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圖書
人氣:51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史景遷(JonathanD.Spence),世界著名漢學家,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

編輯推薦

這不只是一本關于中國的書,更是一本關于文化刺激與響應的書。當西方遇見東方,會磨擦出什么樣的火花?著名漢學家史景遷把西方從十三世紀到二十世紀作家筆下新奇多樣的中國,盡皆搜羅在這本足以見證其間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當中。透過這面“西洋鏡”所看到的,也是足足八百年以來西方人對中國之記錄與幻想、洞察與偏見。

作者簡介

史景遷(JonathanD.Spence),世界著名漢學家,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1936年生于英國。曾受教于溫切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1965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耶魯大學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國歷史見長,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悠久的中國歷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他的觀察與研究結果。他的作品敏銳、深邃、獨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為蜚聲國際的漢學家的同時,也成為學術暢銷書的寫作高手。代表作有《康熙》、《王氏之死》、《太平天國》、《追尋現代中國》等。

目錄

總序/鄭培凱鄢

在線預覽

及時章 馬可波羅的世界

在探索過無數文獻之后,不出意料,我們發現,西方世界及時本主要討論中國的書,不僅模糊,而且問題百出。據我們所知,馬可波羅的《寰宇記》(或稱作《馬可波羅游記》,簡稱《游記》),是1298年他在獄中或遭軟禁時,向一位名叫魯思梯謙的人口述而成的。此書主要描述馬可波羅1271至1295年間周游亞洲的過程。書中特別著墨1275至1292年間,波羅住在中國并為蒙古皇帝忽必烈汗工作的經歷。書中摻雜了待證實的事實、信手得來的資料、夸大的說法、虛偽的言詞、口耳相傳的故事以及不少全然的虛構。同樣情形其實發生在本書之前與之后許多作品里,但是波羅的書卻與眾不同,因為他是及時個宣稱深入中國的西方人,而他生動的描述也使西方讀者印象深刻,至今無法磨滅。

波羅的游記并不是及時部具體討論中國人的歐洲文獻,及時位以歐洲語言寫下討論中國人專著的是圣方濟修會的修士威廉?魯不魯乞。他1253年受法王路易九世派遣,前往位于中國西北邊界的蒙古都城哈拉和林,企圖說服蒙哥汗參與基督教反伊斯蘭教的大業。雖然魯不魯乞并未親臨中土,他卻利用在哈拉和林的機會,將當地中國人的生活一點一滴地記載下來。魯不魯乞了解,他在蒙古見到的“契丹人”,就是羅馬人所稱的賽里斯人或“絲人”(SilkPeople),因為好的絲都是從他們那兒來的。他在書中聲明,他有“消息”指出,在契丹可能有一座城,以“銀子做城墻,金子做城垛”。于是他對中國的簡短描述就出來了:

契丹人口不多,他們講話時鼻子重重地呼吸;眾所周知,所有東方人眼睛都很小。無論做什么,他們的手都極巧,他們的醫師善用草藥,并能根據脈搏精密診斷。但是他們不采尿樣,對于尿液一無所知:這是我親眼所見,因為在哈拉和林就有這種人。他們還有慣例,父親從事什么行業,兒子也必須繼承衣缽。

魯不魯乞以幾句的話,描述他對中國書法和紙錢的觀察:“契丹人的貨幣是紙錢,長寬有如手掌,上面以印子打了線條。他們以類似于畫筆的刷子寫字,把幾個字母寫成一個字形,構成一個完整的詞。”

在書中其他部分,魯不魯乞對某些資料明顯存疑。他提到一個故事,說在契丹東部,有一種矮小的長毛怪物,住在“高聳的山巖”間,它們的腿不能彎曲,在遭到浸過酒的誘餌獵捕并刺穿表皮后,滴出的血會形成一種稀有的紫色染料。魯不魯乞兩次聲明,這個故事是一位契丹的僧侶“告訴他的”,他并沒有親眼目睹。此外,契丹旁邊有個國家,任何人只要進去了,就會長生不老。魯不魯乞表示,雖然對方強調這個故事“是事實”,他個人卻“不相信”。魯不魯乞關于亞洲的這些報道雖然頗具價值,結果卻只成了路易王的私人讀物。現在只能找到十三或十四世紀時的三份手稿,而且全部都在英國,這很可能與魯不魯乞同時代的英國人羅杰爾?培根有關;培根為學者兼哲學家,極重視此手稿。不過即使培根留存一份手稿供自己研究,波羅也絕不可能有機會拜讀。及時章 馬可波羅的世界

在探索過無數文獻之后,不出意料,我們發現,西方世界及時本主要討論中國的書,不僅模糊,而且問題百出。據我們所知,馬可波羅的《寰宇記》(或稱作《馬可波羅游記》,簡稱《游記》),是1298年他在獄中或遭軟禁時,向一位名叫魯思梯謙的人口述而成的。此書主要描述馬可波羅1271至1295年間周游亞洲的過程。書中特別著墨1275至1292年間,波羅住在中國并為蒙古皇帝忽必烈汗工作的經歷。書中摻雜了待證實的事實、信手得來的資料、夸大的說法、虛偽的言詞、口耳相傳的故事以及不少全然的虛構。同樣情形其實發生在本書之前與之后許多作品里,但是波羅的書卻與眾不同,因為他是及時個宣稱深入中國的西方人,而他生動的描述也使西方讀者印象深刻,至今無法磨滅。

波羅的游記并不是及時部具體討論中國人的歐洲文獻,及時位以歐洲語言寫下討論中國人專著的是圣方濟修會的修士威廉?魯不魯乞。他1253年受法王路易九世派遣,前往位于中國西北邊界的蒙古都城哈拉和林,企圖說服蒙哥汗參與基督教反伊斯蘭教的大業。雖然魯不魯乞并未親臨中土,他卻利用在哈拉和林的機會,將當地中國人的生活一點一滴地記載下來。魯不魯乞了解,他在蒙古見到的“契丹人”,就是羅馬人所稱的賽里斯人或“絲人”(SilkPeople),因為好的絲都是從他們那兒來的。他在書中聲明,他有“消息”指出,在契丹可能有一座城,以“銀子做城墻,金子做城垛”。于是他對中國的簡短描述就出來了:

契丹人口不多,他們講話時鼻子重重地呼吸;眾所周知,所有東方人眼睛都很小。無論做什么,他們的手都極巧,他們的醫師善用草藥,并能根據脈搏精密診斷。但是他們不采尿樣,對于尿液一無所知:這是我親眼所見,因為在哈拉和林就有這種人。他們還有慣例,父親從事什么行業,兒子也必須繼承衣缽。

魯不魯乞以幾句的話,描述他對中國書法和紙錢的觀察:“契丹人的貨幣是紙錢,長寬有如手掌,上面以印子打了線條。他們以類似于畫筆的刷子寫字,把幾個字母寫成一個字形,構成一個完整的詞。”

在書中其他部分,魯不魯乞對某些資料明顯存疑。他提到一個故事,說在契丹東部,有一種矮小的長毛怪物,住在“高聳的山巖”間,它們的腿不能彎曲,在遭到浸過酒的誘餌獵捕并刺穿表皮后,滴出的血會形成一種稀有的紫色染料。魯不魯乞兩次聲明,這個故事是一位契丹的僧侶“告訴他的”,他并沒有親眼目睹。此外,契丹旁邊有個國家,任何人只要進去了,就會長生不老。魯不魯乞表示,雖然對方強調這個故事“是事實”,他個人卻“不相信”。魯不魯乞關于亞洲的這些報道雖然頗具價值,結果卻只成了路易王的私人讀物。現在只能找到十三或十四世紀時的三份手稿,而且全部都在英國,這很可能與魯不魯乞同時代的英國人羅杰爾?培根有關;培根為學者兼哲學家,極重視此手稿。不過即使培根留存一份手稿供自己研究,波羅也絕不可能有機會拜讀。

在波羅公之于世的長篇故事中,中國有著仁厚的獨裁統治,幅員廣大,禮儀繁冗,貿易繁榮,高度都市化,商業往來獨出心裁,作戰方式落后。這些記載是真是假,至今仍是個謎。另外兩個問題同樣啟人疑竇:波羅究竟去過中國沒有?他到底是在寫中國還是另外一個地方?還有兩個情況,更增加了這些問題的復雜性。及時,我們對馬可波羅的生活及成長過程所知有限,遠少于歷史上其他有名的作家。第二,盡管他的游記有不同手稿——自中世紀以來,超過八十種散見于圖書館及私人藏書中,新的手稿還可能陸續出現——我們卻沒有原始手稿,我們只有散佚的原稿的抄本,這些抄本修改后的抄本,以及翻譯和濃縮的版本。我們也不清楚“原稿”的文字。很可能,原稿的文字是威尼斯文或“倫巴底”方言,日后翻譯成意大利式法文,再由此譯成拉丁文。

馬可波羅的身份難以確定,這增加了游記本身的神秘性。斬釘截鐵足以證明馬可波羅此人存在的資料,是他的遺囑,那是他在1323年1月9日病重時,躺在威尼斯家中,向一個教士及一個公證人口述完成的。這份文件并顯示,馬可的妻子朵娜塔當時仍健在,他的女兒中有三位也在左右,分別是凡蒂娜、貝莉拉及莫蕾塔,而且第三位當時仍未婚。遺囑顯示,馬可雖未極富,卻也小康,這點可從他留給家人及威尼斯宗教團體的遺產中得知。他的社會地位,也在遺囑中的一段話里露出端倪:“同時我解除我的仆人韃靼彼得所有的束縛,猶如我祈求上帝將我從所有的罪行中釋放。我并允許他保有他家中所有勞役所得的財物,此外,我還要贈予他一百威尼斯里拉。”五年后,基于居住時間長久,而且德行良好,威尼斯城決定賦予這位彼得以威尼斯公民所能享有的所有權利。

文件中雖指稱彼得為“韃靼”,并不表示馬可波羅自遠東得到彼得,也不表示彼得有中國人血統。事實上,威尼斯所有奴隸,無論來自黑海或其他地方,都通稱為韃靼。另外兩份法律文件,也略微提到馬可波羅,一份是他弟弟馬費奧的遺囑(他較馬可富裕得多,并任命馬可為財產管理人),另一份是針對一位商人的投訴,因為此人欺騙他,使他失去從半磅麝香中獲利的機會;馬可隨后花錢贏了這場官司。根據這些及其他幾個法律文件,顯示馬可是尼科洛?波羅(卒于1300年左右)之子,并為另一位馬費奧(卒于1318年左右)之侄。盡管有許多學者全力鉆研,這些文件中沒有一份與中國有任何關聯。

因此想要對馬可波羅的生活有所了解,還是必須回到他的書里面。由于對原稿一無所知,我們只能接受現存最早的版本里序言所說,我們現有的稿子,是1298年馬可波羅在熱那亞獄中向來自比薩的同監魯思梯謙口述完成的。這點相當可信,因為在十三世紀末期,比薩和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都曾和熱那亞交戰,熱那亞人通常將戰俘扣留在熱那亞一段時間,或是等待贖金,或是經由外交管道,以交換戰俘。大約在此之前二十年,一位來自比薩的魯思梯謙,正是以講述亞瑟王的傳奇聞名,而馬可波羅的書,在形式和內容上和這類傳奇正多所雷同。一般的論斷是,亞瑟王傳奇和馬可波羅游記的作者,就是同一個人。

馬可波羅本人很可能文筆流暢,并在經商途中親自進行書信聯絡,但卻從來沒有寫過敘事體文章或旅游記事,而且在十三世紀末,即使貴族階級,也不普遍識字。馬可波羅的《游記》有好幾個版本,是以下文作為序言開場的:“尊貴的君主、皇帝、國王、公爵、侯爵、伯爵、武士及市民!還有各行各業的人們,如果希望了解各類不同人種、世界不同地區,就拿起這本書,讓人念給你聽吧。”這種開場白根本就是許多浪漫傳奇小說的直接翻版,也正對讀者及聽眾的胃口。魯思梯謙在記敘時,經常恪守宮廷傳奇應有的格式,而不是我們認為像馬可這種老練的旅行家所慣用的語匯。比如說,馬可波羅在書中,詳細記載了在他的時代遠東發生的戰爭中七場最激烈的戰役,但是對于雄壯軍容及滿坑滿谷的殘肢斷臂,卻草草帶過,流于浮夸、形式化且千篇一律。正如一位十九世紀以研究馬可波羅聞名的學者指出:“很難想象會是由冷靜而內斂的馬可先生,在熱那亞的牢房中踱步,前后七次傾吐出這么悲壯的戰事,巨細靡遺,并由忠實的人詳細記錄。”

書中曾舉一個例子,講述馬可波羅某次在戰場上的獲勝經驗。較之其他七次戰爭,這次經驗乍看之下明顯較具說服力,因為每處細節都很合理。當時蒙古可汗正在咨詢軍師團,怎樣才能讓屢攻不破的中國城市“襄陽府”投降。可汗的將軍們自認無能,因為襄陽府的城墻厚實,他們無法直接進攻,而城內又可以經由河流繼續運送物資,獲得救援。當時在場的還有馬可波羅、他父親及叔叔。波羅的敘述如下:

接著兩兄弟和馬可先生這兒子發言了,他們說:“全能的君王,我們的隨從中有人能夠制作投石機,投擲出的大石不是守城衛戍所能抵抗,只要投石機開始投射,他們立刻就會投降。”

可汗強烈敦促他們,全速盡力制作投石機。于是尼可和他的弟弟及兒子立刻要求足夠數量并須吻合制作投石機所需的木材。他們的隨從中,有一個德國人和一個聶斯脫利派基督徒,正好擅長此道,他們于是指揮制造了兩三個足以投射三百磅重石頭的投石機……

當這些機關運至軍營時,立刻就在韃靼的歆羨中組裝了起來。容我告訴你吧,機關一旦組裝好,并且上了齒輪,各自就發射了一枚巨石進城。這些石頭沖上建筑物,呼嘯著轟隆隆地撞開并且粉碎了一切接觸到的東西。城里人目睹了這怪異景象,嚇得膽戰心寒,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城里的人于是投降,并接受了降款:這些全得歸功于尼可先生、馬費奧先生及馬可先生。這真是大功一件,因為全能的可汗又得到了一個好的城及好的省,每年的歲貢更因此增加了不少。

史書上對這次事件有著詳細記載。襄陽府——亦即今日位于漢江南岸湖北省的襄陽——根據十四世紀的中國史料,曾遭蒙古皇帝忽必烈汗大軍長期圍困,該城自1268年固守至1273年,它的陷落標示了南宋敗亡的開端。根據中國史料,該城被迫投降,因為忽必烈“自西方請來工程專家,建造出足以投擲一百五十磅重石頭的機器”。

波羅的故事頗有可疑之處。圍城在1273年前就結束了,然而所有證據均顯示,馬可波羅不可能在1274年之前到達中國。另外根據波羅此書的序言,他父親及叔叔在及時次亞洲之旅后,已經自忽必烈的首都哈拉和林折返威尼斯,而他們的這趟東方之旅,至遲應在1266年,亦即遠在圍城開始之前。像是為了解答這個謎題似的,一份早期的手稿,只提到了二兄弟尼科洛和馬費奧,并說他們在可汗圍城三年后提出建議,并監督制造及安置了投石機,終至攻破了城池。這份文稿并沒有提到有兩名西方技師協助投石機的制造與設計。但是我們不能確定,這份手稿遺漏馬可,是因為編寫人知道馬可當時不可能在當地,還是因為這份版本非常接近原稿,而雖然馬可從未說過他曾參與此事,后世編輯卻蓄意將他寫進書中,以使故事更為生動。

這些技師卻不能像馬可波羅一樣隨意被刪除,因為亞洲史料中明確記載他們與圍城的關系。不過史料中盡管認同這些技師來自中國西部,他們的出生地卻被認為是伊斯蘭教中東地區;中國史料中甚至有二人的名字:阿老瓦丁及亦思馬因。波斯史料則指出,這些專家來自大馬士革(或巴勒貝克),共有三人。更復雜的是,中國和波斯史料均顯示,蒙古軍隊遠在1230年成吉思汗時代,就能很熟練地使用這種投石機了。不過,即使波羅不可能出現在當地,甚至很可能夸張了他自己及家人,他對圍城一役的記載卻非常;是否他曾經由某些文件或個人途徑得到“外來消息”,我們都是一無所知。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憑樓獨**的評論:

西方人眼里的中國也許有些支離破碎,但真實而具體。很值得我們中國人邊讀邊思,從而獲得更深的感悟。

2013-10-08 21:36: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外國人眼里的中國,和我們自認為和想象的都不一樣,別具一格。

2014-08-30 16:02:16
來自yzcwm**的評論:

了解中國,了解外國人是怎么看中國的,知己知彼,不能全看中國人自己的觀點。

2014-05-18 20:12: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通過樊登讀書會中樊老師的推薦而得知,買來好好認識一下自己的祖國

2016-07-11 17:34: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激進形象第十一章神秘權力第十二章大師戲筆出版信息書名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無論

2015-12-20 22:02:32
來自kouhei1**的評論:

西方一直對中國這個神秘的大陸懷有眾多猜想,他們眼中的中國通過這部著作我們可以窺探一二

2015-04-17 10:56:24
來自bigbigo**的評論:

當當快遞的包裝一向很給力,2本書的質量很好,印刷清楚,第一次看外國人寫的中國歷史,視角很新穎,值得一讀

2015-04-24 20:40:01
來自宇文天**的評論:

西方漢學家不可能不關注“西方眼中的中國”這個課題,此書對于西方與中國接觸的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進行了梳理,史景遷剪裁和整理材料的水準是一流的。他不下斷語,讓讀者從他梳理穿插呈現的材料中自己得出結論。提供了很多研究中西方交流史的史料線索。

2015-05-24 12:33:11
來自到處亂**的評論: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無論是中國在西方引起的強烈情感,還...

2015-12-01 15:38: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不只是一本關于中國的書,更是一本關于文化刺激與響應的書。當西方遇見東方,會磨擦出什么樣的火花?著名漢學家史景遷把西方從十三世紀到二十世紀作家筆下新奇多樣的中國,盡皆搜羅在這本足以見證其間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當中。透過這面“西洋鏡”所看到的,也是足足八百年以來西方人對中國之記錄與幻想、洞察與偏見。

2014-05-23 13:27: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完,前面介紹看的有點暈。書味道略臭,紙質也不怎么好,摸起來感覺手上有層粉末。就沖著內容還是不錯的。

2016-09-21 14:10:21
來自今***雪**的評論:

史景遷的書總是給人一種驚喜,讀來爽快,且別有一番視角

2017-04-23 12:08:4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在必讀書目名列已久,終于買了,點贊當當

2017-08-12 08:41: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不錯。我們一家人都愛看。另一個維度看到中國人性。

2016-12-12 12:56:31
來自hwzhang**的評論:

這本書講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非常不錯,值得買,印刷質量也好,紙質也不錯,正版!

2016-04-22 18:05:50
來自dongmin**的評論:

史景遷史學著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所要描述的歷史階段的社會形態盡量本真地呈現出來,這本書也是如此。書中涉及的歷史很長,內容也很龐雜,但一經通過不用時期到過中國的外國人這條線串后,結構就非常清晰。書中清末時期傳教士對中國的描述給人印象深刻,感覺中國那時的社會遠比想像中落后、蠻荒得多。

2014-05-21 03:17:19
來自lovefor**的評論:

史景遷確實是研究中國歷史的大家,本書從不同角度來描述不同時期的外國人對中國的認識與看法,有激進,有批評,有崇拜,總之史景遷能把這些不同觀點以故事串聯起來,寫得不錯,最后就想他在書中結尾所說的,“決定故事的不是說故事的人,是聽故事的耳朵”,從這些故事證明,中國完全無須改變自己以迎合西方!

2014-05-17 23:12:22
來自思域沉**的評論:

原來歷史上很多西方人對中國的評價是那么&;hellip;&;hellip;!中國明代存在普遍的雞奸行為,還有很多記錄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歷史書上沒有涉及的問題。很好!

2014-01-06 16:16:33
來自二院一**的評論:

史景遷作為漢學三杰之一,自是有其長處的。以小見大,文字引人入勝,就是其優點。盡管他的學術水平并不如他的文筆。廣西師大這套書,裝幀優美,值得閱讀和收藏。

2016-05-11 22:59: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大汗之國,從西方人的角度認識中國、觀察中國

2016-04-23 23:45:11
來自菱蘭**的評論:

史景遷的作品值得一讀,值得收藏,對于了解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國,是必不缺少的書。文筆流暢優美,可讀性強,全然沒有史學作品的枯燥高深,比較有趣。書的包裝也不錯,翻譯也可以。

2014-12-16 18:58:41
來自我是個**的評論:

不錯的書籍,從他人眼中看自己,不管是國家,還是家庭甚至個人,都非常有借鑒意義。這次買的時候沒有注意,加了三次到購物車,結果買了三本。不理解當當網為什么沒有提醒提示和再次確認的功能,要是有的話不是更人性化一點?一般情況下同一本書誰會買好幾本?這種情況當當給不給退多買的書?

2015-12-16 22:22:27
來自云伴**的評論:

大膽之寫法,超越古今,文化重塑,獨具新意。中國歷史研究者從來沒有如此的膽略,對一個歷史研究者超越政治獨立人格,自由思想可能比勤奮學習更重要!

2016-04-04 18:40:43
來自青朵愛**的評論:

這不只是一本關于中國的書,更是一本關于文化刺激與響應的書。當西方遇見東方,會磨擦出什么樣的火花?著名漢學家史景遷把西方從十三世紀到二十世紀作家筆下新奇多樣的中國,盡皆搜羅在這本足以見證其間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當中。透過這面“西洋鏡”所看到的,也是足足八百年以來西方人對中國之記錄與幻想、洞察與偏見。超級棒!

2016-10-25 10:40:48
來自花郎馮s**的評論:

史景遷先生,你知道我在等你嗎?因為你寫得這部書在臺灣已經早早翻譯出版,在大陸你的其他書也早都出版啦,估計這部寫西方與中國的書會有不少敏感吧?終于等到你出版的這一天了!喜歡,渾身上下都喜歡!

2013-08-19 15:19: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無論是中國在西方引起的強烈情感,還是西方人對有關中國消息的強烈興趣,都明確道出了這個國家所散發的魅力。)

2017-06-13 14:18:47
來自帥軍少**的評論:

贊啊,硬皮本,好收藏。剛好碰上活動,完美啊,垂涎于此書很久了,到手之后,如饑似渴,史景遷的文筆果然非同凡響。此種填補了我一些歷史無人區,感受到歐洲在那時對中華的感覺及中華帶給世界的文明與底蘊。強烈的情感波動,閱讀此書的第一感覺!

2014-12-01 19:40:14
來自floxian**的評論:

史景遷的名字很有意思呢,其中透露出客觀的對待歷史的態度,也是我們面對歷史應當有的態度,作者以自己在西方生活的背景下以樂觀的筆觸,為我們呈現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歷史是什么樣子的,你可以明顯的看出,這中間和中國自己的歷史之間的差別,有一讀的必要

2015-04-08 21:19:0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江县| 朝阳县| 金山区| 安顺市| 石门县| 通山县| 浑源县| 万荣县| 法库县| 五莲县| 巩义市| 永寿县| 寿光市| 黔西县| 烟台市| 仙居县| 岳阳县| 灵武市| 巴林右旗| 桐庐县| 格尔木市| 东城区| 波密县| 中江县| 酒泉市| 普兰县| 喀什市| 平阴县| 达尔| 襄樊市| 河北区| 皋兰县| 商丘市| 汝阳县| 肥乡县| 中宁县| 山东| 鄂托克旗| 永安市| 九江市|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