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吃藥了,與雞湯、養生、點贊、紅包保持距離。 (《滾蛋吧!朋友圈》)
一年一度的文學盛宴,源自二十年如一日的品質守護
1 滾蛋吧!朋友圈
4 中國式網絡社交批判
8 朋友圈各階層分析報告
24 “毒舌女王”咪蒙:顫抖吧,朋友圈!
27 辛巴:我為什么退出200多個微信群?
31 劉錚:用朋友圈玩藝術
32 謝謝,我不想看“10萬 ”
37 對抗碎片,精簡社交
39 關掉手機,去湖心亭看一場雪
42 美好生活只在朋友圈里
47 別,我跟你不熟——中國熟人社會批判
51 未被熟人傷害不足以語人生
55 半熟社會辭典
58 熟人比陌生人更危險
63 “國民老公”和他的粉絲們
67 只有隔壁老王才會給所有人點贊
70 裝熟是名利場的通行證
73 鄒振東:為什么不要隨便叫人“老公”?
77 馬伯庸:“關你屁事”“關我屁事”解決了世上大多數的事
80 其實更愛陌生人
83 中國人掏空報告
87 不要加班!讓我癱一會兒
91 亞健康的“駱駝祥子”
96 本應互相安慰,卻成了互相拖累
100 沒有比剛休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了
105 濫社交無異于謀財害命
109 話題越沉重,表達越輕松
116 閑適不等于頹廢與墮落
121 安全課:不安世界的生存指南
124 給不安世界的生存指南
128 人類安全簡史
131 好的安全課是父母有能力離
“毒舌女王”咪蒙:顫抖吧,朋友圈!
文/阿餅
毒舌是咪蒙的一貫風格,一篇《致賤人》讓她被指責為“心機婊”。“現在只要有人罵人,就會說你今天咪蒙看多了吧。”咪蒙感慨如今朋友圈里朋友越來越少,朋友圈越來越像工作圈、營銷圈。
2月的24小時,微信朋友圈里清一色萊昂納多 迪卡普里奧成功拿下奧斯卡影帝的公眾號文章。這種對熱點的同題作文讓各路“公號狗”拼到腦子冒煙,即使是咪蒙這樣的“100萬 ”大 V也不能免俗。
“小李子那個沒寫好,我覺得快瘋了,算了,輸了就輸了吧。”咪蒙并不太滿意自己的這篇文章,但粉絲留言還是挺她:“刷了24小時的小李子,就這篇最勵志。看得我好燃。”“奧斯卡結束后,看了那么多關于小李子的文章,數這篇標題我最喜歡。”最終這篇《小李子,恭喜你,終于從段子手界到了雞湯界》的點贊數超過了5000個。
當大多數公號還在為“10萬 ”閱讀量鉚勁兒時,咪蒙透露,通常自己的推送發出來,20分鐘左右就能上“10萬 ”,平均閱讀量在40萬—60萬,而每篇文章在朋友圈里被收藏轉發的后臺數據“一般都有十幾萬,高的有100萬”。就這樣,咪蒙成了現象級的朋友圈“屏霸”。
“咪蒙牌雞湯”的推送,開頭結尾總會奉上一些金句:“很多東西,你只有得到它,才能真正地超越它,甚至不屑它”、“親愛的單身狗,有一份愛情等待你簽收”、“好的愛情,一定是對等的”……深諳“10萬 ”之道的咪蒙,在推送的同時就已經幫讀者把轉發的理由想好了。
朋友圈是咪蒙的新媒體陣地, 2015年年初,她創辦了名為“萬物生長”的影視公司,拍了以朋友圈為題材的網絡喜劇《顫抖吧!朋友圈》。她說:“我一直想做一些能反映當下生活方式的東西,就拿奧斯卡來說,如果那一年的大獎是頒給《社交網絡》而不是《國王的演講》,那么對于50年、100年后的人來說,他就可以看到當時那一年的人的生活狀態。”這部投資僅4000元、演員全是自己人、零片酬上陣、場地道具都靠跟朋友蹭的10集網絡喜劇,點擊量每集1300多萬,數據并不算漂亮,但在咪蒙預料之中。
正如“萬物生長”公司后來停止了生長一樣,咪蒙所擅長的和不擅長的,成為這部低成本、小制作網劇的成敗關鍵。作為一個從報紙專欄時代一路寫博客和豆瓣殺出來的作家,她知道怎么在最短的時間抓取公眾稀缺的注意力。在這個圍繞朋友圈的劇本里,她發起很多會讓大家都有共鳴的話題,比如“當我們點贊的時候,我們在想些什么”、“如果朋友圈有一個測謊儀,你會說什么”、“我們的朋友圈與 PS 人生”。她總結失敗的原因:“說實話,我到現在都覺得朋友圈這個題材很好,我周圍朋友看到這個劇就說,是啊,你的制作真的很爛,你的表演也很爛,整個制作都很low,但精神還是好的,每個人都會覺得跟自己有關。只是我們的技術跟不上我們的選題,這就是為什么我在公號上做起來這么順,而視頻這一塊還是會有很大欠缺。”
“拯救眾人的不開心”始終是門大生意。經歷了創業失敗,咪蒙說“終于有空閑”做公眾號。2015年9月15日,她以一篇《女友對你作?你應該謝天謝地,因為她愛你》首次強勢攻占朋友圈,之后《致賤人》《致 low ×》系列文章篇篇都成為朋友圈的熱議話題。
咪蒙最近一篇《減肥對外貌改變有多大?比整容還猛啊!》,24小時之內超過 500 萬人閱讀。“根據以往經驗,在寫這個題時我就知道這篇會是‘爆款’,但沒想到火成這樣。減肥確實是永恒的話題。好的文章你事后來看,它一定會符合一些規律。其實每一個人的朋友圈都是一種自我塑造,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在朋友圈發什么東西。每次我都會想象一個場景:這個標題的文章放到朋友圈里你會點開嗎?因為你的公號其實不是寫給你的訂閱者看的,而是寫給你的朋友圈看。”咪蒙從寫作角度分析自己當上朋友圈“屏霸”的原因。她之前一篇《如何在朋友圈寫出爆款文章》,早在網絡上被“公號狗”奉為圭臬。不吝分享與高頻互動,是她虜獲鐵粉的手段之一。
《致賤人》刷爆朋友圈后,有朋友對她取消關注:“我覺得你變了,你現在迎合了大眾這種充滿戾氣的東西。”聊到自己的朋友圈,咪蒙當然要吐槽一番。“我對朋友圈有兩個很大的感觸,及時個是我們的朋友圈里朋友的比例越來越少了,越來越變成‘工作圈’;第二個就是朋友圈里真實的生活越來越少了,很多成了營銷圈。像代購,這就是一種情感綁架。像曬娃,有時你冷不丁打開朋友圈,看到他們在光線昏暗的地方360度拍娃的小視頻就會嚇一跳,那是 ET 啊!曬旅游和曬美食的朋友圈就會好一些,但圖片必須好看。我最近看徐靜蕾的微博,她講她在學做珠子,我突然對她轉粉,我就覺得她有那么多選擇,她做這些‘無聊’的事情,我覺得蠻可愛的。”
《致賤人》的火爆,不可避免地在她的朋友圈里掀起陣陣風波。有“朋友”對號入座把她取關拉黑了;有“朋友”把《致賤人》和《如何在朋友圈寫出爆款文章》兩篇對照著看,然后指責她是個心機婊;有“朋友”跑來罵她“我覺得你變了,你現在迎合了大眾這種充滿戾氣的東西”;也有粉絲@她說“現在只要有人罵人,就會說你今天咪蒙看多了吧”……關于迎合大眾情緒的指責,咪蒙覺得莫名其妙:“我寫的都是我想說啊,寫《致賤人》《致low×》的時候我就是很生氣,真要裝出人畜無害的樣子,誰看啊?”
當然,也有朋友在她主動提出幫忙寫推廣文章時說:“不不不,不要浪費你的公號。”咪蒙說:“真正的朋友,從來沒有麻煩過我,真的沒有。”她通常會把同篇文章分別在微信公號和微博,然后觀察兩邊的回復反應:一邊是《新聞聯播》式的贊美與肯定(1%的負面評論),一邊是排山倒海式的無理謾罵(50%的負面評論)。她比較兩者說:“我覺得以熟人為基礎的朋友圈會激發人善的一面,陌生人社交的微博會相對激發人惡意的一面。我覺得微博和微信加起來才是人性,它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善和惡的兩面。”
毒舌、情緒強烈是咪蒙一貫的表達風格。比如過度談論自己的小孩就是沒修養、母愛很可怕,這些文章寫了不是一次兩次,“我自己有時候回頭看我的微博,都覺得我說話真是夠狠的。尤其是在朋友圈,其實大家都是要表態和站隊的,想象一下,這樣的一個標題你是不會轉的——‘這件事情我覺得要分兩面來看’”。聊天時,無論話題是什么,她總能聯系上公號內容的寫作。
內容領域本就不存在紅海一說,粉絲量上來了,廣告商紛至沓來。近半年的時間,咪蒙緩解了現金流的壓力,不僅挽救了首次創業的公司,順帶還厘清了接下來的創業模式。
“我真的是度過了一段蠻艱難的時間,所以我自己現在寫文章接地氣了,正因為這樣,我才寫了很多讓大家覺得有共鳴的東西。我現在對時間充滿了敬畏,對專業充滿了敬畏,對勤奮這件事充滿了敬畏,這幾個大眾價值標準,是朋友圈的普世價值,也是人類的普世價值。”
年度好文,針對年度熱門話題的討論,很有意思。
《新周刊》的這個系列,我每年都會買進,以關注一個時代的變遷~
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一如既往的好,雙十一快遞師傅和當當網客服都辛苦啦。點贊!
新周刊的精選集,每年都買這套書,而沒有買新周刊雜志月刊。
很不錯的書
還是不錯的
包裝完整。物流快。
給朋友買的,相當勵志。
特別喜歡的一本書,,是一本值得推薦的的好書。暑期閱讀可以讓人內心有支撐,有骨力,有底氣,因此加強閱讀,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當當購書是買書的不二選擇,基本是下單的第二天就能收到,讓人安心。快遞小哥彬彬有禮,讓人放心。
每年讀的都買了,比想象中的還滿意,喜歡得緊!
Satisfied
期待2017的
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
Satisfied
內容強大,引人入勝,強烈推薦!!
雖然還沒有親手拿到,但是家人說挺好的,當當還不錯
實用可讀性強
新周刊,針砭時弊
就喜歡到年底看媒體總結,體驗自己無法全部企及的生活
年度佳作的內容很豐富,品質優良,今年的兩本讓人耳目一新。
中產今年很慘啊,感覺書名帶有很強的諷刺意味,一定買本回去看看。
很認真的品讀,把一年的精華再次萃取,每篇文章都是一把探尋的鑰匙。
《人人》偏于社會批判,《茍且》更文藝一些,兩本各具特色,是值得花時間去讀的好書。
《人人》這本書的社會熱點很高,很多文章都特別有意思,我甚至是笑著看下來的!
好書不多講,新周刊每年的大作必須認真讀才行。
一直有讀此系列的習慣。這本選題不錯。一晚上讀畢。
特別喜歡里面犀利的言辭,讓人對這個社會更多的批判性認識,同時,開闊了自己的視野。
喜歡《新周刊》里對當下社會和人的解讀,諷刺又切中要害,適合向我這樣的年輕人讀!
很多年來一直喜歡的周刊,公號也在關注,如果年度佳作有kindle版的就更好了,哈哈!
書的主要作用不在于增長知識,而在于增加敏感度。
《新周刊》始終保持對社會潮流動態的高度敏感,彰揚無情解構的犀利風格,并開創多種全新傳媒報道模式,“中國*銳的時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國期刊市場上*代表性和輿論影響力的雜志之一。
在中國一年一度《新周刊》佳作,一本完全與眾不同的書,打破人們的思維的定式,叫人們用另一種方式看事,有時可以得出另一種答案,《新周刊》佳作就是這類書,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