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大抵是由梁漱溟先生生前關于自身生平的文章輯錄而成。先生自謂問題中人,且將其窮畢生之力孜孜探求的問題歸之為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在先生細膩坦誠的筆觸之下,其披瀝此心艱難跋涉于探求社會、人生兩大問題之解決的征途上的躑躅身影清晰可見;而先生九十多年人生軌跡中自學之歷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變化以及天下興亡為己任之社會實踐等諸多方面也纖毫畢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而為了解和研究中國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豐富而翔實的資料。
“我生有涯愿無盡,心期填海力移山”這句詩是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梁漱溟在自傳中題寫的。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一位儒家”之稱。其主要著作包括:《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
及時輯 我的自傳
生平述略
我的自學小史
自述
第二輯 我的人生態度
我是怎樣一個人?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轉再變
我早年思想演變的一大關鍵
三種人生態度——逐求、厭離、鄭重
如何成為今天的我
第三輯 我的主要經歷
值得感念的歲月
我從事鄉村工作的簡略回顧
我努力的是什么——抗戰以來自述
記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赴香港創辦民盟言論機關《光明報》前后
香港脫險寄寬恕兩兒
抗戰勝利后我奔走國共和談的經過
回憶參加調查國民黨暗殺李聞案
我的努力與反省
再憶初訪延安
追記在延安北京迭次和的談話
批孔運動以來我在學習會上的發言及其經過述略
敬答一切愛護我的朋友,我將這樣地參加批孔運動
第四輯 我的主要著作
大家可能會問哲學何以如此特別,為什么既是盡人應學之學,同時又不是盡人可學之學?這就因為哲學所研究的問題,最近在眼前,卻又是遠在極處——最究竟。北冰洋離我們遠,它比北冰洋更遠,如宇宙人生的問題,說它深遠,卻明明是近在眼前。這些問題又最普遍,可以說是尋常到處遇得著,但是卻又極特殊,因其最究竟。因其眼前普遍,所以人人都要問這問題,亦不可不問;但為其深遠究竟,人人無法能問,實亦問不出結果。甚至一般人簡直無法去學哲學。大概宇宙人生本是巧妙之極,而一般人卻是愚笨之極,各在極端,當然兩不相遇。既然根本沒有法子見面,又何能了解呢?你不巧妙,無論你怎樣想法子,一輩子也休想得到那個巧妙,所以我說哲學不是盡人可學的學問。有人以為宇宙人生是神秘不可解,其實非也。有天才便可解,沒有天才便不可解。你有巧妙的頭腦,自然與宇宙的巧妙相契無言,莫逆于心,亦不以為什么神秘超絕。如果你沒有巧妙的頭腦,你就用不著去想要懂它,因為你夠不上去解決它的問題。不像旁的學問,可以24小時天求進步,只要有積累的工夫,對于那方面的知識,總可以增加,譬如生理衛生、物理、化學、天文、地質各種科學,今天懂得一個問題,明天就可以去求解決一個新問題,而昨天的問題,今天就用不著再要去解決了。(不過愈解決問題,就也愈發現問題。)其他各種學問,大概都是只要去求解決后來的問題,不必再去研究從前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在哲學就不然,自始至終,總是在那些老問題上盤旋。周、秦、希臘幾千年前所研究的問題,到現在還來研究。如果說某種科學里面也是要解決老問題的,那一定就是種很接近哲學的問題;不然,就決不會有這種事。以此,有人說各種科學都有進步,獨哲學自古迄今不見進步。實則哲學上問題亦非總未得解決,不過科學上問題的解決可以擺出外面與人以共見,哲學問題的解決每存于個人主觀,不能與人以共見。古之人早都解決,而后之人不能不從頭追問起;古之人未嘗自悶其所得,而后之人不能資之以共喻;遂若總未解決耳。進步亦是有的,但不存于正面,而在負面,即指示“此路不通”是也。問題之正面解答,雖迄無定論,而其不可作如是觀,不可以是求之,則逐漸昭示于人。故哲學界里,無成而有成,前人功夫卒不白費。
這樣一來,使哲學系的同學就為難了:哲學既是學不得的學問,而諸位卻已經上了這個當,進了哲學系,退不出來,又將怎么辦呢?所以我就想來替大家想個方法補救。法子對不對,我不敢斷定,我只是想貢獻諸位這一點意思。諸位照我這個辦法去學哲學,雖或亦不容易成功,但也許成功。這個方法,就是我從前求學走的那條路,我講出來大家去看是不是一條路,可不可以走得。
不過我在最初并沒有想要學哲學,連哲學這個名詞,還不曉得,更何從知道有治哲學的好方法?我是于不知不覺間走進這條路去的。我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自序中說:“我沒有想學哲學,但常常好用心思;等到后來向人家說起,他們方告訴我這便是哲學……”實是真話。我不但從來未曾有24小時動念想研究哲學,而且我根本未曾有24小時動念想求學問。剛才已經很老實地說我不是學問家,并且我沒有法子講學問。現在更說明我從開頭起始終沒有想講學問。我從十四歲以后,心里抱有一種意見(此意見自不十分對)。什么意見呢?就是鄙薄學問,很看不起有學問的人,因我當時很熱心想做事救國。那時是前清光緒年間,外國人要瓜分中國,我們要有亡國滅種的危險一類的話昕得很多,所以一心要救國,而以學問為不急之務。不但視學問為不急,并且認定學問與事功截然兩途。講學問便妨礙了做事,越有學問的人越沒用。這意見非常的堅決。實在當時之學問亦確是有此情形,什么八股詞章、漢學、宋學……對于國計民生的確有何用呢?又由我父親給我的影響亦甚大。先父最看得讀書人無用,雖他自己亦嘗讀書中舉。他常常說,一個人如果讀書中了舉人,便快要成無用的人;更若中進士點翰林大概什九是廢物無能了。他是個太過尚實認真的人,差不多是個狹隘的實用主義者,每以有用無用,有益無益,衡量一切。我受了此種影響,光緒末年在北京的中學念書的時候,對于教師教我的唐宋八家的古文頂不愿意聽,講莊子《齊物論》、《逍遙游》……那么更頭痛。不但覺得無用無聊之討厭,更痛恨他賣弄聰明,故示玄妙,是騙人誤人的東西!當時尚未聞“文學”、“藝術”、“哲學”一類的名堂,然而于這一類東西則大概都非常不喜歡。一直到十九、二十歲還是這樣。于哲學尤其嫌惡,卻不料后來自己競被人指目為哲學家!
由此以后,這種錯誤觀念才漸漸以糾正而消沒了,但又覺不得空閑講學問,一直到今天猶且如此。所謂不得空閑講學問,是什么意思呢?因為我心里的問題太多,解決不了。凡聰明人于宇宙事物大抵均好生疑問,好致推究,但我的問題之多尚非此之謂。我的問題背后多半有較強厚的感情相督迫,亦可說我的問題多偏乎實際(此我所以不是哲學家乃至不是學問家的根本原因),而問題是相引無窮的,心理不免緊張而無暇豫。有時亦未嘗不想在優游‘恬靜中,從容的研究一點學問,卻不能做到了。雖說今日我亦頗知尊重學問家,可惜我自己做不來。
從前薄學問而不為,后來又不暇治學問,而到今天竟然成功一個被人誤會為學問家的我。此中并無何奇巧,我只是在無意中走上一條路;走上了,就走不下來,只得一直走去;如是就走到這個易滋誤會(誤會是個學問家)的地方。其實亦只易滋誤會罷了,認真說,這便是做學問的方法嗎?我不敢答,然而真學問的成功必有資于此,殆不妄乎。現在我就要來說明我這條路,做一點對于哲學系同學的貢獻.。
我無意中走上的路是怎么樣一條路呢?就是我不知為何特別好用心思,我不知為什么便愛留心問題,——問題不知如何走上我心來,請它出去,它亦不出去。大約從我十四歲就好用心思,到現在二十多年這期間內,總有問題占據在我的心里。雖問題有轉變而前后非一,但半生中一時期都有一個問題沒有擺脫,由此問題移入彼問題,由前一時期進到后一時期,從起初到今天,常常在研究解決問題,而解決不完,心思之用亦欲罷不能,只好由它如此。這就是我二十余年來所走的一條路。
如果大家要問為什么好用心思?為什么會有問題?這是我很容易感覺到事理之矛盾,很容易感覺到沒有道理,或有兩個以上的道理。當我覺出有兩個道理的時候,我即失了主見,便不知要哪樣才好。眼前著有了兩個道理或更多的道理,心中便沒了道理,很是不安,卻又丟不開,如是就占住了腦海。我自己回想當初為什么好用心思,大概就是由于我易有這樣感覺吧。如果大家想做哲學家,似乎便應該有這種感覺才得有希望,更放寬范圍說,或者許多學問都需要以這個為起點呢。P102-105
很喜歡,封面設計很大氣,看起來就很有品質,內容也很好。很喜歡梁老先生的文章。
特別快啊 驚喜 從北京過來只用了一天 太好了 必須好評 雖然還沒看呢
除了書本身的質量好之外,還是一本指導人生的好書,須慢慢地認真地看。
通過大師的視角來感悟和體會人生,現代太浮躁,需要我們有能力靜下來,傾聽睿智的聲音!
好書,了解梁老的過往人生,了解什么是有良知的學者大家
梁漱溟,大師的書,不看是一種遺憾啊。但我看書實在太慢,看書的速度遠遠沒有買書的速度快,真無奈啊。
了解一個大師的生平,從而了解其學術思想,好書一本,強烈推薦!
大家的自傳,文筆很好,把自己的經歷、思想轉變過程完整敘述出來。作者悲天憫人、為民謀福的情懷呈現在我們面前。
最后一個儒生,一個真正遵循儒家經典儒學精神的學者。致敬。
響亮先生這樣的人才是國家之脊梁,而不是現今的娛樂圈人物
梁漱溟大師的比較好的一本算是自傳吧,還不錯。梁大師的學術、文章沒得說,就是現在各個出版社出版他的書比較亂。
梁漱溟作品不了解,沒看過他的作品。他的名氣很大,可說是他的自傳,因為這本書是根據他生前自述生平的文章輯錄而成。
這個商品還可以,強烈推薦梁漱溟的書,他是中國近現代以來為數不多的有良心的知識分子。
通過這本書可以大概了解梁漱溟這個人和他的思想
僅看第一輯中《我的自學小史》就讓年輕人獲益匪淺,看看百年前的年青人是如何學習的,和他們的志向眼光,在反過來看看迷茫的追逐名利金錢的我們······
不過看包裝很好,最近在看梁漱溟先生的書,中國文人的脊梁
梁老先生,一向被視為自學的楷模,而其自學的歷程的具體細節被人知道的不多,這本正是這些經歷的匯集,且是先生自己寫就的,值得一看。
梁漱溟先生的為人之道很值得學習,為人、為學
有些對不起當友了,當當的活動太給力了,買了好多書,都來不及細細看,這本書有單體包裝,很好,很滿意。這部書的題目吸引了俺,前面部分感覺思路清晰,實話,后面的沒看,不亂給予評價了
梁漱溟的一生堪稱一個知識分子的精彩一生,大學時常聽人說起過他得著作,可惜圖書館沒有他得書,更多的是茅郭巴等人的,讀梁漱溟,讀的是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
梁漱溟先生于1988年冥世享年95歲。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著名人士、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先生的大半生是在兩次中日之戰中度過的。一生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我生有涯愿無盡》一書,通過先生自述其家庭和社會生活、先生的自學成才和一生的追求及其參加的主要社會活動,和他的思想演變、發展理路、成長軌跡、主要著作,親密、友好師友和自白“我是怎樣一個人”。通過對以上這些經歷和生活情操的學習了解給我們提供了研究梁先生的人生哲學和學術思想的翔實、可靠的資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
我非常喜歡梁漱溟先生,買這本書就是為了收藏的,信任當當網的正版口碑,59折,特別實惠。希望當當網可以推出更多梁先生的好書,比如《這個世界會好嗎》,讓我買來收藏。
一致性購買了許多書,但是一時半會無法看完,但是當當給的評價時間有限(嚴重不合理),只有先評價在看吧。應該是好書(而求季羨林對梁漱溟的評價很高的),畢竟是精雕細選的,我想不會錯!
梁漱溟是不折不扣的大儒,他懷著改造中國的理想主義,將畢生積累的理論學說,都運用到中國社會的改造上去,雖然他的很多嘗試沒成功,但是他的努力和良苦用心顯而易見。
這是一本梁漱溟先生回憶自己人生經歷的書,可以說是一本簡約版的個人自傳。對歷史和文化名人感興趣的童鞋,可以讀一讀。
梁漱溟的書,我已經看了三本了,讀他的書,不是很順,但是能夠感覺到一種責任感,一種自主意識,一種思想深邃,梁老佛儒共通,淡泊名利。《我生有涯愿無盡》乃梁老自述及生平集,其經歷坎坷,其反思、成長、進步也可見。人,貴在反省、反思,懺悔而求自新,有主見而又學習不斷,此乃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