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香港政府被普遍認為在"地少人多,土地稀缺"的香港締造了"居者有其屋"的神話,從而成為內地政府學習與借鑒的榜樣。事實上,中國內地在1998年以來的住房制度改革中也確實學習借鑒了香港的很多做法,尤其是從香港舶來的一整套土地批租制度。已有研究和媒體宣傳中,對于以土地的嚴格控制和公共住房政策為核心的"香港模式"更多的是推崇和贊譽,而鮮有對"榜樣"的質疑。
"香港模式"究竟是好榜樣,還是壞典型?以此為榜樣的中國內地政府,是否能尋獲解決內地房地產市場諸多問題的良方?我們常傾向于將內地作為香港的參照標準,得出香港是個好榜樣的結論,把兩個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差異巨大的地區(qū)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得出毫無懸念的結果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當務之急,是將"香港模式"置于經濟發(fā)展水平相似的國家和城市之列,通過比較,對其進行客觀的評估,進而加深其認識,并進行必要的反思。
本書正是基于以上的邏輯,以香港為鑒,期待能夠為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改革與發(fā)展探索出前行的方向,甚至尋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
陳友華,男,1962年7月生,自1980年起先后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和德國馬爾堡大學社會科學與哲學系,并分別獲得理學學士、理學碩士與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河仁社會慈善學院常務副院長,南京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主任。主要從事人口學、社會學、社會政策、公益與慈善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專著多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50多篇,獲省部級成果獎10次,2007年獲"全國青年人口學者獎"。
呂程,女,典型八五后。童年懷抱過"香港夢",愛過港劇,追過港星。年少負笈離家,北上就讀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輾轉南下于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碩士畢業(yè)。從事住房、人口等社會熱點問題研究。現懷揣學術理想,腳踏社會現實,于南京大學哲學系工作。
上篇 好榜樣還是壞典型
第1章 香港土地真的稀缺嗎
香港房地產業(yè)三大怪
二戰(zhàn)后土地房屋需求的大爆炸
香港土地真的稀缺嗎
第2章 港府的土地經營策略
高拋低壓限制供給
土地用途管制與囤地
城市規(guī)劃的碎片化
放開容積率管制
雄心勃勃的填海計劃
"土地饑渴營銷策略"助推房地產價格
第3章 公共住房:給予還是剝奪
政府理性算計下的公共住房決策演變
中低收入者置業(yè)夢碎與蝸居
"中慘階層":政府和財閥的提款機
第4章 好榜樣還是壞典型
土地壟斷與批租:殖民掠奪與土地財政較大化
土地財閥:政府的包稅商
民主缺失:土地壟斷的溫床
房地產利益的博弈:政府、財閥吃飽,中低收入者跌倒
政策難安:房貴傷民、房賤傷民
房地產泡沫:隨時引爆的定時炸彈
中篇堅守還是逃離
第5章 高房價:香港經濟"的晚餐"?
香港的高房價是空中樓閣
香港經濟的未來決定香港房價的命運
脆弱的預期:房價短期暴漲暴跌元兇
高房價:香港經濟"的晚餐"
HongKongisDying?!
第6章 香港的優(yōu)勢與癥結
香港奇跡?
簡單事實:流汗而非靈感
競爭優(yōu)勢:如何理解
壟斷中介經濟:大勢已去
無根產業(yè):岌岌可危
"三高"劣勢:由盛至衰的加速器
第7章 未來城市競爭:香港的命,如何操盤
"紐倫港":臆想還是現實
東亞大都會:硝煙與割據
珠三角:群雄并起,三足鼎立
世界大城市:成功的奧秘
威尼斯的衰落:香港的前車之鑒
迪拜:阿拉伯世界的香港
第8章 資本逃離:正在進行時
危機即逃亡
資本正在逃離
晚餐結束,誰來買單
香港故事的尾聲
下篇 洞悉香港,讀懂內地
第9章 城市化進程中房價和地價的關系
引致需求:房價推動地價
城市化、住房與引致需求
政府干預:土地反向作用于房價
第10章 土地饑渴營銷與房地產價格螺旋
土地稀缺:概念模糊與混淆
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下農村宅基地的低效占用
城市化、人口集聚與土地的集約利用
土地饑餓營銷法推高地價與房價
第11章 土地即權力:壟斷霸權與土地價值理念錯位
"土地財政"與政府"增長智慧"
土地財政與透支未來和代際不公
土地霸權:土地所有權壟斷
"地利共享"的價值理念
第12章 "國五條"背景下樓市熱點問題討論
調控落空,房地產價格高企都是地方政府的責任?
僅有房地產開發(fā)商在囤地?
被妖魔化的房地產開發(fā)商
多方博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房地產調控會否誘發(fā)地方財政危機?
政策難安,媒體助瀾,加劇恐慌
房地產調控下房荒和鬼城的同現
后記
但是,即便地方政府按照中央政策落實調控,就可實現房價的平穩(wěn)甚至降低嗎?我們可以借鑒2012年底香港樓市調控陸續(xù)出臺"雙辣招"的情況,買家印花稅與雙倍印花稅加起來,非本地居民及公司買家的稅率可高達23.5%,本地居民購買第二套房的稅率則為8.5%。以港府的執(zhí)行效率,此項措施被嚴格執(zhí)行無誤。但港府數據顯示:2013年4月份房價僅微降0.7%,而成交量卻暴跌至2003年SARs期間水平,地產行業(yè)面臨危機,地產股大跌,200萬港元以下小戶型被炒高,普通港人首次置業(yè)更難,地產商、地產從業(yè)人員屢次逼宮,甚至出現萬人上街大游行,迫使梁振英公開表示"雙辣招"是政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采取的措施,保障當樓市轉趨穩(wěn)定、土地供應充足,他將會及時個贊成取消樓市管理需求措施。"(中國新聞網,2013)同樣,北京作為"國五條"調控最嚴城市,卻是調控以來房價上漲幅度較大的城市。
中國房地產市場主要表現為供不應求,其有效應對辦法是在抑制需求的同時,增加供給。而中央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卻走錯了方向,增加交易成本①,增加房地產開發(fā)商與購房者的融資或貸款難度與成本,從而對需求與供給實行雙重打壓。從歷次房地產調控效果看,對需求的打壓有限,且很多需求只是被推遲,而不會因此而消失。與此同時,對供給能力的打壓則是前所未有的,且大大超過對需求的打擊力度,進一步扭曲了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結果是房荒、市場恐慌和房價報復性上漲。
政府壟斷了土地的一級市場,土地的供給不會隨需求增加而自然增加,土地供給量受行政力量支配而非供求定理支配。土地指標由中央政府嚴格控制,屬指令性計劃,且為此編造了諸多借口。為了讓土地多賣錢,地方政府自然不愿意充足地供應土地,自然會受到很強的激勵去人為地制造土地供應的短缺(衛(wèi)志民,2012)。由此可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是一個真正的市場,屬于"計劃"+"市場"型,至少土地沒有市場化,還是嚴格按照中央政府的指令性計劃推出土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權貴資本主義的典型。
政府利用土地饑餓營銷策略等推高了地價與房價。但不能因此將高地價與高房價的責任全部歸咎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實際上才是幕后的較大推手。我們經常看到:中國城市化發(fā)展迅猛的地區(qū)同時也是地價與房價增長最快的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往往也是城市土地供給短缺的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土地短缺并不是因為這些地區(qū)無地可供,有時也非地方政府不想增加土地供給,而是受到中央政府土地供應指標的嚴格限制。
實際上,許多地方政府希望增加土地供給,通常做法有二:一是到中央政府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二是土地指標的異地交易。
例如,由于東部沿海某市的城市化與人口集聚速度太快,上級政府分配給該市的用地指標遠遠不夠,而該省另一城市的城市化發(fā)展速度相對較慢,且人口外流嚴重,上級政府分配給該市的用地指標出現富余。在此情況下,相對發(fā)達的某市從相對不發(fā)達的另一城市購買用地指標。由此可見,政府用地指標分配的不合理也是導致目前部分地區(qū)用地緊張的影響因素之一。只要稀缺,都可能成為一種商品,土地指標在中國也早已演變成為一種商品,這就如同中國股市的殼資源。由此可見,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上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國土資源部自然希望用地指標越少越好,用地指標越緊張,掌握用地指標分配的國土資源部的權力也就越大,從而為實現部門利益較大化與權力尋租創(chuàng)造了條件。由此可見,權力有時既不屬于"君權神授",也不來源于公眾的授予,而是通過問題建構而獲得的。
僅有房地產開發(fā)商在囤地?我們時常看到:一方面,幾乎每一座城市都在高喊城市化發(fā)展速度快、社會經濟發(fā)展迅猛,對土地需要急劇膨脹,上級政府分配給當地的用地指標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們又看到許多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比例只及計劃用地指標的50%左右。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原因就在于不僅房地產開發(fā)商是經濟人,政府更是經濟人,而且是被賦予公權力的強經濟人。房地產開發(fā)商看到政府人為制造土地供應緊張來哄抬地價,形成地價長期上漲預期,進而囤地……P255-256
……
書很好,價格優(yōu)惠,會仔細研讀
當當書籍就是不錯,印刷很清晰,排版好,物流服務好!價錢優(yōu)惠!
書籍印刷得很清晰!物流好。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yōu)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涂有蜂蜜的書本,是為了讓他…
書不錯,物流太不行了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好
套路,必須懂點
可以
不多說,好東西
書名是香港房地產神話,但關于香港房地產情況基本沒有一手的調查數據,大段大段引用二手數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該書的很多論述充滿了廖誤。書中還夾雜了許多私貨,鼓吹土地私有化,請問中國如果沒有土地國有化,基礎設施建設如何有效征地?如果沒有土地招拍掛,地方政府從哪里拿錢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別告訴我這是從你的交的稅出的。
收獲很大 要再細細看幾遍。
剛收到貨,價格就降,看不懂的當當!無語……
新概念是經典中俄經典,所以沒有什么可挑剔的。不過這套B的后半部門還是有點難度的,個人感覺比1A的前半部分難。也許是AB和1A1B之后不是同一個教育專家出的緣故吧。
好評一直喜歡當當
完好沒有破損
很好的書,瀏覽一下,對認識大陸市場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