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西藏,不止旅行圖書
人氣:30

西藏,不止旅行

行走 修心 和zui好的那個自己相遇今生。讓我們把行走西藏當做一場人生的修行,只為找到自己、面對自己。作家陳丹青,拉薩詩院院長田勇、畫家李銘等藏地名流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前后20年,進藏16次,行程總計60000公里。

因為喜歡史詩,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在藏地恢弘壯闊的歷史中、在旖旎綺麗的大美風光里,不斷抵達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而這本書,看似寫風景,其實是在寫歷史;看似寫歷史,其實是在寫心路。今生,把行走西藏當做一場人生的修行,只為找到自己、面對自己,遇見那個zui想成為的自己。

編輯推薦

行走、修心,和zui好的那個自己相遇~

在信仰和朝圣里,修心亦升華,淡定而從容!

以優雅的筆觸,講述西藏的神秘,在神秘中參悟人生。

大氣美圖展現西藏自然人文之美,藝術張力直擊人心。

創新裝幀設計,精美有內涵,鎖線裝幀,可展開閱讀。

拉薩詩院院長田勇、畫家李銘等藏地名流推薦。

作者前后十余次進藏,以豐富閱歷講述不一樣的西藏。

作者簡介

周硚

公路工程學博士,現居北京。熱愛西藏的歷史人文與自然風光,曾十余次走進西藏地區,發表作品《世間安得兩全法》《日照三生石》等。

目錄

1 秘境

西行

穿越萬年光陰的信仰 瓊隆銀城

生死相伴的神鬼雙湖 瑪旁雍錯和拉昂錯

修行在世界的中心 岡仁波齊

黑貓出沒的消失王國 古格

2 山南

河流

天上來的王 住在山頂的宮 雍布拉康

魔女溫潤左肩上的那間佛堂 昌珠寺

因為藏王驚呼而得名的佛寺 桑耶寺

安靜孤獨的時光 藏王墓

3 古道

星空

整座山都是宮殿 布達拉宮

一條路需要走多久? 青藏線

轉動了經筒,晃動了時光 大小昭寺

靈魂出竅的旅途 唐蕃古道

4 經輪

顏色

“紅”“花”的緣起 薩迦寺

白色的轉世輪回 丹薩梯寺

那頂黃色的僧帽 甘丹寺

5 朝圣

遇見

平靜的時光緩緩流淌 拉薩

雪山桃花芳菲盡 林芝

最浪漫的藏地寺廟 色拉寺

最美圣湖的前世今生 納木錯

站在較高的地方看世界 珠穆朗瑪峰

在線預覽

一、河 流

有一年,我在夏末時節來到拉薩。

那時,從貢嘎機場到市區還沒有高速公路,要繞道老曲水大橋,然后沿河走很長一段,才能進入市區。

大巴駛上曲水大橋,視野一下開闊起來,平緩的河水蜿蜒向東,好似一條潔白的哈達在微風中輕輕拂動,熾熱強烈的陽光就像瀑布從天傾瀉而下,直落入水中,激起粼粼波光,跳躍閃爍,讓人睜不開眼。

我正瞇著眼睛四處張望,突然見到遠處岸邊有一群人,有的坐有的站,還有的好像在河中游泳。突然有個眼尖的乘客叫道:“河里的那個姑娘沒有穿衣服。”

幾乎瞬間,全車人都涌到車子一側,“哎呀,真的!”“岸上的那個男的也沒有穿!”“那幾個曬太陽的老頭老太太好像也沒有穿啊?”

大巴司機大喝一聲:“都坐好,過橋呢!那是藏民在過洗澡節,沒啥大驚小怪的。”

洗澡也能過節?大家正困惑間,大巴已飛快駛過了大橋。

到了拉薩市里,見到朋友說起路上見聞,他笑著解釋道:“這是藏人的風俗,叫‘嘎瑪日曲’,已經有七八百年歷史了。每年藏歷七月初,天上金星出現,就會連洗七天,據說可以潔身健體、祛病消災。”

說罷又眨眨眼睛壞笑道:“算算時間好像還有兩天,要不要我陪你再去看看啊。”

“咳咳,是不是只有拉薩河才有啊?”

朋友大笑,“這個我倒是不知道,不過按你說的地方,不是拉薩河,而是雅魯藏布江。”

后來我才知道,曲水大橋橫跨的是雅魯藏布江,過橋不遠才是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的交匯處,之后再沿著拉薩河向東行才進入拉薩市區。只是拉薩河由東向西流,雅魯藏布江由西向東流,二者又是一樣的水量充沛、寬闊清澈,所以很多人都不曾發現不經意間江河已互換了。

每次來到西藏、或是離開拉薩從曲水橋上經過時,我都會想起那段有趣的往事。次數多了,倒也對這段河水生出了感情,有時路過便會有意在那里停車駐足,小憩片刻。

站在岸邊,遠處褐色的山丘旁,成片的青翠樹林和草地,近處流水潺潺汩汩、有緩有急,水鳥或在水濱嬉戲,或在空中飛翔,叢叢蘆葦隨風起伏,倒影在水中搖曳變幻,繪出一幅清新安樂的山水畫卷。微風拂面,頓覺塵囂遠離,繁華褪去。

站得久了,我突發奇想,覺得可以換個視角看看西藏這片神奇的土地。

如果以此處為起點,順河逆流而上,尋根溯源,便會看到河水從寬到窄,穿行于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清澈奔涌,滔滔不竭,流淌在廣袤的阿里高原,被生活在那里的人稱作“馬泉河”,那群人就是象雄人。

如果順流而下,會經過一片谷地,河水開闊平靜,浩浩湯湯,當地人在兩岸耕種放牧,那片谷地叫“雅礱”,所以當地人叫這條河“雅礱藏布”,“藏布”藏語意思是河流,而“礱”藏語發音是“魯”,所以,后人也叫這條大河雅魯藏布江。

是的,就是這條江,串起了西藏高原上兩個偉大的文明。

很多人說,拉薩河是藏族的母親河,其實雅魯藏布江才是藏族真正的母親河。

文明的發展脈絡如同河流一般,自不同的高山發源,有的時候會中斷消失,有的時候會匯合成一條,有的時候還會改道掉頭回流。

上游的象雄文明起源于遠古,經過萬年的發展,有過曲折低潮,有過燦爛輝煌,最終卻走向了滅亡,就像一支斷流干涸的河流再也消失不見。地說,它不能算是消失,而是與吐蕃文明匯合成了一條更大的河,然后繼續奔流向東,直至大海。

離曲水大橋不遠,在318國道旁的一塊山壁上,雕刻著一尊釋迦牟尼的巨像,高約九米,是藏地較大的石刻佛像,當地人稱“大菩薩”,香火很盛。傳說當年運送釋迦牟尼佛像途徑此處,佛像自己開口說話:“我不走了,就留在這里。”于是眾人便在此地刻像修廟。

這尊佛像不似尋常那般的肅穆端莊,而是右嘴角微微揚起,面帶歡喜笑意。這是不是佛祖在預示,佛教將會由此地進入雪域高原,像雅魯藏布江水一樣,永遠流淌滋養著雅礱谷地,結出更美麗的信仰之花?

二、天上來的王住在山頂的宮雍布拉康

三千年前,象雄人不會想到自己的文明,有24小時會被同飲一江水的雅礱人所覆滅,甚至他們都不知道有那么一群人,即便是知道了,怕也不會看得起那些整天刨地耕種的農人。

可是,歷史總會有奇跡發生。

在東方秦國開始崛起之時,遙遠的青藏高原雅礱河谷里,突然從雪山頂走下來一位身材高大、服飾古怪卻又氣度不凡的年輕人,在山腳勞作的眾人問他從哪里來,他回身手指天上,因為語言不通,人們便認為是天神下凡,一致擁立他為部落首領,取名為聶赤贊普,藏語的意思是“肩座王”,指的就是被人們放在肩上抬回去的王。

這事放在后世來看,還真有點外星來客的感覺。一個人從雪山頂走下來,服飾奇特,語言怪異,更奇怪的是,后來他自稱是通過一條光纜從天上下到人間,死后還要回去。

后世從側面似乎印證了他的說法,歷史上前七代藏王都沒有陵墓,從第八代才開始建陵,原因竟是那條通天的光纜在第八代藏王一次爭斗中被砍斷了,此后的藏王再也無法回到天上。如果還原真實的歷史,聶赤贊普根本不是氣度不凡的天神模樣,而是一個普通人。他出生在藏東林芝一帶,母親生了九個孩子,他是最小的一個,不過長得其丑無比,雙目如鳥眼,手指似鴨蹼,眉毛藍綠,力氣奇大。同鄉人見了很害怕,認為他是惡魔化身,便強行將他驅逐。

他一路流浪北上到了雅礱,當時雅礱各部不和,相持不下,急需一位首領,機緣巧合下,他被各部相中,推舉成為了及時代贊普。

自古以來,為了權勢地位,歷史上的帝王將相在政治斗爭中,哪一個不是歷經明槍暗箭、血雨腥風,更有甚者毀家滅國,直落地獄黃泉,像聶赤贊普這樣被原部落驅逐、沒有絲毫背景、長得又很奇怪的流浪漢,只是憑著運氣,居然成為了一代國王,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

事實證明,雅礱各部的眼光果然不錯,聶赤贊普確實不負眾望,先后將周邊大小部落吞并整合,將雅礱部落發展壯大到了整個雅礱江流域。

其實聶赤贊普是不是天神的兒子并不重要,長得是不是像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真的能力出眾,給萬眾子民帶來了繁榮和富強,他在雅礱江流域獲得了凡塵之中較高的榮譽,也得到了當時統治者象雄王國神權象征——雍仲苯教的認可。

于是苯教越過阿里高原來到雅礱,成為了新王國的國教,也為藏地此后兩千多年不息地紛爭埋下了伏筆。

聶赤贊普功成名就,為了彰顯王權的威嚴莊重,便在扎西次日山上修建了一座宮殿。這便是西藏歷史上及時座宮殿——雍布拉康。

美國災難大片《2012》中,世界末日到來,洪水滔天,一直淹沒到了世界較高地青藏高原。全世界被淹沒在一片中,只有一座孤零零的佛寺聳立,仿佛是大水中的孤島,保存著人類不熄的信仰,在與死亡和毀滅做著不屈的抗爭,那個景象我一直清晰地記在心里。電影中的寺廟,就取景于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藏文直譯就是雌鹿宮殿,據說得名源于宮殿所在的形似母鹿的扎西次日山。不過我站在山下,極認真地看了半晌,也沒有看出哪里像鹿,更別說是母鹿了。

一座古堡高踞在山頂,白墻紅頂,前半部高起是一幢三層碉樓,后半部延伸是一座寬體碉房,連在一起就像是一頭雄獅猛獸探頭俯視大地,顯得極有威勢。

很多人告訴我,把雍布拉康建在山上是出于安全的需要,能更好地防御遠方的敵人。可如果建在山頂真的防御效果好,為什么中原大地很少有人這樣做?是中原缺少這樣的地勢嗎?肯定不是,僅太行山脈一線就有無數這樣的險峻山嶺。是在山頂建城安全嗎?也不是,山頂大多缺少水源。《三國演義》中,馬謖就是因為自作聰明將軍營扎在山頂,被魏軍圍困,因缺水而

大敗,被諸葛亮揮淚斬了。雍布拉康的水源就在半山腰處,如此怎能談得上安全?那么藏人為什么會選擇這樣勞民傷財、費力無比的做法呢?

高原明亮的陽光直直照在雍布拉康的金色飛檐上,仿佛投下了無數條有形有質的金線,密密麻麻連通了天與地。驀地一個念頭冒了出來,如此濃稠的陽光似乎真能凝聚擰成一股光纜,那么聶赤贊普來自天上似乎也是有可能的了?

天神下凡,通常喜歡先降臨到一座山上。那24小時,也許聶赤贊普真的是順著光纜降落凡間,所以他選擇住在山上,以便隨時順著光纜重回天界。也正是如此,雍仲苯教才會為他加冕,因為苯教本身就是崇拜天神的。

以天為神,神的形象太抽象。如果尋找一個具象的替代物,巍峨的高山無疑是好的選擇。在西藏,橫空出世的雪山總是云霧繚繞,白色的山頂又往往與天空漂浮的白云渾然一體,難以區別。所以,在藏族的神話傳說中,天神與山神常常合為一體,天神住在雪山之巔,山神也可由天神下凡擔任。這樣,在神的身上,既有了藍天的寬廣、神秘,又有了高山的突兀、偉岸,一舉數得。

也正是如此,雅礱人將雍布拉康建在山頂,是多么自然、多么順理成章,它是神在人間的替代,為了方便人間與天上的溝通、呼應神靈的召喚,更是為了讓雅礱人的精神世界找到安頓的所在。

站在山下仰望雍布拉康感覺很高,但真的爬起來并不是很費勁,一路順著青石臺階曲折向上,兩三次休息后,便到了入口處。入口的路徑明顯收窄,盡頭是一處帶有遮檐的小平臺,進入陰影也便進入了殿門,殿中光線昏暗,仿佛一步踏出便是另一個世界。

殿內面積不大,一層前半部為門廳,沒有什么陳設,往里是佛堂,供奉著三世佛和聶赤贊普、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多尊神像。殿內游人不多,顯得很安靜,一股藏香不知從何處裊裊傳來,隱隱中透著些肅穆和神秘的味道。

我站在神龕前,專注地端詳著聶赤贊普,他默然端坐在釋迦牟尼佛的左側,面容清癯,劍眉高挑,冷峻的眼神仿佛穿越了千年時空。塑像栩栩如生又神妙莫測,一如他模糊傳奇的一生。釋迦牟尼佛卻是面容慈祥,兩眼溫潤,也在看著世間眾人。聶赤贊普和釋迦牟尼其實同處一個時代,生前兩人一個是雪域之王,一個是佛教之祖,但兩人卻是素昧平生,甚至從未聽說過對方,時至今日兩人卻肩并肩坐在一起,共享人間煙火。

松贊干布站在釋迦牟尼佛的右側,身形微傾,眸光似電,兩撇微微卷起的髭須,顯得風流倜儻、英武不凡,尺尊和文成兩位公主分立左右,永世相伴。

二層是法王殿,有一半是小天臺,十步見方,雖然袖珍,卻將雅礱風光盡收眼底。天臺上恰有一對戀人拍照,請我幫他們合影,臨要拍了,男孩子請我等等,愛憐地伸手幫女孩子整理被風吹亂的頭發,我忙按下了快門,鏡頭里,兩人相視而笑,身后微風吹拂,山川阡陌千年未改。

另外半邊是佛殿,供著彌勒佛、宗喀巴、大佛母、蓮花生、文殊等多尊銅造像和四位金剛菩薩像,四周墻壁上繪著大量壁畫,生動地描繪了西藏的及時位贊普、及時座建筑、及時塊耕地等諸多歷史典故,其中有一段秘聞卻很有趣。

第二十八代藏王有24小時正在雍布拉康休息,突然有東西從天而降掉在宮殿頂上,命人取下打開查看,內有經書、法器和咒語若干,可是當時誰也沒見過,不知道這是什么,只覺得是好東西,便存放在了密室中。許多年后,有人認出這竟是《諸佛菩薩名稱經》等珍貴經卷。

雍布拉康因為這一神跡而成了佛教圣地,后來五世達賴喇嘛在此修行,便將它改為了黃教寺院,雍布拉康也由此變成了一處佛殿,成為眾多高僧大德的修行之地,也成為了許多“伏藏”的埋藏和發現之地。

據說,這部經書至今還被很好地保存在雍布拉康,但不知道誰能有幸得以觀之。也有人說這部書中記錄的就是世界末日的預言,難道真的在世界毀滅的那一刻,只有雍布拉康屹立于世?真真假假,又有誰知?

三、魔女溫潤左肩上的那間佛堂昌珠寺

隨著車身的搖晃,我的額頭“咣當”一聲撞到車窗上,猛然醒了過來,可能是高原缺氧,也可能是身體疲憊,我居然在高原的漫漫春光中昏睡了過去,自嘲地揉了揉額角,只覺得有些胸悶。

明媚的陽光穿過貼了膜的車窗照在封閉的車艙中,車內溫度有些高。我打開車窗,一股清冽的涼風吹了進來,頓時令人神清氣爽。

驀地一陣悠揚的歌聲傳來,一個藏族小伙子騎了輛摩托車,風馳電掣地從我們的吉普車邊駛過,后座上還載著一位頭圍大紅圍巾的姑娘,小伙子一頭長發,在車上放聲歌唱,那歌聲高亢嘹亮,旋律自然優美,帶著股自由自在的野性,就像一匹在草原上奔跑的駿馬,帶著一陣風聲和長嘶絕塵而去。

在這樣崎嶇坑洼的山路上,我們的吉普車遠遠跑不過小摩托,即使還是進口的。

看著那迎風飄揚的紅色圍巾,聽著那漸行漸遠的悠揚歌聲,我不由有些癡了。

那小伙子的歌,一定是唱給圍著紅色紗巾的美麗姑娘的吧?這該是一首多美的情歌啊,它在藍天白云中回蕩,在雪山圣湖間飄揚,仿佛是從心靈深處發出的吶喊,如山如海,如夢如幻……這就是藏歌。

對于藏歌,我個人是極為喜愛的。

藏歌曲調優美流暢,旋律跌宕起伏,音域寬廣,自由抒情,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春天里,獨自驅車行進在蒼茫的高原上,舉目遙望,雪山藍天,唯有閑云自飄,整個世界別無他物,只剩下了自己,藏歌就如同天外飛來一箭,穿心而過,深深震撼了靈魂。

藏歌之所以獨特,和高原的環境相關。高原對于藏人說來,是一位無比嚴厲的母親,隨時以酷寒、干旱、冰雪、空曠考驗著兒女。確實,在大自然面前,人過于渺小而脆弱!

然而藏人深愛著高原,這種熱愛就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化為高亢的歌聲,里面充滿了熱情豪放、堅毅自信和不甘寂寞。據說,藏歌中沒有一首是描寫自然災害、逃荒遷徙、自艾自怨的,這難道是偶然的么?

西藏地廣人稀,藏民們在廣闊的生存空間內,每時每日面對著大自然,四下無人,空曠無依,萬籟俱靜,心靈極度自由和寬廣。《西藏書》里說:巨大的空間距離,讓很多藏北牧民終其一生交往的外人不超過二十個——這項統計當然不包括在朝圣路上和寺廟儀式上見到的人群,其實即使加上這些,可能一年中他們與外人交談的話語也不超過一百句。絕大多數時間里,他們所打交道的,除了家人,就是神靈。

所以,藏民們通過歌唱,盡情宣泄,與神靈交談,超脫自我,達到心靈與外界平衡的至高境界!正因為有藏歌相伴,孤獨的牧人才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厭倦,亦由于藏歌的哺育,藏人才會愈發身心健康、熱情奔放、感情豐富。

經常有人問我,藏歌中那些玲瓏剔透、華彩絢麗的高音裝飾音,究竟是怎樣唱出來的?我沒有學過聲樂,無法從專業角度作答。但是,只要你站在高原上,望著藍天白云、雪山圣湖,能夠放下包袱,縱情放聲而歌,隨著氣息的波動,便會自然而然地唱出這華美高音來。

我曾在西藏牧區的篝火晚會上應邀歌唱,結果慚愧得無地自容,在卡拉OK廳里練就的流行歌曲,在空曠的高原上,在烈烈的朔風中,聲音干癟得如同骨瘦如柴的乞丐,在寒風中不停哆嗦,聲音傳不了多遠就再也不復耳聞,而藏民的歌聲卻直沖云霄,也許他們唱歌本就是為了讓天上的神靈聽到吧。

一位阿佳笑著對我說:想唱藏歌,首先得把嗓子打開。

可是,我們這些被現代社會條條框框束縛已久的人,想要放下顧慮、打開嗓子、縱情而歌,卻又談何容易。試了幾次,終是放棄了,自此再也不敢在高原放歌。

藏歌是音樂化的高原,它反映了高原生活,也是高原生活的組成部分。歌聲貫穿了藏民的一生,很多時候,真正的歷史不是見諸于史書,而是隱藏在藏民口口傳唱的民歌中。

比如,那首在布谷鳥的婉轉啼鳴中,流傳至今的雅礱民歌。

及時個圣地已形成,及時個圣地是扎日。

扎日坐落在竹林中,不要怕竹子被霜害,

那是創世紀的竹子。

第二個圣地已形成,第二個圣地是昌珠。

昌珠坐落在田野中,不要怕田野被水沖,

那是創世紀的田野。

第三個圣地已形成,第三個圣地是桑耶。

桑耶坐落在沙丘上,不要怕沙丘被風吹,

那是創世紀的沙丘。

第四個圣地已形成,第四個圣地是拉薩。

拉薩坐落在大湖中,不要怕大湖往下降,

那是創世紀的大湖。

在這首民歌中,圣地拉薩被排在了一位。

排及時的是扎日神山,我無緣前往。排第二的是昌珠寺,為什么是它?竟然可以排在大名鼎鼎的桑耶寺前面。

雅礱人是驕傲的,深以自己的家鄉而自豪。的確,吐蕃王朝的歷代贊普一直安居此地,一直延續到松贊干布建都拉薩,甚至此后大量文獻中仍有贊普、貴族們在雅礱河谷狩獵的記錄。

那時的雅礱人,就如同今天的北京土著,他們所推崇的地點排名必定有著不可辯駁的理由。從雍布拉康向西北而行,在一片高低錯落的田野阡陌間,有一座藏式小鎮,這就是因昌珠寺而成的昌珠鎮。整個鎮子圍繞著昌珠寺而建,主要街巷都通向寺廟,方便村民前往轉經祈福。

沿著鎮子主街前行不遠,就見到一片開闊地,這是后來建成的文成公主廣場,之所以會有一座以文成公主命名的廣場,是因為昌珠寺的興建,源于文成公主的一句箴言。

公元641年冬,文成公主離開長安遠嫁西藏。第二年仲春,公主鸞駕來到這里,一日公主心中忽有所感,隨手起卦卜算,卻發現整個吐蕃地形竟是一個仰臥的魔女!文成公主大驚,施展神通細細推演,一舉窺破了借用山川河流隱藏形骸千年的羅剎女行藏。正因為魔女的存在,高原上才災害不斷,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公主畫了一幅魔女仰臥風水地形圖,告訴松贊干布要想吐蕃王朝江山穩固、人民幸福,就需要興建佛寺以鎮魔女。

幾百年來,西藏一直流傳有這幅地形圖,但卻從未有人見過,直到三十年前才在羅布林卡找到了兩幅一模一樣的《西藏鎮魔圖》唐卡。我及時次見到這張圖是在拉薩吉曲花園飯店大堂的壁畫上,畫中是個肌澤豐艷的女子,仰面橫臥,抬臂屈膝,形貌并不可怕。在她的身上畫著十七座寺院,分別鎮壓在兩腕、兩肘、兩膝、兩足、兩腋、兩 、心臟等處。

而這十七座鎮魔寺中及時座興建的,就是昌珠寺。

它鎮壓在魔女光滑的左肩上,阻止了她汩汩血液的流動。

文成公主也因為這幅鎮魔圖,在藏地開始被神化,人們將無數希望寄托于她,也將眾多奇跡賦予給她,她的傳說也越來越豐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她的法力并非來自于她自身,而是來自人們的欲望。

她用大唐公主的身份承載著人們的欲望,變得幾乎無所不能,百求百應,愈發地不平凡和神秘莫測。

對于勘破山川地形風水之事,讓我首先想到卻是《鬼吹燈》中的“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原以為這是作為修墓建宅,或是盜墓摸金的學問,在西藏則成了鎮魔保民的傳說。

時間的煙嵐擾亂了史實與神話的邊界,史實只是神話的一部分,而神話,則成了另外一種史實。

昌珠寺門前有一座鵬龍相搏的青石雕像,大鵬鳥展翅從天而降,惡龍抬頭欲噬,這座雕像便是昌珠寺寺名的由來。

在藏語中,“昌”是鷹、鷂的意思,“珠”是龍的意思。傳說,文成公主卜算出需在貢布日山西南方向建一座佛寺,而當時那里卻是一片大湖,湖中有一條三頭巨龍,時常興風作浪危害當地,于是松贊干布在貢布日山頂閉關三年三月零三天,化身一只金翅大鵬,直沖湖底將巨龍啄死,湖水隨之漸漸干涸,后來,便在此修建了昌珠寺。

這個傳說的發生地如果是在中原,必定龍是正、鵬是邪,一定是神龍取勝。那么,松贊干布為什么會幻化成大鵬鳥呢?

原來大鵬鳥天生就是龍族的天敵,據苯教傳說,大鵬鳥在一萬多年前的象雄王國真實存在過。那時候,大地上遍布洪水和毒蛇,人類無法生存,大鵬鳥啄食毒蛇,為人類生存創造了清平世界,所以從古至今藏民都供奉大鵬鳥,把它當成護法神護佑平安。當時的松贊干布,在藏民心中就是護法神靈,所以他化身成了一只大鵬鳥。

走進昌珠寺,竟有些眼熟的感覺。作為和大昭寺同步建筑的鎮魔寺院,兩者的建筑格局確實極為類似,都是坐東朝西,主要建筑都是大經堂、神殿和僧舍,也都有一個封閉式天井,漢式回廊串起了整個寺院群落。也許其間較大的區別,就是昌珠寺的規模遠遠小于大昭寺吧。

可能就是因為昌珠寺太小,我竟對寺內建筑沒有什么太深印象。只記得主寺對面有一間小殿,極不起眼,叫作“乃定拉康”,卻是寺內最早的建筑,里面供著松贊干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和蓮花生大士。這座古老的小殿最初是用姑莎草堆砌起來的,后來經過三次大規模的修繕和擴建,才在變成了現在這座擁有多重宮殿和金頂的大寺。

寺院東北角有一幢古老的二層樓房,傳說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居住的閣樓,竟劃在了寺廟之外。我本來想去看看,卻沒有找到繞行的通道,只得作罷。

藏地所有寺院都有一兩處獨特的靈異,昌珠寺也不例外,據說主殿正中供奉的三世佛,是松贊干布在山上發現的自然形成的佛像,他想將佛像運下山供奉,不料佛像竟自開口道:“還是我們自己走過去吧。”第二天,佛像便在昌珠寺主殿安坐了。

昌珠寺的鎮寺之寶是一幅唐卡,是西藏及時張珍珠唐卡,用無數珍珠、寶石、黃金繡成,歷經了歲月滄桑,如今已有些發黃,被懸掛在西藏歷史上及時間佛堂內,備受喇嘛們珍惜。由于它太過古老和稀貴,只允許站在鋼鐵護欄外瞻仰。

古老是美好的,也是易碎的,既然無法觸摸和拍攝,那就記住那份美好,讓它一直在安全的地方普度心靈吧。

看看回程的時間還很充裕,我便坐在殿腳的臺階上休息。不遠處幾個喇嘛坐在房檐下低聲交談,一只小黃狗躺在他們腳邊酣睡,被歲月磨平的石頭地面泛著微光,時間好像一下子慢了下來。

昌珠寺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寺中那種熱鬧和安靜的交融,就如同游客和藏民混在一起,既紛亂又和諧。

昌珠寺在鎮子里,來的游客多,藏民也多。游客是為旅行而來,四下觀賞游歷,大聲呼朋結伴,圖的是熱鬧和繁華。而藏民其實也是在旅行,他們旅行的不是今生,而是靈魂流轉的心靈旅途。少了一世的羈絆,多了對于靈魂無盡旅途的信仰,他們更加淡定、更加從容、更加虔誠,把身心徹底奉獻,忍受寂寞,刻苦修行,希望能夠解除今生之苦,實現永生之樂。

一群藏族老阿媽搖著經輪,從殿后轉了過來,我也起身和她們一起緩緩行去,從熱鬧的殿堂慢慢走到外圍的安靜環廊。老阿媽們走得很慢,一邊口中念著經文,一邊扳動油光發亮的經輪木柄,讓經筒不停地旋轉,陽光也悄然加入進來,不斷有明亮的光斑在銅皮上閃耀,將經筒上的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散發出去。

這時的世界很安靜,只有經筒轉動聲和阿媽口中默念的“ 嘛呢叭咪 ”,似有聲、似無聲,一顆煩亂的心就這樣靜了下來。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假期,靜靜的享受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溫暖,蕩滌心靈……推薦……絕對的好書……

2017-10-10 06:25:57
來自c***羊(**的評論:

五星推薦,封面真有創意,內文可以完全展開閱讀,關于西藏的書,美圖必不可少,這本書的圖片也有自身的特色,每一幅都很有感覺,值得收藏了。

2017-10-04 08:06:08
來自馬***了**的評論:

看到關于西藏的方面的書就想了解一下。西藏真的是美麗而神圣的地方。

2017-10-04 07:59: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只有去過西藏,你才知道自己缺什么?西藏不止旅行……值得一看……

2017-10-20 15:59:06
來自明***(**的評論:

一直想找本更新的西藏的旅游的書看看,選了這本,沒讓我失望。里面的照片拍的真好,遺憾沒有特大的圖,不過那種長卷的感覺很好,留白恰到好處。

2017-10-04 08:10:1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印刷很喜歡,用紙很有感覺。文字內容有情調,這絕不是一本攻略,但對西藏的描述卻讓人感動-西藏真的很美啊,真的是一個修心的地方

2017-10-04 08:18:4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完簡直想馬上去高原走一圈。內容很好,文筆流暢又不造作,看得出作者是多次游歷過西藏的旅游咖,走路越多,感悟越深,讀完之后,整個人的心都安靜下來了。

2017-10-04 08:12:3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本書印刷精美,圖片意境悠遠,語言優美深刻,作者在展現西藏歷史風情和自然風光的同時,讓你的心靈一次次感受到來自遙遠天際的沖擊,令人倍生向往與歡喜之情。

2017-10-04 08:17:09
來自垣***n(**的評論:

是我讀過的有關西藏的最好的散文,就像西藏的歷史與風景一樣,值得細細品味。

2017-10-04 08:08: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喜歡西藏,也更加希望了解西藏,這本書不是旅游攻略,里面都是有關西藏傳說的美文,即便不去西藏,也可以買來看看。

2017-10-04 08:17:59
來自煙***(**的評論:

一直向往著能踏上西藏那一方神圣的凈土,蕩滌那混濁的心靈。真是一本好書,無論是從風土人情還是旅途的關注點。書還沒看完,但真得值得向大家推薦。去不去西藏,都值得讀一讀。

2017-10-04 08:01: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直對西藏有著美好的向往,這本書可以說幫我打開了通往西藏的大門,讓我能更深入地了解西藏的歷史人文,而不是泛泛地知道哪兒好看。非常棒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2017-10-04 08:16: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直想去西藏,那里是我夢寐以求的圣地。看了這本書,更加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西藏,書中的晶瑩雪山,湛藍湖泊,都美得讓人驚嘆。真想追隨著作者的腳步,把他走過的地方再走一遍,相信我也會收獲更多感悟。

2017-10-04 08:18: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聽朋友說這書很好……托盆友拍了一本今天,得空看看……貌似不錯……

2017-09-25 16:47:0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同事托我幫忙拍幾本此書……當當網啥情況?限購……缺貨……新書脫銷……

2017-10-11 06:23:1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朋友推薦說此書現在很流行……拍了兩本,自己讀,送閨蜜一本……翻閱了一下,不錯……今晚開始細細品味……

2017-09-25 17:03: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朋友推薦……買來后又被閨蜜拿走……自己想看看……上網一拍,啥情況?斷貨?新書榜第一……

2017-10-05 11:11: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史詩般的旅程……神奇的地方……神話般的傳說……文筆細膩……心路歷程……

2017-09-21 17:18:1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周硚20年內進藏16次,對西藏的感悟確實有其獨特之處。在西藏,打動他的不是美景或宗教,而是一種古老、一種平和,這和來了就走,蜻蜓點水式的旅行截然不同。讀他的文字,能了解很多不為人知的往事,感受到不一樣的感情思緒。

2017-10-04 08:17:3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一直很向往西藏……怕高反,沒有勇氣去!沒事逛逛當當,看到這本新書100%好評……拍來看看……挺好看的!作者以歷史的架構寫西藏……又在寫風景……同時是一路的心路旅程……文筆細膩、配圖精美……每幅圖的配文如詩一般……

2017-10-05 10:05: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感覺文字很有畫面感和震撼心靈的力量,合上書本仿佛就能親眼看見西藏的美景一樣。他的文字就像是流水,能夠洗滌人的心靈。

2017-08-31 07:18: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平靜的時光緩緩流淌……站在最高的地方看世界……西藏不止旅行帶你去感受離天堂最近地方的歷史、風光……

2017-10-05 11:30:1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很幸運感謝作者簽名贈書……西藏不止旅行這是一場史詩般的旅行花這么多的時間,走那么遠的路踏遍西藏的山山水水,觸及西藏的邊邊角角只為遇到那個最初的自己亦唯愿世間所有溫暖的靈魂,都能與之相遇……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如此溫暖靜心……

2017-10-05 09:05: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閨蜜推薦……認真拜讀……以歷史的架構寫西藏很有意思……心路歷程感悟解渴…………

2017-09-27 06:07:1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這是一場史詩般的旅行,花這么多的時間,走那么遠的路,踏遍西藏的山山水水,觸及西藏的邊邊角角,只為遇到那個最初的自己,亦唯愿世間所有溫暖的靈魂,都能與之相遇……

2017-09-25 17:12: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終于等到你了,非常喜歡,拿到手,急不可待的讀起來……感覺跟作者一起去旅行……作者把西藏那神奇的傳說復雜枯燥的歷史撒了一路……一路上,我們一起慢慢拾起……細細的品味……合上書仿佛又丟在了路上……于是你還想再拾起……想去西藏……

2017-08-29 06:22: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西藏,不止旅行 邊讀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伴著什么樣的音樂來讀,開始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和賦格的藝術,后來還是用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我想只有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對于內心的震撼能和這本書一樣了……寫游記更是寫心靈的感悟……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好書……

2017-09-01 06:11:3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昌市| 本溪| 甘孜县| 墨脱县| 新密市| 莲花县| 宾阳县| 余庆县| 白朗县| 大关县| 沙湾县| 绥滨县| 岑巩县| 赤壁市| 平江县| 扎赉特旗| 彰武县| 同江市| 漾濞| 基隆市| 夏邑县| 平安县| 小金县| 拜城县| 固始县| 阳西县| 上栗县| 呼玛县| 商水县| 垣曲县| 碌曲县| 无锡市| 石景山区| 定州市| 衡东县| 周口市| 稻城县| 太和县| 南丰县| 葫芦岛市|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