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一個大的文藝復興觀,即文藝復興是在歐洲中世紀神學時代以后,對人的價值的重新肯定,從而帶動了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激發,以及對新知識、新領域的科學研究、全球探索這樣的宏大角度,對發軔于意大利北方城市國家的文藝復興進行了多方位敘述,結構清晰,內容翔實,使讀者對西方國家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過渡情況有了科學的認識,對形成正確、完整的西方社會歷史觀有很大的幫助。
1700年的文藝復興是世界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經過該時期,人類文明進入了新紀元。該時期創造的人文主義精神及在哲學、文學、繪畫、法律等方面的巨大成就,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書追尋了文藝復興從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歷史蹤跡,運用的研究成果,對文藝復興作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詮釋,即文藝復興是一場植根于一個的城市社會中的文化運動,展示了在這場運動中,商人、羅馬教皇、皇帝、平民、知識分子是如何交織在一起,如何推動社會發展的;揭示了重大事件如農民的遷移、饑荒、疫病、戰爭、商業的發展是如何影響法律與制度的創新的。作者還結合研究發現,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權力、財富、性別、階級、榮譽、恥辱、禮儀,等作了專題研究,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容是本書高出同類書的地方。編排獨特是本書的又一特點。本書的"聲音" 文框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有關信件、出版物與合同的實況;"焦點"文框強調了歷史、社會或藝術的主題;相關鏈接薈萃了所有相關主題的資料,可引導讀者進一步探尋。書中穿插的大量插圖與地圖,增加了本書的欣賞性和直觀性。
具體而言,本書及時、第二章敘述了意大利社會從晚期羅馬時代經由14世紀中期的進化過程,描繪了導致文化活力突然爆發的特定社會條件。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紹了意大利文藝復興在藝術方面的維度。第五章和第六章探索了作為文藝復興展開背景的社會和文化的世界;第七章和第八章講述了意大利國家的政治演進,以及在15世紀晚期和16世紀早期由于帝國的入侵所造成的遷徙。第九章至第十一章講述了阿爾卑斯山另一邊的文藝復興之旅,以及與意大利城市國家不同的情形。第十章評論了阿爾卑斯山另一邊一樣的文藝復興的社會環境。
瑪格麗特·L.金畢業于美國莎拉勞倫斯學院(學士,1967)和斯坦福大學(碩士,1968;博士,1972)。美國布魯克林學院(1972年起)、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院(1987年起)歷史教授,教授"歐洲文藝復興"、"早期的現代女性"、"近代史學"、"古希臘和羅馬"等課程。1987年至1995年任美國文藝復興協會執行董事,1997年至2002年仍《文藝復興》季刊書評編輯。著有《貴族統治時代的威尼斯人物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婦女》等獲獎著作,編撰《西方文明的社會與文化史》《歐洲文藝復興》等教材。
導論:文藝復興的概念
及時章 意大利與羅馬:從羅馬共和國到"第二人民共和"(公元前約500—公元1300)
意大利的羅馬化
入侵和毀滅
早期的移民
日耳曼人的入侵
大教堂和修道院
主教的
焦點 蒙特·卡西諾:動亂時代的山頂避難
展現輝煌歷史的思想型巨著——讀《歐洲文藝復興》
日期:2008-08-10 作者:孫景堯 來源:文匯報
閱讀瑪格麗特·L·金的《歐洲文藝復興》中譯本的時候,我有一種驚喜的感覺,而且越往下讀,驚喜的感覺就越強烈。金,這位美國著名的女歷史學家在我們眼前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多姿多彩的西方文藝復興的歷史長卷,長人知識、令人感嘆、促人深思。
書寫"文藝復興"的著作在西方浩如煙海,有關的中譯本也有多種。我國讀者比較熟悉的有瑞士學者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和英國學者佩特的《文藝復興:藝術與詩的研究》。前者首次出版于1860年,研究的范圍僅局限于意大利;后者首次出版于1873年,是一部假設讀者已經具備相關知識的專題論文集。相對于這兩部書而言,金的《歐洲文藝復興》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體現出一種嶄新的格局。
出版于2003年的金的《歐洲文藝復興》,橫跨歷史、宗教、民族、文化、藝術、政治、思想、哲學、倫理、科學和社會等各個領域,對西方歷史上至關重要的文藝復興進行了更加宏闊遼遠和深入細致的敘寫,它將視野在時間上分別推向了晚期羅馬時代以及現代,在空間上推向了世界的大維度。這樣一來,我們在掩卷沉思之余,對文藝復興的自然淵源和深遠影響就會有更加而立體的認識:歷史是一條奔涌不息、浪花四濺的長河。
文藝復興通常被描繪成一個充滿了偉人成就的時代,這些偉人是統治者、哲學家、詩人、畫家、建筑師和科學家。而處在學術前沿的學者瑪格麗特·L·金改寫了這種觀點。在她看來,文藝復興是一場復雜得多的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植根于一個的城市社會,是許多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產物,它們包括:商業、羅馬教皇和皇帝的野心、藝術贊助者、科學發現、貴族和平民的暴力行為、法律的判例、農民的遷移、饑荒、疫病、入侵和種種其他社會因素。除了研究文學和藝術的巨大成就以外,這部文藝復興史還包括對許多方面——權力、財富、性別、階級、榮譽、恥辱、禮儀,以及有關近年才公布的歷史調查結果的其他內容的研究。金將上一代學者所做的杰出工作和包括她本人成果在內的研究發現融合在一起,追尋了文藝復興從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歷史蹤跡。特別重要的是,她的研究成果使人們注意到了這個具有創造性的時代影響后世西方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多元性。可以說,這部書中富有思想創新的精彩之處俯拾皆是。
孫景堯(1943~2012.07.10),男,1943年生于中國上海嘉定,1966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1993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任比較文學博士后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教學名師,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原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學科—上海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原負責人。2012年7月10日凌晨2點18分,孫景堯在上海逝世,享年70歲。
好書
非常好的著作,果斷下單,開始閱讀,十分受益!推薦紙質閱讀!
一如既往的好
好看
好
很棒的一套書,放在收藏夾里好久了,終于等到降價了,入手了一套。原來上大學的時候沒錢買書可有大把時間泡圖書館里看書,現在有錢買書了又沒大段時間看書了,人總是處在兩難的境地。
很好
好書
好
內容詳瞻,獲益不少。
了解文藝復興,比較好。
好書
好
很詳細,寫得不錯。
5分
不錯
很喜歡
送貨快,質量好,有深度,名家精品
不錯
很好
就喜歡歐洲歷史文化!
好評好評好評
孩子喜歡,推薦閱讀,用心感受
非常漂亮的書
經典之作一定要讀之又讀
是了解歐洲文藝復興的一本好的參考書
經典書入手
寫得有些亂,還發現了時間上有錯誤,是本來就這樣還是印錯了
很好很不錯,昨天下午六點左右下的單,今天兩點多就收到了,很有效率!
雖然之前買的書都還沒看完,當當搞活動,又囤了一堆書,真是剁手的節奏,都是經過推薦的好書。一直關注這本書,孩子很喜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