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人生哲學建立在他的哲學本體論——意志學說的基礎之上。這在他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進行了系統而的闡述了。本書通過“生的智慧”,尤其是通過對宗教信仰的追求與實踐,人可以克服意志,戰勝欲望,從而最終解脫痛苦。可以說,本書是研究作者哲學思想的必備書目,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這本書的時候,叔本華只有28歲,這部后來影響了包括尼采、瓦格納、托瑪斯 曼甚至存在主義的哲學名作,包含了叔本華哲學的一切細節,其后他漫長一生都只不過是在解釋或補充這部著作。這位被稱為極憂傷、極悲觀的哲學家,以他的唯意志論和憂傷語調征服了無數后輩,他認為“人生有如鐘擺,擺動在痛苦與倦怠之間……當人們把一切痛苦歸之于地獄,那么剩下來屬于天國的只有倦怠。”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著名哲學家,出生德國但澤 (今屬波蘭,更名為格但斯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他所開創的唯意志主義及生命哲學學派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影響極為深遠。叔本華不同于他同時代的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取消物自體的做法,他繼承了康德對于現象和物自體之間的區分,并認為它是可以透過直觀而被認識的,并且將其確定為意志。叔本華認為,意志是獨立于時間和空間的,它同時亦包括所有的理性與知識,我們只能透過沉思來擺脫它。叔本華把他著名的悲觀主義哲學與此學說聯系在一起,認為被意志所支配最終只會帶來虛無和痛苦。他對心靈屈從于器官、欲望和沖動的壓抑、扭曲的理解啟發了日后的精神分析學和心理學。
及時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及時篇
世界作為表象初論
服從充分根據律的表象
經驗和科學的客體
第二篇
世界作為意志初論
意志的客體化
第三篇
世界作為表象再論
獨立于充分根據律以外的表象
柏拉圖的理念 藝術的客體
第四篇
世界作為意志再論
在達成自我認識時,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
附錄 康德哲學批判
叔本華生平及大事年表
叔本華的代表作,包裝很不錯,商務印書館的版本,非常好!值得閱讀。
超厚的一本,慢慢看。叔本華太悲觀了,但是我喜歡
32開的一本很厚的書,想了解叔本華所以買了這本書,全面閱讀
書完好,質量好,配送人員禮貌。作為叔本華最有名的作品,慕名購買拜讀。 讓我走進里面去。如果我們探索出我們自己心靈的本質,我們也許就有了開啟外部世界的鑰匙。
這本書非常非常的好,感謝當當,當當提供的品質很棒,所以我每次都是從當當上買書,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再次感謝這個有良心的公司!
斷斷續續看了一些,叔本華恰到好處,真是很牛的思想家。哲學總能自圓其說,看哲學是有好處的,哲學是健美操
一直都想買叔本華和尼采的著作,最后選擇了這個版本,感覺很不錯,喜歡。
作為一個賣書起家的 我想說包裝能再業余點嗎 就一個紙箱子 膠布只封箱口 也不考慮快遞途中被弄破的幾率 以及防水 某寶隨便一個書店包裝都是雙重防水袋加膠布嚴密 當然 書是不錯的
一直喜歡叔本華的哲學思想,所以對這本最為哲學界對他最高評價的書籍,是非常喜歡的,花了比尼采,希特勒更多的時間去研讀,可惜不是很懂,建議學習哲學且喜歡叔本華的人可以看看。
對于這本書,不看個幾遍是看不懂的,至少我現在沒怎么看懂,也許沒到那個機緣!感覺人跟書也需要一點機緣在里面,如果思想沒到一定層次去看某本書,硬要去看,反而會讓自己對這本書失去興趣,還是收藏,等等在看吧!
從書的裝幀到書的紙張,比起現在出版社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越發精致的裝幀來,這是簡直是太樸實了,對于現代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這書也太厚了,太難以讀懂了,就算你現在為著虛榮也好,買了,有一天緣分到了,你拿出這本書,會感激彼時的虛榮心作祟。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漢譯名著本)藝術的客體第四X篇 世界作為意志再論 在達成自我認識時,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附錄康
叔本華的唯意志論悲觀主義影響了近代許多中國文人,值得拜讀……
剛開始看不久,很不錯!叔本華的哲學論文,可能不像他的人生哲學那樣通俗易懂,但是這應該是對他人生智慧的本質闡述。看了一些,這本書對于區分意欲和表象,認識、指導和驗證人生之路還是很有啟發的。
這書看了絕對不失望,是對世界的深刻的有見地認識,作者語言犀利言辭激烈,因為其只為哲學而哲學,前兩章是認識論,第三章屬美學,第四章是道德學,后面還有150多頁的康德哲學批判,也屬自己的哲學認識和哲學來源
這是我這次雙十一買的書里質量較差的,紙張較薄,有點透,只是因為里面有幾張紙是皺的,強迫癥的看著受不了了。但是雙十一真的便宜太多了,書真的超厚一本的,反正是奔著商務印書館來的,支持正版。
商務印書館的翻譯質量一直都是有口皆碑的,而且韋啟昌翻譯的也很不錯,雖然之前看過韋啟昌翻譯的基本比較淺顯的作品,但是看這本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的時候還是感覺有點晦澀,所以決定先放下,再多讀些其他的書之后再看
很厚一本,但是感覺小小的一本,拿起來不太好看。而且紙很薄的樣子。 其實是想買叔本華的《悲觀論集卷》的,結果沒有,然后就買了這本了。 果然看起來有點困難啊。 但是還是很喜歡叔本華的, 這本書需要很大的耐心來看。 準備以后把叔本華的所有書都買來。
這本《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作品。叔本華先生的作品非常深刻,非常的有哲理,我非常喜歡
像書名所表示的那樣,叔本華將世界分為兩個部分,即意志的世界和表象的世界。不可見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質,可見的表象世界則是意志派生出的虛幻的部分。叔本華一方面否定現實世界(可見的表象世界)本質性,一方面又認為的本質世界(意志)是一種沒有最有最終目的的,不會停止的,盲目的沖動,這樣他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悲觀主義。
書的厚度完全超乎我的想像,買的時候沒看清楚。書籍的封面設計不怎么樣,而且不大喜歡標題翻譯為“意志”,我更喜歡“意欲”。沒有包裝膜和書頁內有點折痕也沒關系,我就是沖著叔本華的著作買。是他的粉絲就不要錯過這本。
叔本華是唯意志論哲學的創始人,他拋棄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辨傳統,力圖從非理性方面來尋求新的出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學體系,他在書中提出了生存意志。人生就是一種痛苦,一個人所感受的痛苦與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強,人就越痛苦。要擺脫痛苦的途徑只有一條,就是拋棄欲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藝術創造和欣賞來暫時解脫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脫辦法是進入佛教的空、無境界。
看過人生的智慧才買的,有些觀點甚為契合,一場精神盛宴。
首先得明確叔本華是用貝克萊來改造康德,將康德二元論的物自體與現象這兩碼事的對立取消為意志與表象,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電與電冒的火花的表里關系。這可以用德勒茲談斯賓諾莎與尼采的表現主義意涵來套。和黑格爾(雖說他是邏輯辯證過程)詭異般類似的是,叔將康德與柏拉圖帶點現象學味道地結合了起來,這很成一個尼采的視角主義問題。叔由此目擊道存,使得藝術成為了中介于意志與表象之間的柏拉圖式理念,這理念是意志的直接客體化而并未受進一步的個體化四重根據律的形式所惑,這樣的悟性當然會去批判康德感性與知性的區分了。主客體的同一或許是叔最接近于整…
中國并沒有成熟的哲學體系,雖有諸多哲學思想貫穿于各種古籍,但從無系統的哲學思想。西方文明的興起也不過幾百年,而這也就是西方哲學建立的幾百年,其哲學的發展,帶動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發展,這就是哲學的意義,而我們現在,沒有哲學,社會又是什么樣子?
看這本書的前提是,叔本華自己說的,要看過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叔本華自己的博士論文課題,還有柏拉圖的一些思想。于是乎,我就又放下這本書,把前提條件滿足后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