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走的靈魂,是讀者的眼。一個如風如霧的女子,兩年來只身西游萬里,輾轉印度、緬甸、尼泊爾諸國,帶你領略孟買、果阿、烏布代爾、亨比、大吉嶺、噶倫堡、瓦拉納西、斯利那加等地的異國風情和神秘之美,拜訪了諸多印度修行地,接觸禪修和瑜伽,深入印度平民生活,在古老的印度,心安處,即吾鄉。
真正的旅行,不只是背起行囊遠走他鄉的短暫瀟灑和逃離,而是一場在孤寂的自我放逐之旅中的自我拯救和印證。當獨自異國行走中不期而遇的美、孤寂和遺世情懷,直面被生活和現象深埋并遺忘的內心世界,遭遇靈修中的短兵相接的驚悚、絕望和無助,看作者如何鎖意馬心猿、證大愛心境。
朝向遠方以及靈魂深處的行走,沉淀成淡雅文字的流年——吳蘇媚的背包之行、靈修之路、問道之旅。
一幅獨特、清新、優美的印度風情畫卷
一場歷經磨難終涅槃的凡人精神歷險
一部讀完之后讓身心疲憊的都市人滿血復活的神作
馮唐、寧財神、慕容雪村、不加V、陽葵、苗煒、李海鵬等鼎立推薦
吳蘇媚帶你學倒立,觀世界本相
她不一定比你強大 她不一定比你聰明 她不一定比你勇敢
這個來自姑蘇城邊的女子,在存在和虛無的國度里,卻比你走得更遠,比你飛得更高
以至她每一次返還,都令這個國與以前不太一樣
吳蘇媚,來自蘇州、熱愛自由的水瓶座女子,愛看電影愛看書,專職游手好閑,文字清冷、優美、淡雅。出版有《空城》、《一直到厭倦》、《聲聲嘆》、《七宗愛》、《麗江無戀事》、《愛別離》、《我的他,我的她》、《星空下的咖啡館》、《像嬉皮那樣晃蕩行走》等作品。
一、重返印度:它還在
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飛鳥
在愛情最美的時候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孟買的宏大敘事
一場Party
盛開時欣賞綻放,衰敗便欣賞凋謝
為什么亨比有這么多的石頭?
亨比:一場關于巨石的長夢
突如其來的暈眩之美
我并不是一個突然的存在
挖出了一顆美麗的心臟
焦特布爾不夠藍啊,不夠藍啊!
深宮一入深似海,艷遇只能靠太醫
最能表現痛苦的方式就是不表現
二、輾轉東南亞:美好需要痛苦的思索
原來就是為了再看到你
我來芭堤雅做什么呢
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危險的
波羅芬高原到底離我還有多遠
連美國老爺爺的標準都達不到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斷地幸福
最美的事物,沒有世俗的主人
美好的24小時從早餐開始
誰的心能夠免于傷害
我毫無保留地相信你
不需要餐巾紙的女人
一定要在東京的街上啊!
人與某個地方是有前緣的
普寧,你是個天使
我戰勝不了自己的心
三、在尼泊爾學禪修:危險的禪床
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一個沒有廢話也用不著虛偽的世界
猶如福澤遍灑大地
保持覺知和平等心
我的心最了解我的恐懼
每個人的禪修反應都不一樣
正法只會帶領你走上光明之路
過去的,就永遠過去了
禪床上是有危險的
尊重和耐心,你得學會這個
我會永遠記得美智子
四、沉溺默納利:沒有理想的人,才能過上理想生活
當對面消失的時候
克制欲望是一件美德
折磨自己這種事,總有人比你干得更出色
放棄學Headstand
舞蹈是神的恩賜
日本人的實干精神和愛心奉獻
沒理想的人,才能過上理想生活
五、邂逅列城:只是當時已惘然
除了沉默著忍耐想不出任何辦法
旁觀著他們溫柔的生活
不遠千里來到了夢中的地方
真的可以刷臉卡過日子啊
我為什么要來到拉瑪玉如?
拉瑪玉如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在無夢的深睡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的
最適合捉迷藏的皇宮
還能有比這更好的離別方式嗎?
以禪修的心來忍耐糟糕的境遇
流動的美有讓人悲傷的氣息
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六、問道瑞詩凱詩:有雙看不見的慈愛的眼睛
瑞詩凱詩最可愛的修道院
印度就是這么一個倒立著的國度
印度的秩序是看不見的
沒有比成為巴巴更幸福的生活了
金錢是一種流轉
我的脖子給扭了
作為一個具有美德的人而死去
有雙看不見的慈愛的眼睛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七、證道阿魯那佳拉山:再無煩憂,也不驚懼
再無煩憂,也不驚懼
印度式的寬容
華美到連呼吸都忘了轉換
我得要個說法
真正的禪修始終是單獨的
邁索爾的吃貨時光
阿魯那佳拉山的能量場
沉默意味著兩個能量場的觸碰
原來孔雀會飛
八、這就是印度:我存在,我虛無
沒有任何需要改變的必要
這就是印度啊
天地萬物都有靈氣
森林里的星空美極了
得以免除火車站打地鋪的痛苦
猶如一道輝煌的幻影
神廟也在佑護他的子民
如果弟子準備好了,導師就會出現
九、旁觀印度:被緩慢修改的畫卷
特麗莎媽媽傾其一生的事業
有愛與慈悲潺潺流動嗎?
更需要保有自己的一份尊嚴
日本姑娘勇氣驚人
任何改變,都需要時間
旅行一定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博學剩女的天堂
它是一幅天然的畫卷
命運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為印度的旁觀者而存在
十、回眸印度:前世的隱喻
鹿野苑中心比加德滿都要寬松多了
把禪修的過程以及夢境都用筆記下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我并不能說自己了解印度人
梵天手中的蓮花掉落在地
只因受到魔法師的詛咒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印度對你有什么意義?
后記
及時章 重返印度:它還在
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飛鳥
寫完《像嬉皮那樣晃蕩行走》后,我就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了。
等待印度簽證需要一周時間,于是坐夜間火車前往北海,北海可以坐渡輪去檳城。在火車站候車時,隨意和一個身著長袍的德國人聊了幾句,得知他已經旅行了 9年,就很直接地問:"你覺得像我們這樣的人為什么要長期旅行呢?"他說:"你知道的,有時候,不得不。"
黯然神傷,我當然是懂的。很多時候,人無法扭轉自己的命運,只能順水行舟。于是背起包,與他道別。
檳城有些像馬六甲,唐人街上處處繁體字,好像穿越到了民國時期的古老中國。百年滄桑,它們卻不曾改變原來的樣子,充滿著一種懷舊的憂傷。
在檳城兜兜覓覓,輾轉住進了愛情巷的一家旅館。多年旅行生涯里,我住過無數旅館,美麗的、破敗的、擁擠的,甚至骯臟的。愛情巷的這家淡黃色小洋房旅館最令我刻骨銘心。它那么——我經常會想,我哪里需要家呢,我根本不需要家,只要像一只永遠不知疲倦的飛鳥就行了。不留戀,不執著,飛往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在他人拼盡半生努力經營的溫暖巢穴里暫時安憩數天就可以了,那么多人會為我布置每一晚的天空。
在愛情最美的時候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羅阿曾經在中國山東有個女朋友,談了一年半戀愛,向她求婚,她也答應了。可是某24小時她突然不再回信,慢慢地,郵件退回,手機打不通,失去了音訊。
他甚至不知道她真實的名字,也不認識她任何朋友和家人。談了一年半戀愛,是盲目的。他說,也許她死了,反正一定是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她身上,否則她不會這樣。一次寫信,她沒有任何不好的預兆。
啊,羅阿,住在曼谷的黎巴嫩珠寶商,心里埋著這樣一個令人抓狂的殘缺的愛情故事。他的愛人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在愛情最美的時候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這個答案,他永遠也不會知道了。世事如此荒謬,不露風聲,沒有邏輯。
在檳城的夜,喝著冰鎮果汁,看著面前這個黎巴嫩人,微胖,并不英俊,只是一個很平常的生意人,他的心也曾被人世間的聚散離合狠狠錘打過——每個人的心都會被錘打。美一點丑一點,聰明一點愚蠢一點,面對神的考驗時,都一樣,都必須自行堅強起來。成長是一件寂寞至死的事,因為你幾乎不可能從外界汲取力量。每個孤單的夜晚,低聲怒吼的瞬間,被空虛感拋至半空,都得自己一個人面對。
一場Party
我是后來才慢慢品出果阿的魅力的,比如安朱納海灘,它甚至拿不出一塊整齊的沙灘,在粗獷黝黑的巖礁外面,直接就是浪卷千堆雪。這樣就不會招來身穿比基尼想要一展風情的家伙,無論任何時候,都能一個人安安靜靜地遠眺阿拉伯海,孤獨地和大自然交換心事。當年嬉皮士選擇地盤的時候,也是這樣考慮的吧,沒有絲綢般的沙灘,就沒有他者的打擾。而這些凜冽冷漠的亂礁,和浪跡天涯者蒼涼的內心也有合拍之處。
果阿除了安朱納海灘,也有許多像模像樣的沙灘,比如巴加海灘、卡拉古特海灘,都是印度人的地盤。剛到那里,就腦門一炸,滿沙灘全是熱騰騰的人氣,印度人在海邊嬉戲廝混時很有特色,他們沒有泳衣這個概念,男人們穿著大褲衩往海里蹦,女人們則一身莎麗婷婷地站在海水里,矜持而拘謹。
海浪則很瘋狂,于是沙灘上停著紅色救生車,救生員手握大喇叭,不停地跟玩人體沖浪的游客喊話。
我沿著沙灘游走時,判斷下一個波浪應該不會影響到我——事實上當它怒氣沖沖涌來時,差點把我沖倒,我能做的就是把相機舉得高高的,并祈禱自己馬步扎得夠穩。印度海浪是充滿野性的,時而咆哮的,像一個桀驁不馴的青年男子。它一點也不溫柔,時時都想把誰飽揍一頓,充滿著無限的激情能量。
果阿的日落很美,我所住的 Starco旅館距離海邊大概步行五分鐘。我喜歡緩慢接近的過程。在果阿的那些天,我每天傍晚時分都坐在海邊的餐館里,點上一盤烤雞,喝上幾杯微甜的瑪薩拉奶茶,把腳扔在欄桿上,靜靜地看太陽一點點西沉,好像這一大片阿拉伯海都只屬于我。偶爾也會有其他看日落的旅人,他們大抵同我一個習性,沒有言語的喧囂,沒有歡笑的打擾,空氣就像水一般寧靜。
盛開時欣賞綻放,衰敗便欣賞凋謝
舊果阿是作為溫柔與美好而存在的。整個下午,我坐在白色的圣弗朗西斯教堂前的廣場長椅上,心生恍惚,對自己身在印度產生了不真實感。綠草如茵,鳳凰木絢爛如火,空氣里流淌著清新的輕愁,彌漫著昨天暴雨后殘余的濕潤感。
經常有人說,印度多么地臟亂差——說這種話的人只是不曾見過印度真正的樣子。仿佛臟亂差對他們來說,就是獵奇,并以此產生"印度真落后"的優越感。瓦拉納西又成為了臟亂差的顯著代表,聽到那些人得意揚揚地展示"恒河浮尸"的照片,我都會覺得難過。這是一個文明對于另一個文明何其偏頗的認知。余秋雨在《千年一嘆》里對于恒河的簡單粗暴的論斷,更是有失尊重,令人失望。
中國游客去印度旅行通常都走北部常規路線,瓦拉納西,德里,阿格拉,齋浦爾。如果時間再多一些,就加上阿姆利則和加爾各答。這些城市都在印度北部,很多人看了這些地方就覺得印度就是這個樣子了。
其實印度南部有很多地方是優雅秀美、風情萬種的:曾經的荷屬殖民地科欽,法屬殖民地本地治里,葡屬殖民地果阿……在此先不談殖民者給印度帶來的傷害多么大的話題,作為一個背包客,我看得更多的則是歐洲各國在印度留下的優美建筑。印度是一個有容乃大的國家,胸襟寬廣,也懂得寬恕之道。我幾乎沒有見過對英國殖民者咬牙切齒的印度人,相反地,印度和英國之間的關系還有一種微妙的融洽,這要歸功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義"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英國人骨子里存有的紳士風度則是鏡子的另一面。
我不是為萬惡的殖民者說話,他們不顧死活地遠渡重洋,跑到遠東掠奪財富當然無疑是卑鄙無恥的強盜行徑。我所驚訝的只是印度這塊神奇的土地所蘊涵的柔韌:在漫長的殖民期里,都不曾為此消墜了自己的志氣,逆來順受,拈花微笑,無論怎樣的滄桑,都不曾改變風骨。
亨比:一場關于巨石的長夢
維拉達神廟有56根音樂石,據說輕輕敲打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但有規定禁止游客去敲打音樂石。庭院里還安放著一輛幾乎未被損壞的石制戰車,在穆斯林教徒長達6個月的洗劫里能完整保存下來真是個奇跡。蓮花寺造型很優美獨特,糅合了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兩種不同風格。
盛夏時分在亨比晃蕩很是享受,因為暴曬之下,游客很少。有些寺廟空無一人,在寂寥之中好像能夠隱約觸摸到數百年來的幽暗光陰。當時刻下這些精美石雕的匠人,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呢?當年的帝王將相們也曾經像我這樣站在這里仔細凝望吧。人為的毀滅,歲月的侵蝕,又都是哪方神靈的旨意?
世上的成住壞空,繁華如過眼云煙,終究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樣的緣故,致使我在今時今日獨自站在這里憑吊歷史?當年,他們看著這么多以不規則姿態胡亂堆積的匪夷所思的巨石,在想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像我這么想——必定有一只看不見的手擺弄著這一切?
16世紀時,曾有人這樣描述過亨比的前身:"比羅馬還要大,宮殿金碧輝煌,百姓生活富裕……"聽著這樣的記錄,再看看如今只余一座小小村落的亨比,果然白云蒼狗。很多在摧毀中幸存下來的古老建筑,被印度人修修補補,變成了自己的家園。這些維查耶那加爾帝國的子孫們,和祖輩霸業之間的隔閡,悄然模糊,渾然一體。
我并不是一個突然的存在
一覺醒來,就到了艾哈邁達巴德,艾哈邁達巴德是古吉拉特邦的首府。我把行李寄存在了火車站,獨自走在一條寬敞零亂的街道上。兩邊都是破敗的建筑,看得出來這一帶是穆斯林的區域,充滿歷史傷痕的清真寺時時顯現著它的壯美。早起的人們正在漱口,一抹淺淺的朝霞涂抹在樓宇之間,整個城市正徐徐醒來。
艾哈邁達巴德可看的就是幾個清真寺和臺階井。為了找到兩個清真寺,我費了很大力氣,一座是有"搖晃的塔"之稱的西迪?巴希爾清真寺。兩根雕刻精美的宣禮塔據說基座連在一起,一根晃動的話,另一根也隨之震動。這就是"本是同根生"的意思吧。
另一座清真寺則花了我更多的時間,因為外面沒有標志,所以在門口看了半天,也吃不準它是不是我要找的西迪?賽義德清真寺,守衛很肯定地說是的,這座清真寺已有400年歷史了。我對照著《走遍印度》里的描述也是越看越像:"殘存、整潔","曾是城墻的一部分","離巴士站步行五分鐘",但那句"精細的窗戶值得一看",卻不太明白精細的標準是什么。
我是坐 TUTU車去達達?哈里臺階井的,它建于1501年,是建筑學上的奇跡。這樣的地下貯水建筑古吉拉特邦有很多。《走遍印度》用的一個形容詞吸引了我在酷夏跑到郊外去尋找達達?哈里臺階井,那就是——異界的門戶。
異界,好像下降到這樣的地下建筑,就能夠脫離塵世,感受幽冥世界似的。印度人的審美觀也在臺階井表現得淋漓盡致,它并不只作為一個功能性建筑而存在,是一件窮奢極欲的藝術品。細節處精美的鏤刻花紋娟秀雅致,沿著臺階慢慢往幽深處走,幾個小孩子尾隨著我。言語不通,只是好奇地跟著我這個陌生的東方人。
回頭往上望,陽光就像曝光照片一樣在臺階井上端炸開,近處那些鑲嵌在灰色井壁的米字形花紋一點也沒有隨著歲月模糊掉,還有幾個語焉不詳的字母。水的靈氣在這里枯萎了,霧霧的陰氣層層積累。這樣的地下建筑會通往何方呢?——我所不曾知曉的世界,抑或無數次抵達卻一次次遺忘掉的另一個世界。
附近有一座小小的破舊的清真寺,有一間房子里似乎停放著棺木,守墓人請我進去。我四處閑走,依囑脫掉鞋子,光腳繞過一座逼仄陡峭的旋轉樓梯,走到房子頂層的平臺去。正午的太陽曬得人昏沉,精美的失去作用的臺階井,古老的被遺忘的清真寺,艾哈邁達巴德在我俯瞰的瞬間被定格了。
作為超級宅男,我渴望有妙人帶來外面真實的消息,這個妙人不僅有臺好的相機和白色棉布長裙,還有一顆能飛的心、能寫的手、能喝酒的胃、永不消失的好奇心和敏感。吳蘇媚具備一切潛質。
——馮 唐
深深佩服吳蘇媚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的勇氣,那些經常停電、網速很慢但風景絕美的城池,在她筆下呈現出奇異的光澤,看完書,想扔下手中的一切,飛奔過去。
——寧財神
慕容雪村——吳蘇媚本應是唐詩宋詞中的女子,著青裙素履,在柳絲荷塘的小樓上弄粉紅箋,調松香墨,寫微微傷心的字句。當她不幸墜入這個塵土遮天的時代,她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尋找,把前生當今生,尋找那些細粹的疼痛、倏然來去的落寞,然后把它們寫成清澈而凄涼的詩。
——慕容雪村
我喜歡吳蘇媚所說的做夢和醒著是一樣的,她的旅行也是她的禪修,五光十色的所見所聞,用以闡述精神世界。
——不加v
我跟吳蘇媚是多年好友,可一直沒想到讀她的文章,就沒指望一個姑娘寫得好。一年前才及時次看,她寫得那么安然優美,讓我悵然若失。我想到真正聰明的人早已去了遼闊世界,遠離了我們,也忘掉了自己。也想到常見的情況是男的比女的劣等一些。
——李海鵬
吳蘇媚一直是個不俗的寫作者,遠離人群,獨行俠一樣堅忍地尋找。尋找,是她生活和寫作的主線。尋找的路徑,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尋找的目標,是每一個"當下"。
——楊 葵
好的旅行書,讓那些陌生的地方變得不那么陌生,還讓你不再害怕。不再害怕任何事情。吳蘇媚的書,做到了這一點。她帶我們認識一批碰不到的神人 ,也帶我們走進心靈的幽暗之地。
——苗 煒
作者旅行的很多習慣和言語論調都很合口味,很多相似的心情和觀點,所以看著不累,又感同身受,但因為沒有去過印度,到過云南和清邁,所以描述中又貼近又遙遠,非常好,都舍不得看完,這些年碰到的最貼近心的書,推薦
三女搶座 國人是出去購物為主 日本人是去接力做義工 國內的壓力確實巨大 很多人都有逃避現實的想法 作者的幾位友人真的做到了 覺得書中的一句話很震撼 你不結婚 世界上一個女人少了改變生活軌跡的機會 出去看看走走 卻是能感悟很多事情
目錄標題好文藝啊,有點看不懂,哈哈。但書的封皮很好看,有種靜謐的感覺。與其說這是本游記,不如說這是本日記,記錄了作者一段時間內行程的點點滴滴。作者走得隨心所欲,寫得隨心所欲,身為讀者,最好也就隨心所欲的讀,還是很好的。
以前一直喜歡菊開的書是因為她早期的書一直有種讓我窒息的感覺。所以在上本的《游蕩》開始的游記,就煥然一新,讓我對背包客還有窮驢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忽然感覺,雖然身體不能前行。看著她的書,又莫名的安心又有莫名的沖動,似乎自己也在路上。
對于旅行者而言,印度始終是一個最具爭議性的國家。只要一談起印度,那群去過印度的背包客們就會自然而然分成兩個集團,要么愛上它,要么恨死它。而作者的這本書讓我愛上了印度,不管是當地的景色,或者各路的同伴,都吸引著我。在這里向大家推薦,希望更多人看過之后也被它吸引。
被封面吸引,喜歡這種迷幻中帶著禪意的感覺,于是就買來看了。原以為是游記,實際上更像是隨筆。通俗易懂,沒有給人感覺很晦澀的內容。把印度的文化通過作者隨心所欲的旅行路線介紹出來,看過之后有了基本的了解,挺不錯的。
我把感受分享給大家,每次看作者的這本書,總會讓我收獲到一種從心底深處而來的愉悅(這對于26歲的每天處在面對各種壓力和對未來思考的迷茫的我來說,實屬一種難得)我相信這本書同樣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分享給大家。
全球最便宜的十大旅游地,第一就是印度,只有往返機票貴,花銷很便宜。所以早就對那兒挺向往的,看過書后才來評價,感覺作者也是個隨心而動的人,花了不多的錢,卻感受到了非常多的好景色和好文化,適合像我這樣開銷不大的人。
印度是什么,這是個問題。對于這樣一個和中國一樣歷史悠久,一樣神秘的國度,這樣一個在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在東亞一樣輻射自己文化影響力的國度,究竟哪些詞更能夠描述它?看看這個來自姑蘇城邊的女子吳蘇媚說的吧!
旅行本來就是一場自我內心的修行,在路上我們看到的,遇到的,別人的所做所為對以后的自己影響還是多多少少的。品讀著作者這向西的一路修行,好像自己也變得身心輕松了一樣。在了解異地文化的同時,也是學習影響的過程。
為什么去印度學倒立?學倒立這樣的事情在中國也可以學,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啊。可去印度學是不一樣的,像吳蘇媚在《每個人的間隔年》中所說的那樣,“因為這是打破舊有的桎梏,粉碎掉自己身上原先的那些怯懦、軟弱、緊張,在一場浩浩蕩蕩的異國旅行后的完美蛻變。”
我對思想文化比較在意的,所以看書也主要是看文化類的內容。我認為,瓦拉納西是可以讓你在一瞬間頓悟到那種不可思議的圣地,也是印度最著名的朝圣地,就像印度人常說的,人一輩子一定要來一次瓦拉納西。書中對于瓦拉納西的內容要是更深度一點就更好了。
看了幾章,我覺得,對于像印度這樣的國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親自去看看,書上的文字表現了作者的感受,非常吸引著我,但不能親身體會真是干著急。所以,丟下書本,加入到作者的行列吧,然后也寫個游記什么的,分享給更多的人,哈哈。
跟著本書作者去領略異國的風情吧!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那些令人心生溫暖的小細節,會讓你立馬決定——背包出行!特別贊成作者說的文明沒有先進落后之分,對于我們不能理解的,請不要急著去抨擊,而是去靜觀、感受。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發現只有幾張圖片彩頁,本來很不爽的,后來靜靜的讀下去,感覺跟著作者一起在印度旅行一樣,作者書里說的很贊的地方,卻又沒圖片的地方,就自己在網上去搜,然后去看別人寫的游記和圖片,這些地方確實很贊。讓自己也想去印度走走。
這兩年很流行游記,無論是寫書的,還是讀書的。而吳蘇媚的這一本不太一樣。可能大多游記作者首先是個旅行者,然后才是作家,而吳蘇媚恰恰相反。她久負盛名的作家頭銜和優美清冷的文筆會讓人在領略她的旅行之余,更期待她獨特的文字。
如果只是想看印度旅游記,請繞道而行。作者在敘事,介紹\'景點\'方面,好聽點隨性灑脫,難聽點敘事不連貫嚴謹;但她在思想上更像是一本關于禪修的書,晚上睡之前看會兒,心很平靜的說
天天在辦公室,資深白領的辦公室病一大堆,心里老想著什么時候能夠飛出去!所以總是買一些游記來看,這本書很隨性,看著很放松,干活兒干累了我就看兩頁,心里就想著印度的景色,省的老是工作的那么累,有機會我也得去印度轉轉。
這本書真的不錯!讓我了解到了很多印度的好地方。果阿,我是因為這本書才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的。瀕臨阿拉伯海的美妙小城。干凈,整潔,滿是拉丁風情。如果不是因為這本書中的種種描寫,我根本不相信在印度還有這樣的好地方。
不錯的印度游記!本書有一個看點,那就是作者對禪的接觸。我本身是一個初學者,作者走在轉化的道路上,已經上路,就感覺可以和作者一同修行學習一般。在本書的后半部分,其旅行的腳步漸漸緩慢,讓人更能體會到印度的魅力。
對于印度,以前了解最多的就是美麗的泰姬陵,還有很想去的吳哥窟古遺址。待看了此書后,才了解印度還有其他更美麗的地方,自己也萌生有去印度旅游的愿望。想要順著作者的足跡,走下去。好書都會有讓讀者身臨其境之感吧。
看了看書,先說的是孟買,不想印象中網上和朋友嘴里說的臟亂差,倒是孟買的高消費水平讓我吃驚。這可是印度哎,怎么可能是這個價碼?再往后看就放松了,這種安排真是讓讀者有些小緊張啊。很吸引人,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印度各個地方的文化,推薦吧!
我是去過印度了,喜歡那里,所以對講印度的書很有興趣。書還沒看,但我先推薦一個,如果去泰國的清邁,當夕陽落幕之后,記得一定要到答佩門附近的一家賣印度甩餅的小吃店。味道真的不錯,而且價格非常親民,原味一份只要2元人民幣。
這不是一本正兒八經的旅行冊,我相信這本書中寫的關于印度的種種,有很多作者自己的感受與評判,真實的印度可能與其描述的有差距,有的地方甚至相去甚遠,但這本書給了我一樣東西,珍貴的東西,那就是對印度這個國家的向往,值得更多的人閱讀!
“在此先不談殖民者給印度帶來的傷害多么大的話題,作為一個背包客,我看得更多的則是歐洲各國在印度留下的優美建筑。”看到了作者的介紹,激起了我對印度這個國家的向往。作者把一切都描寫的那么自由自在,讓人感到非常放松。
正如作者所說她對一個陌生城市的了解大多是通過公交,適合像我這樣預算不多的游客閱讀,書里邊很多作者在印度的搭車、乘車、換車,很方便。然后,就是住便宜的旅店,遇到其他國家的背包客,能結識很多朋友,而且書中有幾幅印度的照片很漂亮!
去印度學倒立一個來自蘇州的小女子,一份旅行中的思考與感悟;遇到一些人,相逢、別離,相互的信賴和幫助;交通的不便利,大多數人的淳樸與寧靜,身體的磨練,靈魂的修行;光影迷幻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有趣的、感懷的、若有所思的事......一本讀了、讓你也想馬上放下一切飛奔到印度的書......世界是如此的喧囂和浮躁,打開互聯網,充斥的那些所謂的新聞,朋友說,90%都是亂七八糟的讓我們無語的話題或視頻;微信搖一搖隨便就找到的陌生人.......“這個世界怎么了?這個世界沒怎么。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我想,世界本身沒有什么錯,只是,我們…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吳蘇媚的書,一個水瓶座的蘇州女子,兩年來只身萬里用心寫就的東南亞游記。 背著包獨自一人到處行走,這是我夢中的自己,所以看到吳蘇媚,心就額外跳動起來,一個把自己夢想做但做不到的事做到極致的人是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鳴和敬佩的。 一本書20萬字的量,已經顯示出作者對寫作的認真和游刃有余。曾看過很多游記,有很多有大幅的照片和粗略的走馬觀花的文字,其文字量一定超不過10萬。吳蘇媚不同,捧著這本書,你就會安靜下來,跟著她的腳步,慢慢觀賞那些或滄桑或壯闊或悲涼或浪漫的所在,一起認識她遇到的那批有趣的平凡人。她的文字清冷優美,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