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天賦異稟,源于持續有效的努力
停止無效努力,讓你的付出有所成就
幫助努力很久依舊沒有成功的人,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讓人生少走彎路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努力,只是沒找到正確的努力方法。本書從發掘天賦、提升能力、選擇平臺、回歸自己等幾大方面詳細闡述了努力的正確模式。書里所講的關于努力的方法與思路可以用來分析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
書中提供的科學以及便于實踐的工具與方法。都通過形象生動的思維導圖展現出來。結合每篇文章的后續練習好好實踐。終將會徹底顛覆一個人過去的思維認知。從而讓工作和人生發生巨大的變化。
«備受思考型、上進型人士青睞的公號“圈外”的首部作品,圈外的每篇文章都被上百公號瘋狂轉載。
«作者的自我成長觀點和能力提升方法論,受到李一諾、趙雋艷、張世東等業內人士的高度好評。
«徹底擺脫以時間長短定義努力的錯誤觀念,加速升級你的眼界、心智和能力。
«提供正確的努力模式、科學的學習和思維工具、實用的個人品牌提升方法。
«在某一個領域擁有的專長,獲得聰明的做事套路和觀察世界的方式。
«為了使抽象的思維與學習模式便于理解,本書插入上百張精美思維導圖。(詳情請見插圖那兒)
«作者根據書中的文字內容并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編寫了與本書配合使用的《我的進階筆記》??梢宰屪x者在書中學到的知識,隨時隨地進行實踐性操作。
主編推薦:《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做內心強大的女人》
套裝推薦:《女人成長書系》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書系3冊套裝》
孫圈圈
本名孫園媛,曾任全球著名管理咨詢公司咨詢總監,現創業中,[領英洞察]專欄作家。
干貨、燒腦、長文公眾大號“圈外”(iquanwai)掌門 ;圈柚(圈外讀者的統一名號)心目中機智善良、瀟灑倜儻、47.3568公斤級中青年職業女性的榜樣。
她的文章,生動有趣卻又干又長,醍醐灌頂卻無比燒腦,催人上進卻不雞湯。
做原創公眾號,卻堅持不接廣告、不收贊賞,只做品質內容。
推薦序
我眼中的圈圈
序
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努力
及時章 人人都有天賦: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賦優勢
你沒錢,真的不是因為不努力
——找到正確的定位才是關鍵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賦
——80%的人對天賦的理解都錯了
別再揮霍你的天賦了
——覺得自己沒天賦,是因為你沒方法
第二章 學習如何學習: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學習的正確姿勢
——靠意志力的學習,都是耍流氓
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為什么你有海量信息,卻解決不了現實問題
第三章 構建思維能力:讓煩惱變成真正有效的思考
正確定義問題,減少無用功
——認清六個問題,節省80%的無用功
“活的思維”與“死的知識”
——清晰的思維不是無法培養的
跳出固有思維
——為什么有些人條理清晰,卻沒有洞見
我們的獨立思考:既不獨立,也不思考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只是“立場”
第四章 提升溝通能力:如何成為高段位溝通者
為什么你總是有口難
——如何做好臨場發
如何愉快地閑聊
——聊天不是為了得出一個正確答案
說事實不如講故事
——你很難說服人,是因為你沒用這個套路
拓展弱聯系
——最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源并非來源于好朋友
第五章 選擇合適平臺:借助平臺成就不可取代的自己
職業規劃應規劃什么
——90%的人不會做職業規劃
個人商業模式畫布
——像企業一樣,給自己做規劃
主副業選擇
——如何成為斜杠青年
你的高度=自身價值 平臺高度
——借助平臺的正確姿勢
抓住機會,才能彎道超車
——如何利用企業資源來提升個人價值
第六章 破除思維定式:哪些思維方式會終生阻礙你
努力和結果之間并非線性關系
——如何擁有一個高性價比人生
牢牢困住大部分人的錯誤意識
——如何才能不做紙牌魔術里的觀眾
別給自己貼標簽
——長期的標簽將成為一個自證預
第七章 回歸真實的自己:善用情緒,才能掌控人生
情商的真正意義
——情商不只是對別人,更多是對自己
如何應對自己的功利心
——上進是一種高發慢性病
如何與性格“缺陷”和平相處
——性格很難改變,那要怎么活下去
后記
你沒錢,真的不是因為不努力
——找到正確的定位才是關鍵
這本書,我將與你分享的是:努力的方法論。但在此之前,我們需就努力方向達成一致。因為方向錯了,再好的跑步姿勢和跑鞋,也很難幫你到達終點。
所以這及時篇文章,我們就不雞湯、不雞血、不厚黑地來聊聊——關于“錢”的方法論,以及你的“個人價值定位”。
個人的價值定位
所有的人都會發現,同樣學校同樣專業的同學,畢業幾年之后,薪資差距會變得很大。
雞湯君說:別在乎一時的薪酬,應該繼續堅持夢想。雞血君說:你還不夠努力,還沒看到過魔都、帝都凌晨四點的太陽。厚黑君說:你別傻干了,得學會搞關系、找資源。但是,這些都無法給你一個想要的答案。
我們都知道,產品會有不同的價值定位:產品經驗豐富、價格低廉、服務。舉例來說,你買蘋果是因為產品好,去沃爾瑪是沖著價格低,住萬豪是服務的差異化。
人也一樣,說白了,大家都是出來“賣”的。要讓別人出錢買你,得看你的價值在什么方面。
那么,用分析產品的思路來分析人,人都有哪些價值定位?各種定位從物質回報的角度有無高低之分呢?
決定你的價值的六個因素
首先,我們都必須承認,這個世界并不,所以你的收入不是你能創造的價值,這其中,是存在一個差值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那么,你的實際價值又取決于什么呢?
這里有一個基礎模型,稱為冰山模型,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這里我將冰山模型做個微調,用來分析我們的問題,結果如下:
根據這個模型,你個人能夠創造出多大的價值,離不開三大內在要素:
及時個要素,知識和技能。比如我現在寫這篇文章,冰山模型是知識,電腦打字是技能。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后天習得的,也是非常顯性、容易展示出來的。所以,我們稱為冰山上的部分。
第二個要素,能力,比如學習和思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相對知識和技能來說,能力的培養周期長,并且,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往往要通過仔細的行為觀察。所以,能力是在冰山中間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能力跟天賦中的“潛在能力”緊密相關,比如,有些人數字敏感性很強,這是潛在能力,如果未經開發,那么發揮不了太大作用,但如果經過開發,比如訓練他做數據分析,這時候,這種潛在能力就會顯性化,表現出很強的數據分析能力。關于能力和天賦的關系,我們在本書之后的文章中還會提及,并做詳細解釋。
第三個要素,是天賦,包括潛在能力、性格特質、動機、價值觀。潛在能力在上面有舉例,在此不再重復。在性格特質方面,比如,你是外向型的人,那么在做一些服務類的工作,就會比內向型的人要更加輕松,因為符合你的性格偏好。動機,比如你是成就感動機的人,那你做咨詢工作,就會比權力動機的人感受到更多快樂,也容易做得好。價值觀也是一樣,如果你將工作視為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途徑,而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就更容易堅持下去,也容易有更好的結果。
這些天賦對成人來說,可變空間不大。同時,也很難觀察到,即便是我們自己,也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天賦在什么地方。當然,天賦是一個大話題,我在本書之后的篇章里,還會陸續提到。
說完了內部因素,我們簡單看一下外部因素。外在因素也包括三個方面:出身、選擇、運氣。出身是你擁有的原始資本,選擇是讓你重新獲得資本的機會,而運氣,則是你選擇之后能否如愿的隨機因素。
價值定位的五種類型
所以,我們再回顧一下這個模型,一個人的賬面價值(薪酬)最終取決于六大因素。
你會發現,這六個因素里面,有些是無法改變的,比如出身和運氣,而另一些是可以人為改變的,比如知識、技能、能力。
復雜一點的是天賦和選擇。天賦本身幾乎不能改變,但是你可以通過發掘自己的天賦、選擇與之匹配的工作,從而較大化地利用它。所以,我們暫且也認為它是部分可變的。
另外,選擇大于努力這句話我同意,可問題是,當你選擇的時候,并不知道哪個選擇是對的。我們都知道,早十年有100萬的話,買房比炒股的選擇更明智,但在當時,誰也不肯定。
并且早有研究表明,股評家們的選擇并不比隨機選擇更加靠譜。所以,選擇這件事情,更多的是一項能力,至于選擇這個行為本身,并不能帶來很大的改變,所以把時間投入在某個選擇中,更像是投機。
刨除不可變因素,我們可以把個人所選擇的定位(也可以稱之為增值方式)分成五種不同的類型:投機型、知識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賦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識別你的價值類型時,并非看你有沒有知識、能力,而是要看你的差異化因素在哪里。
這跟產品的道理是一樣的,沃爾瑪東西多,可別的超市也不少。你會用excel,可所有人都會,你的可替代性很強,那就不會有人愿意購買。
所以,差異化因素才是你的價值所在。
你的價值定位決定你的高度
實際上,你的定位類型,早就已經決定了你的薪酬天花板在哪里,不管你多努力,基本很難突破。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投機型:追求賬面價值較大化。目前的人才市場,還不是一個信息對稱的市場。所以,同等能力,可能A企業支付1萬,B企業支付1.2萬,C企業支付1.5萬。投機型的人竭盡全力,通過各種渠道,找到愿意支付更高價格的地方,不惜頻繁跳槽。這類人,天花板很明顯,就是企業愿意為他們所支付的較高價格。
知識型:或許你覺得知識很值錢?但事實并非如此。為什么呢?
其一,當今社會,你想知道什么,網上搜索就可以了,或者通過社交網絡找到那個領域的人就可以了,可替代性太高。你就算把《百科全書》背下來,還得靠賣記憶力課程賺錢。
其二,知識跟思維,是有差別的。現代社會,隨便一個人,知識儲備都超過孔子、老子、亞里士多德……但你為什么還在學他們的思想?所以,起作用的不是知識,而是思維。不能內化為能力的知識,是很難為你增加財富的。
另外,你可能會想,“羅輯思維”難道不是販賣知識嗎?是的,可羅振宇能販賣知識,靠的是他的商業運作能力。并且,他講書,靠的不是把知識復述出來,而是用他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理解、揉碎,然后再輸出給你。是這種能力而非知識是他成功的關鍵。
所以,不能結合思維能力的知識,價值是很低的。
技能型:技能型跟知識型其實有點類似,你能想到的最典型的技能型應該是操作工,熟練地修理儀器、操作機器。
我曾為一家企業設計過人才發展體系。對方問我:我們的工人,十年二十年不離開公司,可生產管理崗位畢竟很少,能否像研發部門那樣,除了管理通道之外,再建立一個專業通道,讓他們也可以在企業內部長久發展?
我的回答是:可以,只要你們愿意支付他們每次升職后的加薪。
所有高管都沉默了,因為再熟練的操作工,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是有限的,所以他們不愿意付出那么高的成本。
你可能沒意識到的是,很多初級白領,其實也是技能型的,數年如一日地寫報告、做表格、走流程,Office軟件用得賊溜。
所以,技能型的人的天花板是,企業愿意為技能付的錢,而這取決于該技能在市場上的稀缺性。
能力型:比如一些做專業服務類以及管理類工作的人,其定位基本是能力型的。比如咨詢顧問,每天用PPT,但不會有誰是因為PPT用得好而成為一個好顧問的。恰恰相反,一些PPT用得一般,但能力很強的人,也沒有因此太影響職業生涯。
技能不行,能力可以彌補,但能力不行,技能無法代替。能力型的人,天花板往往是他們自己,而不是外在的限制。
天賦型:比如搞藝術、做設計的,同等努力的情況下,最終能夠做得比一般人好的人,個人價值定位常常是天賦型的。
Gillian Lynne是音樂劇《Cat》和《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編舞,是位舞蹈家。她小時候注意力一直不集中。后來,母親帶她去看??漆t生,聽完講述之后,醫生打開了桌上的收音機,然后醫生和母親走出房間,在門外觀察她。他們一離開,Laynne就伴著音樂開始舞動,醫生跟她母親說:她沒有病,她是個天生的舞者,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我們之前提到的冰山模型,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冰山下面的天賦部分,60%以上的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夠創造的價值。
如何選擇定位
說完這五個類型,我們不妨來評估一下,從投入的精力、回報的高低、投入沒有回報的風險以及該價值定位的可替代性來看,采取哪種定位策略,產出又高,并且風險和可替代性低呢?
想要補充說明的是,知識和技能也是依賴于能力和天賦的。比如,你的學習能力更強,學習知識就會更快、理解得也更透。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來,想要獲得更高的回報,的選擇有兩個,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斷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天賦。
然而,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什么呢?投機、學知識、練技能。
拼命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報告寫得越來越熟練,excel用得越來越出神入化,機器操作得越來越好,然而,收入還是上不去。
長此以往,會出現兩種結果:要么陷入自我懷疑,變得焦慮、迷茫、頹廢;要么覺得公司虧待自己,轉而采取投機型策略,頻繁跳槽。
為什么大多數人會做出這樣的下策之選呢?
及時,知識和技能最容易提升。我們在前面提到冰山模型時講過,知識和技能是最易習得的,我聽了一堂課,學會了一個知識點,這是幾乎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幾乎沒什么風險。
第二,受限于崗位的定位。不僅人會分不同的價值定位類型,其實崗位也一樣。有些崗位的性質,本身就是技能導向型的,要求表格做得越快越好、流程越熟練越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這種情況下,崗位要求如此,你就沒有時間也沒有動力去提升崗位并不需要、上級并不認可的能力。
我非常反對一些雞湯文所講的邏輯不通的故事。比如,一個每天審核報銷單的小助理,通過分析老板的報銷單,對公司業務熟稔于心,然后逆襲成為公司管理層。
及時,這是萬分之一概率的個例,而且運氣、機遇是關鍵,這種故事不可復制。
第二,一個人如果每天埋頭于瑣碎重復的事情,他是很難從這種慣性中走出來、切換大腦、不計回報地去思考什么業務發展的。
總之,如果想要收入更高,你需要:
1. 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內化成能力。
2. 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當然,這種稀缺性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一旦供求達到平衡之后,收入就會下降。
3. 能力,才是長久需要提升的,因為世界變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各種崗位間通用的。
4. 同時,要不斷嘗試和總結,發現自己的天賦。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并不是在討論哪種類型更好,并不是在追求一個正確的答案,只是單純從個人價值提升的角度探討有哪些可選擇的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你追求快樂、不追求價值提升,只要不后悔,并沒什么對錯。我們探討的,只是大多數普通人的路。
所以,本書接下來的篇章,都將圍繞如何發現天賦、如何提升各項能力以及如何進行選擇等話題展開。所有的方法論都在這里,如何去做,就看你了。
精彩提煉
1.你個人能夠創造出多大的價值,離不開三大內在要素:及時個要素,知識和技能。第二個要素。能力,比如學習和思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第三個要素,天賦,包括潛在能力、性格特質、動機、價值觀。
2.決定你最終能夠收獲多少回報的,除了內在因素之外,還有三大外在因素:出身、選擇、運氣。
3.個人價值定位有五種不同的類型:投機型、知識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賦型。
4.在五種不同的價值定位類型中,的選擇有兩個,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斷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天賦。
5.大多數人沒有采取選擇,而是將自己定位在知識型和技能型,原因是:及時,知識和技能型最容易提升。第二,受限于崗位的定位。
6.如果想要收入更高,你需要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內化成能力。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當然,這種稀缺性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一旦供求達到平衡之后,收入就會下降。能力,才是長久需要提升的,因為世界變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各種崗位間通用的。同時,要不斷嘗試和總結,發現自己的天賦。
后續練習
通過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分析,看看你的個人價值定位是哪個類型:
1.你所做的崗位,關鍵成功要素是知識、技能還是能力?
2.你當前相較于其他同崗位的人,差異因素是什么,是知識、技能還是能力?
3.你對自己的能力和天賦是否有所了解?你認為當前從事的工作是否發揮出了你的優勢?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賦
——80%的人對天賦的理解都錯了
我之前提到,發現自己的天賦并正確應用,能夠幫助我們提升個人價值。但是,大多數人對于天賦的理解都存在很大的誤區,并且,也都在以各種方式白白浪費自己的天賦。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賦
要論天賦如何發揮,我們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天賦。80%以上的人,對天賦的理解基本都是錯的,至少存在以下三個誤區:
誤區一,認為天賦是能力:但實際上,天賦只是潛力
在說天賦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想到莫扎特。他14歲的時候,在教堂聽了一首經文歌的演唱后,就能憑記憶把它全部默寫出來,這首歌大概有兩分鐘,而且有好幾個聲部。
這是天生嗎?不是。在他6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完成了3500小時的練習,而且是在他父親的指導下。他的父親是一位音樂家,還曾出版《小提琴奏法》,他放棄了宮廷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
但是,倘若讓我們也練習那么長時間,就可以達到莫扎特的天才程度嗎?很大可能不會。
所以,所謂天賦,指的是某種天生的特性,讓一個人可以在同樣起點的情況下,比一般人更加快速地成長。
也就是說,在某個領域內天賦高的人與該領域里的一般人,他們的努力與水平之間的關系,類似于下圖兩條實線。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往往以為天賦=能力,以為天賦是那條虛線,以為只要有天賦,那么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有一定的結果,努力只是錦上添花。實際上,天賦只代表一種潛力,是否能夠轉化為能力,則是需要后天刻意練習的。
異類》、《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等書中,早已揭示了心理學家關于“高手是如何煉成”的研究結果,那就是,天賦是需要后天開發的,就是所謂“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所以,天賦經過刻意練習,才能轉化為能力。
誤區二,天賦不行,努力來補:但實際上,努力也是一種天賦
天賦包括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快速成長的所有天生特性。而一個人要能夠更快地成長,其實需要兩個要素,一是能力方面的天賦,也可以稱為潛力;二是意愿方面的天賦。天賦的這兩個要素,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過。
但是,我們在談天賦的時候,往往只說了前面一個要素,而忽略了后面的要素。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天生更加有同理心,他當然能夠更好地與他人溝通,但是,如果他性格并不喜歡與人溝通,也沒有動力去開發自己的溝通能力,那么很可能也不會比一般人成長更快。所以,意愿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天賦。
從這個角度來說,“努力也是一種天賦”這句話就有其合理性了。因為,努力代表著一種意愿,背后是由性格、動機、價值觀等等來決定的,而這些都是天生的特性。
所以,天賦包括能力天賦以及意愿天賦兩個方面。
這可能是一個讓人有點絕望的發現。但是,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就放棄了呢?恰恰相反,我們更應正確地將天賦應用到適合的領域,才有做成事情的可能性。
誤區三,天賦離一般人很遠: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天賦
為什么說,每個人都有天賦呢?
從意愿天賦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動機和價值觀,當然也就有自己獨特的天賦。
從能力天賦來說,這句話也是成立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不同領域上的潛力是不同的,我可能更有人際敏感度,你可能更有數據敏感度,他可能在樂感方面更加擅長。我們或許沒有像莫扎特一樣出眾的音樂天賦,也沒有像愛因斯坦那樣的高智商。然而,我們忽略了相對天賦的概念。也就是說,跟你自己相比,你在A方面是比B方面更有潛力的,那么你花同樣的時間,在A方面是比B方面成長快很多的,如果選擇一個能利用A方面天賦的領域,你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天賦,也都需要利用天賦。
天賦到結果之間,有多少條岔路
要知道如何正確發揮天賦以達成最終的結果,我們就需要先來看看,天賦跟結果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我用樹形圖來做個分解。
首先,事情的結果取決于兩大方面,一是內部因素,即你做了什么,二是外部因素,即你的運氣等。
拋開運氣、機遇這類很難掌控的要素,我們來看內部因素,也就是你的行為。行為取決于什么呢?
一個人的行為取決于三個要素:知、能、愿。也就是說,當你知道當前的崗位/角色應該做什么,也有能力可以做成,同時又有愿望去做的時候,那么好的行為就發生了。
舉例來說,你是公司的產品經理,你正確地認知到產品經理應該做的事情,并且有能力完成,同時也很有意愿去做,那行為就是好的,但至于能否做成,還取決于一些外部要素。
角色認知這方面,天賦不起主要作用,所以這條線暫且不細分。能力和意愿都跟天賦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繼續細分。這里,我將能力和意愿,分別分成先天和后天兩部分。也就是說,能力取決于先天的能力天賦以及后天的刻意練習。而意愿,取決于先天的意愿天賦以及后天的環境和經歷。
關于能力取決于天賦和刻意練習,我在前文已經說過,這里說說意愿的先天和后天因素。
舉例來說,你天性是喜歡學習新東西的,然而周圍環境并不鼓勵,大家也都毫無上進心,那你的學習意愿也會降低。所以,意愿是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
另外,關于刻意練習,我仍然將它繼續細分,分為練習的方法以及練習的熱情。方法是說,你知道如何進行刻意練習。而熱情是說,你是否對刻意練習充滿熱情,因為刻意練習是一項艱辛的事情,是一個不斷行動、犯錯、反饋、調整的過程,我們后面會介紹。當然,倘若沒有足夠的熱情,我們也是很難持續下去的。
大部分人,都在揮霍自己的天賦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天賦如何作用于結果,過程中會有哪些岔路了。但從我的觀察來看,大部分人都在這個作用過程中,揮霍掉了自己的天賦。
揮霍方式一:用錯地方
天賦用在不同的領域,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用如下的坐標圖來看。
維度一是天賦的差異性,也就是說,這個領域之內,天賦高和天賦低的人,結果有多大差異。比如,你的天賦是數據敏感度強,如果用在數據統計這個領域,差異就不會很大,因為一個數據敏感度不強的人,做好數據統計這項工作,并不會比你多花費多少時間。但是,如果用在咨詢領域,作為一個分析師,那么天賦的差異性就會很大,數據敏感度弱的人,確實會花費比你多很多的時間,來達到跟你一樣的水平。
常常被忽略的是維度二,天賦的決定性。在一些領域,雖然天賦的差異性明顯,但天賦的決定性并不強。比如,數據敏感度強的人,在咨詢領域,當然是會有明顯的差異,然而,對于咨詢工作來說,需要的是綜合性素質,比如解決問題、溝通、團隊合作、計劃等等,即便另一個人數據敏感性并沒有那么強,但若在其它方面優勢明顯,那么你也未必占得很多先機。但是,如果你把數據敏感度強的天賦,用在大數據分析領域,那就占得先機了,因為這一項天賦對于該領域的成功,是有決定性作用的。
因此,本質上維度二看的是,這個天賦是否是該領域內的關鍵成功要素。
所以,綜合這兩個維度來看,你的天賦需要用在這樣的領域:及時,這個領域內,是否有這項天賦,是否會導致較大的差異化;第二,該天賦是該領域的關鍵成功要素。
如果用錯地方,天賦的作用當然就無法發揮出來。
揮霍方式二:缺乏正確的方法
關于中國男足,球迷常常感嘆一句話:中國十幾億人,居然找不到11個足球天才。然而經過前文的描述,大家都知道:不是找不到天才,而是天才需要刻意練習。
為什么乒乓球總是中國人打得好,跳水也總是中國隊員的優勢項目?難道中國人在乒乓球和跳水方面有天賦?當然不是。實際上,這正是正確訓練方法的體現。這些優勢項目,從國家隊到基層,教練水平都是很高的。在這些項目中,都是中國向國外輸出教練的。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中,我們往往過于關注“一萬小時”,常常忽略了這一萬小時的具體內容,那就是“正確的刻意練習方法”。
所以,掌握不了正確的刻意練習方法,天賦是很難變成能力的。
揮霍方式三:缺乏熱情的滋養,開發動力不足
刻意練習的過程是艱辛的,根據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的說法,它不是重復你已經掌握了的內容,而是去挑戰難度更高的內容。所以,維持刻意練習的熱情,才有可能讓我們一直進行這項艱辛的活動??墒?,熱情從哪里來呢?很多人都認為是愛好,實際上,愛好是被扭曲最多的一個概念。
大多數人認為,愛好是一個神奇的事物,能夠讓你愛上某項工作、孜孜不倦、不知疲憊,取得成功。實際上,你去問一個人的愛好是什么,多半會回答音樂、畫畫、做手工藝……是的,都是業余愛好。
似乎沒有多少人天生愛好銷售、咨詢、創業這些跟工作相關的內容。但是,為什么很多人工作起來,熱情比自己的業余愛好還大呢?
因為,熱情并不來源于愛好。根據自我決定理論,熱情來源于自主感、勝任感、歸屬感。
勝任感和歸屬感我們都可以理解,你能夠做好一件事情,當然會更有熱情,你共同做事的同伴或者環境,讓你有歸屬感,當然也會讓你更有熱情。
但我想說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自主感。做同樣工作、擔同樣責任的情況下,如果可以讓你自主安排工作時間、做事方式、合作方式,你會更有幸福感,工作也會更加積極和投入。
當然,對于你的雇主來說,你的能力越強、能力
次看圈圈在奴隸社會的文章,就被驚艷了,有格局、有深度,有深厚理論、能指導實踐。思維、溝通,核心的兩個基本技能,講得深入淺出,能懂能用。職場干貨,不過如此了。
——蓋茨基金會大中華區負責人、公號奴隸社會創始人:李一諾
于個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本成長圣經;于企業來說,這也是一本培養年輕人的極佳教材,教會他們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與人交往溝通以及理清個人發展目標。
——百特中國人力資源總監:趙雋艷
要是我入行的時候有這樣接地氣的書,我會少走很多彎路??纯唇裉斓膱@媛,我感到我的幸運是造就了超越我的一代人,希望園媛這一代同樣能造就更加的下一代!
——前美世咨詢全球合伙人:張世東
我對這本書的感覺:長篇、燒腦、干貨。知識自己懂是一回事,能分享出來且讓人接受,需要非凡的能力,而圈圈就有這種能力。
——麥肯錫洛杉磯咨詢師:李奕
咨詢顧問向來專注于引領企業進步,而圈圈卻換個角度,將嚴謹落地的方法,傳授于渴望成長的年輕人,幫他們少走彎路。這本書,或可助力一代人的成長。
——美世咨詢大中華區合伙人:張磊
非常好的文章,授人以漁。很多時候不是不努力,只是沒找對方法思路,這套思路可以用來分析大多數問題,讀完要好好實踐。
——讀者:Lucy
看圈圈的文章總是能讓我靜下心來思考。以前讀書看文章我都是恨不得一下看完,急功近利,太在乎自己看了多少。現在看圈圈的文章如果不寫點什么就不舒服,必須反復看,提煉出來框架做做筆記,再思考思考對自己的啟發,這樣才感覺通透!
——讀者:胡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