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東方好萊塢"之譽的香港電影,走過了不同尋常的百年歷史。與一般的香港電影史著作介紹香港電影的百年發展不同,《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第2版)》側重關注香港電影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為世界影壇所矚目的那些關鍵性因素(南北方的交流、特殊的電影類型、杰出的電影作者、邊緣的電影風格),重點探討了使香港電影的那些電影類型(武俠片、動作片、喜劇片、劇情片等),并對香港電影工業中的重要導演進行了作者論分析(從早期的胡金銓和李翰祥,到新浪潮時期的徐克、許鞍華、譚家明,第二次新浪潮的王家衛、羅卓瑤,以及吳宇森、杜琪峰、陳果和陳可辛等),呈現出非同一般的香港電影景觀。
與一般的著作介紹香港電影的百年發展不同,《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第2版)》側重關注香港電影為世界影壇所矚目的那些關鍵性因素,可讀性很強。
張建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副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王家衛》(2005)、《胡金銓與》(2007)、《杜琪峰與香港動作電影》(2007)、《中國武術電影:武俠傳統》(2009)、《亞洲電影的經驗》(2013),以及《東方西部片》(即出)。
譯者蘇濤,電影學博士,現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主要研究華語電影歷史及批評,著有《浮城北望:重繪戰后香港電影》(2014),譯有《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2011)。
目錄
中文版序 i
英文版序 iii
部分 "南來影人"與本土影人
章 上海遺風:早期香港電影 003
第二章 重演上海:香港電影中的歌女 033
第三章 早期粵語片 047
第四章 父與子 073
第五章 浪漫與犬儒的國語片 087
第二部分 武俠/功夫片
第六章 胡金銓之道 103
第七章 刀劍與拳腳 115
第八章 李小龍:自戀的小龍 131
第九章 成龍:另一條功夫之龍 147
第三部分 拓荒者
第十章 "新浪潮" 165
第十一章 "新浪潮"動作片作者 195
第十二章 第二波"新浪潮" 223
第四部分 邊緣人
第十三章 崇敬與恐懼:香港的"中國癥候" 249
第十四章 鬼魂、僵尸、妖魔及其他混雜類型 261
第十五章 壞顧客與梟雄片 275
第十六章 后現代主義與香港電影的終結 291
第十七章 "后九七"時代的香港電影 307
譯后記 323
更近西方視角的解讀,也因此避免了激情的滔滔不絕。作者并未單純地將香港電影看作是特定環境的特定產物,而是試圖從戰后陸港電影之間的因襲關系,以及港地將外來文化內化為原生文化的過程等幾個方面尋找線索,為觀察香港電影提供了新的維度。
本書非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