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為那些已經在使用或者計劃使用已故的海因茲 科胡特(Heinz Kohut)關于自體心理學的概念的專業人士,如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工作者,提供一些洞察和指導。通過對理論與實踐的整合,作者從自己的治療經驗中提供個案素材,向人們展示如何將自體心理學運用到各類來訪者身上,其結果不僅使人受益,而且令人振奮,有時還充滿著驚喜。
作者:(美國)懷特(Marjorie Taggart White) (美國)韋納(Marcella Bakur Weiner)譯者:吉莉
懷特(White M.T.)博士(1915—),是自體心理學研究會的創始人兼董事,該會一直為心理咨詢師提供自體心理學培訓和督導。她也是美國心理治療和心理分析委員會的督導教師,同時是APA自體心理學分會的創始人之一。她在紐約市私人執業,曾發表過多篇精神分析及自體心理學論文。
韋納(Weiner M.B.)博士(1925—),是福特漢姆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院的兼職教授,并且在紐約市私人執業。她曾發表過大量論文,出版過的圖書被翻譯為多國語言。
自體心理學,自1971年科胡特提出系統的自體心理學概念至今,已經發展了近四十年。從最早受到傳統精神分析界的質疑,到成為當代精神分析重要且眾所贊同的一支,時間逐漸明證了科胡特思想的價值。自體心理學的共情、自體客體、主體間性、修復等概念,也影響了當代精神分析及心理動力學的理論進程和臨床實務工作。
中國的臨床精神分析從中德精神分析項目開始,至今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由肖澤萍、曾奇峰、施琪嘉、吳和鳴、仇劍鎣等前輩老師們的努力傳播,精神分析正在當代中國社會開花結果。同時,隨著當代中國精神分析與國際精神分析更深入的接軌,作為當代精神分析重要一支的自體心理學,也正獲得越來越多的中國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的關注和學習。
本書可以說是目前為止好的經典自體心理學的入門著作之一。精神分析初學者開始接觸自體心理學時,如果上來就閱讀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的著作,如《自體的分析》、《自體的重建》、《精神分析治愈之道》等等,會感到十分吃力。科胡特本人在經典精神分析以及自我心理學中都有深厚造詣,而當時他所處的時代需要他向傳統精神分析學者給出自體心理學的答復回應,所以初學者很容易因其著作中呈現出的多種精神分析觀點與自體心理學觀點的交錯而迷惑,無法直接輕松理解和把握自體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實操框架。而本書則幫助初學者跨越了這一學習的鴻溝。兩位作者是跟隨科胡特多年的嫡傳弟子,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精神分析治療和案例督導經驗,用清晰的條理有力地闡述了自體心理學。所以我十分推薦希望了解自體心理學的同道閱讀本書。
自體心理學,是站在對人類充滿同情的人文立場來理解人性的。人性中的自戀需要,在科胡特的經典觀點中被充分揭示和接納,他提出自戀來源于人類的本性,它是人類生命意義及創造力的源泉,是一種自我珍惜的主體感受,它應該被充分尊重。同時,自體心理學關注的是,在自戀包容和同調的基礎上“恰好的挫折”和修復的作用,因為原始自戀只有被恰好的挫折修正后才能夠產生社會人際的適應性結構。所以潛意識到意識、情感的矯正經驗兩大技術,構成自體心理學臨床工作的中道。因此,有人以為自體心理學是那種只共情而沒有界限的“你好我也好”的療法,其實是一種重大誤解。
本書之前已有臺灣譯者翻譯的中譯本。但必須指出,如果從自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臺版書中那篇很長的中文導讀,誤導了許多人對自體心理學的理解。因為它誤解了自體心理學本身的定位,把自體心理學僅僅作為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療法技術來討論。從1971年初創自體心理學的理念來說,那或許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后來這一理念早已經被科胡特本人所修正(1978、1984)。自體心理學的基礎理念是將人主體的自戀本性放在精神的核心位置來考慮人和精神分析工作的,因此它不局限于自戀型人格障礙,還包括對各種自戀疾患、神經癥、意義空虛感等的討論。
自體心理學當代的發展,已經超越了經典自體心理學相對靜態的框架,在伍爾夫、史托羅樓等帶領下正走向一個更新的當代精神分析方向,這是和主體間性這個概念的發展緊密相連的。它除了保留了對人性尊重的積極態度外,還反思了科胡特在經典自體心理學初見端倪但尚未有深入思考的領域,他們在研究心理治療的動態互動過程、現象學、存在主義、實證研究等方面獲得了很大的進展。史托羅樓的主體間性精神分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代最前沿的精神分析研究方向——波士頓變化過程小組的研究。這些都引導了我們對精神分析以及人類人性觀點的未來展望。
徐鈞2012年11月18日于南嘉心理咨詢中心
為什么稱本書為“真正的”心理咨詢寶典呢?因為在閱讀它時,我總能從靈魂深處爆發出一種共鳴。在觀賞作者對理論的細致解讀與案例的生動描述時,時常會發現,自己在人生不同階段中的一些內心體驗的片段被赤裸裸地剖析、袒露了,似乎自己的內心從來沒有被別人這樣深刻地理解、觸摸過,除了一種醍醐灌頂的舒暢之外,更有對自體心理學模式下共情方式的欣賞與贊嘆。傳說中貼近體驗的共情,原本是如此的感人、誘人,讓人在一瞥之間已然欲罷不能。
——吉莉
書單上的書籍,還未來得及看,我在看拖延癥系列
自體心理學一個新興的學科,學習心理學還是要看看。
好得很,案例理論結合,適合初次接觸字體心理學的。
一本自體心理學的入門讀物 但理論的深度絕對夠 案例與實際的結合
這本書還沒來得及看 但是自體心理學是必須要了解的
很不錯的一本書,推薦學習動力學和存在主義治療的人都了解一下自體心理學
一本專業心理咨詢,精神分析流派的自體心理學的理論工具書。看書,學習用。必備。
看了之后,發現以前一些自己根深蒂固模糊的概念,看起書發現都迎刃而解,而且還解決了自己在咨詢過程中的一些困惑,適合專業從事心理咨詢的人士來讀一讀,正像書上所說,真的是心理咨詢寶典啊。
內容很棒!許多自體心理學分析框架下的案例及共情技巧
書是好書~但著實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才適合開始看,不適合心理學初學者~
我們自體心理學讀書會讀的,學習自體必讀書目吧。
在讀心理治療相關書籍時,被科赫特的自體心理吸引了,愛好并擅長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與個人哲學、價值有關,這本書是我的探索,希望遇知音咯!
科胡特這個名字是在曾奇峰老師的課程中聽到的,自體心理學的啟蒙
看了兒童教育心理學對自體這部分很感興趣,期待它給我更多專業的理論知識
看不懂科胡特自體心理學理論,可以先看看這本作為入門
我看了幾本心理學的書,這本書的翻譯確實好。自體心理學的模式與我很契合,需要將自體心理學派的著作都學習一下,值得推薦。
書很專業,質量不錯,適合剛入門自體理論的朋友來讀
,書很不錯,但對于用詞來說,稍顯晦澀。需要有一定的自體心理學基礎的人,才能看懂。
這本書真的太贊了,比科胡特的自體三部曲好讀,同時很清晰,個案和觀點特別打動我,被深深地共情和療愈了。
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萬千心理)理有力地闡述了自體心理學V。簡介【作者】作者
這是我學習心理學以來最受觸動的一本書,每一段文字都敲打著我的靈魂在不斷顫抖。自體心理學讓我正真明白了心理疾病是如何產生的,我們每個人最核心的東西是什么,愛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是多少的重要,它就像空氣與水一樣,卻了它我們無法成人。感謝科胡特的貢獻,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徐鈞老師推薦的一本非常好的自體心理學書籍,通俗易懂!
科胡特自己的三本書,都是比較難閱讀的,太多的概念。這本書把自體心理學的抽象概念融入了具體實例中,能讓人看明白,也能體驗到自體心理學在咨詢實踐中如何操作的
非常值得讀的一本書,最重要的是它的語言通俗易懂,和眾多專業又晦澀難懂的書不同。作為一本類似于教科書一樣的書,它的實踐案例也非常多。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值得一讀。
正在看。在語言理解上,比另外一本書《現代精神分析圣經:客體關系與自體心理學》要容易懂些。對剛入門自體理論的朋友來說,可以先從這本了解開始。
聽武志紅老師的微課,他講到了這《自體心理學理論與實踐》這本書,推薦大家買回來讀讀。于是我就立馬在當當上下了訂單。當當的發貨速度很快,轉天就送到我家里了。但是我覺得我還是不太能讀得懂這本書,里面講的好多我都看的迷迷糊糊的,買來已經有些日子了,實在是提不起興趣了。
今天看完本書了,本人喜歡哲學及心理學類書籍,看過本書后,覺得加深了心理學中意識光譜論的理解,無論是喜歡心理學還是從事心理治療的朋友都可看本書,加深自體心理學的認識與運用,本書案例深動,理論闡述通俗易懂,值得收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