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952.5.13—1997.4.11)逝世已近廿年。他的全集、選集一版再版,同道、論敵遍及天下。此名一經提起,人們的反應不再是“北宋揭竿子的那位”,而是他,一位作家。愛之者甘之如飴。厭之者搖頭不已。始愛終棄者自感棋高一著昨非今是。王二的讀者,沒有中間狀態。
在他的長篇小說《尋找無雙》里,衙門巡捕王安老爹指出:世界上只存在兩種人——“一種是我們,一種是奸黨”。顯然,從巡捕的眼光看去,王小波依然是奸黨,雖然他已不在人間。好在世界上不只有懷揣鐐銬的巡捕,還有其他人。因此,這個句式還可以改寫為:“世界上只存在兩種人:一種是巡捕,一種是我們。”
王小波一生創作了以“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唐人故事》為代表作的三十余部長中短篇小說,一百五十余篇、三十余萬字的雜文隨筆,以及舞臺劇本、電影劇本(《東宮 西宮》)和社會學著作(與李銀河合著)等多種文類,并有若干書信和未竟作品留存于世。
王小波用雜文表達他的“信”,以小說承載他的“疑”。
王小波(1952.5.13—1997.4.11),男,漢族。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也是一位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臺灣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其文學創作獨特,富于想象力、幻想力之余,卻不乏理性精神。代表作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等。
王小波寫給未來的遺囑是:即便無處可逃,也要永不屈服。聽到遺囑的后來者,則會記起亞里士多德的兩句話:“的會成為永恒的。”“個人是可以被信賴的。”正如拉伯雷、但丁之于文藝復興,狄德羅、伏爾泰之于啟蒙運動,魯迅、胡適之于中國新文化運動,王小波的精神意義之于當代中國,性質與之相似。他的創造鋪就了一條美麗的牽牛花之路,他的啟示則成為反智時代清新的解毒劑。在備受激勵的新蒙昧主義卷土重來之際,這位理性與自由之子的作品,將繼續給拒絕愚弄的人們以智、美、愛的滋養與勇氣。
二
我過二十一歲生日那天,正在河邊放牛。下午我躺在草地上睡著了。我睡去時,身上蓋了幾片芭蕉葉子,醒來時身上已經一無所有(葉子可能被牛吃了)。亞熱帶旱季的陽光把我曬得渾身赤紅,痛癢難當,我的小和尚直翹翹地指向天空,尺寸空前。這就是我過生日時的情形。我醒來時覺得陽光耀眼,天藍得嚇人,身上落了一層細細的塵土,好像一層爽身粉。我一生經歷的無數次勃起,都不及那一次雄渾有力,大概是因為在極荒僻的地方,四野無人。
我爬起來看牛,發現它們都臥在遠處的河汊里靜靜地嚼草。那時節萬籟無聲,田野上刮著白色的風。河岸上有幾對寨子里的牛在斗架,斗得眼珠通紅,口角流涎。這種牛陰囊緊縮,陽具直挺。我們的牛不干這種事。任憑別人上門挑釁,我們的牛依舊安臥不動。為了防止斗架傷身,影響春耕,我們把它們都閹了。
每次閹牛我都在場。對于一般的公牛,只用刀割去即可。但是對于格外生性者,就須采取槌騸術,也就是割開陰囊,掏出睪丸,一木槌砸個稀爛。從此后受術者只知道吃草干活,別的什么都不知道,連殺都不用捆。掌槌的隊長毫不懷疑這種手術施之于人類也能得到同等的效力,每回他都對我們吶喊:你們這些生牛蛋子,就欠砸上一槌才能老實!按他的邏輯,我身上這個通紅通紅,直不楞登,長約一尺的東西就是罪惡的化身。
當然,我對此有不同的意見。在我看來,這東西無比重要,就如我之存在本身。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飄著懶洋洋的云彩。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陽光中。那24小時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槌的過程,人24小時天老下去,奢望也24小時天消失,變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
那天晚上我請陳清揚來吃魚,所以應該在下午把魚弄到手。到下午五點多鐘我才想起到戽魚的現場去看看。還沒走進那條小河汊,兩個景頗族孩子就從里面一路打出來,爛泥橫飛,我身上也挨了好幾塊,直到我拎住他們的耳朵,他們才罷手。我喝問一聲:
“雞巴,魚呢?”
那個年紀大點的說:“都怪雞巴勒農!他老坐在壩上,把壩坐雞巴倒了!”
勒農直著嗓子吼:“王二!壩打得不雞巴牢!”
我說:“放屁!老子砍草皮打的壩,哪個雞巴敢說不牢?”
到里面一看,不管是因為勒農坐的也好,還是因為我的壩沒打好也罷,反正壩是倒了,戽出來的水又流回去,魚全泡了湯,一整天的勞動全都白費。我當然不能承認是我的錯,就痛罵勒農。勒都(就是那另一個孩子)也附和我。勒農上了火,一跳三尺高,嘴里吼道:
“王二!勒都!雞巴!你們姐夫舅子合伙搞我!我去告訴我家爹,拿銅炮槍打你們!”
說完這小兔崽子就往河岸上躥,想一走了之。我一把薅住他腳脖子,把他揪下來。
“你走了我們給你趕牛哇?做你娘的美夢!”
這小子哇哇叫著要咬我,被我劈開手按在地上。他口吐白沫,雜著漢話、景頗話、傣話罵我,我用正裝京片子回罵。忽然間他不罵了,往我下體看去,臉上露出無限羨慕之情。我低頭一看,我的小和尚又直立起來了。只聽勒農嘖嘖贊美道:
“哇!想日勒都家姐喲!”
我趕緊扔下他去穿褲子。
晚上我在水泵房點起汽燈,陳清揚就會忽然到來,談起她覺得活著很沒意思,還說到她在每件事上都是清白無辜。我說她竟敢覺得自己清白無辜,這本身就是較大的罪孽。照我的看法,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懶做,好色貪淫,假如你克勤克儉,守身如玉,這就犯了矯飾之罪,比好吃懶做、好色貪淫更可惡。這些話她好像很聽得進去,但是從不附和。
那天晚上我在河邊上點起汽燈,陳清揚卻遲遲不至,直到九點鐘以后,她才到門前來喊我:“王二,混蛋!你出來!”
我出去一看,她穿了一身白,打扮得格外整齊,但是表情不大輕松。她說道:你請我來吃魚,做傾心之談,魚在哪里?我只好說,魚還在河里。她說好吧,還剩下一個傾心之談,就在這兒談吧。我說進屋去談,她說那也無妨,就進屋來坐著,看樣子火氣甚盛。
我過二十一歲生日那天,打算在晚上引誘陳清揚,因為陳清揚是我的朋友,而且胸部很豐滿,腰很細,屁股渾圓。除此之外,她的脖子端正修長,臉也很漂亮。我想和她性交,而且認為她不應該不同意。假如她想借我的身體練開膛,我準讓她開。所以我借她身體一用也沒什么不可以。的問題是她是個女人,女人家總有點小器。為此我要啟發她,所以我開始闡明什么叫作“義氣”。
在我看來,義氣就是江湖好漢中那種偉大友誼。《水滸》中的豪杰們,殺人放火的事是家常便飯,可一聽說及時雨的大名,立即倒身便拜。我也像那些草莽英雄,什么都不信,不能違背的就是義氣。只要你是我的朋友,哪怕你十惡不赦,為天地所不容,我也要站到你身邊。那天晚上我把我的偉大友誼奉獻給陳清揚,她大為感動,當即表示道:這友誼她接受了。不但如此,她還說要以更偉大的友誼還報我,哪怕我是個卑鄙小人也不背叛。我聽她如此說,大為放心,就把底下的話也說了出來:我已經二十一歲了,男女間的事情還沒體驗過,真是不甘心。她聽了以后就開始發愣,大概是沒有思想準備。說了半天她毫無反應。我把手放到她肩膀上去,感覺她的肌肉繃得很緊。這娘們隨時可能翻了臉給我一耳光,假定如此,就證明女人不懂什么是交情。可是她沒有。忽然間她哼了一聲,就笑起來,還說:我真笨!這么容易就著了你的道兒!
我說:什么道兒?你說什么?
她說:我什么也沒有說。
我問她我剛才說的事兒你答應不答應?她說呸,而且滿面通紅。我看她有點不好意思,就采取主動,動手動腳。她搡了我幾把,后來說,不在這兒,咱們到山上去。我就和她一塊到山上去了。
陳清揚后來說,她始終沒搞明白我那個偉大友誼是真的呢,還是臨時編出來騙她。但是她又說,那些話就像咒語一樣讓她著迷,哪怕為此喪失一切,也不懊悔。其實偉大友誼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東西一樣,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話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隨時準備兌現我的話,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卻。就因為這種態度,別人都不相信我。我雖然把交朋友當成終身的事業,所交到的朋友不過陳清揚等二三人而已。那天晚上我們到山上去,走到半路她說要回家一趟,要我到后山上等她。我有點懷疑她要晾我,但是我沒說出來,徑直走到后山上去抽煙。等了一些時間,她來了。
陳清揚說,我及時次去找她打針時,她正在伏案打瞌睡。在云南每個人都有很多時間打瞌睡,所以總是半睡半醒。我走進去時,屋子里暗了一下,因為是草頂土坯房,大多數光從門口進來。她就在那一刻醒來,抬頭問我干什么。我說腰疼,她說躺下讓我看看。我就一頭倒下去,撲到竹板床上,幾乎把床砸塌。我的腰痛得厲害,不能打彎。要不是這樣,我也不會來找她。
陳清揚說,我很年輕時就餓紋入嘴,眼睛下面烏黑。我的身材很高,衣服很破,而且不愛說話。她給我打過針,我就走了,好像說了一聲謝了,又好像沒說。等到她想起可以讓我證明她不是破鞋時,已經過了半分鐘。她追了出來,看見我正取近路走回十四隊。我從土坡上走下去,逢溝跳溝,逢坎躍坎,順著山勢下得飛快。那時正逢旱季的上午,風從山下吹來,喊我也聽不見。而且我從來也不回頭。我就這樣走掉了。
陳清揚說,當時她想去追我,可是覺得很難追上。而且我也不一定能夠證明她不是破鞋。所以她走回醫務室去。后來她又改變了主意去找我,是因為所有的人都說她是破鞋,因此所有的人都是敵人。而我可能不是敵人。她不愿錯過了機會,讓我也變成敵人。
那天晚上我在后山上抽煙。雖然在夜里,我能看見很遠的地方。因為月光很明亮,當地的空氣又很干凈。我還能聽見遠處的狗叫聲。陳清揚一出十五隊我就看見了,白天未必能看這么遠。雖然如此,還是和白天不一樣。也許是因為到處都沒人。
我也說不準夜里這片山上有人沒人,因為到處是銀灰色的一片。假如有人打著火把行路,那就是說,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在那里。假如你不打火把,就如穿上了隱身衣,知道你在那里的人能看見,不知道的人不能看見。我看見陳清揚慢慢走近,怦然心動,無師自通地想到,做那事之前應該親熱一番。
陳清揚對此的反應是冷冰冰的。她的嘴唇冷冰冰,對愛撫也毫無反應。等到我毛手毛腳給她解扣子時,她把我推開,自己把衣服一件件脫下來,疊好放在一邊,自己直挺挺躺在草地上。
陳清揚的裸體美極了。我趕緊脫了衣服爬過去,她又一把把我推開,遞給我一個東西說:
“會用嗎?要不要我教你?”
那是一個避孕套。我正在興頭上,對她這種口氣只微感不快,套上之后又爬到她身上去,心慌氣躁地好一陣亂弄,也沒弄對。忽然她冷冰冰地說:
“喂!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嗎?”
我說當然知道。能不能勞你大駕躺過來一點?我要就著亮兒研究一下你的結構。只聽啪的一聲巨響,好似一聲耳邊雷,她給我一個大耳光。我跳起來,拿了自己的衣服,拔腿就走。
三
那天晚上我沒走掉。陳清揚把我拽住,以偉大友誼的名義叫我留下來。她承認打我不對,也承認沒有好好待我,但是她說我的偉大友誼是假的,還說,我把她騙出來就是想研究她的結構。我說,既然我是假的,你信我干嗎。我是想研究一下她的結構,這也是在她的許可之下,假如不樂意可以早說,動手就打不夠意思。后來她哈哈大笑了一陣說,她簡直見不得我身上那個東西。那東西傻頭傻腦,恬不知恥,見了它,她就不禁怒從心起。
我們倆吵架時,仍然是不著一絲。我的小和尚依然直挺挺,在月光下披了一身塑料,倒是閃閃發光。我聽了這話不高興,她也發現了。于是她用和解的口氣說:不管怎么說,這東西丑得要命,你承不承認?
這東西好像個發怒的眼鏡蛇一樣立在那里,是不大好看。我說,既然你不愿意見它,那就算了。我想穿上褲子,她又說,別這樣。于是我抽起煙來。等我抽完了一支煙,她抱住我。我們倆在草地上干那件事。
我過二十一歲生日以前,是一個童男子。那天晚上我引誘了陳清揚和我到山上去。那一夜開頭有月光,后來月亮落下去,出來24小時的星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樣多。那天晚上沒有風,山上靜得很。我已經和陳清揚做過愛,不再是童男子了。但是我一點也不高興。因為我干那事時,她一聲也不吭,頭枕雙臂,若有所思地看著我,所以從始至終就是我一個人在表演。其實我也沒持續多久,馬上就完了。事畢我既憤怒又沮喪。
陳清揚說,她簡直不敢相信這件事是真的:我居然在她面前亮出了丑惡的男性生殖器,絲毫不感到慚愧。那玩意也不感到慚愧,直挺挺地從她兩腿之間插了進來。因為女孩子身上有這么個口子,男人就要使用她,這簡直沒有道理。以前她有個丈夫,天天對她做這件事。她一直不說話,等著他有24小時自己感到慚愧,自己來解釋為什么干了這些。可是他什么也沒說,直到進了監獄。這話我也不愛聽。所以我說:既然你不樂意,為什么要答應?她說她不愿被人看成小氣鬼。我說你原本就是小氣鬼。后來她說算了,別為這事吵架。她叫我晚上再來這里,我們再試一遍。也許她會喜歡。我什么也沒說。早上起霧以后,我和她分了手,下山去放牛。
那天晚上我沒去找她,倒進了醫院。這事原委是這樣:早上我到牛圈門前時,有一伙人等不及我,已經在開圈拉牛。大家都挑壯牛去犁田。有個本地小伙子,叫三悶兒,正在拉一條大白牛。我走過去,告訴他,這牛被毒蛇咬了,不能干活。他似乎沒聽見。我劈手把牛鼻繩奪了下來,他就朝我揮了一巴掌。我當胸推了他一把,推了他一個屁股蹲兒。然后很多人擁了上來,把我們擁在中間要打架。北京知青一伙,當地青年一伙,抄起了棍捧和皮帶。吵了一會兒,又說不打架,讓我和三悶兒摔跤,三悶兒摔不過我,就動了拳頭。我一腳把三悶兒踢進了圈前的糞坑,讓他沾了一身牛屎。三悶兒爬起來,搶了一把三齒要砍我,別人勸開了。
早上的事情就是這樣。晚上我放牛回來,隊長說我毆打貧下中農,要開我的斗爭會。我說你想借機整人,我也不是好惹的。我還說要聚眾打群架。隊長說他沒想整我,是三悶兒的娘鬧得他沒辦法。那婆娘是個寡婦,潑得厲害。他說此地的規矩就是這樣。后來他說,不開斗爭會,改為幫助會,讓我上前面去檢討一下。要是我還不肯,就讓寡婦來找我。
會開得很亂。老鄉們七嘴八舌,說知青太不像話,偷雞摸狗還打人。知青們說放狗屁,誰偷東西,你們當場拿住了嗎?老子們是來支援邊疆建設,又不是充軍的犯人,哪能容你們亂栽贓。我在前面也不檢討,只是罵。不提防三悶兒的娘從后面摸上來,抄起一條沉甸甸的拔秧凳,給了我后腰一下,正砸在我的舊傷上,登時我就背過去了。
我醒過來時,羅小
王小波的小說真的不是一般的作家能寫的出來的,閱讀起來非常的自然,沒有那種故意而為之的做作,完全是按照人性最自然的流露,很有邏輯性,且幽默感十足,有時真的會忍俊不禁,情不自禁,經典中的經典!!!
和樓上的感覺一樣,王小波的雜文中有種知識分子的人味,雖然現在社會把知識分子給污名化了,但是知識分子的干凈和責任感在王小波的文字中有突出的顯現,推薦讀。
我是看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紅拂夜奔》,而想買全套的,在此之前我完全想象不到他在生活中是怎想一個男人,這套書給我了一個驚喜,讓我立體地了解了王小波,很值得一讀!
看雜文,他真的很喜歡羅素啊。有人覺得王小波只破不立,但是我覺得它本身就不是一個給出答案的人,他只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去追求知識和智慧,并且通過獨立的思考去尋找答案。
如果說自由,理性,科學,啟蒙可以成為他作品的核心內容,那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徹底崇尚現代性的人,他一直在渴望著人的現代化,社會的現代化,這種現代化并非經濟發展層面的,而是文化心理和思考層面的。
轉眼,王小波離去已一十九年,李銀河也已經步入人生的暮年,這是一件多么讓人心痛的事,當我想清楚了這些的時候,我感覺我被欺騙了。唯有他的那些文字在指縫間那么真實,讀他的文字,紀念他。
王小波是特別的。作為一個人,他熱愛生命,真誠溫暖,鐘情趣味的生活;作為一個作家,他擁有獨一無二的寫作技巧和超強的思辨能力。他把幽默這件武器用到爐火純青,以之刺破虛偽,剖白現實,品味荒涼。
這書外包裝盒很好,但書的裝幀就太不結實了,感覺像沒有外書皮。手感不佳,字也偏小。當當服務沒有問題,值得信賴。書頁面原來介紹有東宮西宮,結果打開看沒有,害得我多額外買了一本愛你向愛生命。
其實家里已有兩本王小波全集。可以都放在老家。這次主要是想著收藏,順便再拜讀一下。王小波的小說讀起來可能會讓有些人覺得難懂,一個故事總是推倒再推倒,獨愛這種敘述方式。
王小波真的就像一本書,讀完他的作品,真覺得他的觀念,他的趣味,他的真實,都給我留下了強烈的印象,真是羨慕李銀河,可以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知己,可以有這樣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這愛情真不是人人都能碰到的,尤其是讀他們倆的情書,感受到了兩顆火熱的靈魂在共振,好享福,羨慕。
每次當當之行,都是快樂之旅,商品滿意,快遞給力。記得山東文藝曾出版過百姓家藏系列是無皮書,就特喜歡,就喜歡它的樸實無華,這套書太對我的口了 ,印刷精,裝飾淡而穩重,無書脊讀起來真方便,紙質也是我喜歡的,太贊?了!
再讀白銀時代,又有不同收獲:白銀時代是預言,屎黃色的天空被霧霾所籠罩。一個反智的社會,不識數的人是領導,從事人文和藝術行業需要執照,這是諷今。王小波在這種荒謬的對立中塑造幽默感,成全了他的“有趣”。
都說人生無聊才讀書,讀了王小波的書我突然覺得不無聊了,有了自己的信仰和看法,尤其讀《沉默的大多數》,感覺突然悟了,有一種沉淀了許多年的力量、能量,每一次都是拿起了放不下,放下了心里又有連絲的戀戀感。
老早就想收藏一套了;機緣巧合,恰巧遇到了這套書。看到后,又是活動期間,自當是果斷出手。如果說有什么無奈之處的話,也許就是作為一名學生黨,囊中羞澀;不能遂了心愿多買幾套送給自己想感謝的那些人。也深信他們肯定會喜歡......
感覺設計沒有想象的那么好,裝訂的不時很滿意.
王小波自己說他的小說有三大主題:愛情,智慧和有趣。成年人之間的愛情必然是和性息息相關的,我覺得寫到愛情而略過了性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我也這么覺得,性確實是個很自然的事,當然可以寫了,沒啥不能寫的。性就像吃飯睡覺拉屎一樣自然。
裝幀一般,是否便宜的側面包裝也省料了?王小波先生若在,也該尷尬吧!
拿到手上很有滿足感,但是打開后發現有幾本書剪裁的特別粗糙,這么好看的裝楨被這么粗糙的切割真是敗筆,裸背裝的書籍上面都是亂七八糟的膠。王小波的書之前都看過,這次是沖著好看的裝楨買的,沒想到這么粗糙。有些不爽。
從李銀河的公眾號里看到李靜為這套書寫的序言,當時就來當當入手了這套王小波文集,今天收到貨,品相各方面真是不錯。封面和內文用紙都是我喜歡的,比家里那套王小波文集好多了,王小波的作品值得反復閱讀,仔細品味。
喜歡這套書的裝幀和設計理念:不主張個性突出和特定的作品美學意識,有一種“這樣就好”的滿足感,體會王小波的率性與率情。另外喜歡這套書的裸書脊和紅章設計,封面是特種紙,內文用紙也很好,很精致,很滿意,內容也超喜歡,大愛王小波。
文學界不可逾越的王小波,知識群體必讀作品!王小波文集八卷本,收入作者小說、雜文、書信等200余萬字。李銀河親自校勘精選,裸書脊精裝插圖典藏,當當新書榜持續熱銷! 不喜歡王小波的不建議購買!
買來收藏的,其中一本書書名壞掉了,一個小瑕疵,但是對于追求完美的我很難接受,終于把另外七本都書名都割掉了,保持一致,所以八本書的書名都沒有了,只能在封面看到書名了,希望下次出版社長點心,愛護書籍
很多人都喜歡王小波,我網上試讀了一些,感覺很棒,我喜歡它的文字,簡單平實,但是卻寫了人生的大道理慢慢品讀,可以懂得很多。一直太貴,不舍得下手,這次高活動看到價格合適,毫不猶豫拿下八卷本。太開心了。就是不太喜歡這個毛邊裝。
年前看到這套全新的王小波全集心動不已,看到半價后更是果斷下單。物流更是給力,不到二十四小時送到。唯一稍有缺憾的便是,包裝盒要是木制就更加完美,收藏起來更加舒服。總之,很不錯。
讀王小波的雜文,在王小波的我為什么要寫作一文中,寫到了他為什么要寫作,因為寫作是個增熵的事,我希望我的生活也是一個增熵的過程,做的事情和見的人都能給我帶來增熵的體驗。
在整個文學史上,王小波是一個難得的例外。他是真正貫通中西并身體力行的文化巨人,是“體制外生存”的示范者。王小波的作品沒有媚雅媚俗,而是對社會和國人抱持最大同情和悲憫的理性寫作。
過完了人生的黃金時代,也讀透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明白了,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受槌的過程,人一天天老去,一日不如一日,感覺人生莫名的虛無和孤單。王小波真是清醒,他的高明之處就是能讓人認清這種現實,而且是笑著去認清。
文學作品就是這樣,不同的年齡、時段,會讀來不同的感受、反思。王小波的作品也許不是起點,因為在他之前有著諸多思考著同樣問題的人;他的作品更不會是終點,因為如果那樣存在之意義將蕩然無存。王小波就在那里,不會消失,但在慢慢消逝。
老爸是王小波老師的忠實推崇者,他看我整天看那些勵志書,總說我看的是**書,沒有多少營養,還不如多讀點王小波的東西,也許是**文字看多了,這次我覺得聽老爸一次,潛心讀讀王小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