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刪節簡體中文全譯本首次出版
●具有爭議性的著作,對二戰中納粹的猶太政策進行批判總結,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惡”的概念,引發西方思想界長達五十年爭論
●詳細記錄納粹戰犯庭審全過程,還原歷史現場,探討戰后審判的正當性
●特別收錄阿倫特德文版自序與德國史學巨擘漢斯 蒙森導讀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對納粹戰犯、“猶太問題終解決方案”重要執行者阿道夫 艾希曼開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審判。漢娜 阿倫特就這場審判為《紐約客》寫了五篇報告,后集結成書。《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詳細記錄了這次引發全球關注的審判的全過程,并結合對大量歷史資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惡”的概念。惡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惡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業、忠誠的小公務員。艾希曼由于沒有思想、盲目服從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聽命行事”或“國家行為”的借口得到赦免。
漢娜 阿倫特(1906—1975) 美籍德國猶太哲學家,曾師從于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先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布魯克林學院開辦講座;她還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以《極權主義的起源》(1951)、《過去與未來之間》(1961)和《論革命》(1963)等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見和雋永的智慧,為當代政治哲學做出了的貢獻,成為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矚目的人物。
致讀者
德文版前
1906年 3月19 日,艾希曼出生于德國的索林恩。這個位于萊茵河谷的小鎮,以制造刀具、剪刀、外科器械而聞名。五十四年以后,寫回憶錄成為他較大的消遣;回憶起自己的出生這一值得紀念的事件,他寫道:“今天,距離1945年5月8日己有十五年零24小時。我讓思緒飛回到1906 年 3月 19 日,早晨五點,我來到了這個人世。”(以色列官方并未公布手稿。哈里?穆利什花了“半個小時”研究這份自傳,德語猶太周刊《建設》只能發表其中一小段節選。)按照他自納粹時期以來就未曾改變過的信仰(在耶路撒冷,艾希曼宣布自己信仰上帝。這是那些背棄基督教的納粹們慣用的辭令。而且,他拒絕向《圣經》宣誓),他的出生歸因于“超凡意義的載體”,這一以某種方式與“宇宙運動”相一致的實體,受到了缺乏“超凡意義”的人類生活的影響與支配。(此術語相當具有暗示性。說上帝承載超凡意義,字面上也就意味著他在軍事等級中擁有一席之地,因為納粹己經把軍事的“命令接收者”、“接受命令的人”,改成了“命令的載體”;這也就說明,如同古代的“壞消息使者”,重大責任于是都落在了執行命令的人肩上。此外,就像任何一個與“最終解決”有關的人一樣,艾希曼的職務要求他 “保守秘密”,做一個“保密者”。此時,他的自負使他目空一切。)但是艾希曼對形而上學不大感興趣,對介于意義載體與命令載體之間的任何私密關系保持著出奇的沉默。他一直在思考,還有哪些其他原因造就了現在的他,那便是他的父母:“假如他們在我出生時能看到,厄運女神為了擾亂幸運女神,己經把痛苦和煩惱編織到我的生命里,就不會對長子的降生那樣喜出望外了。但是,有一條仁慈的、模糊的面紗,阻擋我的父母預見未來。” 厄運很快到來,始于學生時代。艾希曼的父親原是索林恩電車電力公司的會計,1943年起成為該公司在奧地利林茨的高層。父親有五個孩子,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中似乎只有長子阿道夫?艾希曼沒能讀完高中,甚至都沒有從后來轉人的工程職業學校畢業。縱觀其一生,艾希曼只談他父親更加著名的財政厄運,卻不言及自身,以此騙取人們相信他早年的 “不幸”。無論如何,在以色列,在警官阿夫納?萊斯上尉對他的及時輪審訊中(萊斯上尉跟他相處了大約35天,錄制了76盒錄音帶,就此轉錄出3564頁的書面報告),艾希曼情緒高漲,審訊中充滿激情,要“把我所知的……和盤托出”,因此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合作的被告。(不過在鐵證和具體問題面前,他的熱情還是迅速降溫,即便從未消失殆盡。)他平生及時次承認自己早年的災難,盡管他一定已經意識到,這樣一來,他對自己在納粹所有官方記錄中的許多重要條日都難以自圓其說。不過這倒絕好地證明了他起初懷有無限的自信,盡管這都浪費在了萊斯上尉身上。萊斯對哈里?穆利什說:“我是艾希曼先生的禱告神父。” 其實,這些災難都稀松平常:因為他“從來就不是最勤奮用功的學生”——或者,加一句,最有天分的學生。離畢業尚早,他父親就把他從高中,后又從職業學校接回了家。于是,官方記錄里,他的職業是建筑工程師。這就好比他說自己出生在巴勒斯坦、會講流利的希伯來語和意第緒語一樣純屬胡扯——這是艾希曼常講給他的黨衛軍同志和猶太受害人的又一則赤裸裸的謊言。以相同的方式,他一直假裝奧地利真空石油公司之所以解除他的銷售員職務是因為他加入了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他對萊斯上尉吐露的內容不那么波瀾迭起,不過可能也不是實情;他之所以被解雇,是因為當時社會處在失業高峰期,被解雇的總是未婚職員。(這個解釋乍聽上去很可信,但并不能令人滿意,因為他是在1933年春天失去工作的,當時他已經跟薇羅妮卡,或者叫薇拉?利布爾,也就是他后來的妻子,訂婚滿兩年。為什么他在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時不同她結婚呢?他最終于 1935 年 3 月才結婚,這很可能是因為,跟在真空石油公司的情況相似,黨衛軍里的單身漢也有被開除的風險,或者得不到晉升機會。)顯然,說大話一直是他的主要惡習之一。
阿倫特的書,必看,不過結合《朋友之間》來看,多了解幾家的不同觀點。
看完電影《漢娜·阿倫特》之后一直想看,真是拖了好久才翻。“平庸的惡”雖然是一個聽上去并不復雜的命題,可在戰后那樣的解放浪潮里,有一位猶太女性能發出如此理性的聲音,足以說明她對哲學和思想本身的熱愛。
這是多么經典的一個著作現在已經可以在我們這里買的到了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事情因為我覺得我們有很多人都應該學習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自己的良知在體制之下我們應該做怎樣的選擇
書質量非常好,從另一個視角看待戰爭中的人,值得擁有!
這本報告譯本是國內的首次出版譯本,對于論文來講,確實很及時,不然就是非常遺憾的空白了
不知道這次多了什么內容,之前已經買過其他版本,書當然是經典
好書 對這位20世紀的女哲學家思想家有了相當大的了解興趣 繼續購入該作者的其它書籍
這本還沒看,這是一般很厚的書,一共有375頁,紙質不錯。這本書蠻貴的,即使活動價也是沒少多少。
朋友最愛的一本書,朋友博覽群書,讀完這本回味良久,多次向我推薦,文字承載思想,極有深度,敘述方式也相當巧妙,。
看了電影《漢娜阿倫特》來買的書,把之前疑慮的一個視角向縱深方向打開了~
很喜歡阿倫特的書,看完她的傳記電影,就買來閱讀(書還不錯,上傳圖片但壓縮不了)
阿倫特的書基本都買了,需要細讀,不輕松的。她對專制及其背后的人性的理解,非常深刻。
以前買過刪節本,譯文也難讀。這次買到完整版,非常高興。這本有爭議之書真要好好讀一下。剛才翻了一下。感覺不鐟。謝謝了。
關于納粹惡行的原因,始終是學者們討論的話題。本書的觀點爭議很大,但給我們的啟發可能更大。
開始迷上漢娜阿倫特了,這本不算太深奧,可以看看。
這本書心儀已久朋友推薦一部電影《漢娜阿倫特》與這本書的內容相符關于平庸之惡的思考喜歡有深度的文字
我們都是亞當的子孫,我們都是身負原罪的平庸惡人。為惡是容易的,自由的;唯有恩典的降臨,才能讓我們行善。
因為“平庸的惡”的創造,也該讓更多的人驚醒過來!
漢娜阿倫特的思考和批判都蠻有深度的,是本好書,可以又很多感觸。我喜歡
阿倫特,二十世紀三大女性哲學家之一。思考有深度
要了解漢娜阿倫特“平庸的惡”,必須看本書!非常深刻!非常經典!
哈哈,作業阿倫特的忠實粉絲,看到新版,必須趕緊收藏,真心的覺著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用思考與判斷的能力抵御“平庸的惡”
對二戰中納粹的猶太政策進行全面批判總結,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惡”的概念,引發西方思想界長達五十年爭論。
以前從未聽過平庸的惡,看完后才知道這才是最可怕的
極具爭議性的著作,對二戰中納粹的猶太政策進行全面批判總結,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惡”的概念,引發西方思想界長達五十年爭論
極具爭議性的著作,對二戰中納粹的猶太政策進行全面批判總結,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惡”的概念,引發西方思想界長達五十年爭論。尤其值得國人閱讀。
書的開本過大,文字印刷的也大,書的外皮是普通紙質的,很軟,真怕攜帶久了會壞掉,開本過大導致攜帶閱讀有些不便,而且從書的定價來說真的有些貴,如果出版社在書的外殼都投入些,字體小些就更好了。
漢娜·阿倫特極具爭議性的著作,簡體漢譯無刪節全本首次出版。深刻反思納粹猶太政策,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惡”概念,引發西方思想界長達五十年的爭論
在一同買的《娛樂至死》里夸過這本書的紙質和印刷質量了,很不錯。不過因為到收貨地時是雨天,送貨延后了一天,包裹不是全密封的,這些理解,但是這本書的一角略微微濕了一點,希望(快遞公司)可以改進一下,以免以后出現需要退換貨的情況。
阿倫特提出了法庭審判權,艾希曼反人類罪,如何對待艾希曼辯護三個問題。可惜論述比較失焦。對于惡之平庸的分析零散費解,全書的宗旨不及附言陳述凝練。但阿倫特確實提出了深刻的問題,法律能夠為公正做些什么?法律自身的邏輯是否成為艾希曼逃脫罪責的理由?個人判斷與道德在現代社會何以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