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圍繞“‘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開放與發展”“‘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穩定與治理”“‘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民族團結與宗教和諧”三大議題展開,進一步厘清了“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開放、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并對在“一帶一路”戰略視野下影響西南邊疆的開放、穩定與發展一些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相關建議,對中國在21世紀如何進一步推進和深化“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產生推動作用。
本論文共收集了北京、四川、西藏、云南,以及新加坡、泰國等相關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的論文24篇,主要圍繞“‘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開放與發展”“‘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穩定與治理”“‘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民族團結與宗教和諧”三大議題深入開展了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進一步厘清了“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開放、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并對在“一帶一路”戰略視野下影響西南邊疆的開放、穩定與發展一些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批具有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觀點和政策建議,對中國在21世紀如何進一步推進和深化“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林文勛,男,1966年3月生,云南曲靖人。歷史學博士,現任云南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9月考入云南大學歷史系,先后攻讀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991年7月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96年10月晉升教授。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任云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所所長。2000年3月至2002年9月,任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副主任,并兼中國經濟史研究所所長。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任云南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并兼歷史系主任。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任云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任云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其間,自2006年9月起兼任云南大學學科規劃辦公室主任。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任云南大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2011年11月,在云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當選為省委候補委員。2013年4月至今,云南大學校長、校黨委副書記。兼職有:教育部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古代經濟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云南省史學會會長、云南省錢幣學會副會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經濟史、唐宋經濟史、中國鄉村社會史。鄭永年,男,漢族,1962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教授,《國際中國研究雜志》(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和《東亞政策》(East Asian Policy)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中國政策叢書”(China Policy Series)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World Scientific)“當代中國研究叢書”(Series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編。歷任中國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美國晗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博學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長期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系研究,主要興趣和研究領域為:民族主義與國際關系,東亞國際和地區安全,中國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家轉型和社會正義,技術變革與政治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比較中央地方關系,中國政治發展等。林文勛,男,1966年3月生,云南曲靖人。歷史學博士,現任云南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9月考入云南大學歷史系,先后攻讀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991年7月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96年10月晉升教授。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任云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所所長。2000年3月至2002年9月,任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副主任,并兼中國經濟史研究所所長。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任云南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并兼歷史系主任。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任云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任云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其間,自2006年9月起兼任云南大學學科規劃辦公室主任。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任云南大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2011年11月,在云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當選為省委候補委員。2013年4月至今,云南大學校長、校黨委副書記。兼職有:教育部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古代經濟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云南省史學會會長、云南省錢幣學會副會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經濟史、唐宋經濟史、中國鄉村社會史。 鄭永年,男,漢族,1962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教授,《國際中國研究雜志》(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和《東亞政策》(East Asian Policy)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中國政策叢書”(China Policy Series)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World Scientific)“當代中國研究叢書”(Series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編。歷任中國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美國晗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博學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長期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系研究,主要興趣和研究領域為:民族主義與國際關系,東亞國際和地區安全,中國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家轉型和社會正義,技術變革與政治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比較中央地方關系,中國政治發展等。
主旨演講
對“一帶一路”的再認識——創新意義、面臨的挑戰與路徑選擇[張蘊嶺]/003
深度解讀“一帶一路”戰略[鄭永年]/010
TPP與中美關系的前景及世界政治的未來[鄭永年]/020
關于在云南、緬甸、印度建立中國遠征軍活動遺址一體化旅游體系的設想[趙文洪]/030
“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開放與發展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與其在東南亞的挑戰:地緣政治,國內和少數民族沖突[藍平兒]/037
南亞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濤]/041
東南亞國家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陳艾琳李明江]/045
通過綜合方案助推新加坡、中國和西南邊疆地區的互聯互通[黎良福]/057
滇緬鐵路的歷史構想與中緬鐵路的地緣戰略重構[羅群]/062
論“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下西藏與南亞大通道建設的定位和任務[牛治富]/073
淺議中國西藏與南亞國家發展邊境貿易的原則與對策[狄方耀]/080
國家治理現代化語境下的“一帶一路”與西藏對外開放探討[張永攀]/090
“三線”建設與西南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楊保筠]/114
“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穩定與治理
“一帶一路”視角下的跨界民族與邊疆治理問題研究[劉稚]/125
“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穩定與治理[吳楚克]/134
構建中國邊疆治理與防御理論的幾個問題[吳楚克]/142
論中國古代邊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呂文利]/156
試析新疆維吾爾族人在東南亞的非法流動問題[李晨陽宋少軍]/172
云南跨境民族歷史敘述的復線式建構問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與思考[李曉斌]/185
“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南邊疆的民族團結與宗教和諧
“一帶一路”與中外宗教交流[肖憲]/197
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走向[管彥波]/204
“一帶一路”建設與治邊穩藏方略在西南邊疆的實施
——以西藏自治區和云南藏區為中心[孫宏年]/215
“一帶一路”與地緣宗教[趙力濤]/240
明清時期的漢族移民與云南藏區的民族文化生態分析[李志農鄧云斐]/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