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團圓》,不能不看張愛玲散文
全新修訂,華麗上市!
張愛玲遺稿《重訪邊城》首度發表;散佚作品《人間小札》《編輯之癢》《張看附記》首次收錄;包括張愛玲寫作生涯中的自傳體圖文集《對照記》;增補《年畫風格的太平春》《連環套創世紀前言》《把我包括在外》《惘然記前記》《草爐餅后記》《笑紋后記》6篇文章。
如果缺乏對張愛玲的生平與人際關系的深入了解,則很難讀懂《小團圓》。而本書所收《對照記》是解讀其中種種線索與人物的鎖鑰。談到該書,張愛玲說:"看過《流言》的人,一望而知里面有《私語》、《燼余錄》(港戰)的內容,盡管是《羅生門》那樣的不同。"可見,要想讀懂《小團圓》,必要熟悉張愛玲散文。張愛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張愛玲自己,這里有她一生的經歷與感受。
讀了《小團圓》,再去讀她的散文作品,如此才能真正體會張愛玲不同時期的人生體驗與藝術追求。而且不光是《私語》、《燼余錄》,還有《華麗緣》、《對照記》……張愛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張愛玲自己,這里有她一生的經歷與感受。——止庵
張愛玲的文學生涯是從創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沒有寫過一篇小說,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躋身二十世紀中國秀的散文家之列。——陳子善
張愛玲(1920-1995),中國女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散文《燼余錄》等。1952年離開上海,1955年到美國,創作英文小說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以及長篇小說《十八春》、《赤地之戀》等。
年畫風格的太平春
亦報的好文章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自序
愛默森的生平和著作
梭羅的生平和著作
憶胡適之
談看書
連環套創世紀前
夏志清:張愛玲是今日中國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國人都應當閱讀張愛玲的作品。
陳克華:世界上有華人華文的地方,就有人談論張愛玲。
白先勇:張愛玲的寫作風格獨樹一格,不僅是富麗堂皇,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意象。
南方朔:許多人是時間愈久,愈被遺忘,張愛玲則是愈來愈被記得。
木心:她稱得上"活過""寫過""愛過"。
侯孝賢:創作者的希望,是像張愛玲一樣創造出可以留傳下來的不朽作品。
蔣勛:張愛玲以詛咒的方式讓一個世代隨她一起死去.像一個大上海的幽魂,活在許多愛她的人的心中,她是那死去的蝴蝶,仍然一來再來,在每朵花中尋找它自己。仿佛因為她的死,月光都像魂魄了。
賈平凹:與張愛玲同活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李碧華:"張愛玲"三個字,當中粉紅駭綠,影響大半世紀。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
王安憶:她有足夠的情感能力去抵達深刻,可她沒有勇敢承受這種能力所獲得的結果,這結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這分量的。于是她便覺攫住自己,束縛在一些生活的可愛的細節,拼命去吸吮它的實在之處,以免自己再滑到虛無的邊緣。
葉兆言:她的大多數讀者恐怕都和我們一樣,或是覺得張應該一心一意寫小說。天知道這世界上有多少癡心人在白白地等待她的下一部小說。
王德威:五四以來,以數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贏得讀者持續支持的中國作家,除魯迅外,只有張愛玲。
楊照:她的時代感是敏銳的,敏銳得甚至覺得時代會比個人的生命更短促。
蘇童:我讀張愛玲的作品,就像聽我喜歡的音樂一樣,張愛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樂,也不是交響樂,而是民謠流派,可以不斷流傳下去的。
李渝:時間過去,運動過去,再看張愛玲,必須認可她的優越性。
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并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20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猶存。
李昂:這個女人好像替我及我們許多女人都活過一遍似的。
艾曉明:誰說張愛玲是避世的呢?她難道不是一直藉作品對讀者推心置腹嗎?那么,我們又怎么能說斯人已逝?在生活中、在作品中、在文學史中,我們注定還會時時遇到她,談到她——張愛玲。
劉川鄂:女人大都不珍惜自己的才華,以男人的喜好為喜好,以男人的價值為價值,張愛玲是一個難得的例外,她頑強地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處處有她的"此在"。
蔡康永:迷張愛玲的人,大多是貼身的迷、貼心的迷。
了解張愛玲很好的一本書,張愛玲母親的掙扎,代表了那個時代。也反映了當代女性。
很多張愛玲提供的照片。奶奶很美!!!散文,還不錯。平時可以隨便看看。
分了兩三次才記起張愛玲的十本書,這本書已讀完,很喜歡張的文字,作為收藏只之用。
張愛玲的話這么多年再讀還是覺得很有道理,也許這就是經典吧
如果缺乏對張愛玲的生平與人際關系的深入了解,則很難讀懂《小團圓》。而本書所收《對照記》是解讀其中種種線索與人物的最佳鎖鑰。
張愛玲全集07:重訪邊城(2012年全新修訂版)
張愛玲的全集,幾年前買過一套,現在再看,別有一番趣味。
喜愛張愛玲的書,之前已經買了不少她的書,她寫的書肯定要買來讀。
特別喜歡張愛玲的作品,又收一本嘍,物流挺快的,在當當買很多次了。
張愛玲作品全集,本來只想買《傾城之戀》,結果買了全套。
書本質量可以,但是張愛玲散文個人覺得平淡了
本書收錄了張愛玲不同時代的照片,這是這本書我所沒有想到的。有人說張愛玲是和瓊瑤一樣的言情作家,我不這樣認為,張愛玲寫愛情,可是她也寫了很多別的。愛情是人生無法避免并且永恒的主題。那些唾棄愛情的人,為什么又要享受戀愛的。我這樣說或許會受到質疑,但事實的確如此呀。紙質一般,收藏的朋友謹慎考慮。
張愛玲的作品已經讀了很多,那種敘述的方式簡直讓人無法擱下
打算收齊這套張愛玲全集,設計不錯,閱讀起來也很方便
很好,書的質量和紙張都很好,包裝也是很結實。文筆很好,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地方。讀完之后思索很多。好書的魅力就是這樣,讓人醍醐灌頂。當當的書質量都很好,是購書的天堂。以后還是會一直支持當當。愉快!!
張愛玲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書很棒!沒有任何褶皺
除了散文外,還有對照記。對照記部分全彩印刷,非常清晰,很棒!喜歡張愛玲,萬不可錯過這本書~
張愛玲的散文很直接,信息量不大,不如小說有看頭
張愛玲重返邊城,見到這字眼,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重慶,重慶是抗日時期的陪都,是當時很多仁人志士的報國目的地;第二想到的是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她與沈是由同一個文學評論家發現并引起廣泛關注的,并在中國文學史上確定頂尖的位置。再也想不到,張愛玲所說的邊城是臺灣和香港。她僑居美國多年后,回訪了這兩地,寫就了散文名篇《重訪邊城》,這里面并沒有劃時代的宏偉藍圖,只有最平常的百姓生活與自己的瑣碎體驗,這便是張一生寫作所提倡的“人性與日常”。這個月,讀張愛玲讓我學到了很多,收獲很大。這個什么時候需要寫一篇文章來理一理。很可惜,張愛玲有些書在大陸…
很多人喜歡張愛玲的小說,但是她的散文一樣好。
張愛玲為數較少的游記, 描繪的是臺灣的風景。有時代特色。
這本書我很喜歡,也反映了張愛玲的一些性格特點,挺好的
我直接就是看07 沒有看過前面的海上花 也沒有看其他的 其實買這本書是因為邊城 從字面上理解 就會很想知道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和張愛玲眼里的邊城有什么區別 但其實和我原本字面了解的是差了很多的。我想要在一個陽光慵懶的午后 好好品味這本張愛玲的重訪邊城。
張愛玲的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我想才女的一生無論精彩與否都能使文字如熠熠星光般璀璨動人吧。
張愛玲的一些散文,還有舊照片。張愛玲的家世古典與現代,華麗與凄涼的結合,像她的人和作品。這些可以從舊照片和張的說明里得到了解……
拿到這本書就急急的翻看起來,對于張愛玲的文字還是蠻喜歡的。這本書是張愛玲的散文集,里面有隨筆之類,還有小說的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收錄了張愛玲她自己歸整的相冊并附描述,看到了張愛玲年紀大一點遠在國外時候的照片,很難得。喜歡。
很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她的書基本都買齊了,最喜歡的還是半身緣和傾城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