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全球高校影視專業使用最為普遍的一本電影教科書,從1994 年出版以來已經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并修訂出版了三個版本。其在內容上浩繁淵博,上至電影誕生,下至21 世紀的新媒體時代,從劇情片、紀錄片到先鋒實驗電影,將百年電影發展史娓娓道來;在結構上則力求系統周詳、清晰,以年代和國家、地區為坐標,論述各個時期、區域內世界電影的發展動向。
此次影印出版的第3 版,繼續擴充對亞、非、拉等地區電影的研究篇幅,增添新媒體時代下的電影文化探討,體現了世界電影發展的趨勢。同時,保留深度解析等獨具特色的板塊,在縱向梳理電影發展整體線索之余,又在橫向上針對電影產業鏈條上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入分析,可謂點面結合。
影印版保留了原著的版式和索引部分,可以程度地滿足想要參考、學習和收藏原著的讀者們的需要。
風靡海外的電影史教材原文重現
貼近當下、完整周詳的暢銷經典
暢銷世界二十余年,貼近當代讀者,被譯為中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波斯文等多種語言的電影史教科書。美國著名電影電影理論家波德維爾夫婦嘔心瀝血之力作。
本書從電影誕生之初到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數字電影時代,縱覽百余年電影史的風云嬗變及演化。獨創的理論架構,涵蓋主流類型片、動畫片、紀錄片以及先鋒實驗電影發展脈絡,完整解析電影與社會文化。
新版深度分析梳理中國、印度、非洲等國家及地區的電影史源流,聚焦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的電影文化。影印版完整展現原著風貌,保留索引,方便閱讀查詢,滿足讀者研究、學習、收藏的需要。
大衛 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 1947 —)和夫人克里斯汀 湯普森(Kristin Thompson, 1950 —),當代美國重要的電影理論家,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榮譽教授,國際電影學界最多產、最偉大的教科書編撰者之一。波德維爾是“認知電影理論”的創始人,并以其對小津安二郎、愛森斯坦等人的“作者”研究,以及對電影敘事學、香港電影和電影風格史的研究而廣受尊敬,目前他受聘擔任法國電影資料館(Cinémathèque Franaise)顧問一職;湯普森則是新形式主義電影分析理論的領軍人物之一,她的Breaking the Glass Armor(1988)是公認的新形式主義經典著作。
波德維爾夫婦著有多部享譽世界的電影學專著,如《世界電影史》《場面調度的藝術》《好萊塢怎樣講故事》等。但若論在世界范圍內最暢銷、最深入人心的作品,則非這部《電影藝術》莫屬。
2007年3月,大衛 波德維爾以其對亞洲電影尤其是香港電影的持續關注而榮膺“亞州電影學術研究大獎”。
電影學院 影印叢書說明
出版前言
About the Authors
關于作者
Preface to the Third Edition
第三版序言
Part OneEARLY CINEMA
及時部分早期電影
1THE INVENTION AND EARLY YEARS OF THE CINEMA,1880s-1904
及時章 電影的發明與電影的早期:1880年代—1904
The Invention of the Cinema
電影的發明
Preconditions for Motion Pictures
電影誕生的先決條件
Major Precursors of Motion Pictures
重要的電影先驅
An International Process of Invention
電影發明的國際化進程
Early Filmmaking and Exhibition
早期電影制作和放映
Scenics,Topicals, and Fiction Films
景觀片、時事片和劇情片
Creating an Appealing Program
創造一種吸引人的節目
BOX:THE SPREAD OF THE CINEMA AROUND THE WORLD:SOME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深度解析: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一些典型例子
The Growth of the French Film Industry
法國電影工業的成長
BOX:GEORGES MLIS,MAGICIAN OF THE CINEMA
深度解析:喬治 梅里愛,電影魔術師
England and the Brighton School
英國與布萊頓學派
The United States:Competition and the Resurgence of Edison
美國:行業競爭和愛迪生的東山再起
Reference 參考文獻
2THE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THE CINEMA,1905-1912
第二章 電影的國際化擴張:1905—1912
Film Production in Europe
歐洲的電影制作
France:Pathé versus Gaumont
法國:百代與高蒙
Italy:Growth through Spectacle
意大利:依賴于奇觀電影的成長
Denmark: Nordisk and Ole Olsen
丹麥:諾帝斯克和奧爾 奧爾森
Other Countries
其他國家
The Struggle for the Expanding American Film Industry
極力擴張的美國電影工業
The Nickelodeon Boom
鎳幣影院的興盛
The 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 versus the Independents
獨立制片與電影專利公司的對抗
Social Pressures and Self-Censorship
社會壓力與自我審查
The Rise of the Feature Film
長片的興起
The Star System
明星制
The Movies Move to Hollywood
電影中心移向好萊塢
The Problem of Narrative Clarity
敘事的清晰度問題
Early Moves toward Classical Storytelling
走向古典敘事的早期步伐
An International Style
一種國際化風格
BOX:THE BEGINNINGS OF FILM ANIMATION
深度解析:動畫片的開端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3NATIONAL CINEMAS,HOLLYWOOD CLASSICISM,AND WORLD WAR I,1913-1919
第三章 民族電影、好萊塢古典主義與及時次世界大戰:1913—1919
Part TwoTHE LATE SILENT ERA,1919-1929
The American Takeover of World Markets
美國電影占領全球市場
The Rise of National Cinemas
民族電影的興起
Germany
德國
Italy
意大利
Russia
俄羅斯
BOX:THE BRIEF HEYDAY OF THE SERIAL
深度解析:系列片的短暫繁榮
France
法國
Denmark
丹麥
Sweden
瑞典
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
古典好萊塢電影
The Major Studios Begin to Form
大制片廠開始形成
Controlling Filmmaking
操控電影制作
Filmmaking in Hollywood during the 1910s
191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制作
Films and Filmmakers
電影與電影制作者
BOX:PRECISION STAGING IN EUROPEAN CINEMA
深度解析:歐洲電影的場面調度
Streamlining American Animation
美國動畫片的流水線化
Trends in Smaller Producing Countries
出產電影較少的國家的制片傾向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無聲電影后期:1919—1929
4FRANCE IN THE 1920s
第四章 1920年代的法國電影
The French Film Industry after World War I
“一戰”后的法國電影工業
Competition from Imports
來自進口影片的競爭
Disunity within the Film Industry
電影工業內部的矛盾
Outdated Production Facilities
陳舊的制作設施
Major Postwar Genres and Filmmakers
戰后重要的電影類型和電影人
The French Impressionist Movement
法國印象派運動
The Impressionists’Relation to the Industry
印象派與電影產業的關系
A CHRONOLOGY OF FRENCH IMPRESSIONIST CINEMA
法國印象派電影年表
Impressionist Theory
印象派電影理論
Formal Traits of Impressionism
印象派電影的形式特征
The End of French Impressionism
法國印象派的終結
The Filmmakers Go Their Own Ways
電影制作者走向自己的拍片方式
Problems within the Film Industry
電影工業內部的問題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5GERMANY IN THE 1920s
第五章 1920年代的德國電影
The German Situation after World War I
“一戰”之后德國的處境
Genres and Styles of German Postwar Cinema
戰后德國電影的類型與風格
Spectacles
奇觀電影
The German Expressionist Movement
德國表現主義運動
A CHRONOLOGY OF GERMAN EXPRESSIONIST CINEMA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年表
Kammerspiel
室內劇
German Films Abroad
德國電影在國外
Major Changes in the Mid-to Late 1920s
1920年代中期到晚期的重要變化
The Technological Updating of the German Studios
德國片廠的技術更新
The End of Inflation
通貨膨脹結束
The End of the Expressionist Movement
表現主義運動的終結
New Objectivity
新客觀派
BOX:G. W. PABST AND NEW OBJECTIVITY
深度解析:G. W.帕布斯特與新客觀派
Export and Classical Style
出口與古典風格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6SOVIET CINEMA IN THE 1920s
第六章1920年代的蘇聯電影
The Hardships of War Communism,1918-1920
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困難處境:1918—1920
Recovery under the New Economic Policy,1921-1924
新經濟政策下的復蘇:1921—1924
Increased State Control and the Montage Movement,1925-1930
日益增強的國家控制和蒙太奇運動:1925—1930
Growth and Export in the Film Industry
電影工業的成長與電影輸出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vism
構成主義的影響
A New Generation:The Montage Filmmakers
新一代:蒙太奇電影制作者
A CHRONOLOGY OF THE SOVIET MONTAGE MOVEMENT
蘇聯蒙太奇運動作品年表
裝幀精美,收藏了
。
漂亮,便宜,物流快,服務好,質量好,好評
不是很難的英語
書很好,印刷質量好
書很好 還沒看 看了之后再評價
物流嗖嗖的快, 還沒來得及看
好!可惜是英文版!
買錯了,買成英文版本的了,已經順利退貨。贊
影印版,原文讀著很有提高英語水平的作用
好
客服態度很好
好
很好,可惜還沒時間啃
發貨快書質量好支持當當
好評
不錯。
全英文版,看不懂。
書很好!!
真的是很干貨的一本書 快遞包裝也很扎實 不過封面有個小角被壓到了 還是很滿意
書沒得說,但是這個包裝太不走心了。
太棒了,物超所值的電影教材!
書脊的角被磕了一塊,心疼
不錯不錯。
哈哈哈哈哈哈沒注意是英文版,不過值得收藏!
沒有翻譯,說明不足,慎購
很好的書,但愿對寫作有幫助
書比我想象的厚,大,雖然是全英文,但每一題目都有中文翻譯,不至于看偏題,大概的意思看懂
很全很詳細的一本世界電影史,向對我這種專業性的學生來說很有幫助,一般人看看拓寬眼界也可以,但是英文版的閱讀難度較大,需要仔細研讀。
800頁全英語,但是內容很贊,學電影相關的一定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