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人比日本人相互信任度低?為何美國少女懷孕率比法國高?為何瑞典人比澳大利亞人更瘦?……一切社會問題,都指向同一個答案。
社會公平與收入分配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之寬令人驚訝。本書以大量的統計學實據,展現了不平等對社會中每一個成員的相互信任度、壽命、青少年懷孕、肥胖、精神疾病、犯罪率、社會流動性、教育等方面造成的不可忽視的巨大影響。
“階級固化”“中產焦慮”
種族問題激化,教育資源不均
SUV暢銷,抑郁癥增多
沉迷網購不能自拔,每到晚上食欲暴增
……
社會之“病”如此之多,新聞每天都在討論
而你是否想過,它們的背后有著同樣的原因?
用數據說話,一本書,給你答案
從人類社會誕生以來,“公平”就是一個大大的問題。我們不能脫離社會而生活在荒郊野外,而社會的公平與否直接關聯到我們幸福的方方面面。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再沒有一本書能比這闡發得更加清晰、曉暢的了。
兩位作者都有著深厚的自然科學背景,他們能將看似復雜的道理用簡約的方式來呈現,讓讀者輕松自如地走進這個看似高深莫測的理論王國。
這書的作者早已成為該話題在當今世界的代言人,威爾金森在TED上的演講吸粉無數;在充滿噪音、變數的當下,他們的聲音更能抓住眾人的靈魂。
理查德 威爾金森(Richard Wilkinson),在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影響方面的研究領域成果卓著;曾在倫敦經濟學院研究經濟史,后修流行病學,現為諾丁漢大學醫學院退休教授、倫敦大學學院榮譽教授及約克大學客座教授。
凱特 皮克特(Kate Pickett),約克大學流行病學教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項目基金科學家,曾在劍橋大學研究身體人類學,在康奈爾大學研究營養科學,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流行病學。
(及時章、一個時代的終結 節選)
我在乎財富,它能為朋友帶去禮物,能為生病的人提供治療。但就滿足日常需要而言,財富并不是特別重要。因為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只要填飽了肚子,就沒有什么兩樣。
——歐里庇得斯(Euripides),《伊萊克特拉》(Electra)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悖論:在人類物質與技術成就的鼎盛時期,我們卻充滿了焦慮,容易抑郁,為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感到擔憂,對自己的友誼心存疑慮,被驅使著進行消費,社群生活卻很少,甚至沒有。我們需要但缺少輕松的社會交往以及情感上的滿足;我們過度進食、著迷一般地購物與開銷,或是為過量的酒精、精神藥品和非法藥物所俘獲,試圖從中獲得安慰。
為何當人類的財富與舒適程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時,我們的精神和情緒卻經受著如此嚴重的痛苦?我們常常感到缺失的,只不過是享受朋友的陪伴,但就連這一點也顯得遙不可及。我們的生活聽上去就像是一場必須不斷求生的心理戰,不停地在與壓力和情緒衰竭作戰;但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已是如此奢華,甚至對地球構成了威脅。
受默克家族基金會(Merck Family Foundation)委托,哈伍德公共創新學院(Harwood Institute for Public Innovation)在美國展開的研究表明,人們感到“物質主義”阻礙了他們滿足自己的社會需求。一份名為《渴望平衡》(Yearning for Balance )的報告以面向全美的調查為基礎, 總結稱他們“對于財富和物質收益深深地感到喜憂參半”。[1] 大多數人都希望社會“擺脫貪婪和過剩,更加趨向于以價值觀、社群和家庭為核心的生活方式”。不過,他們還認為多數美國人并不將這些視為當務之急;他們相信,多數同胞變得“愈發原子化、自私和不負責任了”。結果就是,他們常常感到自己受到了孤立。然而,這份報告表示,當人們被劃分成焦點小組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時,他們“驚喜地發現其他人與自己持有相同的觀點”。我們感到了社會價值的缺失,覺得自己被驅使著追逐物質利益,但這種不安感并未促使我們為了共同的事業團結起來, 反而常常表現為一種純屬私人的矛盾心態,將我們彼此隔離開來。
如今,主流政治已經不再探討這些問題,不再嘗試通過某種人們共享的愿景來激勵我們建立更加美好的社會。作為選民的我們再也見不到任何認為能夠改變社會的集體信念了。幾乎所有人為之奮斗的目標不再是建立更加美好的社會,而是在現存社會中為自己謀得更好的地位。
重要的標志之一在于許多富裕國家的物質成功與社會失敗之間的鮮明反差。這表明,如果我們希望真正地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就應該把注意力從注重物質水平與經濟增長轉移到改善全社會的心理與社會福祉上。然而,一旦談及心理因素,討論往往就會傾向于僅僅關注對于個體的治療手段,政治思考似乎毫無成果。
如今,我們可以拼接出一幅全新的、令人信服的、邏輯一致的圖景, 提出令社會擺脫如此之多失調行為的對策。正確地理解現狀將有助于為我們所有人實現政治轉型,并提高生活品質。這將改變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改變我們投票的目的,改變我們對于政客的要求。
在本書中,我們表明了社會中各種關系的性質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收入差距的程度對于我們與他人的關系有著強有力的影響。我們將表明,不平等的程度是能夠強有力地影響所有人心理福祉的一項政策手段,而不是應歸咎于父母、宗教、價值觀、教育或是刑罰制度。過去,對嬰兒體重增長的研究表明,與充滿愛意的照顧者互動對于兒童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與此類似,如今,對死亡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表明了成年人具有何種社會需求,社會又該如何滿足此類需求。
早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英國政客便時常稱我們身處“破碎的社會”之中,感嘆社群的衰落,或是各種反社會行為的興起。金融崩潰令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破碎的經濟上。社會的破碎時常被歸咎于窮人的行為,經濟的破碎則被普遍歸咎于富人。在更高薪水與獎金的刺激之下,那些最受人信賴的金融機構的掌控者將警惕心拋到了九霄云外。他們搭建起了一座搖搖欲墜的紙牌屋,只有在一層脆弱的投機泡沫保護之下,這間紙牌屋才能勉力維持下去。然而事實上,社會與經濟的破碎都是不平等加劇的結果。
(第三章、我們為何如此在意不平等 節選)
自尊感與社會不安全感
要探究何種因素導致心理健康狀況呈惡化的趨勢,一項重要的線索在于:令人意外的是,有證據表明,與之相伴的恰恰是乍看上去被人們認為是自尊感的心理現象的增多。和過去進行對比,與圖表3.1呈現的焦慮情緒的趨勢十分類似,對自尊感的標準化衡量同樣呈現出清晰的長期上升趨勢。看上去情況似乎是這樣:盡管焦慮情緒不斷增多,但人們對自己也愈發持有積極的觀點。例如,人們更愿意表示為自己感到驕傲,更有可能贊同“我是有價值的”這樣的表述,并且似乎拋開了自我懷疑和自己是“無用的”或“壓根不夠出色”的看法。特文格表示,在1950 年代只有12% 的青少年贊同“我是個重要人物”這樣的表述,但到了1980 年代末,這一比例上升到了80%。
那么,究竟為何會出現這種變化?表面上,人們變得更加自信與變得更加焦慮與抑郁似乎是矛盾的。答案實際上在于,我們對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變得愈發焦慮,這反過來促成了一種防御機制,令我們在面對這樣的不安全感時能夠保持對自己的信心。該防御機制中含有一種不安全的、具有自我推銷性質的自負感,這種自負感經常被錯誤地當作強烈的自尊感。對于這些問題,似乎很難得出板上釘釘的結論,尤其是考慮到我們討論的是整個群體的一般趨勢。不過,讓我們簡短地考察一下自1980 年代的“自尊運動”以來所積累的證據吧,這些證據將表明發生了哪些情況。
多年來,許多研究小組考察了在某個時間點上個體間關于自尊感的差異(而不是一段時間以來人群的一般趨勢)。他們注意到,有兩個群體得分較高。在及時個群體中,伴隨著強烈自尊感的是積極的結果,往往與幸福、自信、能夠接受批評、善于交友等特征相關。然而研究還發現,另外一個得分很高的群體表現出了暴力與種族主義傾向,他們對于別人很冷漠,人際關系很差。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發明一種心理測試方法,區分健康的自尊感和不健康的自尊感。健康自尊感的核心是理由充分的自信心,能夠理性、確切地認識到自己在不同情況下的長處,并承認自己的短處。另一種自尊感主要是防御性的,含有對弱點的否認,是試圖鼓勵自己的內部機制, 目的是在自尊受到威脅時維持積極的自我認知。因此,這種自尊感總是脆弱的,就如同在黑夜里吹口哨壯膽一般,而且面對批評時的反應會很糟糕。具有不安全的強烈自尊感的人們對于別人往往很冷漠,過度專注于自己,過于在意成功以及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這種不健康的強烈自尊感常常被稱為“受到威脅的自負感”、“不安全的強烈自尊感”,或是“自戀心態”。將自戀心態與真正的自尊感區分開來,并對這種心態的趨勢進行比較研究,所需的數據直到相對較近的一段時間才能獲得。通過研究,特文格揭示了這種心態的上升趨勢。她發現截至2006年,三分之二的美國大學生在自戀心態一項上的得分要高于1982年的平均水平。如今,人們似乎已經普遍認可了這一點:變得愈發強烈的是不安全的自戀心態,而不是真正的自尊感;對于年輕人而言尤其如此。
意義深遠,勇敢,富有革命性。本書的結論非常純粹:我們在平等之下,生活會更好。
——《衛報》
書中證據難以辯駁。
——《經濟學人》
重塑我們社會的指南針,一個閃光的觀點。
——《獨立報》
一個勇敢并具創造力的觀點,書中分析極有遠見。
——《自然》
一個能解釋一切社會問題的萬用理論。
——《觀察家報》
好書!!美好總是相對的,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因為應酬而丟失了屬于自已的私人時間、因為欲望而焦慮彷徨。也許得到了在來時的路上所期待的,到最后卻發現,失去了在原點時的一切。
有愛就有夢
個人不太喜歡,感覺無法體會精華
很有思想和見地的一本書
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面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還沒開始看,包裝不錯
社科類暢銷書,公平確實能引發很多問題,很多現象都源于公平
當當可以說是非常棒了
幫朋友買的,朋友很喜歡,值得一讀
見解深刻,獨辟蹊徑,
值得一讀再讀
包裝很好 還沒讀
給單位買的書,挺不錯的。
早就想買了,還好趕上活動,真是太劃算了。
跟傳播學有關的書,有讀書公眾號在推薦,加上自己也有點感興趣,就決定買來閱讀啦!希望閱讀這本書之后,我能有所收獲!!!?*。?(ˊωˋ*)??*。
專業了一點!
很有趣的作品。
還沒開始看呢,被內容吸引而購買了此書。
書很好,值得收藏,就是能不能包裝的好點
不錯的書本
經典,很喜歡!
公平之怒,怒其不公。
好書。語言美好值得閱讀。帶閱讀者進入一種幸福的境界。
數據的分析
家里的各種書一直在當當買,值得擁有!
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引人入勝之處,只要你喜歡。
送貨真快啊,書真是不錯啊。
差不多越是不公平的社會,越是危機四伏。快遞給力,昨天下單,今天就到了。
從人類社會誕生以來,“公平”就是一個大大的問題。我們不能脫離社會而生活在荒郊野外,而社會的公平與否直接關聯到我們幸福的方方面面。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再沒有一本書能比這闡發得更加清晰、曉暢的了。
一本探討社會問題的書,好極了
世界會好嗎?揭示當今社會“病癥”之根源
物外推薦的書
書是好書,值得一讀
希望當當好好改進一下自己的包裝,不要用已經爛了的箱子,不要用大小不合適的箱子,空隙填充一下
公平也改變中國主要矛盾變化的因素之一
一本人人必讀的書。關于經濟發展和公平的不平衡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