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詩經講義稿圖書
人氣:38

詩經講義稿

近現代《詩經》研究重要文獻 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國學研究常備書
  • 所屬分類:圖書 >古籍>集部>詩文評類  
  • 作者:[傅斯年]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3905688
  •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7
  • 印刷時間:2015-07-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詩經講義稿》是傅斯年先生在中山大學講授《詩經》時的課堂講義,也是近現代研究《詩經》的重要文獻。在此書中,傅斯年發幽闡微,提出許多特異的見解,雖為學術著作,但并不深奧,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是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常備的一部資料文獻。

編輯推薦

-

-

-

這本《傅斯年詩經講義稿》是傅斯年先生在1927年擔任中山大學教授時,為學生講授《詩經》所寫的講義。講義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地理、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淀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年輕學者的學術眼光。雖稱講義,其實名之“詩經通論”也不為過。其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并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生于山東聊城。中國近代文史語言學家、教育家,畢生提倡白話文學,宣揚新思潮。先后就讀于北京大學、英國有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德國柏大學。回國后歷任中山學國文系、歷史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1928年應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之聘,籌辦歷史語言研究所,并出任所長。1949年隨歷史研究所遷往臺北,并兼任臺灣大學校長。著作有《詩經講義稿》、《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性命古訓辨證》、《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等。

目錄

目 錄

敘語 1

泛論詩經學 3

一、西漢詩學 8

二、《毛詩》 9

三、宋代詩學 11

四、明季以來的詩學 13

五、我們怎樣研究《詩經》 14

周頌》 18

周頌說(附論魯南兩地與《詩》、《書》之來源) 18

大雅》 46

一、雅之訓恐已不能得其確義 46

二、《大雅》的時代 47

三、《大雅》之終始 49

四、《大雅》之類別 50

小雅》 53

一、《小雅》、《大雅》何以異 53

二、《小雅》之詞類 55

三、“雅者政也” 58

四、《雅》之文體 59

魯頌》、《商頌》述 60

一、《商頌》是宋詩 61

二、《商頌》所稱下及宋襄公 63

三、《商頌》非考父作 67

國風》 70

一、“國風”一詞起來甚后 70

二、四方之音 71

三、“諸夏”和《國風》 75

四、起興 76

國風》分敘 78

一、《周南》、《召南》 78

二、邶鄘衛 81

三、王 86

四、鄭 87

五、齊 88

六、魏 89

七、唐 90

八、秦 91

九、陳 92

十、檜 93

十一、曹 93

十二、豳 93

詩》 時代 95

周詩系統 96

非周詩 97

詩》地理圖 98

詩》之影響 99

論所謂“諷” 101

詩三百》之文辭 109

附錄

文學革新申義 132

詩部類說 145

風 146

雅 153

頌 155

詩經》中之“性”、“命”字 165

一、論《詩經》中本無“性”字 165

二、《詩經》中之“令”、“命”字 166

宋朱熹的《詩經集傳》和《詩序辨》 174

在線預覽

泛論詩經學

詩經》是古代傳流下來的一個絕好寶貝,他的文學的價值有些頂超越的質素。自晉人以來純粹欣賞他的文辭的頗多,但由古到今,關于他的議論非常復雜,我們在自己動手研究他以前,且看二千多年中議論他的大體上有多少類,那些意見可以供我們自己研究時參考?

春秋時人對于詩的觀念:“詩三百”中的詩所論事有到宋襄公者,在《商頌》;有到陳靈公者,在《陳風》;若“胡為乎株林從夏南”為后人之歌,則這篇詩尤后,幾乎過了春秋中期,到后期啦。最早的詩不容易分別出,《周頌》中無韻者大約甚早,但《周頌》斷不是全部分早,里邊有“自彼成康奄有四方”的話。傳說則時邁武桓賚諸篇都是武王克商后周文公作,(《國語》、《左傳》)但這樣傳說,和奚斯作《魯頌》,正考父作《商頌》,都靠不住;不過《雅》、《頌》中總有不少西周的東西,其中也許有幾篇很早的罷了。風一種體裁是很難斷定時代的,因為民間歌詞可以流傳很久,經好多變化,才著竹帛:譬如現在人所寫下的歌謠,許多是很長久的物事,只是寫下的事在后罷了。《豳風 七月》是一篇封建制度下農民的歲歌,這樣傳來傳去的東西都是最難斷定他的源流的。《風》中一切情詩,有些或可考時代者,無非在語言和稱謂的分別之中,但語言之記錄或經后人改寫(如“吾車既工”之吾改為我,石鼓文可證,吾我兩字大有別)。稱謂之差別又沒有別的同時書可以參映,而亞當夏娃以來的故事和情感,又不是分甚么周漢唐宋的,所以這些東西的時代豈不太難斷定嗎?不過《國風》中除《豳》、《南》以外所舉人名都是春秋時人,大約總是春秋時詩最多,若列國之分,乃反用些殷代周初的名稱,如邶鄘衛唐等名,則辭雖甚后,而各國風之自為其風必有甚早的歷史了。約而言之,“詩三百”之時代一部分在西周之下半,一部分在春秋之初期中期,這話至少目前可以如此假定。那么,如果春秋時遺文尚多可見者,則這些事不難考定,可惜記春秋時書只有《國語》一部寶貝,而這個寶貝不幸又到漢末為人割裂成兩部書,添了許多有意作偽的東西,以致我們現在不得隨便使用。但我們現在若求知《詩》在春秋時的作用,還不能不靠這部書,只是在用他的材料時要留心罷了。我想,有這樣一個標準可以供我們引《左傳》、《國語》中論《詩》材料之用:凡《左傳》、《國語》和毛義相合者,置之,怕得是他們中間有狼狽作用,是西漢末治古文學者所加所改的;凡《左傳》、《國語》和毛義不合者便是很有價值的材料,因為這顯然不是治古文學者所加,而是幸免于被人改削的舊材料。我們讀古書之難,難在真假混著,真書中有假材料,例如《史記》;假書中有真材料,例如《周禮》;真書中有假面目,例如《左傳》、《國語》;假書中有真面目,例如東晉偽《古文尚書》。正若世事之難,難在好人壞人非常難分,“涇以渭濁”,論世讀書從此麻煩。言歸正傳,拿著《左傳》、《國語》的材料求《詩》在春秋時之用,現在未作此工夫不能預斷有幾多結果,但憑一時記憶所及,《左傳》中引《詩》之用已和《論語》中《詩》之用不兩樣了。一、《詩》是列國士大夫所習,以成辭令之有文;二、《詩》是所謂“君子”所修養,以為知人論世議政述風之資。

說到《詩》和孔丘的關系,及時便要問:“孔丘究竟刪詩不?”說刪《詩》最明白者是《史記》:“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袵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這話和《論語》本身顯然不合。“詩三百”一辭,《論語》中數見,則此詞在當時已經是現成名詞了。如果刪詩三千以為三百是孔子的事,孔子不便把這個名詞用得這么現成。且看《論語》所引詩和今所見只有小異,不會當時有三千之多,遑有刪詩之說,《論語》、《孟》、《荀》書中俱不見,若孔子刪詩的話,鄭衛桑間如何還能在其中?所以太史公此言,當是漢儒造作之論。現在把《論語》中論《詩》引《詩》的話抄在下面。

學而》

1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為政》

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4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

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5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泰伯》

7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9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子罕》

10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11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先進》

12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路》

13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衛靈公》

14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季氏》

15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誠不以富,亦祗以異”,其斯之謂與?(此處朱注所校定之錯簡)

16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陽貨》

17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8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19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20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從此文我們可以歸納出下列幾層意思:

一、以詩學為修養之用;

二、以詩學為言辭之用;

三、以詩學為從政之用,以詩學為識人論世之印證;

四、由詩引興,別成會悟;

五、對詩有道德化的要求,故既曰“思無邪”,又曰“放鄭聲”;

六、孔子于樂頗有相當的制作,于詩雖曰鄭聲,鄭聲卻在《三百篇》中。

以《詩三百》為修養,為辭令,是孔子對于《詩》的觀念。大約孔子前若干年,《詩三百》已經從各方集合在一起,成當時一般的教育。孔子曾編過里面的《雅》、《頌》(不知專指樂或并指文,亦不知今見《雅》、《頌》之次序有無孔子動手處),卻不曾達到《詩三百》中放鄭聲的要求。

一、西漢詩學

從孟子起,《詩經》超過了孔子的“小學教育”而入儒家的政治哲學。孟子說:“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這簡直是漢初年儒者的話了。孟子論《詩》甚泰甚侈,全不是學《詩》以為言,以為興,又比附上些歷史事件,并不合實在,如“戎狄是膺,荊舒是懲”附合到周公身上。這種風氣戰國漢初人極多,《三百篇》詩作者找出了好多人來,如周公、奚斯、正考父等,今可于《呂覽》、《禮記》、《漢經說遺》文中求之。于是,一部絕美的文學書成了一部龐大的倫理學。漢初《詩》分三家,《魯詩》自魯申公,《齊詩》自齊轅固生,《韓詩》自燕太傅韓嬰,而《魯詩》、《齊詩》尤為顯學。《魯詩》要義有所謂四始者,太史公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又以《關雎》、《鹿鳴》都為刺詩,太史公曰:“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仁義凌遲,《鹿鳴》刺焉。”其后竟以“三百篇”當諫書。這雖于解詩上甚荒謬,然可使《詩經》因此不佚。《齊詩》、《韓詩》在釋經上恐沒有大異于《魯詩》處,三家之異當在引經文以釋政治倫理。齊學宗旨本異魯學,甚雜五行,故《齊詩》有五際之論。《韓詩》大約去泰去甚,而于經文頗有確見,如殷武之指宋襄公,即宋代人依《史記》從《韓詩》,以恢復之者。今以近人所輯齊魯韓各家說看去,大約齊多侈言,韓能收斂,魯介二者之間,然皆是與伏生《書》、公羊《春秋》相印證,以造成漢博士之政治哲學者。

二、《毛詩》

毛詩》起于西漢晚年,通達于王莽,盛行于東漢,成就于鄭箋;從此三家衰微,毛遂為詩學之專宗。毛之所以戰勝三家者,原因甚多,不盡由于宮庭之偏好和政治之力量去培植他。及時,申公轅固生雖行品為開代宗師,然總是政治的哲學太重,解《詩》義未必盡愜人心,而三家博士隨時抑揚,一切非常異義可怪之論必甚多,雖可動聽一時,久遠未免為人所厭。而《齊詩》雜五行,作侈論,恐怕有識解者更不信他。則漢末出了一個比較上算是去泰去甚的詩學,解《詩》義多,作空談少,也許是一個“應運而生”者。第二,一套古文經出來,《周禮》左氏動蕩一時,造來和他們互相發明的《毛詩》,更可借古文學一般的勢力去伸張。凡為《左傳》文詞所動周官系統所吸者,不由不在詩學上信毛舍三家。第三,東漢大儒舍家學而就通學,三家之孤陋寡聞,更誠然敵不過劉子駿天才的制作,王莽百多個博士的搜羅;于是三家之分三家,不能歸一處,便給東京通學一個愛好《毛詩》的機會。鄭康成禮學壓倒一時,于《詩》取毛,以他的禮學潤色之,《毛詩》便借了鄭氏之系統經學而造成根據,經魏晉六朝直到唐代,成了惟一的詩學了。

毛詩》起源很不明顯,子夏、荀卿之傳授,全是假話。大約是武帝后一個治三家《詩》而未能顯達者造作的,想鬧著立學官(分家立博士,大開利祿之源,引起這些造作不少,尤其在書學中多)。其初沒有人采他,劉子駿以多聞多見,多才多藝,想推翻十四博士的經學,遂把他拿來利用了。加上些和從《國語》中搜出來造作成的《左傳》相印證的話,加上些和《詩》本文意思相近的話,以折三家,才成動人聽聞的一家之學。試看《毛傳》、《毛序》里邊有些極不通極陋的話,如“不顯顯也”,“不時時也”之類,同時又有些甚清楚甚能見聞雜博的話,其非出于同在一等的人才之手可知。現在三家遺說不能存千百于十一。我們沒法比較《毛詩》對于三家總改革了多少,然就所得見的傳說論,《毛詩》有些地方去三家之泰甚,又有些地方,頗能就《詩》的本文作義,不若三家全憑臆造。所以《毛詩》在歷史的意義上是作偽,在詩學的意義上是進步;《毛詩》雖出身不高,來路不明,然頗有自奮出來的點東西。

三、宋代詩學

經學到了六朝人的義疏,唐人的正義,實在比八股時代的高頭講章差不多了,實在不比明人大全之學高明了。自古學在北宋復興后,人們很能放膽想去,一切傳說中的不通,每不能逃過宋人的眼。歐陽永叔實是一個大發難端的人,他在史學、文學和經學上一面發達些很舊的觀點,一面引進了很多新觀點,搖動后人(別詳)。他開始不信《詩序》。北宋末幾朝已經很多人在那里論《詩序》的價值和詩義的折中了。但迂儒如程子反把《毛詩序》抬得更高,而王荊公謂詩人自己作敘。直到鄭夾漈所敘之論得一圓滿的否定,顛覆了自鄭玄以來的傳統。朱紫陽做了一部《詩集傳》,更能發揮這個新義,拿著《詩經》的本文去解釋新義,于是一切不通之美刺說掃地以盡,而《國風》之為風,因以大明。紫陽書實是一部集成書,韻取吳才老葉韻之說,葉韻自陳顧以來的眼光看去,實在是可笑了,但在古韻觀念未出之前,這正是古韻觀念一個胎形。訓詁多采毛、鄭兼及三家遺文,而又通于禮學(看王伯厚論他的話)。其以賦比興三體散人雖系創見,卻實不外《毛詩》獨標興體之義。紫陽被人罵較大者是由于這一部書,理學、漢學一齊攻之,然這部書卻是文公在經學上較大一個貢獻,拿著本文解詩義,一些陋說不能傅會,而文學的作用赤裸裸的重露出來。只可惜文公仍是道學,看出這些詩的作用來,卻把這些情詩呼作淫奔,又只敢這樣子對付所謂變風,不敢這樣子對付大、小《雅》、《周南》、《召南》、《豳風》,走得最是的路,偏又不敢盡量的走去,這也是時代為之,不足大怪。現在我們就朱彝尊的《經義考》看去,已經可以覺得宋朝人經學思想之解放,眼光之明銳,自然一切妄論謬說層出不窮,然跳梁狐鳴,其中也有可以創業重統者(文公對于文學的觀念每每非常透徹,如他論《楚辭》、陶詩、李、杜詩常有很精辟的話,不僅說《三百篇》有創見)。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是***(**的評論:

對詩經有比較系統的講解,個人有種通透的感覺

2017-02-14 18:45:26
來自吃飽了**的評論:

詩經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源泉。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2016-12-12 08:26: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不錯,紙質很好!是正版,這本書給了我們讀《詩經》的思路和詩經的脈絡都梳理出來了,強烈推薦!

2015-10-08 10:14:07
來自半***っ**的評論:

詩經講義稿 用來配合閱讀詩經的書本,內容排版很好,書的封面簡潔大方,非常不錯。

2017-08-01 11:32:05
來自***(匿**的評論:

這本退了,后來買了詩經原著。嚼別人剩飯不是我的習慣。

2017-06-17 17:30:03
來自緇挎吉5**的評論:

奔著傅斯年的名字買的!沒有想像中的厚,但書的質量還是不錯的!

2017-11-10 13:38:03
來自過好每**的評論:

沒有單純的注釋詩經原文,而是利用了西方批判比對的研究方法剖析了詩經。讀來神清氣爽,氣象更新。

2016-03-05 22:10: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假期想讀一讀詩經,剛好看見民國大先生寫的這個講義,就順便買了拜讀一下,很不錯,每次讀前人的書都會被帶入他們的世界,真是一種享受。

2016-02-22 08:26:48
來自z***9(**的評論:

經典的詩經研究資料,開卷有益,華夏先民的抑揚頓挫、喜怒哀樂盡在其中了。

2017-01-10 22:25: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棒,是我選對了,了解詩經需要有老師帶著。仿佛回到了課堂,本身就是任課筆記,作者文字謙虛娓娓道來,讀著舒服。內容基礎豐富,用來入門不錯。

2016-11-23 14:24:45
來自醒***(**的評論:

好,向傅斯年的書很好,有哲理。有精髓。有深度。通俗易懂。

2017-05-08 13:48: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最近迷上國學,此書正合適幫助我理解詩經。精裝版很適合收藏。這次書香節活動非常優惠,正好購買來準備認真拜讀!希望當當多一些此類活動!

2017-04-22 19:32:01
來自花吃了**的評論:

傅斯年老先生一直都非常敬仰,又愛詩經,就買來看,果然不錯!

2016-11-19 12:15:5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想買詩經的,然后沒注意就買錯了。等看了詩經后再回頭看這個吧。

2017-03-25 22:57:59
來自不如不**的評論:

詩經講義稿 書里大部分在解釋詩經的來歷,對于詩經的內容我看不懂的還是看不懂

2017-04-28 12:03:03
來自東周卿**的評論:

傅斯年大家之作,對詩經許多內容進行考辨,沒有通讀詩經的話,不是很好看懂的,但不錯。

2015-12-28 00:02:17
來自云荒仙**的評論:

夢真先生本是史學家,而并不長于文學鑒賞的感性思維,故這本書不管是論詩經還是論所謂古代文學史都浸透了濃烈的考據氣味,固然從方法上有可資學習處,但研究對象既放在文學上,如此處理未免太不靈動。

2017-09-15 16:04:57
來自ydjyang**的評論:

傅斯年的詩經我還是聽別人介紹的,買來先翻翻看,

2016-09-28 19:51:5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喜歡看詩經,卻沒有特意去研究過,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進一步了解詩經的魅力

2017-06-11 22:56:21
來自走向深**的評論:

民國時期的大師們,是真正的大師,是有真才實學的。這是傅斯年先生的詩經講義,要是還能有簡單的注解就更好了

2016-06-06 10:31:54
來自***(匿**的評論:

沖著傅斯年的大名去買的,想不到詩經里還有這么多學問

2017-07-04 09:21: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傅斯年,一代宗師,他的書,沒有勇氣看,太深奧,不過還是忍不住買了,借助好好學習一下詩經。希望我可以看的懂。另外,民主建設出版社很不錯,買過的幾本書質量都不錯,喜歡。

2016-11-05 23:41:47
來自原無言**的評論:

傅斯年是大國學家,這本詩經講義的有著他的強烈的個性。

2016-12-12 15:33: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傅斯年的講義稿整理而來,聽聽大師怎么樣讀詩經。

2017-01-11 09:50: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傅斯年詩經講義稿》是傅斯年先生在1927年擔任中山大學教授時,為學生講授《詩經》所寫的講義。講義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地理、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淀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年輕學者的學術眼光。雖稱講義,其實名之“詩經通論”也不為過。其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并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

2015-12-26 10:41:03
來自唐山lms**的評論:

名師解析,充滿哲理,深入淺出,別具深意。好書就是讓人愛不釋手,不厭多次深入研究,在作者深邃的剖析中尋找經典的足跡。《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頗有文學價值、研究價值,在喧囂的城市生活中,凈下心來,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也真悠閑自得!

2016-11-24 16:44:41
來自大夢一**的評論:

還沒開始看,本是為了湊單買汪涵的《有味》時買的,到手時卻喜歡得不得了,喜歡詩經,看傅斯年先生講解的詩經該是別有一番味道吧。

2016-12-13 07:49:35
來自s***i(**的評論:

這個是純講義,還要搭一本詩經來讀。所以又買了一本詩經。

2017-06-09 07:28:19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平安县| 沛县| 通州区| 杭锦旗| 类乌齐县| 民县| 黑河市| 普宁市| 固原市| 双辽市| 周至县| 龙里县| 东明县| 柘荣县| 乌鲁木齐县| 宁阳县| 禹城市| 广德县| 宽甸| 灌阳县| 米易县| 上栗县| 仁寿县| 沁水县| 阿巴嘎旗| 河西区| 吐鲁番市| 凌源市| 扬中市| 鄢陵县| 阆中市| 新邵县| 赣榆县| 永吉县| 浠水县| 繁峙县| 麦盖提县| 泸水县| 松滋市|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