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蔡璐璐,一個80后單身女孩,經歷了一段奇幻又刺激的間隔年之旅:
在路上,她經歷了單身女孩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種驚奇、刺激和彪悍的事:
在加爾各答病得死去活來被牛追著滿街跑、在大馬士革遭遇了兩次自殺式炸彈襲擊、
在開羅的廉價旅館里狂喂跳蚤、歷經輾轉回到西藏又出了車禍……
這一年當中,還有兩個人向她求婚:一個日本青年誠懇地邀請她去北海道共同生活;一個荷蘭戰地記者專程跑到約旦向她求婚。但是她"殘忍"地傷了國際友人的心。因為那不是她想要的。
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變的朝九晚五中尋找到人生的樂趣與價值,如何不在房子、車子、三座大山重壓之下日漸麻木,將年少時的所有夢想拋諸腦后。
也許答案就在路上。每個人只能年輕一次,即使不能像光鮮的影視劇中那般轟轟烈烈,至少要給自己一次機會,試著推開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門,哪怕只從門縫中瞭望一眼也好。
正在風靡全球的先鋒派旅行方式
她只身一人,歷經13個月,跨越11個國度,遭遇了一次瀕死的義工體驗,親歷了兩次自殺式炸彈襲擊,一路上曾遇見兩次浪漫的求婚,歷經千辛萬苦回在西藏,又遭遇了一次車禍。。。。
這就是一個單身女孩的游和行,一次關于心靈成長的間隔年!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間隔年
掀起塵埃,坦白心靈,只為遇見自己
獻給那些在現實的迷茫中一直努力奮斗的人們!
孫東純、小鵬、吳蘇媚、許崧感動推薦!
蔡璐璐,80后,溫州人,自小叛逆。2008年開始懷疑人生,辭職去咖啡館端盤子。2011年,經不住內心夢想的拷問,開始去流浪,13個月,12個國家,做過義工,經歷過戰火、車禍,數次死里逃生,一路上收獲友情和愛,終于接近真實的自我,開始接納不的自己,努力地好好活下去。
推薦序 去看見你的夢/ 吳蘇媚
自 序 錢花完了我就回家
Chapter one
泰國:安逸與喧鬧并存
曼谷的公交車都是忍者坐的
在異國擺地攤,多么"酷"的一件事
桂河大橋靈異事件
遭遇"未來戰士"
Chapter TWO
緬甸:笑容在貧窮中綻放
人人都愛"帥美金"
穿越到50年前的中國
幸運與否是比出來的
蒲甘:看盡一輩子的日出日落
我想做一個化妝師!
一車人逗我玩
Chapter THREE
印度:好還是不好,去了才知道
印度鐵路:看似混亂又如此先進
赤腳領悟印度精髓
婚禮蹭飯
我的及時個印度導師
最瘋狂的火車之旅
特蕾莎修女之家
死亡是很輕的
穿著帶屎的褲子與瘋牛賽跑
結婚?都是巧克力惹的禍
如果這世界上有天使
一聲"Nomoney"喝退"神的新娘"
Chapter FOUR
尼泊爾:我的"長征"
可憐的德國人
蓋一座廟要造福一片人
加入"國際縱隊"
七個人,兩包泡面
燃燒的雪山
Chapter five
重返印度:上一秒鐘你恨死它,下一秒鐘你愛死它
讓人變得寬容的地方
仙氣飄飄
看一眼泰姬陵
印度菜的精華:把一切搗成糊狀
PS"離境機票"蒙混過關
Chapter SIX
黎巴嫩:槍炮和玫瑰
一個用信仰劃分居住區域的城市
讓人吐血的生日午餐
世界上的瘋子不止我一個
Chapter SEVEN
敘利亞:正在崩塌的幻想之城
"賣萌"進入大馬士革
走進《一千零一夜》
世道再難,也不要忘記唱歌
我被便衣盯上了!
活得簡單才是最困難的
最"敘利亞"的菜
翻翻戰地攝影師的背包
"在今天死去更容易上天堂"
Chapter EIGHT
約旦:最美的日落
中國女背包客大聚會
戰地記者向我求婚?!
異鄉小年夜
雨中闖進"法老的寶庫"
除夕飯:菜一道比一道嚇人
Chapter NINE
以色列:
巴以隔離墻
上帝讓我回去煮面
"中國人的食量都跟你一樣大嗎?"
Chapter ten
埃及:法老無處不在
紅海邊的貓
金字塔:被駱駝販子追得抱頭鼠竄
見證奇跡的時刻
我只是個"會走路的錢包"
閉著眼睛也能在開羅活下去
Chapter eleven
土耳其:一切都很美,除了物價
感謝"救星"麥當勞
腦子磕壞了的點心天使
相信我,土耳其浴不是這樣的
土耳其人都是活雷鋒
Chapter twelve
歸途:從格魯吉亞開始
第比利斯:詭異的老大哥氣氛
沒有什么能傷害你多過你自己狂躁不安的心
一無所有,卻又全部擁有
錢花完了我就回家
3月初的溫州,空氣里滿是灰塵和汽車尾氣的味道,路人看起來個個都神色焦急,步履匆匆,每輛車都大聲響著喇叭,似乎每個人都在催促著別人:快走!快走!時間就是錢!火車站的候車室里,女孩子涂著鮮艷的指甲,挎著爛了大街的LV包,坐我對面的男的,腳蹺得差點和我的鼻子一樣高,生怕別人看不見他的GUCCI牌皮鞋。旁邊一個看似是從外鄉來打工的婦女,眼神呆滯臉色蒼白衣裳簡陋,背后的包袱里嬰兒一直在哭。為什么要到這里來?為了生活……這里的生活就一定會更好嗎?
于是我去了杭州。我對杭州如此熟悉,甚至閉著眼睛就可以穿過她的每條大街小巷,我在這里度過了我的大學時光。我在勞動路的一家咖啡館里找到了一份夜班工作,工作時間從每天晚上的7點到凌晨2點。我姐姐住在杭州,這樣也解決了我的住宿問題,姐姐在書房里給我搭了一張床,我經常在凌晨4點才回家,她總是以為我在外面玩,經常語重心長地教導我,如果不想待在溫州的家里工作的話,就在杭州找一份工作。我說:"我在工作啊,我在咖啡館里端盤子。"——每個人都覺得我瘋了。
連我的朋友們也來看我熱鬧,他們有時候會跑到我工作的咖啡館,點幾杯東西,然后坐在那里笑嘻嘻地看著我,"來!給我上茶!""喂,老板,這個家伙工作不專心哦!""老板,你要小心,她會打碎你所有的杯子!"他們開著這些善意的玩笑,然后笑成一團。
我的朋友們,他們有的剛留學歸國,有的正在創業,有的成了設計專業的教師,每個人都有一份聽起來很光鮮的職業。我本應該像我的朋友們一樣,或者留洋,或者進大公司找份工作,或者我根本就無須為人打工,在家里的公司做一份閑職,雖然無聊但是安逸穩定,買一輛小車開,購買新的電子產品,和朋友們談論每季的新衣服……現在我在干什么?我在咖啡館里拖地端盤子,以至于我有些朋友怎么也不相信,他們總認為是我開了一家咖啡館,我總要一次次強調我真的在打工啊,他們才死心。我的工作內容十分簡單,就是洗杯子煮咖啡泡茶之類,工作氛圍也很輕松,老板對我也很照顧,有時還給我做牛排吃。
夜班的好處就是經常能碰見一些奇怪的客人:有個客人吃花生不吐殼;有個客人進了店什么也不點,直接趴在吧臺就睡,睡醒了就走了;還有和尚深夜進來化緣。無聊的時候就和客人們聊天,聽他們的喜怒哀樂,看他們哭哭笑笑,或是家庭瑣事,或是婚戀嫁娶……
如果我的困惑和悲傷都和他們一樣簡單就好了,這些基于現實的瑣碎的煩惱,才是一個人腳踏實地地活在一個地方的基礎吧,而我,我對這些毫不關心,我困惑于我是誰,我困惑于是否每個人都應該這樣生活,我總覺得應該還有別的方式,就像每個人都在低頭走路,我卻一直抬頭望著星空,我的困惑使我非走不可。
一個月不到,咖啡館就關門了(不是我干的),我拿到了一千多塊薪水,走之前我請同事們去西湖邊的高級餐館大吃了一頓,花掉了八百多塊,再加上我每天打車回家的費用,我根本沒賺錢——那時候我對錢也沒什么概念,我去咖啡館打工也只是覺得好玩。咖啡館關門后,我待在杭州也沒什么意思了,于是決定離開。
臨走前朋友們問我什么時候回來,我掐著指頭算了算,估摸了一下計劃順利的話到印度的時間,"幾個月后就回來了,到時候錢也應該花完了吧!"我笑著說,我們就這樣道了別。
我有四萬塊錢,我換了一點美金,剩下的存在了兩張國際借記卡里,這些錢能堅持多久呢?我還真沒譜,我只知道,錢花完了我就回家。
泰國:安逸與喧鬧并存
廣州白云機場,排隊出關的長龍慢慢挪動著,海關人員辦事的速度實在有點慢,排在隊伍中的一些人開始焦急地探頭探腦,有幾個外國人一出關就開始飛奔,估計是怕過了航班登機口關閉的時間。而我一點也不著急,因為我的是紅眼航班,十一點多才起飛,這張機票是我在半年前亞航大促銷時搶到的,廣州飛曼谷的0元機票,我只需支付機場稅費即可,再加上泰國簽證費也是0元,把泰國作為邁出國門的及時個落腳地真是再劃算不過了。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終于到我,海關人員漫不經心地接過我的護照,翻到了泰國簽證那一頁,很爽快地蓋完章,凌晨2點,我到了曼谷素萬那普機場。
機場里燈火通明,出關后,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時間太早了,去市區的機場大巴要等天亮了才開,打車的話就要付400銖(大概80人民幣),為了省錢,我決定就在機場里睡一宿,等大巴開了再走。我漫無目的順著人流,在行李傳送帶的邊上找到了幾排皮躺椅,看起來簡直就是為夜宿的人準備的嘛!我感嘆著曼谷機場真是好貼心,趕緊挑了一排空椅子和衣躺下。我的好心情大概只保持了十分鐘,我開始覺得渾身發冷,去包里翻出了外套穿上,又給腳上套上了襪子,還是冷,我又裹上了圍巾,還是冷,曼谷機場的冷氣開得跟用電不花錢似的,我翻來覆去,凍得直發抖,后悔自己沒有帶上一只睡袋。
天亮時分,我坐上機場大巴到了考山路,夜夜笙歌的考山路大概每天也就這個點可以安靜一會兒,街邊四處是酒鬼們昨夜扔的酒瓶,幾攤嘔吐物,散落的垃圾,兩邊的商戶大門緊鎖。太陽已經升起,陽光照亮了街道的一邊,不時有幾個金發碧眼的人從身邊跑步經過,我向好的角度猜測他們一定是在晨跑,而不是宿醉剛歸家。我在緊挨考山路的邦蘭普區找旅館,找了好幾家,要么客滿,要么時候太早無人退房。曼谷每24小時有潮水般的游客,而大多數背包客都會選擇在考山路這一塊落腳,于是我在路邊找了個陰涼處等,臨近中午終于找到一間120銖的單間,旅館的前臺面無表情地讓我填表然后把鑰匙甩在桌上,長長的通道兩邊是用三夾板隔好的一個個狹小的房間,房間看起來就像一個盒子。一張木板床,一個破舊的小木桌,頭頂一個吱嘎作響的風扇,除此之外別無他物,連插座也沒有。
房間的隔音很差,一點小聲音都能聽得一清二楚,隔壁屋的英國人顯然喝醉了,一直在自言自語,用手拍墻,啤酒瓶在地上滾來滾去,后來索性唱起歌來。我無法入睡,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興奮,但是又迷茫,千里迢迢跑到這里來就為了在異國的廉價旅館里醉到嘔吐嗎?我想起那部叫《海灘》的電影,尋找樂園的人夢想破碎,迷失在了遠方。
為了去辦緬甸簽證,我一大早就出門了,直奔碼頭而去,曼谷交通擁堵很厲害,想不塞車就坐水上公交,14銖一次,沿途還有風景看。到終點站后轉輕軌,下車又問了幾個路人,終于摸到緬甸大使館門口,大使館的門緊閉,旁邊開了一個專門辦簽證的房間,幾排椅子上已經坐了很多人在等候,走進去后渾身一爽,有冷氣!在曼谷炎熱的天氣里能吹上冷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下次可以帶本書來看嘛,坐在里面也沒人來管你,坐咖啡館的話還要點單消費呢,我總是這樣充滿了智慧。
填表交照片,剛出國門的我英語還不太好,窗口的人讓我交簽證費。說了好幾句我都沒聽懂,反問"what?",把他惹毛了在窗子里河東獅吼般地吼了一句"810銖!給錢!",嚇了我一大跳,趕緊掏錢拿收據。
從大使館出來后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圖路近搭了一輛公交車回旅館,結果公交車駛出5分鐘后就塞住了,其后每10分鐘才挪一挪,運氣好的話停在陰涼處,運氣不好就暴露在炙熱的太陽下,整個車廂就像一個蒸籠,車里的人都默默不語,搖著扇子擦著汗。有人說這是因為泰國人習慣了塞車,有耐心,而我則覺得這是因為大家都被曬傻了吧。就這樣足足塞了兩個多小時,我終于看到了熟悉的勝利紀念碑,我逃下車來,曼谷的公交車都是給忍者坐的嗎?
在異國擺地攤,多么"酷"的一件事
久聞泰國的"地攤文化",在這里人人都擺地攤,白領白天上班,晚上就出來擺地攤,也不會有城管來趕,于是我在廣州的時候買了80把折疊布面扇子背到泰國來,之所以選擇扇子,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扇子體積小重量輕,80把扇子也就一斤多重,方便攜帶,隨便裝袋子里拎手上就好,而且價格低廉,一把扇子成本兩塊錢不到,又有中國特色,我特地挑選了畫了什么山水圖的藍印花布面的扇子。在異國擺地攤,又旅行又可以賺到錢,這是多么酷的一件事情啊!我是這么想的。
我拎著一袋扇子,做著跨國貿易的美夢,結果到了曼谷后,我就把扇子們拋在了腦后,五光十色的曼谷太吸引我了,我感覺每24小時都很忙碌,在街頭巷尾尋覓美食,任何路邊攤上的食物我都想要試一試,要么就隨便搭上一輛公交,到這個城市任何我沒有去過的角落去。就這樣24小時兩天三天……每24小時我都跟自己說明天就去賣扇子,有24小時我終于下定了決心。去哪里賣?當然是去考山路了,那里人流較大。我找了張紙,用黑色記號筆大大地寫上"40 baht"(baht是泰國的貨幣單位),想了想,撕了重寫成"30 baht"。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轉眼我已在扇子前枯坐了兩個小時,連個來問價的人都沒有,偶爾有游客貌似朝我走過來,我就興奮得直緊張,可惜他們腰都沒彎一下就從我身邊過去了。又過了一個小時,考山路也熱鬧了起來,別人的攤前人頭攢動,只有我的攤前冷冷清清,我看著我那些可憐的扇子們漸漸心灰意冷,突然旁邊的攤主和商店都開始把放在外面的貨物往屋里搬,我疑惑著伸手一探,一滴雨砸在了我手上。泰國人對天氣的判斷是很敏銳的,我趕緊抓起扇子胡亂往袋子里一塞,拔腳就跑,等我剛跑到旅館門口,大雨傾盆而下,我人生中的及時次擺地攤就這樣狼狽地結束了。
第二天第三天,我又去考山路擺攤,價格也越降越低,30銖、25銖,直到20銖的時候才賣出一把,是一個臺灣大哥買的。我的耐心也沒了,開始覺得扇子是個負擔,只想把它們一次性處理掉,于是我提著扇子去考山路一帶的店里兜售,他們都為難地搖頭"太多了哦"或者"我們有扇子了",我臉皮很薄,一看別人有拒絕的意思就馬上走了,就這樣,幾天過去了,我還有79把扇子在手,跨國貿易徹底失敗。
我坐在旅館的陽臺上,很發愁,東西賣不掉心情固然不好,但最主要的還是幻想和現實的落差,我并不是想要賺錢,只是想做一件很酷的事情——"在異國擺地攤",結果發現這個很酷的事情做起來卻有點困難。我聽說很多人是邊擺攤邊維持旅行的,我想我沒有這個天賦。我初出茅廬,對異國他鄉的新鮮感使我每天都很開心,滿腦子幻想,以為背包出門一切都會是美好的,一切都會很順利,其實旅行和生活一樣,也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都要學會接受它。傍晚的陣雨過后,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映襯著寺廟的紅色的琉璃瓦頂,分外美麗,似乎是老天要來安撫我的心情。過了兩天,我離開了曼谷,走之前我把剩下的79把扇子全都送給了旅館的前臺。
在間隔年中發現自己 間隔年不是想象中那般有趣、驚險,更多時候,它是一種慣性作祟,一種忘我使然。用蔡璐璐的話說,“我困惑于是否每個人都應該這樣生活,我總覺得應該還有別的方式,就像每個人都在低頭走路,我卻一直抬頭望著星空,我的困惑使我非走不可。”
我們為什么行走?我們想要在不斷的行走中去尋找人生旅途的真諦,我們想要在一步一步的足跡中去思考人生的意義,我們想要在極度的疲憊中去體驗極度的快感,我們想要去分享那些注定只有少數人才能看到的美景
這本書是在自己選的這批書第一本讀完的 很喜歡 間隔年 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也許都會或多或少的渴望著 只是出于現實的壓力或者其他 有太多的放不下 走不開 只是一直在盼望著 盼望著 。。。我也有這樣一個夢 希望終有一天 我也可以走上自己的間隔年 。。。
我總是想計劃一個有一個旅行,但是一直都沒有一個人出去走走,計劃都成了空想,給自己找許多借口,我想是時候了,給自己一個間隔年,放空自己,去看看那些從沒注意過的風景,這本書堅定了我的想法,希望也能帶給你一些收貨
我一直喜歡“間隔年”這個概念,也跟豆瓣上的朋友們一起建立了間隔年義工旅行論壇。這本書《間隔年,一個女孩在游行》是中國第一個推廣這一概念的書,讀過之后增加了很多感受。也許我確實應該放開心胸去接受一些我從前并不相信的東西,更多的好奇而非結論。
每個人可能都有一個隨時背起背包放下一切去旅行的夢想,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不顧一切立刻出發,我就是這種人。我想現實能約束一個人的身體,但無法約束一個人想自由的心。這本書讓心靈發的旅行已經在路上了。
這本書作者比《再不遠行,就老了》的作者在每個地方呆的時間久一些,去的地方大概相同,此書的作者更有做義工、被求婚、遇車禍的經歷。本內容很寫實,提到些背包客的常識,想要窮游的朋友們可以看哦!不過這本書的印刷實在差勁,紙張都是黑的,感覺很粗糙。
書本已經收到了,快遞很快啊!書本內容還可以,好羨慕可以到處旅行的人。。可能是因為我放不下現實帶給我的壓力,舍不得辭掉工作去旅行,上班又沒有時間去旅行!所以只能在書上開開眼界了!若有一天我想通了,我會鼓起勇氣放下一切顧慮選擇去旅行!!
很簡單,通俗易懂。跟著他走過那些個國家那些個地方。有旅行常識和記錄,也有自己的想法、心思還有愛情。平易近人又真實。特別是他的勇氣。看世界也有這樣一種不專業的方式,沒有很很多的money,沒有不需要工作的顧慮,這也是一種人生。
其實,旅行的意義誰也說不清。正如蔡璐璐在自序中說,自己把錢花光了就回家。而與晴朗一起度過的小年夜,蔡璐璐也在想著,“我在那個熱鬧的世界里,我的心仍然孤獨,所以,搞不好是這個人煙寥寥的小山村更適合我,更像我的心”。
非常羨慕也非常佩服那些勇于一個人去旅行的女孩兒們 總覺得女孩子一個人去旅行是要很多勇氣的 我也一直在做著有一天能夠一個人旅行的夢 相信總有一天我也會實現這個夢想 邊走邊看 讓心靈得到陶冶 女孩子也可以很瀟灑!
但是沒有多少人有這種勇氣,在讀擺蔡璐璐的《間隔年,一個女孩在游行》后,我好像找到了這種勇氣。人的一生,一定有要兩次沖動的勇氣,一次為愛情,一次為旅行。我要計劃我的間隔年之旅,寫一本跟蔡璐璐一樣好看的書。
很好的一本書,娓娓道來的旅途見聞,對生活的思考,內心的感悟,其實每個人都對一成不變的生活厭倦了,但真正能放棄這一切,去尋找心靈那份凈土的人,很少,所以也很受人崇拜!有得有失,作者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真愛,找回了自己,得到的很多很多。。。。
無意中看到這本書,對于一個喜歡旅行的初學者來說,有著很深的影響力。工作還是旅行,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嚴重的問題。旅行又是為了什么?書中并沒有給出答案,因為作者也在困惑。但是每個人最后都會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人生是如此的輝煌:蔡璐璐的旅行經歷可能和很多背包客差不多,間隔年,窮游,做義工,禪修,不過因為個性的原因,特別的給人一種“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人生是如此的輝煌”的感覺。好看,不裝的一本好書,值得再讀一次。
一個女孩,背著行囊走在路上,這本身就已經夠浪漫。然而,蔡璐璐卻去過那么多美好的地方,在泰國散步于桂河大橋,在緬甸看蒲甘的落日,在印度人的婚禮上蹭飯,在尼泊爾加入“國際縱隊”,在黎巴嫩、在敘利亞,在土耳其、在以色列……
看的很漲姿勢,了解了很多國家的情況。更是羨慕佩服作者的勇氣。一個人可以那么堅定的旅行。什么時候我也想去經歷一次一個人的旅行。旅行這個東西不需要借口,沒時間沒錢沒小伙伴,這些都阻擋不了去外面的勇氣。
旅行的時候飛機上面打發時間的時候看的,很羨慕作者有這樣的勇氣走出去。可惜我已錯過了間隔年,如果我還在讀大學,可能會因為這本書,隨著作者的腳步前往印度做義工。盡管如此,這本書對我的觸動還是挺大,讓人思考愛與被愛,施與受。
蔡璐璐,好樣的 翻看序言的時候順便去作者微博看了一圈,當時覺得她看起來酷酷叛逆的樣子,能夠這樣旅行也不足為奇。認真讀了之后才發覺,無論人們對自己如何定位、有何不同,內心向往都是一樣的,在看似一無所獲的過程中得到一切。
.做真實的自己 蔡璐璐有一點傲嬌,也有一些冷酷,從文字中也會感受到。不過她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不用去管別人怎樣說,只要做真實的自己,敢想敢做,坦率直接,別有風格。她的文字也并不華美多彩,平實近人的語言卻也能引人入勝。值得推薦。
一個小女孩,背著包走著不尋常的路,路上的艱辛沒有擊碎一顆單純找自己的心。而我們呢,還做著一份所謂的工作混著三餐,懵懵懂懂的活著。生活不是這樣的,以后也要多多出去看看大千世界,社會的經歷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沒有旅行的人生不完整。
.一個女孩的間隔年 在每年固定的時間進行固定周期的游覽,這原本是我對旅行愛好者的理解。但是看過這本書之后,才知道原來旅游不是旅行,旅行是將身心托付在路上,在看過了風景、感受了不一樣的人生之后帶回的那一份回味,和再出發的勇氣。
旅行是為了相遇 一口氣讀完,純粹的旅行是不顧一切的放逐,是海闊天空的追趕,是一生一次的相遇,是失散靈魂的重逢。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旅行帶我們去到各種地方見到各種人,聽到各種語言了解各種人生。是自己的經歷,也是別人的風景。
遺憾的是已經工作了還沒有真正的進行一次一個人的旅行,而現在的工作也讓我感到迷茫。幸運的是能看到《間隔年,一個女孩在游行》這本書,作者的旅行經歷給了我足夠的勇氣放下那些瑣碎,去進行自己的間隔年,去尋找自己的追求和夢想。
《間隔年,一個女孩在游行》的作者蔡璐璐這個勇敢的女孩畢業后不以找工作為要務,似乎也不急著談戀愛,她只是想在青春時代留下點什么。她有四萬塊錢,卻不打算去投資,也不打算去做小本生意,她只想把這些錢花的不世俗。她曾在咖啡館端盤子,也曾背著一堆扇子去國外擺攤……這些做法同樣不是為了錢,咖啡館掙得薪水花在一次性的請朋友吃飯上了,背到國外的扇子送給了前臺……她如此任性,但卻又如此灑脫。最終,她決定拿著那一筆錢去旅行,結果她行走了13個月,體驗了12個國家的風物。她實現了什么?她實現了一個青春的夢想。人生本該如此,也許你沒有她那樣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