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人類的財富,也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情愫;它在神廟圣殿里詮釋神秘;在王冠權杖上詮釋;在珠光寶氣中詮釋富貴。今天,它與百姓相隨詮釋安全——與時俱進,黃金永恒的光環中閃爍著時代的光輝。
劉山恩,高級經濟師。曾擔任國家黃金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室主任、中心副主任,《中國黃金經濟》副主編。現任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主持和撰寫完成相關課題二十余個,發表學術論文和專題報告三百余篇,出版專著一部,黃金工商碩士班教材一部。擔當過多家
及時部分 金融海嘯與黃金市場
一、黃金市場怎么了
二、美國發生的那些事兒
三、美元霸權與美元游戲
四、功能異化的黃金市場
五、打造穩定金融之"錨"
第二部分 黃金儲備的時代價值與光輝
一、黃金儲備的來世回眸
二、世界貨幣:黃金儲備凸顯輝煌
三、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
四、美元霸權與黃金非貨幣化
五、黃金儲備,棄兒乎?
六、新時代的新支點
七、我國的黃金儲備及功能演變
八、我國黃金儲備的多與少
九、讓黃金儲備動起來
第三部分 藏金于民黃金投資流行時
一、藏金,從官到民的歷史
二、苦難中的黃金歷史情結
三、藏金于民:因管制而阻隔
四、從潛流到潮流的轉變
五、黃金投資:先"藏"后"炒"
六、新世紀藏金于民的社會價值
七、我們欠缺的和應彌補的
第四部分 市場化時代黃金企業發展的相對論
一、轉軌:一個新時代的話題
二、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是成功者
三、計劃經濟的一個"堡壘"
四、從要素市場到產品市場的漸進
五、指令源:一個發展的基本問題
六、不確定性:黃金企業的風險之源
七、改革:一個更大的發展視野
第五部分 黃金營銷:千年之變的現實選擇
一、黃金生產者尚未耕種的荒原
二、市場優勢并非源于稀有
三、走下貨幣圣壇的黃金
四、黃金供給已相對寬裕
五、影響顯現,困局待破
六、競爭多方位、營銷勢必行
七、開拓第二效益源泉
八、誰是黃金營銷的主力軍
九、外國的"和尚"先念經
十、不能永遠是旁觀者
第六部分 黃金文化商品化的理性審視
一、文化有價
二、兩種需求和兩種財富
三、物質財富效應遞減規律
四、誰動了黃金首飾業的"奶酪"
五、為"文化掘金運動"理論奠基
六、新"文化掘金運動"劍指何方
七、文化掘金:并非浪漫的小夜曲
八、重塑社會黃金文化氛圍
九、佐證:歐洲的黃金文化成果
十、理性審視后的思考
第七部分 黃金文化商品化的實踐探索
一、產品工作層面:追求文化賦存較大價值
二、企業工作層面:品牌文化鑄核心競爭力
三、行業工作層面:文化產業拉長產業鏈條
四、社會工作層面:內外兼修樹黃金文化觀
第八部分 延長黃金產業鏈之經濟學
一、突破地質資源的"圍城"
二、非金項目:黃金行業的痛
三、專業化與多元化
四、經歷挫折后的思考
五、延長黃金產業鏈:關聯多元化
六、誰會成為明日之英雄
七、延長黃金產業鏈的現實模式
八、并非是結論的結束語
及時部分 金融海嘯與黃金市場
金屬是人類構建經濟大廈不可或缺的物質要素,但沒有任何一種金屬可以像黃金那樣在人類心目中占據如此崇高的地位:即使經歷了數千年的歲月洗禮,仍然難以磨損其永恒價值和財富的光輝;在當代信用資產的大海中,黃金更成了財富不被通脹吞噬的希望。于是,隨著我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黃金管制的解除,黃金與一般民眾實現了零距離之后,在我國日益增多的投資者進入了黃金市場。
一、黃金市場怎么了
當一個人擁有的資產僅能維持他自己幾天或幾星期時,他很少想到要從這種資產獲得任何收入……但當一個人擁有的資產足以維持幾個月或幾年時,他自然從其大部分來獲得一種收入,只保留一小部分做直接消費之用……
——亞當·斯密
黃金投資在我國形成潮流,起始于2004年,雖然之前已是暗潮涌動。這是因為直到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始運行,我國的黃金管制才宣告解除,再到2004年才將黃金市場從商品市場向金融市場轉軌的任務正式列入改革日程,一般民眾進入黃金市場的政策環境才算初步形成,成為一種現實的投資選擇。
而對于一般民眾來說,這一時刻的到來似乎有些姍姍來遲,因為此時我國的改革開放已推進了20余年,已有相當一部分民眾家庭的財富積累大大超越了"僅能維持他自己幾天或幾個星期"的水平,因而有了獲得家庭資產性收入的要求。早在此前的十多年就已有民眾開始了股票投資和房產投資,這些已有投資經歷的民眾更為渴望新的投資方式的出現。可以說,民眾對于黃金投資心儀已久。所以,當黃金投資的政策環境初步形成后,黃金投資便很快成為我們經濟生活中的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熱點,并形成了一支逐步壯大的投資者隊伍。
這是2004年之后黃金投資潮流迅速形成的政治與經濟的背景。
之所以日益增多的一般民眾選擇黃金投資,主要是基于對個人資產保值和投資安全的追求。正是因為如此,有不少在股市上、房市上投資的"失意者"或"失敗者"轉身于黃金投資,以期能"堤外損失堤內補",在黃金投資市場闖出一片新天地。但是,有多少黃金投資者實現了這個目標,卻是一個讓人倍感困惑的問題。
2004年秋,筆者到一個縣級市出差,看到賓館一層的一個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企業與銀行聯合開辦二級黃金市場,在數十臺電腦前座無虛席,坐滿了個人黃金投資者。與他們座談了解到,他們大多有炒股經歷,現在轉戰到金市,主要是認為黃金投資更安全。當時他們信心滿滿,我們相約再見。但是,兩個月后我再訪該市,卻已風光不再,到上午10點多鐘,市場中的投資者仍寥寥無幾。原來只幾個回合,信心滿滿的投資者便鎩羽而歸了,這些尋找投資避風港的人在黃金市場中重演了失敗的悲劇。
從2004年至今只有短短的5年,在黃金市場中的投資者個體性的投資損失隨時都可能發生,而帶有普遍性的具有群體特征的投資損失事件起碼已發生了3次。
及時次發生在2005年8月,當時從2002年開始的黃金牛市已持續了近4年,金價不斷上漲,此時達到了460美元,比2001年平均金價已上漲了近7成。此時,對金價出現了漲勢能否持續的擔心預期,因而使我國黃金投資者紛紛做空。但之后金價并未如人們的預期走低,反而是一路走高,到年底競突破了500美元大關,達到530美元,因而做空者普遍發生了投資虧損。但因為是剛剛進入黃金投資市場,大多投資者比較謹慎,雖然這次群體性事件造成的虧損面廣,但程度并不特別嚴重,這是市場給我國黃金投資者上的及時堂風險教育課。
第二次是發生在2006年第二季度,當年4月金價突破了600美元大關,而之后的1個多月的時間更突破了700美元大關,達到了732美元,創25年來的歷史新高。或許是為金價氣勢如虹的漲勢所折服,也許是對2005年8月做空的警惕,在如此高價位上仍是一片看多聲,人們樂觀的預期突破850美元的歷史高位已指日可待,受此影響我國黃金投資者普遍繼續做多。但是,金價的實際變化再次讓人跌破眼鏡:金價不僅沒有如人們預期的那樣上漲,突破850美元,反而調頭下行,并且下跌速度之快讓人防不勝防,在數天內便下探530美元,大幅下滑了近200美元,降幅近3成。我國黃金投資者再次遭遇"滑鐵盧"。因為這次金價回調幅度大、速度快,投資者更難以應付,只能平倉止損,因而,損失大于2005年8月做空失策。
2006年第二季度做多失誤的教訓并沒有給我國黃金投資者提供持久的規避市場風險的免疫力,投資損失的悲劇一直不停地上演著。
第三次是發生在2008年金價的上漲,使之前6年的牛市都黯然失色,年初便突破850美元的歷史較高價位,3月更突破了1000美元大關,達到了1030美元,創造了金價的歷史新紀錄。金價的大幅上漲也使投資者對市場有了更高的預期,市場的樂觀氣氛彌漫,有人認為這也僅是牛刀小試,黃金牛市僅進入了及時階段,更大上漲還在后面,國際金價達到1500美元也不是夢想。于是我國黃金投資者在高價位上繼續做多。但是,金價再次出乎人們的預期,兩天內便下跌了100美元,到11月中旬更下跌到714.3美元的全年低價位。這次不僅是金價下跌幅度空前,而且由于更多的黃金投資者被貪婪和盲目所驅使而加大了投資的杠桿比率,這樣做雖然擴大了可能的盈利,但同時也擴大了投資風險,因而,這次做多失誤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格外巨大,損失上億者大有人在:著名的黃金投資人張衛星因此而爆倉倒閉;傳聞廣東某個小鎮因大量居民參與其中而損失巨大,個人財富嚴重縮水,使當地經濟水平倒退到了20年前。
驀然回首,我們發現價值永恒的黃金在當今黃金市場中是如此的飄忽不定,使人難以把握,其詭秘與莫測并不遜色于股價和匯率。黃金市場的不確定性,使黃金投資者面對與股市、匯市、債市相同的投資風險,付出的代價會同樣的沉重。
這與我們認為,投資黃金就是為人生購買了一份保險的傳統理念和對黃金市場是資金避風港的期待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不能不使遠離半個世紀之久,今天重返黃金投資市場的投資者發問:"黃金市場怎么了?"黃金還是不是人類社會的財富,還能不能成為保衛民眾財富安全的一個衛兵!
疑惑與質疑來源于對現實的感知,這種感知使我們感到當今的黃金市場與我們傳統的認知已有很大的不同。但這種不同的本質是什么?又是什么樣的力量推動了這種變化——我們一片茫然。這種茫然主要是缺乏對這種變化長短優劣評價的客觀標準:當代黃金市場是國際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因而,黃金市場的變化是國際金融市場演變發展的結果。而當代國際金融市場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市場,這個市場的規則和機理已作為普遍價值而成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榜樣和目標,因而對當代黃金市場的反思,也就是對我國金融體系改革方向和目標的質疑,這樣做需要勇氣,更需要依據,然而后者在那時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依據的質疑只能是炒作,是作秀,而我們需要的是進行嚴肅的論證,只有以嚴肅的論證為基礎的批判和反思才具有力量。
幸而有近期呼嘯而來的金融海嘯為我們提供了多方面的論證依據,使我們現在可以開始對當代黃金市場進行再認識。
金融海嘯發端于美國,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初顯之時,我們還更多地認為這與己無關,是別人家的事,但到了2008年已演變成了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就連多年來經濟發展強勁,一直充當世界經濟火車頭角色的中國也不能幸免。對我國未來的發展還會有多大的影響仍是一個未知數,因為事態還在發展之中。金融海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負面事件,但它也帶來一些積極的意義,這就是金融海嘯無情地沖洗掉了神圣偶像的面紗,而將以美元為中心的當代金融體系的本質赤裸裸地揭示了出來,從而使人們禁錮的思想得到解放,促使人們對自己的選擇作出重新思考。
金融海嘯2008年肆虐全球,而引起了全球性的反思,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開始了終結的歷程,新的金融體系的建立即將開啟。這就為我們審視當代黃金市場和探討未來黃金市場改革提供了一個時代的坐標,而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市場的批判,則為我們提供了一把解開當代黃金市場之惑的鑰匙。既然我們把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的批判作為解開當代黃金市場之惑的鑰匙,那么,就必須首先從了解美國金融市場開始——那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它又如何釀成了一場世界性的災難?
……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