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老舍傾注極大心血卻沒有完成的作品。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會為背景的自傳體的歷史小說。 在老舍的筆下,熱鬧中的哀傷、嬉笑中的悲涼被寫得自然逼真,十分傳神。老北京的風情、旗人的風俗、面子文化的精髓也被他的妙筆描述得自然、熨帖、俏皮。作品雖未寫完,但已經顯示了很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老舍晚年創作風格的成熟。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滿族,北京人。1918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學校,1924年赴英國,1930年回國。著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另有多部短篇小說集和散文作品集。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
在我降生的時候,父親正在皇城的什么角落值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迷信的人認為灶王是一家之主,祭灶之禮,必須由男子祭拜,婦女不得參予;月為太陰星君,中秋拜月,也只能由婦女行之,男子不得參予,故俗諺謂之“男不拜(圓)月,女不祭灶”。,自古為然。姑母是寡婦,母親與二姐也是婦女;我雖是男的,可還不堪重任。全家竟自沒有人主持祭灶大典!姑母發了好幾陣脾氣。她在三天前就在英蘭齋滿漢餑餑鋪買了幾塊真正的關東糖。所謂真正的關東糖者就是塊兒小而比石頭還硬,放在口中若不把門牙崩碎,就把它粘掉的那一種,不是攤子上賣的那種又泡又松,見熱氣就容易化了的低級貨。她還買了一斤什錦南糖。這些,她都用小缸盆扣起來,放在陰涼的地方,不叫灶王爺與一切的人知道。她準備在大家祭完灶王,偷偷地拿出一部分,安安頓頓地躺在被窩里獨自享受,即使粘掉一半個門牙,也沒人曉得。可是,這個計劃必須在祭灶之后執行,以免叫灶王看見,招致神譴。哼!全家居然沒有一個男人!她的怒氣不打一處來。我二姐是個忠厚老實的姑娘,空有一片好心,而沒有克服困難的辦法。姑母越發脾氣,二姐心里越慌,只含著眼淚,不住地叫:“姑姑!姑姑!”
幸而大姐及時地來到。大姐是個極漂亮的小媳婦:眉清目秀,小長臉,尖尖的下頦像個白蓮花瓣似的。不管是穿上大紅緞子的氅衣,還是藍布旗袍,不管是梳著兩把頭,還是挽著旗髻,她總是那么俏皮利落,令人心曠神怡。她的不寬的腰板總挺得很直,亭亭玉立;在請蹲安的時候,直起直落,穩重而飄灑。只有在發笑的時候,她的腰才彎下一點去,仿佛喘不過氣來,笑得那么天真可憐。親戚、朋友,沒有不喜愛她的,包括著我的姑母。只有大姐的婆婆認為她既不俊美,也不伶俐,并且時常譏誚:你爸爸不過是三兩銀子的馬甲馬甲,蒙馬之甲,代稱騎兵。!
大姐婆婆的氣派是那么大,講究是那么多,對女仆的要求自然不能不極其嚴格。她總以為女仆都理當以身殉職,進門就累死。自從娶了兒媳婦,她干脆不再用女仆,而把一個小媳婦當作十個女仆使用。大姐的兩把頭往往好幾天不敢拆散,就那么帶著那小牌樓似的家伙睡覺。梳頭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萬一婆婆已經起床,大聲地咳嗽著,而大姐還沒梳好了頭,過去請安,便是一行大罪!大姐須在天還沒亮就起來,上街給婆婆去買熱油條和馬蹄兒燒餅。大姐年輕,貪睡。可是,出閣之后,她練會把自己驚醒。醒了,她便輕輕地開開屋門,看看天上的三星。假若還太早,她便回到炕上,穿好衣服,坐著打盹,不敢再躺下,以免睡熟了誤事。全家的飯食、活計、茶水、清潔衛生,全由大姐獨自包辦。她越努力,婆婆越給她添活兒,加緊訓練。婆婆的手,除了往口中送飲食,不輕易動一動。手越不動,眼與嘴就越活躍,她一看見兒媳婦的影子就下好幾道緊急命令。
事情真多!大姐每天都須很好地設計,忙中要有計劃,以免發生混亂。出嫁了幾個月之后,她的眉心出現了兩條細而深的皺紋。這些委屈,她可不敢對丈夫說,怕挑起是非。回到娘家,她也不肯對母親說,怕母親傷心。當母親追問的時候,她也還是笑著說:沒事!真沒事!奶奶放心吧!(我們管母親叫作奶奶。
大姐更不敢向姑母訴苦,知道姑母是爆竹脾氣,一點就發火。可是,她并不拒絕姑母的小小的援助。大姐的婆婆既要求媳婦打扮得像朵鮮花似的,可又不肯給媳婦一點買胭脂、粉、梳頭油等等的零錢,所以姑母一問她要錢不要,大姐就沒法不低下頭去,表示口袋里連一個小錢也沒有。姑母是不輕易發善心的,她之所以情愿幫助大姐者是因為我們滿人都尊敬姑奶奶。她自己是老姑奶奶,當然要同情小姑奶奶,以壯自己的聲勢。況且,大姐的要求又不很大,有幾吊錢就解決問題,姑母何必不大仁大義那么一兩回呢。這個,大姐婆婆似乎也看了出來,可是不便說什么;娘家人理當貼補出了嫁的女兒,女兒本是賠錢貨嘛。在另一方面,姑母之所以敢和大姐婆婆分庭抗禮者,也在這里找到一些說明。
大姐這次回來,并不是因為她夢見了一條神龍或一只猛虎落在母親懷里,希望添個將來會“出將入相”出將入相,“出將”和“入相”是傳統戲劇舞臺上的“上場門”和“下場門”,這里借用“將”“相”,有盼成大器的意思。的小弟弟。快到年節,她還沒有新的綾絹花兒、胭脂宮粉,和一些雜拌兒雜拌兒,各種果子做的果脯。。這末一項,是為給她的丈夫的。大姐夫雖已成了家,并且是不會騎馬的驍騎校,可是在不少方面還像個小孩子,跟他的爸爸差不多。是的,他們老爺兒倆到時候就領銀子,終年都有老米吃,干嘛注意天有多么高,地有多么厚呢?生活的意義,在他們父子看來,就是每天要玩耍,玩得細致,考究,入迷。大姐丈不養靛頦兒,而英雄氣概地玩鷂子和胡伯喇胡伯喇,一種小而兇的鳥,喙長,利爪,飼養者多以其擒食麻雀為戲。北京土話,稱無所事事者為“玩鷂鷹子”,作者以這個細節寓刺游手好閑。,威風凜凜地去捕幾只麻雀。這一程子,他玩膩了鷂子與胡伯喇,改為養鴿子。他的每只鴿子都值那么一二兩銀子;“滿天飛元寶”是他愛說的一句豪邁的話。他收藏的幾件鴿鈴都是名家制作,由古玩攤子上搜集來的。
大姐夫需要雜拌兒。每年如是:他用各色的洋紙糊成小高腳碟,以備把雜拌兒中的糖豆子、大扁杏仁等等輕巧地放在碟上,好像是為給他自己上供。一邊擺弄,一邊吃;往往小紙碟還沒都糊好,雜拌兒已經不見了;盡管是這樣,他也得到一種快感。雜拌兒吃完,他就設計糊燈籠,好在燈節懸掛起來。糊完春燈,他便動手糊風箏。這些小事情,他都極用心地去作;一兩天或好幾天,他逢人必說他手下的工作,不管人家愛聽不愛聽。在不斷的商討中,往往得到啟發,他就從新設計,以期出奇制勝,有所創造。若是別人不愿意聽,他便都說給我大姐,鬧得大姐腦子里盡是春燈與風箏,以至耽誤了正事,招得婆婆鳴炮一百零八響!
他們玩耍,花錢,可就苦了我的大姐。在家庭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他們不能不吵嘴,以資消遣。十之八九,吵到下不來臺的時候,就歸罪于我的大姐,一致進行討伐。大姐夫雖然對大姐還不錯,可是在混戰之中也不敢不罵她。好嘛,什么都可以忍受,可就是不能叫老人們罵他怕老婆。因此,一來二去,大姐增添了一種本事:她能夠在炮火連天之際,似乎聽到一些聲響,又似乎什么也沒聽見。似乎是她給自己的耳朵安上了避雷針。可憐的大姐!
這個系列的書真有點懷舊的情懷
好書,要用心讀。真正讀書的人會仔細閱讀選好的每本書,特別是經典作品。
不錯的商品,值得拜讀欣賞和收藏!
很好很適合我和孩子共同閱讀 很好很適合我和孩子共同閱讀
很好值得閱讀與收藏。
好評,很喜歡
最愛人民文學出版社,太薄了,退!。當當服務也不錯,拆塑料膜也能退,很方便????
很好,不錯呦!
內容幽默,印刷精美!值得一讀!
老舍的書向來最愛,這本封面設計得尤其漂亮,老北京的味兒
一直信賴當當,發貨快,都是正版,退換無憂。買書基本上都是當當了。
裝幀精美,性價比高,經典必讀。
本書描寫老北京的風情、旗人的風俗、面子文化的精髓也描述得自然、熨帖、俏皮。熱鬧中的哀傷,嬉笑中的悲涼寫得自然逼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Satisfied
老舍先生沒有寫完的一部長篇小說,帶有自傳性。雖然作者生前只寫了八萬來字,只是一部長篇的開端,但筆墨所及,已呈現出一個時代的縮影……大師就是大師!比之這些年被嚴重高估的沈從文張愛玲,老舍才真正無愧于偉大藝術家。
這本書老舍沒有寫完就仙逝,很薄,但內容很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