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個深受程朱理學熏陶的典型士大夫,一無雄厚家世,二無過人天資,在那個糾結的年代,他堅守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念,在不丟失士大夫品質的前提下,率先革新思想,帶領一批社會精英,向老朽的理念和體制開刀,開啟了中國近代化之門。
140年后的今天,社會文明了許多,也繁盛了許多,但卻缺少了這種頂立天地之間成就不朽事業的浩然之氣。重讀曾國藩,走進他的精神世界,體味一位完人的人格品質,體味一位精英的社會擔當!
梁啟超傳
天朝的鏡像
呂思勉說三國
國學概論
國史綱要
1.大陸首次獨家授權,采用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精校精編
2.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終卻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被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人生經歷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對每個讀者具有特別的啟示作用。
3.蕭一山是清史研究領域的,本書對于增多其人其事都有客觀而獨到的介紹。曾國藩在軍事方面的才能讓人嘆服,而他在思想和人格修養方面更是值得我們今天的讀者去學習。
蕭一山(1902-1978)
中國清史研究奠基人。江蘇銅山人。原名桂森,號非宇。畢業于北京大學政治系。歷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河南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教授、院長。
蕭一山著史,大有司馬遷、班固的風范,且講求經世致用,代表作有《曾國藩傳》《清代通史》《清史大綱》《中國通史大綱》《太平天國叢書》《太平天國詔諭》《太平天國書翰》《近代秘密社會史料》等。
及時編?曾國藩傳/001
002/引?子
009/及時章家庭環境
019/第二章經世之禮學
031/第三章學術背景
048/第四章思想體系
068/第五章天才與志氣
076/第六章京官時代的政治
088/第七章編練湘軍及其特點
101/第八章太平天國的平定
116/第九章改造舊社會與建設新事業
130/第十章?湘淮軍代興的關系
第二編?曾國藩及其幕府人物/143
144/引?論
147/及時章?曾國藩之造就人才
151/第二章?幕府人物總表
158/第三章?入幕前之活動
168/第四章?入幕經過及在幕府之活動
190/第五章?曾國藩之影響
215/第六章?曾國藩受幕賓之影響
224/余?論
第三編?曾國藩智慧通鑒/227
228/及時章?修身養心
239/第二章?勤敬治家
253/第三章?恒心為學
271/第四章?至誠為官
281/第五章?治軍機變
291/第六章?識人察才
附錄?曾國藩年表/303
引?子
上相南征策眾材,
軍容十萬轉風雷。
書生卻進安民策,
盜弄潢池事可哀!
這是我國近代一位偉大的人物曾國藩送別唐鏡海先生時作的詩,其實不啻為他自己的寫照,唐鏡海哪有這樣的功業呢?說起曾國藩來,一般人總要聯想到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洪秀全承襲天地會的余緒,啟發民族革命的偉業,為社會主義做先導,當然不能算“盜弄潢池”,但是清朝人都稱他作“長毛賊”。而十五年的天國,居然被一個書生打平了,這不是很可哀的事嗎?清末民初的革命黨人,繼洪、楊而倡排滿運動,建民國而復皇漢聲威,不免就要唾罵曾文正公了。章炳麟是當時激烈派的代表,他曾經說過:“曾國藩者,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要其天資,亟功名善變人也。始在翰林,艷舉聲律書法以歆諸弟,稍游諸公名卿間,而慕聲譽,沾沾以文詞蔽道真。金陵之舉,功成于歷試,亦有群率張其羽翮,非深根寧極,舉而措之為事業也。所志不過封徹侯,圖紫光。既振旅,始為王而農行遺書,可謂知悔過矣。其功實方諸唐世王鐸、鄭畋之倫。世傳曾國藩生時,其大父夢蛟龍繞柱,故終身癬疥如蛇附,其征也。凡有成勛長譽者,流俗必傳之神怪。庸人謂鄭畋之生,妊于死母,其夸誣蓋相似。死三十年,其家人猶曰:‘吾祖民賊。’悲夫,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見《檢論》雜志)。以民族罪人加諸曾國藩而托之于其子孫之口,真是他的“魂魄獨有余羞”嗎?可是章炳麟又以英雄許之,說:“曾、左之倫,起儒衣韋帶間,驅鄉里服耒之民,以破強敵。宗棠又能將率南旅,西封天山,置其叛逆,則上度皇甫規嵩,下不失為王鐸、鄭畋,命以英雄誠不虛。”(《檢論對二宋》)更推論他的為人治跡,說道:“湘軍之夷洪氏,名言非正也。洪氏以夏人撻建夷,不修德政,而暴戮是聞,又橫張神教,以軼干之。曾國藩、左宗棠之起,其始不過衛保鄉邑,非敢贊清也。當是時,駱秉章、向榮獨知名義……湘人雖蔑易秉章,又甚惡向榮為人,卒不能干正義。故其檄書不稱討叛,獨以異教愆禮數之。洪氏已弊,不乘方伯四岳之威,以除孱虜,而流大漢之弟,是以沒世不免惡名。然其行事,猶足以愜人心者,蓋亦多矣。……曾、左知失民不可與共危難,又自以拔起田舍,始出治戎,即數為長吏牽掣,是以所至延進耆秀,與共地治,而殺官司之威。民之得伸,自曾、左始也。……終身衣不過大?,食不過一肉,時時與人圍棋宴游,或具酒肴,雜以茶,言談時及載籍,文辭恢啁間之,其山澤之儀不替也。故其下吏化之,不至于奸。初政十年,吏道為清矣。……夫此諸將帥者,倨讓不同,寬猛亦從其性也,而皆體任自然,不好苛禮,不擾四民,不徇污吏,不畏強死。群校所推,以曾、左為其主。雖上未齒王導、謝安之流,誠令監視一國,輔以知遠,而軌以法程,亦可以垂統矣!”(《檢論近思》)可見就是怪僻的章炳麟除民族大義一點外,也不能不佩服曾文正公,“行事足愜人心”,共治伸張民權,“體任自然”,“吏道為清”。是一個“可以垂統”的人物哩!要說他“不乘方伯四岳之威,以除孱虜,而流大漢之弟”,就是他“沒世不免惡名”的原因,那更有點冤枉!章先生既知道他“不敢贊清”,而以“異教愆禮”數洪、楊,足征國藩是為文化而戰爭,為宗教而戰爭,自不能以民族大義責之!據傳說:彭玉麟始終不愿做清朝的官,即有羞事異族之義,并曾勸國藩自主東南,英人戈登也勸過李鴻章,他們為什么都不敢做呢?我們試一看左宗棠的性格,那樣豪邁不羈,他曾見過洪秀全,勸以仍用孔孟學說,秀全不聽。后來他立功邊徼,氣凌朝右,尚不免懔殿陛之森嚴,以天威為可畏,就可以知道在幾千年君主專制政體下,一般人的忠君思想是如何牢不可破了。曾國藩又怎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輕舉妄動呢?后來剿捻軍、辦教案二事,均為盛名所累,不得國人諒解。一轉眼間,鐘銘世勛,圣相威嚴,卻變為謗議紛紛,舉國欲殺,可見舊社會的潛勢力之大。如果他做些狐埋狐的勾當,難道就能成功嗎?事后論人,自己不免忘掉時代環境了!他們在實際上確把滿人的政權轉移于漢人,無形中又增加了會黨的勢力,替民族革命隱隱做下驅艱除難的工作,就在這一點來講,也算功可補過吧!況且他們的眼光,已著重在全世界上,帝國主義者乘方張之勢,壓迫欺凌我們,漢滿的畛域,究竟是可有可無的,為整個中華民族謀出路,計劃出一種復興的方案,守舊維新,安內攘外,雖然沒有達到救國救世的目的,畢竟是個不世出的哲人,值得我們稱贊啊!
梁任公以史學家的眼光,批評曾國藩說:“曾文正公,近日排滿家所最唾罵者也。而吾則愈更事而愈崇拜其人。吾以為使曾文正公今日而猶壯年,則中國必由其手而獲救矣。彼惟以天性之極純厚也,故雖行破壞焉可也;惟以修行之極謹嚴也,故雖用權變焉可也。彼其事業之成,有所以自養者在也,彼其能率厲群賢,以共圖事業之成,有所以字于人且善導人者在也。吾黨欲澄清天下則已,茍有此志,則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見《飲冰室文集論私德》)又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中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軼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最稱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卓絕艱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曾文正公嘉言鈔序》)這把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而為“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的由來說得很明白,見解非常平允,可謂曾文正公一個知己。但梁先生還不曉得曾文正公之所以偉大,因為他是中國文化的產物。曾公同時之新學家容閎,及今人郭斌氏對于此點頗有所見。容氏說:“曾文正公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輩莫不奉為泰山北斗。其才大而謙,氣宏而凝,可謂之真君子,而為清代及時流人物,亦舊教育中之特產人物。”(見《西學東漸記》)郭氏說:“我國過去被教育目的,不在養成狹隘之專門人才,而在養成有高尚品格多方發展之完人。求之西方,以英國牛津、劍橋兩大學之教育理想,與此為最近似。曾文正公即我國舊有教育理想與制度下所產生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俱備、文武兼資。有宗教家之信仰,而無其迷妄;有道德家之篤實,而無其迂腐;有藝術家之文采,而無其浮華;有哲學家之深思,而無其鑿空;有科學家之條理,而無其支離;有政治家之手腕,而無其權詐;有軍事家之韜略,而無其殘忍。西洋歷史上之人物中,造詣偏至者固甚多,然求一平均發展,道德、文章、事功三者之成就與文正相比者,實不數數覯。而文正之在中國,則雖極偉大,要不過為中國正統人物中之一人。嗚呼!斯真中國教育之特色,中國文化之特色也。”(見民國二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天津大公報》文學副刊《曾文正公與中國文化》一文)容、郭二氏均以曾國藩的“道德、文章、事功三者之成就”為我國教育文化之特色,較之梁先生的評論深刻多了。然而他們仍未能說明我國的教育理想,就是“內圣外王”“明體達用”的經世之學,曾國藩所謂“經世一禮”也。不錯,禮學是孔子的教人之道,也是中國文化的正統,但如曾國藩其人者,在中國歷史上,依然“不數數覯”,非僅其中之一人而已。為什么呢?因孔子沒后,二千年來,《春秋》經世之義甚少解人,有成就的更不用說了。考據、詞章、義理三種學問的發展,致陷人于“狹隘之專門人才”一途,如荀子所譏為俗儒陋儒者。故曾國藩對他們均有所菲薄,而欲以深與博之功力。兼綜三者之長,以恢復固有文化的特色。其成就之恢弘,遠非一般號稱“正統人物”者所能相比。倘不了解這種境界,則曾國藩豈不變成一個萬能的天神了嗎?
“恩怨盡時方論定,封疆危日見才難。”昔人之所以詠張江陵者,亦可以此詩來論定曾國藩。當時他的朋僚歌功誦德的話,我們不需一一征引,只看一個朋友而兼“政敵”的左宗棠,對他如何論定吧!宗棠寄其子孝威書云:“念曾侯之喪,吾甚悲之,不但時局可慮,且交游情誼,亦難恝然也。挽聯云:‘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蓋亦道實語。見何小宋()代懇恩恤一疏,于侯心事,頗道得著,闡發不遺余力,知剛亦能言父實際,可謂無忝矣。君臣友朋之間,居心宜直,用情宜厚,后前彼此爭論,每拜疏后,即錄稿咨送,可謂去陵谷,絕無城府。至茲感傷不暇之時,乃復負氣耶。‘知人之明,謀國之忠’兩語亦久見章奏,非始毀今譽。兒當知吾心也。吾與侯有爭者國事兵略,非爭權競勢比。同時纖儒,妄生揣疑之詞,何直一哂耶。”曾國藩對左宗棠始終有揚揄,無貶詞,甚至說:“橫覽七十二州,更無才出其右者。”宗棠之進用,由國藩所薦,乃二人性情不同,“有爭者國事兵略”,不是私人的權力之爭,故皆能持大體。以“撰語自夸,務壓二公”(指曾、胡)的左宗棠,早寫“曾侯觥觥,當世所宗,公與上下,如云如龍”(《祭胡文忠公文》)之言,又不僅俟蓋棺以后始云“自愧不如元輔”了。即此可知曾國藩為一代冠冕,絕不是偶然的。
曾國藩的事業之成就,由學而來,無關乎命運,今昔人的議論都是一致的。就是撰《湘軍志》的王運,對曾公時露不滿之意,也說:“湘軍兵威之盛,豈天數耶?一二人謀力之所致也。”國藩自己也說過:“山縣寒儒守一經,出山姓氏各芳馨。要令天下銷兵氣,爭說湘中聚德星。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書生自有平成量,地脈何曾獨效靈?”(《次韻何廉太守感懷述事詩》)這是老實話,至于他在《金陵軍營官軍昭忠祠記》里說:“時未可為,雖圣哲亦終無成;時可為,則事半而功倍也;皆天也。”所謂“天”“時”是指太平軍初起“代興迭盛,橫行一時”的朝氣;或指將衰“權分勢散,廣封豎”的暮氣。其家書亦嘗當功于天,乃謙讓不矜之意,萬不可體會有失。最有趣味的是他告訴門人俞樾的話說:“李少荃(鴻章)拼命做官,俞蔭甫(樾)拼命著書,吾皆不為也。”(見《春在堂隨筆》)究竟他拼命干些什么事呢?豈僅“上相南征策眾材,軍容十萬轉見雷”嗎?也不是的。假如讀者要知道這位“書生自有平成量”的“圣相”是如何造成的。請讓我把他的生平一一仔細道來!
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難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艱苦卓絕。
梁啟超
曾國藩識人、用人、培育人,在這些方面真正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團隊領袖的真本事,而且這些點上,令團隊里面所有人,他的同盟者,甚至他的敵人,甚至后代,他死后從政治上全盤否定曾國藩的人,也不否定他在這些方面的過人本事,這是很大的學問。總之,曾國藩作為一個成功者,而且他這種成功很有典范意義。
唐浩明曾國藩研究專家
曾文正公評傳,特為推崇的學術修養,以為最能得儒家修己立人、經世濟民之大體,所以能立德立功立言,三臻不朽。
看過電子版,又來收紙質書。寫曾國藩寫的比較好的
老師讓買的,圖書質量很好,很經典的書了,以后好好看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內容詳實,觀點清晰,對該領域有興趣的同學不妨一讀,我是做活動買的,價格也不貴,挺好。
曾文正公 并不是一帆風順 但是經歷了失敗和困難 卻越來越強 強成了世人學習的楷模
晚清政治家曾國藩,為官之道倍受后人追捧,他的家書也很有研讀價值。
同事這一段時間閑著無事,讓我幫買的,內容沒法評價,她還沒來得及看。
紙質一般,我總覺得這個書不是正版,紙張很粗糙,有點不滿意。
不錯的一本書,曾國藩的傳記還是要找專業研究的學者編寫的來閱讀!
曾國藩傳:近代激8烈轉型期的精英突圍(大陸首次獨家授權,采用商務印
讀了開頭,有點失望,沒有作者自己的成篇幅、完整的觀念,作者每寫一兩段就要引用大段曾國藩的詩、信。整篇文章,白話文里夾雜著文言文,看得很不爽,讀起來很晦澀,絕對不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搞不清為什么傳記要寫成這種奇怪的風格。
中華文人之杰出代表性人物之一,大智若愚之高人也
當當雖然券很難領,但是有些書還是得在當當買,有當當的優勢。這本書很推薦
一直想要買,因為經典值得收藏,搞活動買的好劃算,紙張摸起舒服,喜歡讀書的感覺
曾國藩傳:近代激烈轉型期的精英突圍(大陸首次獨家授權,采用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精校精編,清史研究第一人——蕭一山以溫情
曾國藩傳:近代激烈轉型期的精英突圍 蕭一山,清史專家,極好的曾國藩研究著作,點32贊!
單位4月23日讀書日做贈書活動用的,當當買書每次都是第二天就送到,非常放心,讀書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習慣,希望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
一直想系統的看一下介紹曾國藩的書 這本書不錯 是我想要的
曾國藩有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映像最深的的是書中提及的銖積寸累,不求近效。實為難得的品質。
對曾國藩的事跡介紹很簡略,著重分析曾國藩的人生哲學,秉承中庸,方成事功。
學習曾國藩傳,對理解曾國藩家訓有重要作用。他在思想和人格修養方面更是值得我們今天的讀者去學習。
沒讀完,很多古文,有些晦澀,不過對于想深入了解曾國藩的讀者朋友不失為一本好資料,而且可以擴張古文功底。
書不錯,值得看看,雖然寫曾國藩的書很多,但這本書還是很有特點的。
曾國藩的例子,很好地證明了,資質駑鈍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自我修行,也可以達到相當的成就,甚至成賢稱圣。孟子曰:人皆可為堯舜。此路甚艱,非大仁大勇不能達之,又不能不達之,不達之,則出入禽獸。
臺灣的老史學家的作品,相信有一定的深度,和大陸和國外的學者對比閱讀,這種比較一定是很有意思的,收獲會更大,不僅關于曾的事跡和思想,還有做學問搞研究的方法態度和水平。
從“近代激烈轉型期的精英突圍”視角解讀曾國藩,很獨到。
物流速度夠快!但訂了很多書,兩箱子,重達24公斤,大熱天竟然要老人家自己去物流點扛回來,不送貨上門,很吃驚。而且兩箱貨不是一次給,老人家本瘦骨嶙峋,眼花耳聾,回到家花了很長時間才搞清楚總共有兩箱書。又回去物流點,辯論一番,才拿到第二箱。等到書拿回家時,已精疲力盡,加之熱天,累到了。我很氣憤!
原本想買本關于曾國藩生平事跡書,簡單了解下曾文正公之一生。這本書有違初衷,很多引用之言,不過靜下來心來讀,應該還是不錯的~
簫大師這本曾國藩傳寫的挺有套路,出身,思想體系,湘軍起源,很系統,值得去學習,并加以利用。去分析一個歷史人物。。最愛這句: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