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芝的《侗族審美文化》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侗族的地理空間、歷史淵源、宗教信仰等方面探討侗族審美文化存在的生態環境與人文環境;二是分別論述侗族服飾、建筑、音樂、舞蹈、戲曲、繪畫、文學、婚喪嫁娶、人生禮儀、節日慶典等方面的美學特征,并把美學理論同具體門類的藝術加以相互印證;三是探討和挖掘侗族文化審美價值觀、審美風格傾向、審美實踐目標、審美外延范圍等,總結侗族審美文化特征。
楊秀芝,女,1969年出生,湖北宜昌人,博士學歷,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南方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基地成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民族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基于農民文化消費調查的民族地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省部級項目一項,參與國家社科項目多項。出版專《身體 性別 欲望——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小說中的女性身體敘事》一部,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曾獲省部級社會科學研究三等獎一項。
前言及時章 侗族審美文化的生態與人文環境 及時節 侗族審美文化的生態環境 一 侗族人口分布 二 侗族地理環境 三 侗族主要資源 第二節 侗族審美文化的人文環境 一 侗族歷史 二 侗族信仰第二章 侗族審美文化的總體特征 及時節 審美價值論:侗族審美文化精神意趣上的俗世化 一 重生的現實感懷 二 飛動的生命情懷 第二節 審美風格論:侗族審美文化風格傾向上的優美化 一 自然環境的清新優美 二 社會關系的和諧優美 三 文學藝術的含蓄優美 第三節 審美目標論:侗族審美文化實踐目標上的娛樂化 第四節 審美范圍論:侗族審美文化外延范圍上的生活化第三章 揀絲練線染紅藍 穿花納錦飾人生 ——侗族服飾審美 及時節 五彩斑斕,絢麗多姿 ——侗族服飾的多樣美 第二節 穿花納錦,袞衣繡裳 ——侗族服飾的工藝美 一 工藝精湛的織繡藝術 二 造型獨特的織繡紋樣 第三節 象征表意,衣飾人生 ——侗族服飾的意蘊美 一 牽線求子 二 黃衣避邪 三 三朝背帶 四 文眉滾泥示成年 五 改髻出嫁 六 原裝歸根第四章 龍鳳以藻繪呈瑞 斗拱飛檐工天巧 ——侗族建筑審美 及時節 干欄式民居審美 一 合規律性——千欄式民居的審美適應 二 合目的性——千欄式民居的審美取向 第二節 鼓樓審美 一 神秘——鼓樓建造儀式美 二 精巧——鼓樓形態美 三 繁復——鼓樓裝飾美 四 神圣——鼓樓功能美 第三節 風雨橋審美 一 結構科學,造型獨特的技術美 二 雕粱畫棟、廊亭樓閣結合的藝術美 三 通行、休閑功能兼具的實用美 四 靈魂轉世、人神溝通的寓意美第五章 歌舞騰歡慶歲時 敬天祈年娛人神 ——侗族節日審美 及時節 敬牛神、慶歲時 ——侗族節日的農業文化特色 一 牛的節日 二 歲時節日 第二節 祭祖祈社 ——侗族節日的辟邪納吉愿望 一 祭祖節日 二 祭祀土地神的節日:社日 第三節 社交娛樂 ——侗族節日的狂歡化特征第六章 坐夜玩山結姻緣 宜室宜家存古風 ——侗族婚俗審美 及時節 群體性 ——侗族戀愛方式審美 第二節 族群意識 ——通婚范圍與禁忌審美 一 “根骨”意識 二 女還舅門 第三節 神秘性與戲劇性 ——婚禮儀式審美 一 神秘的夜婚 二 戲劇性的搶婚 第四節 母權遺俗 ——“不落夫家”的新婚居住形式審美第七章 絲竹管弦珠玉聲 五音六律天籟曲 ——侗族民間音樂審美 及時節 侗族民間歌曲審美 一 侗族民間歌曲音樂形式審美 二 侗族民間歌曲語言特征審美 第二節 侗族民間器樂審美 第三節 侗戲音樂審美 一 簡單的曲牌 二 多樣的唱腔 三 熱鬧的伴奏第八章 跳身轉體抒情懷 弄腳繽紛舞翩躚 ——侗族舞蹈審美 及時節 侗族舞蹈形式審美 一 “點、屈、顫、擺”的動律 二 “繞圈作舞”的造型 第二節 侗族舞蹈內涵審美 一 節奏的享樂 二 模仿的沖動 三 神靈的禮贊 四 力量的呈現第九章 生旦凈丑說眾生 喟念做打述古今 ——侗族戲劇審美 及時節 傳統侗戲演出形式審美 一 戲師中心與獨特的侗戲舞臺調度 二 戲神崇拜與繁復的侗戲演出儀式 三 戲臺神話與戲臺教化 第二節 傳統侗戲演出劇目審美 一 愛情婚姻劇的堅貞關 二 反抗復仇劇的悲壯美 三 道德教化劇的現實美 四 神話傳說劇的奇幻美 第三節 儺戲“咚咚推”審美 一 多彩的劇目 二 樸野斑斕的面具 三 簡單程式的樂舞第十章 神話傳說寄幻想 故事笑話顯世情 ——侗族民間文學審關 及時節 侗族原始神話審美 一 卵生與神鳥神話的浪漫想象之美 二 身化萬物創世神話的奇異瑰麗之美 第二節 侗族民間傳說審美 一 英雄傳說的神奇美 二 愛情傳說的悲劇美 三 風物傳說的崇高美 第三節 侗族民間故事審美 一 機智人物故事的喜劇莢特征 二 寶物故事申的民眾審美理想第十一章 斑斕賦彩寫天真 拙樸布局繪真淳 ——侗族農民畫審美 及時節 熱鬧明快與夸張刺激的色彩風格 一 豐富、飽和性 二 對比、協調性 三 裝飾、寫意性 第二節 飽滿拙樸的構圖與造型風格 一 平面性 二 全景性 三 飽滿性參考文獻后記 前言 及時章 侗族審美文化的生態與人文環境 及時節 侗族審美文化的生態環境 一 侗族人口分布 二 侗族地理環境 三 侗族主要資源 第二節 侗族審美文化的人文環境 一 侗族歷史 二 侗族信仰 第二章 侗族審美文化的總體特征 及時節 審美價值論:侗族審美文化精神意趣上的俗世化 一 重生的現實感懷 二 飛動的生命情懷 第二節 審美風格論:侗族審美文化風格傾向上的優美化 一 自然環境的清新優美 二 社會關系的和諧優美 三 文學藝術的含蓄優美 第三節 審美目標論:侗族審美文化實踐目標上的娛樂化 第四節 審美范圍論:侗族審美文化外延范圍上的生活化 第三章 揀絲練線染紅藍 穿花納錦飾人生 ——侗族服飾審美 及時節 五彩斑斕,絢麗多姿 ——侗族服飾的多樣美 第二節 穿花納錦,袞衣繡裳 ——侗族服飾的工藝美 一 工藝精湛的織繡藝術 二 造型獨特的織繡紋樣 第三節 象征表意,衣飾人生 ——侗族服飾的意蘊美 一 牽線求子 二 黃衣避邪 三 三朝背帶 四 文眉滾泥示成年 五 改髻出嫁 六 原裝歸根 第四章 龍鳳以藻繪呈瑞 斗拱飛檐工天巧 ——侗族建筑審美 及時節 干欄式民居審美 一 合規律性——千欄式民居的審美適應 二 合目的性——千欄式民居的審美取向 第二節 鼓樓審美 一 神秘——鼓樓建造儀式美 二 精巧——鼓樓形態美 三 繁復——鼓樓裝飾美 四 神圣——鼓樓功能美 第三節 風雨橋審美 一 結構科學,造型獨特的技術美 二 雕粱畫棟、廊亭樓閣結合的藝術美 三 通行、休閑功能兼具的實用美 四 靈魂轉世、人神溝通的寓意美 第五章 歌舞騰歡慶歲時 敬天祈年娛人神 ——侗族節日審美 及時節 敬牛神、慶歲時 ——侗族節日的農業文化特色 一 牛的節日 二 歲時節日 第二節 祭祖祈社 ——侗族節日的辟邪納吉愿望 一 祭祖節日 二 祭祀土地神的節日:社日 第三節 社交娛樂 ——侗族節日的狂歡化特征 第六章 坐夜玩山結姻緣 宜室宜家存古風 ——侗族婚俗審美 及時節 群體性 ——侗族戀愛方式審美 第二節 族群意識 ——通婚范圍與禁忌審美 一 “根骨”意識 二 女還舅門 第三節 神秘性與戲劇性 ——婚禮儀式審美 一 神秘的夜婚 二 戲劇性的搶婚 第四節 母權遺俗 ——“不落夫家”的新婚居住形式審美 第七章 絲竹管弦珠玉聲 五音六律天籟曲 ——侗族民間音樂審美 及時節 侗族民間歌曲審美 一 侗族民間歌曲音樂形式審美 二 侗族民間歌曲語言特征審美 第二節 侗族民間器樂審美 第三節 侗戲音樂審美 一 簡單的曲牌 二 多樣的唱腔 三 熱鬧的伴奏 第八章 跳身轉體抒情懷 弄腳繽紛舞翩躚 ——侗族舞蹈審美 及時節 侗族舞蹈形式審美 一 “點、屈、顫、擺”的動律 二 “繞圈作舞”的造型 第二節 侗族舞蹈內涵審美 一 節奏的享樂 二 模仿的沖動 三 神靈的禮贊 四 力量的呈現 第九章 生旦凈丑說眾生 喟念做打述古今 ——侗族戲劇審美 及時節 傳統侗戲演出形式審美 一 戲師中心與獨特的侗戲舞臺調度 二 戲神崇拜與繁復的侗戲演出儀式 三 戲臺神話與戲臺教化 第二節 傳統侗戲演出劇目審美 一 愛情婚姻劇的堅貞關 二 反抗復仇劇的悲壯美 三 道德教化劇的現實美 四 神話傳說劇的奇幻美 第三節 儺戲“咚咚推”審美 一 多彩的劇目 二 樸野斑斕的面具 三 簡單程式的樂舞 第十章 神話傳說寄幻想 故事笑話顯世情 ——侗族民間文學審關 及時節 侗族原始神話審美 一 卵生與神鳥神話的浪漫想象之美 二 身化萬物創世神話的奇異瑰麗之美 第二節 侗族民間傳說審美 一 英雄傳說的神奇美 二 愛情傳說的悲劇美 三 風物傳說的崇高美 第三節 侗族民間故事審美 一 機智人物故事的喜劇莢特征 二 寶物故事申的民眾審美理想 第十一章 斑斕賦彩寫天真 拙樸布局繪真淳 ——侗族農民畫審美 及時節 熱鬧明快與夸張刺激的色彩風格 一 豐富、飽和性 二 對比、協調性 三 裝飾、寫意性 第二節 飽滿拙樸的構圖與造型風格 一 平面性 二 全景性 三 飽滿性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