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精裝)圖書
人氣:55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精裝)

我們如何洞悉自己和他人的內心?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我們對于他們以及當時的情境了解多少?我們又是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理解、預測和記憶他們的行為的?我們的社會判斷是由我們的社會知識...
  • 所屬分類:圖書 >心理學>認知心理學  
  • 作者:(加)[孔達]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15298225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2
  • 印刷時間:2013-02-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我們如何洞悉自己和他人的內心?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我們對于他們以及當時的情境了解多少?我們又是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理解、預測和記憶他們的行為的?我們的社會判斷是由我們的社會知識決定的,還是也會受到感受和欲望的影響?社會認知是社會心理學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認知革命中興起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它關注我們如何理解自我、他人與社會。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里,齊瓦?孔達深入而廣泛地回顧了社會認知領域的研究和理論,不僅前瞻性地系統介紹了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啟發法理論,而且開創性地總結了以往社會認知研究中容易忽視的暖認知。本書條理清晰,富于思辨,論述嚴謹,引人啟發,不僅是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讀書,也可供該領域的研究者及感興趣者參考閱讀。

編輯推薦

1、社會認知領域首次引進國內的里程碑式著作

2、深入地總結了決策、推理、思維、記憶、刻板印象等社會認知的重要主題

3、齊瓦·孔達在去世兩年后被美國實驗心理學會追授首屆"科學影響力"獎暨終身成就獎

4、論述精辟,富于思辨,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引人啟發

5、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周曉林教授 作序推薦

作者簡介

齊瓦·孔達(Ziva Kunda, 1955-2004)社會心理學家,從事動機化推理和社會認知領域的研究。她從美國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于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理查德·尼斯貝特,后擔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教授。2004年不幸因癌癥英年早逝。她為社會認知領域作出了貢獻,1990年發表了社會心理學歷史上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動機化推理的案例》,并于2006年被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會授予首屆"科學影響力"獎暨終身成就獎。譯者簡介周治金,博士,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語言與思維的認知的神經機制、社會認知及其神經機制。朱新秤,博士,中山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心理學、進化心理學。

目錄

第1 章緒論

及時編基本過程

第2 章概念:社會知識的表征

第3 章啟發法:基于經驗和直覺的推理法則

第4 章假設檢驗、共變關系檢測和反事實思維

第5 章記憶:重構過去

第6 章暖認知:動機和情感對判斷的影響

第7 章自動化加工:缺乏意識、目的、控制或努力的判斷和行為

第二編基本主題

第8 章刻板印象

第9 章有關他人態度、行為和人格的知識

第10 章自我

第三編跨文化的視角

第11 章文化

參考文獻

在線預覽

易得性啟發法

中年男性患心臟病的概率有多大?大學生找到工作的概率是多少?你是否經常表現出害羞的行為?特韋爾斯基和卡尼曼(1974)認為,人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通常使用易得性啟發法:我們會嘗試回憶這些需要我們判斷其發生頻率的事件的例子,依據事例容易回憶的程度來判斷事件出現的概率,即依據它們的易得性。如果我們能夠很容易想起中年男性心臟病發作、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及自己害羞行為的例子,那么我們就會判斷這些事件是非常普遍的。

總的來說,易得性啟發法簡便可行,因為相比不常見的結果,普通結果的例子更容易回憶。以政治家為例,人們更容易想到的政治家是男性而非女性,因為男性政治家更普遍。但是當人們容易想到的例子受到那些與事件出現頻率無關的因素影響時,易得性啟發法就會帶來麻煩。

一項簡單的實驗讓這個問題清楚地表現出來。在實驗中要求參與者判斷首字母為R 的單詞多還是第三個字母為R 的單詞多(Tversky & Kahneman,1973)。事實上,第三個字母是R 的單詞遠遠多于首字母是R 的單詞。但是,大多數參與者的判斷相反,他們錯誤地認為首字母為R 的單詞比第三個字母為R 的單詞多。特韋爾斯基和卡尼曼認為,出現這種錯誤是因為人們更容易想到首字母為R 的單詞,而不是第三個字母為R 的單詞,因此就會在推測它的頻率時依賴這些容易提取的單詞或每種類型單詞的易得性。不幸的是,在這個實驗中,易得的單詞與其真實的頻率無關,所以這種易得性啟發法導致我們產生了錯誤。

忽視可得樣本中的偏差

無論是什么原因,當我們考慮的事例樣本出現偏差時,頭腦中這些易得性事例就不能反映事件的真實頻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考慮這種偏差,只依靠事件的易得程度來判斷事件的概率,就會出現判斷失誤。你的興趣和境遇可能會使你想到的樣本帶有偏差。一位老年朋友這樣說:"當我的及時個孩子出生時,我看見到處都是嬰兒;而現在我患上了關節炎,我看見到處都是拄拐杖的人。"這位朋友很容易想到有孩子的人和拄拐杖的人,因此就會高估這些事件的概率。相反,缺少這些特定興趣的人可能不會去注意有孩子的人和拄拐杖的人,因此,他們就可能低估這些事件的概率。同樣地,跟隨候選人參加競選活動的記者和隨行人員,看到這位候選人在一個接一個的鄉鎮中都受到熱烈歡迎,通常就會高估這位候選人受歡迎的程度。這都是因為易得性啟發法——這些記者很容易想起候選人受到熱烈支持的場景,而很少想到關于反對者的例子。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頭腦中的樣本已經存在偏差了——不喜歡那位候選人的群眾都待在家里。同樣,如果你的一場音樂會、你所做的演講或是舉辦的一場晚會得到的只是贊揚,那么正面信息的易得性就會使你高估你自己在這些事情上的成功率,因為不喜歡你的人通常會保持沉默。

如果媒體報道某事件的頻率與事件實際的頻率不匹配,媒體的報道就會使事件的易得性產生偏差。在媒體對不同死亡原因的報道上通常存在這種情況。媒體特別喜歡報道那些暴力的、戲劇性的死亡事件,如兇殺或颶風,較少報道不太容易引起轟動的死亡事件,如疾病。人們就會根據這些報道來評估事件發生的頻率。在一項研究中,人們認為死于兇殺案的人比死于胃癌的人多,而事實卻是,死于胃癌的人數是死于兇殺案人數的17 倍。人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誤解是因為人們不太愿意讀晚報上的這類信息(Slovic,Fischhott,& Lichtenstein,1982)。這暗含著令人擔憂的問題,由于易得性信息的影響,人們更關注容易想到的危險,并加以防范。其代價就是,人們會疏于防范那些從心理上來說不太容易想到,但是卻更有可能發生的一些危險。

媒體還會使人們對社會群體的認知產生偏差。例如,如果媒體只報道那些犯罪的黑人,那么對黑人不太了解的個體就會過于高估黑人犯罪的概率。由于認識到這一點,美國的許多報紙都有意識地試圖確保黑人不僅出現在有關犯罪和社會救濟的事件中,還會出現在其他更主流的事件中,如健康、消費者行為或政治。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當人們的易得性數據樣本產生系統性偏差時,易得性啟發法的使用就會導致人們對社會事件的歸因和判斷產生可預期的偏差。這就是接下來將討論的問題。

顯著性事件進入到腦海之前,人們必須先注意它。信息的顯著性或突出性決定著人們是否注意它,以及對它的注意程度。如果我們更多地注意高顯著性信息,這些信息將會更容易地被我們捕捉到,也就會對我們的判斷產生更大的影響(Taylor & Fiske,1975,1978)。

Taylor 和Fiske(1975)一系列巧妙的實驗支持了這些觀點。在一項研究中,有6 個觀察者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兩個人對話:兩個觀察者坐在一個發言者后面,這樣的安排可以保障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對面的一個發言者身上;另兩個觀察者則坐在相反的位置上,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另一個發言者身上;剩余的兩個觀察者所坐的位置能夠同時觀看兩個發言者。所有的參與者在同一時間觀察同樣的對話。然而,當詢問參與者每個討論者對談話的影響程度時,他們的答案受到了發言者(對自己的)顯著性的影響。對看得更清楚的發言者,參與者評定其影響性越大。很明顯,觀察者所坐的位置,會覺得某個人更加突出,從而認為那個人尤其具有影響力。

一個特殊的個體同樣會因為其他理由吸引你的注意。你可能會無意間注意到房間里孤單的婦女,或孤獨的黑人,并因此認為他們在社會互動中扮演著某些重要的角色(Taylor & Fiske,1978)。

易得性啟發法能夠解釋這種顯著性效應: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特定個體身上,會導致我們更多地察覺和回憶出此人的貢獻。當試圖評價一些人在交互活動中的影響力時,人們更容易獲得具有顯著貢獻個體的信息,因此就會認為這個人更具影響力。

人們傾向于將別人的行為歸因為他們的人格(她為慈善事業捐款是因為她很慷慨),而把自己的行為歸因于情境(我捐錢是因為工作中的社會壓力;Jones &Nisbett,1972)。這種行為者和觀察者之間的差異,可能是由于人們在解釋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顯著性信息不同所致。當觀察別人的行為時,注意到的是行為的人;但當觀察自己的行為時,看不到自己,故將注意力集中在情境上。由于注意的焦點不同,對別人的行為和對自己的行為歸因時,易得的信息也就不同。對別人進行判斷時,關于別人的信息是易得的,因此會將他的行為歸因為他自身。但對自己進行判斷時,環境信息是易得的,因此會將自己的行為歸因于情境(Nisbett & Ross,1980)。

自我中心偏見找一對你熟悉的夫婦,與他們單獨交談,分別問他們兩個人承擔家務事的百分數。答案很有趣,兩個人給出的百分數總和大于。人們認為自己對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作的貢獻比他實際作的要多,Michael Ross和Fiore Sicoly 將這種傾向性定義為自我中心偏見。Ross 和Sicoly(1979)發現,夫妻評價他們對家務活所作的貢獻、學生評價自己在班級討論中的貢獻以及籃球隊員評價自己在比賽關鍵時刻的貢獻,都存在自我中心偏見。他們認為,易得性啟發法在自我中心偏見的產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人們在合作中高估自己的貢獻,是因為自己的貢獻對本人來說更易得。妻子會記得自己每一次倒垃圾、洗碗的事,而不會注意到丈夫的貢獻,尤其是當妻子不在場的時候。Ross 和Sicoly 為此找到了一些證據:相對于同伴的貢獻,人們總會更多地記住自己作出貢獻的例子,而且記得的例子越多,自我中心偏見就會越強。在另外一項研究中,要求參與者注意搭檔的貢獻,這樣可以使他們對同伴分配更多的責任。最終結果卻發現,人們低估自己同伴的貢獻,并不是因為沒有注意對方的貢獻;事實上,我們可能知道同伴作出的貢獻,但我們不能自覺地回憶起它們。下一節將介紹更多這種影響判斷的暫時可得性(或不可得性)的例子。

忽視信息通達時的偏差

即使人們所擁有的全部樣本并無偏差,如果我們腦海中暫時想到的只是全部樣本中的一個有偏差的例子,那么易得性啟發法也能導致我們產生偏差。下面將討論導致我們產生偏差的因素。

片面性問題大多數人都會在某些場合中害羞,而在另一些場合中開朗。如果被問及,我可能會很容易想到那些我害羞的例子,有時我在社交場合中會感到不適,在一個大型晚宴中保持沉默;我也能想到一些開朗的例子,我有很多朋友,有時還會在陌生人面前做自我介紹。如果只讓我描述這些個性的一個方面,與該方面相關的行為就會變得更加易得,這就會影響我的自我看法。如果關注于害羞,那么就會認為自己比較內向;如果關注于開朗,就會認為自己比較外向。

Russell Fazio 等人證實了這種效應(Fazio,Effrein,& Falender,1981)。在實驗的及時階段,要求一部分參與者回答一系列片面性的問題,讓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性格外向的一面,例如,如果你想讓舞會活躍起來,應該怎樣做。要求另一部分參與者關注于其性格內向的一面,例如,在嘈雜的晚會上你最討厭什么?結果,那些注意力被引導到性格外向一面的參與者,認為自己更外向,并且相比那些注意力被引導到性格內向一面的參與者,他們在行為上也表現得更外向。顯然,通過片面性問題使個體的自我知識產生偏差,這種易得的偏差信息能夠影響人們的自我概念。

搜索例子的難易性電視劇《窺探者》(Cracker)中有這樣一幕:一個女人希望挽救她的婚姻,于是向一位治療專家求助。開始,醫生叫她想出她丈夫身上所有令她喜歡的地方。任何知道片面性問題所起作用的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技術:將這個女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她丈夫的積極方面,會讓她更積極地看待丈夫,這是讓他們夫妻和睦的關鍵的及時步。不幸的是,在這個例子中事與愿違。當她意識到自己很難想起丈夫的優點時,便立刻沖出醫生的辦公室,并且馬上向丈夫提出離婚。

搜索例子有時容易,有時困難。我們會根據這種主觀經驗做出判斷嗎?易得性啟發法最初就是這樣描述的,即基于收集例子的易得性做出判斷。但長期以來,能夠證明這種主觀經驗作用的證據仍然不足。一些支持人們依賴易得性啟發法(做判斷)的研究,很難說明到底是人們對主觀經歷回憶的難易程度影響了判斷,還是回憶的內容影響了判斷。我們認為首字母為R 的單詞比第三個字母為R 的單詞多,這一判斷是因為我們更容易想起首字母為R 的單詞呢,還是因為我們試圖想起兩種類型的單詞,但我們所想出的單詞列表中包括更多的首字母為R的單詞?

Norbert Schwarz 等人設計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來分別考察這兩種解釋(Schwarz et al.,1991)。假如要求你想出自己過分自信行為的12 個例子。你會毫不費力地回憶起前七八個。但是之后再多回憶一件,難度都會變得更大。你發現很難想起自己更多過分自信的例子,因此你可能會認為自己并不過分自信。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與要求想出6 個過分自信例子的人相比,要求想出12 個過分自信性例子的人會認為自己沒有那么過分自信,因為想出12 個過分自信事例的確很困難,盡管要求說出12 個例子的參與者比要求說出6 個例子的參與者想出的例子更多。如果與想出更少例子的參與者相比,想出很多例子的參與者仍然認為自己并非過分自信,只能說明他們的判斷不僅依賴于所搜集事例的純粹數量,還依賴于搜集這些例子的難易程度。

……

媒體評論

齊瓦·孔達對行為經濟學的描述及分析,我覺得是目前心理學教科書中最仔細、最認真,而且來龍去脈最清晰的——毫不夸張地說,她甚至可能比行為經濟學的 創始人卡尼曼(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闡述還要清晰。這表明,她是用心地閱讀和理解了其他學者的研究,而且以褒揚的風格給年輕的學者介紹社會心 理學的成就,這也能解釋為什么這本書會成為美國及加拿大高校心理學專業最常用的社會認知方面的教科書。

——彭凱平教授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社會認知研究是社會心理學中最為活躍、有"科學性"的領域;社會認知研究與神經科學手段的結合,產生了當前最讓人激動的社會認知神經科學,加深了我們 對自我、他人的認識,對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的認識。《社會認知》一書從基本過程和核心主題這兩個方面,系統介紹了當前社會認知研究的思潮、問題、方法和主 要理論,內容豐富,論述透徹;譯者精心把握原文,文字流暢,為推動中國社會認知研究做了有益的工作。

——周曉林教授 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心理學系主任

社會心理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會發現《社會認知》的重要性,學生們也會喜歡閱讀這本書。齊瓦·孔達清晰地總結了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貢獻,并且成功地在二者之間建立起聯系,使得這本書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

——理查德·尼斯貝特教授 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很詳細。

2017-11-21 20:11: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買了不少書,以后看了再說,當當的包裝越來越差了

2017-11-05 17:16: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版本、包裝都很好,需慢慢研讀。

2017-11-11 13:50: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不錯值得閱讀

2017-06-09 21:01: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2017-06-16 10:50:33
來自***(匿**的評論:

謝謝,感覺不錯

2017-06-30 23:35:07
來自啞***7(**的評論:

一本心理學書籍,還在閱讀中

2017-07-20 23:13:39
來自***(匿**的評論:

學以致用謝謝。

2017-07-23 14:44:29
來自c***f(**的評論:

競爭激烈的當今,學習下心理學,至少可以自我調節下。

2017-08-02 10:22:4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還是不錯的

2017-08-31 15:53:46
來自唐治祥**的評論:

可讀性非常強

2017-09-04 18:50:24
來自龍澤082**的評論:

以前從不去評價,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積分,自從積分可以抵現金的時候,才知道積分的重要性,后來我就把這段話復制了,走到哪,復制到哪,既能賺積分,又能非常省事,健康又快樂。

2017-09-28 17:03: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沒看,不評論。包裝可以。

2017-09-30 10:02: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豐富多彩

2017-10-07 07:45:27
來自愛偷窺**的評論:

內容會很好,很深奧,以后慢慢讀,慢慢領會。

2017-10-13 12:17: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專業,有代入感

2017-10-30 15:23:21
來自東北雨**的評論:

我真的得說,在當當買書很值。至少我買有上千本了,沒有差的。絕大部分都是塑料膜包裝的。也很干凈。感謝當當。

2017-11-03 18:45:42
來自w***5(**的評論: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精裝) 非常好的一本書,期待已久,有空了好好讀,無論的裝幀,印刷,還是內容,都非常完美,極力推薦!

2017-11-06 20:14: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皮已經破了。T^T可是退貨又太麻煩,只能認命了,感覺又遇到黑心的商家了。O_o

2014-06-04 13:12:03
來自火星人**的評論:

簡單翻了翻,感覺不錯,應該會有幫助的,接下來準備好好學習。

2013-04-16 15:34:01
來自alice紫**的評論:

沒仔細看,一直聽說還好,先收藏了,以后有空再看。

2014-05-22 18:51: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公很喜歡,書包裝的也很好,尤其是送貨的速度真是太滿意了,以后會繼續光顧的!

2013-03-26 00:48:00
來自dreamwa**的評論:

一直比較喜歡心理學,本書對社會心理學寫的很詳細,不過作者是以西方人的態度來寫的

2013-05-24 15:13:29
來自走馬觀**的評論:

需要時間慢慢閱讀,我看了2個月陸陸續續,收獲很多

2015-05-28 03:59:31
來自iaskshe**的評論:

最近一直在讀國外證據法方面的書,看了這本書的介紹覺得對理解證據法有幫助就買了一本,還沒來得及細看,翻了一下很不錯,就是貴了點。

2013-05-09 15:48:24
來自三星報**的評論:

書還不錯,但是看起來還有有點辛苦,希望能慢慢看完

2016-01-09 14:37: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再束縛孩子,選擇合適孩子的教育意義!精裝書!

2016-05-02 09:16:24
來自F雪花謠**的評論:

書很好,很喜歡,可讀性很高,快遞8天才到,雙十一,理解

2016-11-17 14:31:04
來自g***f(**的評論: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精裝) 一個主編,搞那么大個照片放在第一頁,作者的照片都沒能進入正頁!這是什么作風,想想都讓人惡心!!

2017-06-27 17:04: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經典書籍的質量沒的說,打算把社會心理學教材先過一遍再來看這本

2017-03-05 17:19:05
來自明白教**的評論:

無論是什么原因,當我們考慮的事例樣本出現偏差時,頭腦中這些易得性事例就不能反映事件的真實頻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考慮這種偏差,只依靠事件的易得程度來判斷事件的概率,就會出現判斷失誤。

2013-08-28 08:58:3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北京市| 逊克县| 聂荣县| 贡嘎县| 长治县| 松阳县| 南丹县| 延寿县| 磐安县| 云林县| 深州市| 吴江市| 民和| 铜梁县| 泸溪县| 灌阳县| 秦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平江县| 酉阳| 曲阜市| 浮山县| 石景山区| 茶陵县| 武隆县| 嘉峪关市| 仲巴县| 云南省| 阜阳市| 泽州县| 崇州市| 巧家县| 依安县| 绥阳县| 四子王旗| 墨脱县| 湾仔区| 永昌县| 射阳县|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