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到底是怎樣進行避孕的呢?至今仍被使用的避孕技巧及其相伴隨的道德觀念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德國醫學史家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試圖呈現避孕方法發展的脈絡,分析避孕技術的發展與世俗社會、宗教領域、個人關系是如何產生相互作用,記錄了人類是如何從古老的節制生育走到現代的計劃生育的全過程。
羅伯特· 優特,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屬下的醫藥史研究所所長,近現代史教授,《醫藥、社會與歷史》雜志負責人,聯邦醫生協會科學咨詢委員會主席團成員,猶太研究協會主席,著作包括《墮胎的歷史》(1993),《替用藥的歷史》,《感官的歷史》。
古希臘羅馬作家安東尼·立博賴斯(公元前1世紀)曾記下一個傳說,克里特王彌諾斯一直非常苦惱,因為那些和他同房過的女人都死掉了,原因是他的精子有毒。根據這個傳說,彌諾斯王射出來的精液其實是蛇、蝎子和海蛆的毒液。后來有一個國王的女兒普羅克麗絲因為叛亂,從雅典逃到了克里特,并在克里特得到了庇護。為了感謝彌諾斯王的款待,普羅克麗絲告訴了他解決有毒精液的辦法,以幫助他達成長久以來想要孩子的心愿。她的建議是:彌諾斯王首先得和一個女人性交,這個女人的陰戶必須罩上一個山羊膀胱,然后彌諾斯王將他那能殺死動物的有毒精液射到山羊膀胱里,接著彌諾斯王就可以放心地和他的妻子帕西淮圓房了。這個方法極為奏效。帕西淮不僅沒有被彌諾斯王毒死,還給他生下了好幾個孩子,其中就有阿里阿德涅和淮德拉。從傳說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已經知道避孕套這種東西了。但避孕套是否真的存在,這方面的證據并不存在,也沒有相關的考古發現。這個傳說中雖然沒有提到避孕方法,但我們也可以將其看作一種預防方法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在其論文《神經衰弱病理學中的性行為》中,抒發了一種"不虔誠"的愿望:"……理論上,如果繁殖后代這種必然結果,可以成功變成一種任意的可選擇的行為,并且得以同自然欲望的滿足分開,那么可以說人類獲得了較大的勝利,人類由此掙脫了自然的束縛。"半個世紀后,可以說這種愿望實現了。1961年時,約翰·尤普迪克在他的小說《伴侶》中諷刺地說道,我們現在生活在"避孕藥的天堂"中。很多調查顯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已經離不開口服避孕藥這種避孕法了。可是卻很少有人有置身于天堂般的感覺。
歐洲中世紀的醫生常常把女人的一生被分做七個階段:出生、月經來臨、破身、懷孕、生產、受乳,以及停經,盡管這種區分過分強調女性母職的天性而忽略了女性本身,但也恰恰是這些生理特征成為女人之殤。
還未看,看完再說吧,大概翻了翻,應該能了解很多東西。
書店看到的,內容不錯,是一個系列,但給我壓皺了不開心。
難得的是把輕松快活的事寫的如此嚴肅,好像有點沉重啊。
剛開始挺難懂的,不是文學作品,不會開頭吊你眼球,看下去會很大收獲。
作為一本這樣的題材能夠寫得有這樣的可讀效果,把握得如此到位。很好。
這個系列一如既往的好,還有一本《圖書館》,下月收!
理智清醒的人才會看這書,這種書越來越少人看,都在追逐快餐文化,現代生活壓力大啊!
這是很少的一個題材,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非一般的歷史。
這書是歷史和人文的結合,個人與社會的矛盾,大家應該都要反思一下。
不錯,給人另外一種思考的空間,了解歷史,這很實在,關系到自己每個人。
本書涉及人類繁衍的敏感話題,歷史資料詳實,文筆生動有趣。
一部發展的歷史,一部探索的經典,有興趣的可以深入去讀。
我絕對沒有想偏了- -!但是內容也沒讓我失望,挺好的。
開本太小,書架上一整排大開本的社科類書籍里,放上去就顯得很不協調。至于這個內容,就好像是世界只剩下了西方似的,干脆把書名改成了《西方避孕史》還來得更貼切呢。
記錄了人類是如何從古老的節制生育走到現代的計劃生育的過程
貌似第一本講避孕文化的書,外國人寫的還是不錯的,圖文并茂,就是有點呆板,語言不太生動,不過作為專著也不算是缺點哈!
對于避孕,反對的聲音也有,但我覺得至少可以讓人選擇。
雖然我想懷孕,但是我也想了解避孕的意義,以及發展歷程,存在必有道理,多了解,多開拓視野未嘗是件壞事!
永恒的,避孕的歷史也是人類從未知走向已知的歷史。
人性最本質的歷史碰撞,這不單是技術性的問題,是思想上的問題,會根據歷史的發展來轉變,每個朝代時期都會認為是最發達的科學思維,但過了就認為是可笑和落后的,就算是這種認為私隱無比的房中事也是其然。
悠享優閱圖文館--《避孕》性自由和孕自主的千年掙扎:中國大陸引入的首部介紹人類千年避孕歷史的書籍,分析
蠻有意思的一本書,避孕是淫欲的掩體嗎,是謀殺生命的惡行嗎,是身體解放的象征嗎,還是人口控制的手段?經歷了數千年角色的變換,避孕也從古典時代的私人秘密轉變成為當今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
這本書是我這半年來讀得最吃力的一本,是中國大陸引進的首部關于千年避孕歷史的書籍。避孕跟文化、宗教、道德、政治等等有著種種的微妙關系,在這里我們可以看見人性的奧秘與深邃。好書是值得慢慢讀的,慢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