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作為物流業中長期規劃的重點工程要具體化。建議把工信部、商務部、農業部、城鄉建設部作為重點,大力推進制造業、流通業、農業、建筑業的供應鏈管理,首先從制造業取得突破,逐步推進,取得成效。目前,中國的農業供應鏈十分落后,浪費損耗嚴重,要特別引起關注。我建議設立“推進供應鏈管理千企工程”,“千企”包括國資委所屬企業,加上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中的一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入“千企工程”的企業接受政府的指導,市場化運作,實施產學研結合。由于企業不同,要實施分類指導,提出運作模式的細則以及達到的要求。要通過市場運作,確定一批供應鏈示范企業,以點帶面,逐步擴展。政府不僅要為供應鏈的發展提供頂層設計,創造環境,也要加強監管,防范不必要的風險。
丁俊發,江蘇張家港人,1964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曾在法國學習和工作。1967年回國后,歷任機械工業部辦公廳副主任、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物資部辦公廳主任、國內貿易部黨組成員與總經濟師、國家內貿局黨組成員及副局長、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等職。現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顧問、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中國海事仲裁委副主任、中國職業經理人協會特聘副會長、亞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首席顧問、東北亞物流學會名譽會長。 作為中國著名流通經濟學家、博學物流專家、研究院、多個大學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長期從事流通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現代物流學研究,主編或獨著《中國物流》、《中國流通》等十余部著作!兩次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獲國家圖書獎。2000年被《中國市場》雜志評為影響中國市場的25位經濟學家之一;2001年被“中國物流媒體聯盟”評為“2001年度中國十大物流風云人物”;2006年被韓國物流學會授予“國際物流貢獻獎”;2008年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評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物流發展突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2009年被中國市場學會、中國商經學會等部門授予“建國60年中國流通發展與改革杰出貢獻獎”,是2009年3月10日國務院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目錄
及時篇國際供應鏈分工視角下的香港:回歸二十年之際看香港發展歷程與未來選擇及時章回歸前香港經濟發展歷程5及時階段:1841—1949年的轉口港發展時期5
第二階段:1950—1979年東亞雁形分工格局下的工業化時期6
第三階段:1980—1999年雁形分工格局下產業轉移與服務平臺形成時期7
第二章東亞供應鏈分工網絡與香港角色8
及時節東亞供應鏈網絡的主要特征8
第二節香港在東亞供應鏈分工網絡所扮演的角色20
第三章香港的經濟特征24
及時節產業與就業特征24
第二節人口聚集與收入分化特征31
第三節空間結構特征34
目錄
及時篇國際供應鏈分工視角下的香港:回歸二十年之際看香港發展歷程與未來選擇及時章回歸前香港經濟發展歷程5 及時階段:1841—1949年的轉口港發展時期5
建議以國家(國務院辦公廳或有關部委)名義頒發“關于推進供應鏈變革與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把推進供應鏈管理列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我認為,推進供應鏈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根本出路。根據歐美研究,物流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分為三個階段,產生不同的降本增效。一個企業如果只是簡單地以第三方替代自營物流,借助第三方的規模效應和營運特點可節約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的網絡優勢進行資源整合,部分改進原有供應鏈流程,可節約成本5%~10%;如果通過第三方物流根據需要,對供應鏈流程進行重組,使第三方物流延伸至整個供應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融合,可取得10%~20%的成本節約,即通過內涵式提升,每年取得幾萬億的效益,這絕不是天方夜譚。供應鏈模式是服務經濟超越工業經濟的必然產物,即“第二產業的第三產業化”。供應鏈管理對推進產業融合,經濟結構性變革,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率,將發揮巨大作用。我深信,經過10~20年的努力,中國特色的供應鏈理論與實踐將走在世界的前列。
由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馮國經、樊綱、魏杰任學術顧問,由著名流通經濟學家、物流與供應鏈博學專家丁俊發研究員任主編,由北京中物聯物流規劃研究院丁俊發工作室、浙江供應鏈協會、香港馮氏集團、青島日日順物流有限公司、華瀚(上海)數據科技股分有限公司、《現代物流報》共同策劃,并組織國內知名高校、研究部門、知名企業參加編寫的《中國供應鏈管理藍皮書》,在2011年首次正式推出,每年一本,填補了國內空白,受到經濟界、企業界、學術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與熱烈歡迎,成為了解國際與中國供應鏈管理發展現狀以及企業供應鏈管理案例的必備讀物。對政府經濟部門、企業供應鏈管理部門、中外投資者、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院校、研究機構和培訓機構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研究意義。——萬聯網評價
書本收到啦,非常好用,不錯
實用,可操作性強,觀點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