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修訂版)圖書
人氣:44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修訂版)

杜石然和范楚玉等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是國內外及時部以時代先后順序綜合論述中國科學技術通史的專著。結合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社會背景,《中國科學技術史稿》給出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初始、體系形成、高潮的...

內容簡介

杜石然和范楚玉等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是國內外及時部以時代先后順序綜合論述中國科學技術通史的專著。結合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社會背景,《中國科學技術史稿》給出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初始、體系形成、高潮的起落等合乎科技發展自身內在規律的分期闡述。對我國傳統科學技術(農、醫藥、天文歷法、數學、地理、地圖、建筑、機械、制瓷、造紙、橋梁……)各個方面的杰出成就,從文獻學、考古學、歷史學、比較文化史學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充分論說。對我國近代科技發展遲緩、滯后的原因也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作者簡介

陳美東,1942年2月生,福建省連江縣人。1964年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天文大地測量系,196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后歷任該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該所副所長、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副主席,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合會理事等職。 金秋鵬(1943.8.20-2002.4.13),福建泉州人,回族。1964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副會長。從事中國科學技術通史、中國造船與航海史的研究工作。在中國科學技術的發生和發展、中國科學和中國社會、中國古代科學家。中國古代的科學思想、中國歷史上的造船和航海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致力于開拓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綜合研究新領域。近百篇、論著(含合著)近二十部,多次獲國家圖書獎,一項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杜石然 吉林市人,1929年生,1951年東北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后,先后供職于吉林、長春兩地圖書館,業余時間開展中國數學史學習和研究,1954年開始有成果發表。1957年考人中國科學院科學史研究所攻讀中國數學史碩士研究生,師從李儼、錢寶琮。畢業后留所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通史研究室主任。還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數學會理事。1990年赴日,曾任日本東北大學客座教授(1990)、佛教大學教授(1991—2001),并任該校碩士、博士生指導教官。授業科目:中國古代科技史、中國古代思想史,等等。 范楚玉 江蘇靖江人,1932年10月15日生,195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1963年—1967年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生,導師夏緯瑛先生,畢業后留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1978年)、副研究員(1987年)、研究員(1990年)。還曾擔任研究所科研處長,中國農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史學會秘書長等職,為科學史研究工作的規劃、運營、提高、干部培養等工作作出貢獻。個人專業領域為中國農學史、中國生物學史、中國科學技術通史。主要論著有參加杜石然負責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獲國家科技圖書二等獎)、《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在多卷本《中國科學技術史》(盧嘉錫主編)工作中,是整個叢書的編委會成員并擔任了《農學卷》副主編。還曾參加河北教育出版社組織編寫的《中華文明史》、任繼愈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典籍通匯》(任農學卷主編)的編寫工作。還與茍翠華、汪子春合作編寫了《悠久的中國農業》、《農學與生物學志》(《中華文化通志》"科學技術典")等。此外,發表的論文共有四十余篇。較重要的有《夏小正及其在農業史上的意義》、《西周農事詩中反映的糧食作物選種及其發展》、《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人們對地的認識》、《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的天時、地宜、人力觀》、《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中的天時、地宜、人力觀》、《陳旉的農學思想》等等。其他在科技文獻整理、校釋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如與陳美東等四人合作編寫的《簡明中國科學技術史話》曾多次印刷,社會影響較廣。 周世德 江蘇揚州人,1921年生,1946年畢業于重慶大學。中國科學院古代工藝史四年制研究生畢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長期從事中國古代造船史和兵器史研究,在這兩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在造船方面,開創我國古代三大船型之一——沙船的系統之研究,其《中國沙船考略》被日本學者松浦章譽為具劃時代意義。對我國古代船舶設計、船舶屬具的系統研究等也都有開創意義,還提出研究造船史的新方法。對我國宋元時期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也有深人的開拓性研究。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造船工程學會造船史研究會顧問、兵工學會兵器史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卷》編委會委員兼《機械工程卷》主編。主要著作包括《雕蟲集》等。

目錄

及時章原始技術和科學知識的萌芽

一偉大的祖國,古老的文明

二勞動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三從采集狩獵到原始農牧業

四原始工藝技術

五自然科學知識的萌芽

六原始自然觀

本章小結

第二章技術和科學知識的積累

一奴隸制度的出現與科學技術

二青銅時代和青銅冶鑄技術

三農業生產技術

四手工業技術

五初期的天文學和數學

六物候和地學知識的積累

七初期的醫藥學

八天命觀與陰陽五行說的起源

本章小結

第三章古代科學技術體系的奠基

一社會大變革與科學技術

二鐵器時代的到來與冶鐵技術

三精耕細作傳統的開始形成與生物學知識

四大型水利工程的開始興建

五《考工記》——手工業技術規范的總匯

六《墨經》中的科學知識

七天文學和數學的進步

八地學著作的出現

九醫學理論的初步建立

十諸子百家的自然觀和學術爭鳴

本章小結

第四章古代科學技術體系的形成

一封建制度的鞏固與科學技術

二農業科學技術和水利工程

三生產工具、兵器的鐵器化和冶鐵術的成熟

四天文學體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學家張衡

五數學體系的形成

六地圖測繪技術與疆域地理志

七醫藥學體系的充實與提高

八造紙術與漆器工藝

九建筑、交通及紡織技術

十學術思想和王充《論衡》

十一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

本章小結

第五章古代科技體系的充實和提高

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狀況

二賈思勰和農學名著《齊民要術》

三天文學的一系列新發現

四杰出的數學家劉徽和祖沖之

五地學的新進展

六醫藥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七煉丹術和化學

八制瓷、灌鋼和建筑技術

九機械制造的新成就

十自然觀和宇宙論方面的論爭

本章小結

第六章古代科學技術體系的持續發展

一經濟和科技文化繁榮的大帝國

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三冶金和紡織技術

四都市建設和橋梁工程

五地理學的成就和大運河的開鑿

六算經的注釋和數學的發展

七天文學和杰出的天文學家一行

八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和造紙技術

九煉丹術和化學的發展

十中醫藥學的進步

十一中外交往和科學技術交流的發展

十二柳宗元、劉禹錫的自然觀

本章小結

第七章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

一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社會背景

二火藥和兵器的進步

三指南針的發明與航海造船技術

四雕版印刷的盛行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五的科學家沈括

六農業生產和農學的高度發展

七數學的輝煌成就

八天文學發展的高峰和著名的科學家郭守敬

九地學與水利建設

十醫藥學的發展

十一瓷器和冶金的進展

十二建筑與橋梁技術

十三紡織技術

十四中外科技交流

十五張載和朱熹的自然觀

本章小結

第八章傳統科學技術的緩慢發展

一資本主義萌芽及其緩慢發展

二鄭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術

三先進的冶金技術

四黃河、大運河的治理和鹽堿地的改造

五"一歲數收"技術與新作物的引進

六建筑技術的普遍提高

七商業數學與珠算

八聲學知識的新發展

九傳染病學和外科的成就

十地方志的科學價值

十一明末著名科學家及其著作

十二"理學"、"心學"的泛濫和啟蒙思想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九章西方科學技術的開始傳入

一沒落中的封建社會

二耶穌會傳教士來華及其影響

三對待西方科學技術知識傳人的政策和態度

四康熙帝和清初全國地圖的測繪

五西方天文、數學知識傳人后取得的成就

六其他科技成就

七乾嘉學派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十章近代的科學技術

一近代中國的社會

二洋務運動和西方科學技術知識的大量傳人

三各種自然科學知識的傳人

四各種技術知識的傳人

五西方醫學知識的傳人

六20世紀初期的中國科學和技術

本章小結

結語

一科學技術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二科學技術發展的社會條件

三關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體系問題

四中國科學技術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人名索引

書名索引

后記

修訂版后記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8 12:16: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

2017-11-11 15:17: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嗯,還可以,當當的書一向不錯。

2015-03-19 23:20: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評價很高,希望書可以優惠一些

2015-06-08 15:23:03
來自小小新5**的評論:

方便,便捷,省事,整體感覺不錯。

2015-07-08 17:33:06
來自皓玥卿**的評論:

很好的科普類歷史讀物,內容很豐富!

2016-08-27 22:54: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需要細細品味

2016-09-03 17:17: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2016-09-26 12:29: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收到了 很快就到了 書籍很好 還么有拆開 不過看著都完美

2016-11-01 20:50: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信息量太大

2016-11-10 16:05: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

2016-11-16 12:37: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朋友考博用的書,質量很好!版本也對。

2016-11-19 08:56:4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N次采購,這次快遞很給力,本以為要好幾天,沒想很晚下單第三天就到了,內容豐富,紙質好,

2017-02-08 23:13: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等了很久的一本書

2017-02-16 22:37:54
來自***(匿**的評論:

比李約瑟的書合算多了,讓消費的起。

2017-05-02 16:58: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好好研讀。書一定要選精品,感謝當當的活動。浮躁的當下,需要靜下心來讀書。

2017-06-19 14:06:08
來自東***(**的評論:

書的質量很好,包裝精美,送貨及時,好評!

2017-07-10 10:08: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第一次在當當網買書,感覺不錯

2017-07-16 11:08: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正,就是沒有塑膜包裝,不知被書偷了

2017-08-31 10:50: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9-07 20:00: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用來準備考試

2017-09-10 08:36: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9-11 21:29: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質量好,正品

2017-10-08 20:03: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送貨很快。

2017-10-13 13:20: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在單卷本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這本的篇幅最大,字數最多,盡管價格并不便宜,但與同類的書籍相比,性價比較高。這本書是一部以時代先后順序綜合論述中國科學技術通史的專著。結合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社會背景給出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初始、體系形成、高潮的起落等合乎科技發展自身內在規律的分期闡述。對我國傳統科學技術各個方面的杰出成就,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充分論說。對我國近代科技發展遲緩、滯后的原因也進行了相關的探討。如果只想通過一本書了解中國科學技術史,這本書應當是首選。

2013-10-12 18:37:26
來自rain198**的評論:

書很好,就是在運輸途中壓壞了一個角 有些心疼啊~~

2014-11-09 12:45: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字很大,比較容易讀下去,我很喜歡。希望能夠堅持下去

2014-10-06 23:49:38
來自清致**的評論:

修訂版據說只修訂了一些插圖,但是這本書對初學者來說很適合入門,“史稿”離“史”還有距離,但總是勝于無。

2015-03-27 17:02: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杜石然和范楚玉等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是國內外第一部以時代先后順序綜合論述中國科學技術通史的專著。結合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社會背景,《中國科學技術史稿》給出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初始、體系形成、高潮的起落等合乎科技發展自身內在規律的分期闡述。對我國傳統科學技術(農、醫藥、天文歷法、數學、地理、地圖、建筑、機械、制瓷、造紙、橋梁……)各個方面的杰出成就,從文獻學、考古學、歷史學、比較文化史學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充分論說。對我國近代科技發展遲緩、滯后的原因也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2017-09-20 15:29:4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长丰县| 定西市| 南召县| 垦利县| 柳河县| 安福县| 潼关县| 桐柏县| 阿尔山市| 六盘水市| 九江县| 综艺| 迁西县| 盐津县| 临安市| 吉安市| 逊克县| 纳雍县| 中超| 洮南市| 苍南县| 湘潭市| 方正县| 手游| 玛纳斯县| 霍山县| 鹿泉市| 岳阳市| 汶上县| 珠海市| 沾化县| 怀远县| 宁远县| 左云县| 富川| 红原县| 广德县| 仁寿县| 平武县|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