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部極其嚴肅的文學批評專著,有時候卻更像一本書寫上海的頹廢放蕩的小說,或者像一篇妖艷華麗的散文,厚重的文字鋪展開來又形成一張時空錯落的文化地圖,將上海這座城市在大時代中悲情傳奇的命運細細勾畫出來。
李歐梵
1939年生于河南,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哈佛大學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哈佛大學等,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鐵屋中的吶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貍洞話語》等。
李歐梵先生被學界認為是繼夏濟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現代文學的的第二代華人學者。他常自喻為“狐貍型”學者,因為在學術上每每"喜新厭舊""東摸西碰"。學者王德威贊譽李歐梵"但開風氣不為師""處處用功,而又無所計較"。在治學上,李歐梵多方出擊,頻頻得勝,其著作更是紛蕪龐雜,極盡"狐貍"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現代文學研究自不必說,一本《鐵屋里的吶喊》就把被神化的魯迅還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現代都市文學、報紙期刊等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體,奠定其內地文化研究先鋒的地位,其把張愛玲定位為現代文學史上都市文學的終結者,讓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歐梵當年赴美求學時多有寂寞,便以看電影、聽音樂打發時間,由此竟也闖出一條新路,從而對電影工業特別是香港通俗電影有獨樹一幟的研究。還有,他對上至瓊瑤下至王文華等通俗小說也有高見。甚至于日本動漫《風之谷》,他竟用來作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謂大俗大雅,雅俗共賞。
在某種意義上,李歐梵并非甘于固守書齋學院的傳統知識分子,他表現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識分子。現代性理論是他的"手術刀",中國現代文學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歡",通俗文化是他的"業余愛好"。
再版序
中文版序
及時部分 都市文化的背景
及時章 重繪上海
第二章 印刷文化與現代性建構
第三章 上海電影的都會語境
第四章 文本置換:書刊里發現的文學現代主義
第二部分 現代文學的想象:作家和文本
第五章 色,幻,魔:施蟄存的實驗小說
第六章 臉、身體和城市: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
第七章 頹廢和浮紈:邵洵美和葉靈鳳
第八章 張愛玲:淪陷都會的傳奇
第三部分 重新思考
第九章 上海世界主義
第十章 雙城記(后記)
附錄
好書,很搶手,讀者很過癮。
好書好書,低價入手,名家名作,值得拜讀。
李歐梵的經典作品,重出江湖,值得一讀
海外現當代文學的第二代領軍人物,李歐梵先生,贊!
非常地滿意很喜歡哦
上海的民國風華。
作者和譯者都是好的
很喜歡的書,物流服務也不錯。
畢業論文可能會需要~
可以的,包裝很好,速度很快,很喜歡!
再版的好書,對于理解都市文化大有好處。
這本書一經問世就掀起了對上海文化研究的熱潮,本書將之前被人們忽視的文化元素例如畫報、月份牌等等都做了細致的研究,充分解釋了對于老上海的獨特的迷人情懷。人民文學出版社停印此書后,浙江大學出版社又再版此書,不僅對原文做了詳細的校對,還最新收錄了一篇作者在2016年發表的論文,可以說這本書的再版是誠意十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