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被評論界譽為"中國首部意識流長篇小說"。
《酒徒》并不是通篇都以主人公的意識作為基本題材的,作者劉以鬯還讓他在一個外部世界和外部沖突中活動,具有一定的情節性。故事的外部結構以主人公的醉與醒,醒與醉;從現實到夢幻,再從夢幻到現實的一種循環形式進行。小說從里到外展示了主人公對社會、對人類、對人生,甚至是對自己的絕望,他雖不滿一切,但無力抗爭,只能以醉酒逃避和麻醉自己對真相的了解,對現實世界的意識,但醉后總有醒時,要做到這一點,就只有死亡。
《酒徒》是香港嚴肅文學大家劉以鬯重要的代表作,歷來被認為是中國部意識流長篇小說,其實它更是部與眾不同之作,主要表現為:酒徒被置于三種狀態之中,行文風格各異;呈現強烈批判意識的香港關注;論述性與學理性的學人小說色彩;詩意的意識流動與感性的意象相對接。
張麗麗是一個勢利的女人 我貧窮時曾經向她求過愛她扁扁嘴將頭偏過一邊 現在我有錢了 我將鈔票擲在她的臉上 然后我坐著汽車去找錢士甫 錢士甫是一家出版社的老板 我貧窮時曾經向他求售自己的小說他扁扁嘴將頭偏過一邊 現在我有錢了 我將鈔票擲在他的臉上 然后我坐著汽車經過皇后道因為我喜歡別人用欽羨的目光注視我 然后我醒了 真正的清醒。頭很痛。乜斜著眼珠子,發現那個熟睡中的女人并不美。不但不美,而且相當丑陋。她的頭發很亂。有很多脫落的頭發散在枕頭上。她的眉毛長得很疏。用眉筆畫的兩條假眉,經過一夜的輾轉反側,各自短了一截。她的皮膚也相當粗糙,毛孔特別大。(昨天在餐廳見到她時,她的皮膚似乎很白凈很細嫩,現在不同了,究竟什么道理?也許因為那時的燈光太暗;也許因為那時她搽著太多的脂粉;也許那時我喝醉了;也許……總之,現在不同了。)她的鼻子有著西洋人的趣味,事實上,以她的整個臉相來看,只有鼻子長得美。她的嘴唇仍有唇膏的痕跡,仔細看起來,像極了罐頭食物里的浸褪了色素的櫻桃。但是,這些還不能算是最丑惡的。最丑惡的是:眼梢的魚尾紋,隱隱約約的幾條,不用香粉填塞,不能掩飾。她不再年輕,可能四十出頭,但是在黝暗的燈光下,搽著太濃的脂粉,用醉眼去欣賞,她依舊是一朵盛開的鮮花。
她睡得很酣,常常在迷糊意識中牽動嘴角。我無法斷定她夢見了什么;但是我斷定她在做夢。當她轉身時,她舒了一口氣,很腥,很臭,使我只想作嘔。(如果不是因為喝多了幾杯,我是不會跟她睡在一起的。) 我一骨碌翻身下床,洗臉刷牙,穿衣服,將昨天下午從報館領來的稿費分一半塞在她的手袋里。我的稿費并不多,但是我竟如此的慷慨。我是常常在清醒時憐憫自己的,現在我卻覺得她比我更可憐。我將半個月的勞力塞在她的手袋里,因為此刻我已清醒。離開酒店,及時個念頭便是喝酒。我走進士多買了一瓶威士忌,回到家里,不敢喝。我還要為兩家報館寫連載的武俠小說。攤開2520=500的稿紙,心里說不出多么的不舒服。(這兩個武俠小說已經寫了一年多,為了生活,放棄自己的才智去做這樣的文章,已經是一件值得詫異的事了。更奇的是:讀者竟會隨同作者的想象去到一個虛無縹渺的境界,且不覺厭煩。)我笑了,走去揭開酒瓶的蓋頭,斟了一杯。(如果可能的話,我將寫個中篇小說,題目叫做《海明威在香港》,說海明威是一個貧病交迫的窮書生,每天用面包浸糖水充饑,千錘百煉,完成了一本《再會吧,武器!》到處求售,可是沒有一個出版商肯出版。出版商要海明威改寫武俠小說,說是為了適應讀者的要求,倘能迎合一般讀者的口味,不但不必以面包浸糖水充饑,而且可以馬上買樓坐汽車。海明威拒絕這樣做,出版商說他是傻瓜。回到家里,他還是繼續不斷的工作,完成《鐘為誰敲》時,連買面包的錢也沒有了。包租婆將他趕了出來,將他睡過的床位改租給一個筲箕灣街邊出售"腎虧藥丸"的小販。海明威仍不覺醒,捧了《鐘為誰敲》到處求售,結果依舊大失所望。只好將僅剩的一件絨大衣當掉,換了幾頓飯和一堆稿紙,坐在樓梯底繼續寫作。天氣轉冷了,但是他的寫作欲依舊像火一般的在內心中熊熊燃燒。有24小時早晨,住在二樓的舞女坐著汽車回來,發現樓梯底躺著一具尸首,大聲驚叫,路人紛紛圍攏來觀看,誰也不認識他是誰。警察走來時,死者手里還緊緊握著一本小說的原稿,題目是:《老人與海》!)我又笑了,覺得這個想念很有趣。我喝了一口酒,開始撰寫武俠小說。(昨天寫到通天道人要替愛徒杭雨亭復仇,然而仇人鐵算子遠在百里之外,該怎樣寫呢?)我舉起酒杯,一口喝盡。(有了!通天道人用手指夾起一支竹筷,呵口氣在筷子上,臨空一擲,筷子疾似飛箭,嗖的一聲,穿山而過,不偏不倚,恰巧擊中鐵算子的太陽穴!)P4-6
《酒徒》是香港嚴肅文學大家劉以鬯*重要的代表作,歷來被認為是中國**部意識流長篇小說,其實它更是部與眾不同之作,主要表現為:酒徒被置于三種狀態之中,行文風格各異;呈現強烈批判意識的香港關注;論述性與學理性的學人小說色彩;詩意的意識流動與感性的意象相對接。
意識流的作品
經典作品,耐讀
切4,但無力抗爭,只能以醉O酒逃避和麻醉自己對真相的了解,對現實世界的意識,但醉后總有醒時,要完全做到
其實一直對港臺文學有很深厚的熱愛,但是這一本,真的太詩意了,感覺是一個試驗品,不適合這個年代去讀了。。。。
內容很豐富,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底蘊才能理解,很深刻。
雖然很懷念原來的裝幀,可是這本也沒讓我失望
傳說王家衛電影《2046》的靈感就來源這本書。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一本書,在夜里,孤燈至天明。很喜歡,各種滋味,只有自己體會。
好書啊!不信你去看那電影!真好看啊!香港有饒宗頤!香港小說有劉以鬯啊!
前面我特意空了兩歌為了表達我心中的憂郁。當我第一眼看到我趁當當搞活動買的400多塊錢書的時候,心中一百匹***呼嘯而過。這就是貪小便宜吃大虧。書的質量全被狗吃了,尤其是張鳴的兩本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我真想入肉你。紙張發黃,紙質超薄,封面印刷不清,封底印刷模糊,還有兩道鋼筆劃痕。書店的書是塑封的,我收到的是沒包裝的。30多本書用一個大傻逼盒子裝都壓扁了。我在卓悅買的也是這一套的書,香港三部曲,和書店的沒什么區別,但是我收到的酒徒就比地攤強一點。這應該是出版社專門為當當出版的廉價書。也就值定價這些錢。以后不想在當當買書了。
看了老師的書才知道有這么一部作品。極力描繪出現實的黑暗。
第一本反省香港處境的現代小說,《酒徒》的背景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主人公是以為窮困潦倒的職業作家,小說主要“寫一個困處于這個時代而心智不平衡的知識分子怎樣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繼續生存”。通過對人物精神活動、意識流程的解釋,透視和折射出香港轉型期的工商業社會的五光十色。通過意識流、思想流揭示了“我”的內心的痛苦、靈魂的異化和人格的分裂。酒徒反映了香港當代的社會現實,在商品社會轉型時期的種種社會問題,在幾十年后的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
怎么說呢,讀了一部分,書不錯打心底說,但是讀慣了余華王朔王小波芒克等天馬行空般的文字,著實對酒徒之類的起不了太多的興趣
書還算比較精美的,但是送過來的時候邊角略微有些損傷。
借給管理溝通老師看,老師看不下去,呵呵,意識流
非常悲壯的故事 描寫了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掙扎與困窘
劉以鬯的書我沒看過多少,記憶深刻的是一本教學生寫作文的書里曾經選了一篇他的文章,從此便記住了他的大名。
劉以鬯的這部小說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高水平的,要比王蒙的“六個手榴彈”好很多。
這本書非常好看!作者把主角對現實與內心的掙扎寫得很精彩,書中內容很多東西值得人們反思。
很喜歡很喜歡劉老的書,這本酒徒其實已經看過很多遍,但是一直想收藏一本...失望了,內容都印歪了~!五顆星因為文字無價!
度娘說,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之前對意識流感興趣想了解下,買來看下
劉以鬯作為中國意識流創作最早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可以說把意識流的內核完全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好書。
中國首部意識流長篇小說,非常個性的寫作方式,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看了梁文道的讀書節目 就想一定得入手,可是礙著它蠻意識流 于是一直推到現在才買。很快的時間看完了,這是本讓人停不下來的書,還想再看看劉以鬯先生別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