧,還沒看內容
還沒看,一定不錯
很早就想買的一本書,可以一讀。
總是不能控制自己買書
值得看一看
題好,收藏.
還沒顧上看
第一次讀此種類型的書,還不錯
可以的,作為心理學愛好者,可以拓展一下自己的思路
這本書能把父母從過分自責的困境中解救出來,對教育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內容還不錯,不適合沒有心理學基礎的人,怕理解不透。書的排版是不是有點太小看讀者智商了?13萬字的小書銀那么大開本,一頁才估計150字吧,翻起來多累人,看一會兒就翻頁,打斷思路,閱讀體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