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簡潔的行文和周延的分析方法闡述了商法總論、公司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破產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與保險法律制度,涵括了商法教學實踐中被普遍認同的商法理論體系。具體內容上,主要以我國相關商事部門法及其配套規定、司法解釋為依據,結合境外立法例與商事實踐,對商法的基本制度與理論作了、系統的梳理與詮釋。穿插其中的"實務問題"欄目是本書具有價值的內容之一,為商事法律實踐中典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本書特別適于法學專業本科生課堂教學使用,亦可作為相關研究人員和實務從業人員研習商法的參考讀物。
本書是目前國內內容、理論體系完整的商法學教科書。
新版現已全新上市:
●《商法學(第四版)》點擊購買
范 健江蘇省南通市人。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1995年)。中國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商法、經濟法、國際商法。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七十余篇,出版獨著、合著及主編教材三十余部,主要有:《商法學》(第三版)(2012年,合著)、《商法》(第四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2011年,主編)、《商法總論》(2011年,合著)、《公司法》(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2011年,合著)、《證券法》(第二版)(2010年,合著)、《破產法》(2009年,合著)、《商法案例分析》(2008年,主編)、《商法的價值、源流及本體》(第二版)(2007年,合著)、《商法基礎理論專題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2005年,合著)、《公司法教學案例》(2005年,主編)、《德國商法:傳統框架與新規則》(2004年,獨著)、《商法教學案例》(2004年,主編)、《商法論》(2003年,合著)、《公司法論》(上卷)(1997年,合著)、《中國經濟法》(1995年,主編)、《反傾銷法研究》(1995年,獨著)、《德國商法》(1993年,獨著)等。王建文安徽省望江縣人。河海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河海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商法學研究會破產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011年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010年入選)、河海大學創新人才(2008年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青年骨干教師(2004年入選)。江蘇省研究生課程《商法專題研究》(2010年入選)負責人。曾獲江蘇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2007年)、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06年)。先后畢業于西北政法學院經濟法系(本科)、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博士),并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商法。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出版專著、專著式教材及統編教材二十余部,主要有:《商法教程》(第二版)(2012年,獨著)、《公司高管重大經營決策失誤民事責任研究》(2012年,合著)、《中國商法立法體系:批判與建構》(2009年,獨著)、《商法》(2012年,副主編)、《商法學》(第三版)(2012年,合著)、《商法總論》(2011年,合著)、《公司法》(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2011年,合著)、《商法》(第四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2011年,參編)、《證券法》(第二版)(2010年,合著)、《破產法》(2009年,合著)、《商法案例分析》(2008年,副主編)、《商法的價值、源流及本體》(第二版)(2007年,合著)、《商法基礎理論專題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2005年,合著)、《商法》(第二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編、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規劃教材,2005年,合著)、《公司法教學案例》(2005年,副主編)、《商法教學案例》(2004年,副主編)、《商法論》(2003年,合著)等。
及時編 商法總論
及時章 商法概述
及時節 概 述
一、"商"的概念
二、商法的概念
三、商法的特征
五、商法基本原則
六、商法的調整對象
第二節 商法的體系和淵源
一、商法的體系
二、商法的淵源
第三節 商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
一、商法與民法
二、商法與經濟法
三、商法與行政法
四、商法的獨立性
第四節 商法的產生和發展
一、商法的起源
二、歐洲早期商事立法
三、現代商事法的發展與當代主要商法法系的形成
第五節 中國商法的變遷與展望
一、近現代中國商法體系
二、大陸法系商法對中國商法的歷史影響
三、中國制定統一的形式商法面臨的難點和問題
第二章 商主體制度
及時節 商主體概述
一、法律主體與商主體
二、傳統商法中商主體的概念與特征
三、中國商法中商主體的概念選擇與內涵界定
四、商主體的分類
五、當代商主體觀念之變革:從商人到企業
第二節 商法人制度
一、商法人的概念
二、商法人能力的限制
三、商法人的分類
第三節 商合伙制度
一、商合伙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國商合伙的類型
第四節 商個人制度
一、商個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國商個人的類型
第五節 商中間人制度
一、商中間人概述
二、商中間人類型
第六節 商輔助人制度
一、商輔助人的含義
二、經理人
三、代辦人
第三章 商行為制度
及時節 商行為概述
一、商行為的概念
二、傳統商法中商行為的特征
三、中國商法中商行為的特征
四、商行為的分類
第二節 商行為的一般規則
一、商行為一般規則的含義
二、商行為一般規則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具體商行為制度
一、具體商行為的含義
二、具體商行為制度的主要內容
第四章 商事登記制度
及時節 商事登記制度概述
一、商事登記的概念、特征
二、商事登記立法
三、商事登記的立法原則歷史考察
四、商事登記的限制
五、商事登記的意義
六、商事登記與商主體成立之關系
第二節 商事登記的對象與登記管理機關
一、商事登記的對象
二、商事登記管理機關
第三節 商事登記的種類
一、開業登記
二、變更登記
三、注銷登記
第四節 商事登記的程序
一、申請
二、受理
三、審查
四、核準發照
五、公告
第五節 商事登記的效力與監督管理
一、商事登記的效力
二、商事登記的監督管理
第五章 商號制度
及時節 商號的概念與特征
一、商號的概念與法律淵源
二、商號的法律特征
三、商號與其他商事標記的區別
四、商號的起源與立法體系
第二節 商號的種類
一、簡單商號與組合商號
二、獨資商號與公司商號
三、人名商號、物名商號、混合商號
四、原始商號、派生商號、繼獲商號
第三節 商號的取得與廢除
一、商號的選定
二、商號選定的限制
第四節 商號的登記與廢止
一、商號的登記
二、商號的廢止
第五節 商號權
一、商號權的含義
二、商號權的特征
三、商號權保護的方法
第六節 商號的轉讓與出借
一、商號轉讓
二、商號出借
第二編 公司法
第六章 公司與公司法概述
及時節 公司的概念與特征
一、公司的概念
二、公司的特征
第二節 公司法概述
一、公司法的概念
二、公司法特性
三、公司法的體系
第三節 公司的類型
一、公司的主要學理分類
二、公司的法律分類
三、我國公司的法律分類
第七章 公司的設立
及時節 公司設立概述
一、公司設立的立法類型
二、公司設立的方式
三、公司設立的條件
四、公司設立的程序
第二節 公司設立的效力與責任
一、公司設立的效力
二、設立中公司的法律問題
三、公司設立的法律責任
第三節 公司章程
一、公司章程概述
二、公司章程的制定
三、公司章程的修改
第四節 公司的名稱與住
一、公司的名稱
二、公司的住
第八章 公司的人格制度
及時節 公司的能力
一、公司的權利能力
二、公司的行為能力
三、公司的責任能力與訴訟能力
四、公司目的范圍對公司能力的影響
第二節 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
一、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概念與特征
二、我國公司法人格否認實踐與立法
三、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一般適用情形
第九章 公司的資本制度
及時節 公司資本制度概述
一、公司資本的概念
二、公司資本制度的類型
三、公司資本原則
第二節 股東出資制度
一、股東出資制度概述
二、股東出資的典型形式
三、股東出資非典型形式
第三節 增加資本與減少資本
一、增加資本
二、減少資本
第十章 股東及其權利與義務
及時節 股 東
一、股東的概念
二、股東資格的取得
三、股東資格的認定
四、股東的法律地位
第二節 股東的權利與義務
一、股東權的概念和種類
二、股東權的法律性質
三、股東權的具體內容
四、股東權的行使條件與計算依據
五、股東的義務
第三節 股東代表訴訟制度
一、股東代表訴訟的概念
二、股東代表訴訟的當事人
三、股東代表訴訟的特殊程序
四、股東代表訴訟訴訟費用補償制度
第十一章 股東的出資與股份
及時節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出資
一、股東出資模式
二、出資證明書
三、股東名冊
第二節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一、股權轉讓的方式與限制
二、股權轉讓的特殊方式
三、股權轉讓中的其他相關問題
第三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和股票
一、股份的概念和特點
二、股票的概念和特點
三、股份的分類
第四節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發行和轉讓
一、股份發行概述
二、股份發行價格的確定原則
三、股份的轉讓
四、特殊的股份轉讓——異議股東股份收購請求權制度
第十二章 公司組織機構
及時節 公司組織機構與公司治理結構
一、公司治理結構的概念
二、公司法律人格與公司組織機構
三、公司治理結構的主要模式
第二節 股東會
一、股東會的概念和職權
二、股東會會議
三、股東表決權的行使
四、股東會決議
第三節 董事會
一、董事會的概念和職權
二、董事會的產生和結構
三、董事會會議
第四節 經理
一、經理的概念及立法模式
二、經理的法律地位
三、公司經理的職權
第五節 監事會
一、監事會的概念和職權
二、監事會的產生
三、監事會的組成
四、監事會會議的召集與決議
第六節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義務
一、概說
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
三、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勤勉義務
第十三章 公司的合并、分立與組織形式的變更
及時節 公司的合并
一、公司合并概述
二、公司合并的程序
三、公司合并的法律效力
第二節 公司的分立
一、公司分立概述
二、公司分立的程序
三、公司分立的法律效力
第三節 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
一、公司組織形式變更概述
二、公司組織形式的立法例
三、公司組織形式變更的要件與程序
第十四章 公司的解散與清算
及時節 公司的解散
一、公司解散的概念
二、公司解散的原因
三、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
四、公司解散訴訟
五、公司解散相關法律責任
第二節 公司的清算
一、公司清算的概念
二、公司清算的種類
三、公司清算人
四、公司清算的程序
第三編 證券法
第十五章 證券法的基本問題
及時節 證券與證券市場概述
一、證券概述
二、證券市場的含義
三、證券市場的分類
四、證券市場參與者
第二節 證券法概述
一、證券法的概念
二、證券法的調整對象與證券范圍
三、證券法的基本原則
第十六章 證券發行制度
及時節 證券發行概述
一、證券發行的概念
二、證券發行的分類?
三、證券發行審核制度
第二節 證券發行規則
一、股票的發行
二、公司債券的發行
三、證券發行的申請與核準
第三節 證券承銷與保薦制度
一、證券承銷制度概述
二、證券承銷商的特殊義務
三、證券發行方式與發行價格
四、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概述
第十七章 證券交易制度
及時節 證券交易的方式
二、集中競價
二、協議轉讓
三、大宗交易
四、做市商制度
五、回購交易
第二節 證券持有、交易的限制規則
一、限定期內禁止買賣
二、特定人員禁止持有和買賣股票
三、特定證券服務機構和人員買賣股票的限制
四、保守客戶賬戶秘密
五、合理收費規則
五、短線交易歸入權制度
第三節 證券上市制度
一、證券上市的概念
二、證券上市的條件
三、證券上市的程序
四、上市證券的交易程序
五、暫停上市、恢復上市與終止上市
第四節 信息披露制度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含義
二、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三、持續信息披露的含義
四、持續信息披露的方式
第十八章 上市公司收購制度
及時節 上市公司收購概述
一、上市公司收購的概念
二、上市公司收購的法律特征
三、上市公司收購的分類
四、持股預警披露制度
第二節 要約收購制度
一、要約收購的概念
二、要約收購的具體規則
三、強制要約收購制度
第三節 協議收購制度
一、協議收購概述
二、協議收購的具體規則
第十九章 證券中介服務機構
及時節 證券交易
一、證券交易所概述
二、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和解散
三、證券交易所的組織機構
四、證券交易所的監管職權
五、對證券交易所的監管
第二節 證券公司
一、證券公司概述
二、證券公司的設立
三、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
四、證券公司的業務規則
五、對證券公司的監管規則
第三節 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概述
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業務規則
第四節 證券服務機構
一、證券服務機構概述
二、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規則
三、證券服務機構的義務與責任
第二十章 證券監管制度
及時節 證券監管制度概述
一、證券監管的概念
二、證券監管體制
三、我國證券監管體制
第二節 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
一、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的性質與職權
二、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監管權的行使
第三節 證券業協會
一、證券業協會的概念和地位
二、證券業協會的職責
第二十一章 證券法律責任制度
及時節 證券法律責任制度概述
一、證券法律責任體系概述
二、證券民事責任的概念與性質
第二節 證券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
一、虛假陳述的法律責任
二、內幕交易的法律責任
三、操縱市場的法律責任
四、欺詐客戶的法律責任
第四編 破 產 法
第二十二章 破產法概述
及時節 破產與破產法的概念及立法目的
一、破產的概念
二、破產法的概念
三、破產法的立法目的
第二節 破產法的立法體例
一、商人破產主義、一般破產主義與折衷主義
二、職權主義與申請主義
三、清算主義與再建主義
四、懲戒主義與非懲戒主義
四、免責主義與不免責主義
五、固定主義與膨脹主義
六、屬地主義與普及主義
第二十三章 破產程序的啟動與運行
及時節 破產程序開始的要件
一、破產程序開始的要件概說
二、破產能力
三、破產原因
第二節 破產申請與受理
一、破產申請
二、破產案件的管轄
三、破產申請的受理
第三節 破產管理人
一、破產管理人的概念與地位
二、破產管理人的選任
三、破產管理人的職責與監督
第四節 破產債權的申報
一、債權申報的概念與特征
二、債權申報規則
三、債權表的編制與核查
第五節 債權人會議
一、債權人會議制度概述
二、債權人會議的組成與運行
三、債權人委員會
第二十四章 破產財產的清理
及時節 破產財產制度概述
一、破產財產的概念與性質
二、破產財產的分類及構成
三、破產財產的范圍
第二節 破產債權、破產費用與共益債務
一、破產債權
二、破產費用
三、共益債務
四、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的撥付和清償規則
第三節 破產程序中的別除權、撤銷權、追回權、取回權、抵銷權
一、破產別除權
二、破產撤銷權
三、破產追回權
四、破產取回權
五、抵銷權
第二十五章 破產重整、破產和解與破產清算制度
及時節 破產重整制度
一、破產重整制度的概念與特征
二、重整程序的啟動
三、重整程序的終止與轉換
四、重整計劃的制定、表決與批準
五、重整計劃的執行與效力
第二節 破產和解制度
一、破產和解制度概述
二、破產和解的申請與審查
三、和解協議的表決與效力
第三節 破產清算制度
一、破產清算制度概述
二、破產清算程序的啟動標志
三、破產宣告的作出
三、破產財產的變價
四、破產財產的分配
五、破產程序的終結
第五編 票據法
第二十六章 票據與票據法概述
及時節 票據概述
一、票據的概念
二、票據的特征
三、票據的功能
四、票據的種類
第二節 票據法概述
一、票據法的概念
二、票據法律關系
第三節 票據行為
一、票據行為的概念
二、票據行為的特征
三、票據行為要件
四、票據行為的
第四節 票據權利
一、票據權利的概念
二、票據權利的種類
三、票據權利的取得
四、票據權利的行使與保全
五、票據抗辯
第五節 票據的喪失與救濟
一、票據喪失與救濟概述
二、掛失止付
三、公示催告
四、提起訴訟
第六節 利益償還請求權
一、利益償還請求權的概念
二、利益償還請求權的成立要件
第二十七章 匯票制度
及時節 匯票概述
一、匯票的概念
二、匯票的分類
第二節 匯票的出票
一、出票的概念
二、匯票出票的款式
三、出票的效力
第三節 匯票的背書
一、背書概述
二、背書的種類
三、轉讓背書
及時章 商法概述
本章導讀
我國目前尚不存在形式意義上的商法,但實質意義上的商法則早已大量存在。商法的本質特征為商主體與商行為具有營利性特征。商法基本原則包括:商主體嚴格法定原則;企業維持原則;交易簡便、迅捷原則;維護交易安全原則。
商法的體系,是指商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內部具有邏輯聯系的各項商事法律制度所組成的系統結構。在本書中,商法體系主要由下列商事法律制度構成:商主體制度;商行為制度;公司制度;證券制度;破產制度;票據制度;保險制度。在我國,商法的淵源主要為制定法、立法和司法解釋、商事自治規則等。
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如何確立商法的地位,如何把握商法與民法、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是現代商法理論中最為重要和基礎的問題之一,這一問題集中表明了商法的價值,決定著商法的前途和命運。
近現代意義上的商法在我國始于清朝末期。從歷史的角度看,德國商法作為大陸商法的代表對中國商法的影響較大。中國商法在今后發展仍然需要繼受大陸法和英美法國家商法的經驗。現階段在繼受西方國家商法經驗方面面臨的較大問題將是中國有無必要和可能制定一部統一的形式商法。
及時節 概 述
一、"商"的概念
現代漢語中"商"一詞,在英語和法語中表述為"commerce",在德語中表述為"derHandel",在拉丁語中表述為"commerium",在日語中表述為"商業"。"商"是一個古老的用語,同時,在現代社會中,它又是一個被多學科使用的詞匯。 在語詞學上,商具有多重含義。從詞源上考察,古代漢語中,商是一種計時單位,一刻稱為一商,"商,刻也"。商又被用指"估量"、"推測","商,從外知內也"。后來商發展為與量合用,稱為"商量",進而引申為協商之義。
……
好
很好
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來
好貴啊!
一如既往的好
挺好的,就是快遞是真心太墨跡了,總是晚一天!!!!
內容豐富
不錯不錯
研究生專業,還是靠本科的教材打底,呵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研究生專業,還是靠本科的教材打底,呵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研究生專業,還是靠本科的教材打底,呵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可以
還行不錯
這本書真的很實用
好評
不錯
一直以來都買的書
非常好的學習參考書。
很好
很好
不錯的書,很好
內容不錯,注釋比較豐富
結構體系還可以,內容比較簡單,重點不是很突出.
整體感覺書的內容有點落后,居然某些引用來做論證的材料還是什么草案的內容,讓我對結論都提出了一些質疑。
內容全面,解析較為詳細。書的排版中行間距有點小,看著有點累眼。
商法學還不錯,課本紙質還不錯,也沒有缺頁也沒有漏頁目前還沒發現就對了!!!!
法律老師不變的教材,看來書的內容和質量都是很不錯的,開學買的優惠比較多
總論不如單獨的那本商法總論詳細(300頁),不到100頁,但基本知識夠了。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都有,相關商事訴訟非訴業務的新人,推薦夯實理論基礎的同時,再熟悉法條。這本書可以買,不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