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項目申報300問》通過300輪問答細陳人文社科項目申報方略。全書大致按申報前、中、后三階段從宏觀到微觀組織問答,相應的板塊均給出具體、規范的文書示例以供讀者參考和借鑒。此外,每輪問答佐以實證,核計近200例,由作者自身經驗和學界同行經驗匯集而來,有理有據,科學可考。
書中300輪問答涉及申報總論、項目指南、申報管理、封面設計、數據表填寫、課題論證、研究基礎和條件保障、經費預算、推薦人意見、編撰之道、評審過程、申請書兼活頁足本共12個板塊,以申請書為整體,內含活頁,向報前準備和報后評審兩頭延伸。整個研究以自己或他人申報成功的項目為案例,以申報者、評審者、組織者、管理者和宣講者的多重身份,或現身說法,或旁觀指點,或縱觀全局,剖析成敗原因,多方位審視項目申報,力求為學者申報國家社科項目支招。
適讀人群 :高校社科類學科的教師、博士生,科研管理人員,社科規劃辦項目管理人員,出版社項目申報和管理人員。
以"指導人文社科項目申報"為主題的具有極強針對性的參考書籍。作者通過收集、整理有關申報項目的經驗教訓,凝練出了300個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的問題,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將人文社科項目申報的具體流程進行梳理,輔以可模仿操作的示例,行文簡潔精煉、科學嚴謹、富有邏輯性。
黃忠廉,1965年生于湖北,博士、二級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博士生導師。翻譯理論家,變譯理論創始人。科學翻譯學、應用翻譯學創建者。專攻翻譯學、漢譯語言和漢外對比。主持國家社科項目4項,部級6項,出版學術著譯作26部,主編叢書4套,發表學術論文270余篇。現任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陜西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議組成員。獲第六屆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
寫作人語
申報總論
1 國家社科項目信息知多少?各級立項有何側重?
2 項目申報有哪三級作用?
3 申報前需設哪三層七問?
4 申報期:一個年與一整年何異?
5 申報如何未雨綢繆?又如何順理成章?
6 結項與報項如何銜接?重立項輕結項遺患何在?
7 年度項目公告有何用?何時?如何早知道?
8 項目報審常用術語知多少?
項目指南
9為何要重視項目指南?其特點如何揣摩?
10項目指南可以遵守,但不死守?
11如何理解項目申請的四種特殊性?
申報管理
12積極型項目管理如何常態化?
13如何做好報前、報中與報后的有效管理?
14如何表解申報步驟,以利組織申報?
15管理者如何給出申請書示范?
16管理者審查申請書如何找抓手?
17如何切實做好項目申報輔導與逐級培育?
18如何設計常見問題及審讀意見表?
封面設計
19封面填寫常見哪些不足?
20封面為何求對稱美?代碼框為何不填?
21字體、字號、題目、字間距如何突出美感?
學科分類
22哪些學科受資助?應填幾級學科?如何才具競爭力?
23申報時如何做到學科、地域等的平衡?
24跨學科申報優劣勢何在?如何不說外行話?
項目類別
25國家社科項目有哪些類?有何特點?
26重點項目如何申報?何時與一般項目互調?
27一般項目申報的優劣勢何在?
28青年項目如何傾斜?優劣勢何在?
29自選項目有何特點?"自選"易生何種誤解?
申請人
30申請人應持何種心態?如何力避押寶心態?
31何人報項受何限制?要了解哪些規定?
32申報拼智商,也要講"情商"與"搜商"?
33申請人與撰稿人不一暗藏哪些危機?如何解決?
單位日期
34所在單位應寫到幾級?日期如何填才協調?
簽名簽章
35簽名簽章分居何許?何時易忘?如何不因小失大?
數據表
36數據表可否調整?填寫有何自由?
課題名稱和關鍵詞
37課題名稱與關鍵詞何干?二者如何設計醒目?
38關鍵詞提煉常見哪些不足?哪種填寫形式更優?
39關鍵詞提取遵循什么原則與步驟?
各種代碼
40代碼如何重要?用粗體還是細體?代碼常填錯什么?
41學科分類與封面有何差異?跨學科如何填?
42申請人個人信息填報應注意什么?
研究類型
43何謂基礎研究?有何特點?
44何謂應用研究?有何特點?
課題組成員
45課題組填寫常見哪些不足?
46如何優化整合課題組?
47課題組如何強強聯合才可彰顯集體性和互補性?
48為何說單干危險?成員信息僅用于何處?
49如何競邀成員?從何處物色?
50課題組成員的數據哪些要上下對齊?有何特效?
推薦人
51誰需要推薦?誰可以推薦?推薦人如何排序?
預期成果
52預期成果形式如何選擇?字數多少為宜?
53結項方式與預期成果呈何關系?
申請經費
54經費申請多少合理?經費填寫常有哪些問題?
計劃完成時間
55預計完成時段為多長?常見哪些問題?
參考示例1 數據表
課題論證≈活頁
活頁概說
56活頁與申請書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57如何形象地理解活頁"金三角"?
58為何要"論證至精"?與選題有何關系?
59課題論證如何雅俗共賞?
60如何理解活頁與函評意見表的關系變化?
61活頁填寫常有哪些缺陷?
62活頁與7000字如何配合利用?
63活頁與申請書如何保持內在邏輯性?
64提示語或說明各有何作用?何時何地如何保留?
65論證中七點撰寫提綱如何微調更合編輯要求?
66提示語和說明中何時可"等"?何時不"等"?
67評審意見中表權重如何決定活頁7000字的切分?
68論證如何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69為何必須按撰寫提綱逐項論證?否則如何?
項目選題
70"選題"有哪三解?選題于獲批何等重要?
71選題常有哪些不足?
72茫茫題海,如何尋找?
73國家社科征集選題有何要求?對申報有何啟示?
74選題與指南有哪三種關系?如何結合?
75選題如何避免扎堆撞車?
76選題來源有哪三級十五層?
77選題的內涵與外延關系如何?
78小題如何大做?與項目層次有關嗎?
79指南如何演化出選題?如何大而化小?
80問題如何升為選題?五類問題各應著力于什么?
81選題如何反映國家意志?
82選題如何由低向高逐步申報?
83選題如何求特求優求新?
84如何處理選題的共性、特性與個性?
85選題如何聚焦?何謂4321選題鎖定律?
86選題確立遵循哪四項原則和四大策略?
87何謂選題鏈?選題如何以微變應多變?
88如何查閱申報史?何謂"前瞻五,后顧三"?
參考示例2-24 項目選題
課題名稱
89為何說"題目至"?選題如何坐實為標題?
90題目擬制常見哪些不足?
91煉題:一坨泥何以煉出青花瓷?
92題目如何挑選?其結構如何劃分?
93題目如何先動己再動人?如何吸引評委關注?
94文與題如何相應?應在何處?
95題目如何出"新"入圍獲批?含幾個新術語合適?
96關鍵詞(術語)如何出新才關鍵?
97哪些高頻詞入題促獲批?
98題目為何要少用虛詞虛字?
99題目如何煉得"一緊二縮三陌生"?
100題目如何煉得"一動二形三褒貶"?
101題目過長時如何瘦身?長短如何相宜?
102命題如何概念化?題目如何暗含觀點?
103標題"熟即俗"?慎用哪幾種標題套路?
104常用標題用語有哪些?
105申報、結項與出版時標題用語可否變化?
106如何理解報項與結項研究對象的變化?
107報項、開題與結項時選題口徑如何變化?57
參考示例25-139 課題名稱
題解
108題解是活頁金頂?因何且如何設制?
109題目旨在讓"專家看了不淺,外行看了不深"?
110如何解題?何時解釋術語?需要回答哪"十何"?
111題解有必要明示選題與指南的關系?
112題解與題目呈何關系?如何展開?
113題解與活頁呈何關系?如何展開?
參考示例140-142 題解
選題依據
114選題依據是否充分?如何切分?尚缺什么?
115述評與總體框架如何相關?
116述與評的順序與比例如何安排?
綜述(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117何為綜述?為何說是選題的起點?
118綜述常見哪些不足?
119綜述有何特點?評委從中看什么?
120如何理解綜述的聚合與組合關系?
121綜述如何突出高度、精度、廣度和前沿性?
122綜述結構如何做到時、空與邏輯三位一體?
123國內外學術動態順序與比例如何設計?
124綜述內容如何分層、設路標?有何特效?
125如何據題展開兩大類綜述?
126如何抓點綜述?點面如何結合?
127如何利用同心圓原理擴大文獻檢索?
128面對海量文獻,如何避免目迷五色?
129觀點提煉如何五步走以利綜述?
130綜述如何避用描述、偶用論述、主用敘述?
131為何力避春秋筆法寫綜述?
132課題明為論證,為何卻不論不證?
133評委、自己、合作者的文獻如何進入綜述?
參考示例143 綜述
簡評
134何謂簡評?活頁未明示,有必要增設?
135簡評常見哪些不足?
136簡評如何順接綜述展開?彰顯什么?
137評與述有幾種宏觀組合方式?優劣如何?
138簡評如何避虛就實?
139簡評如何含而不露地側抒己見?
140如何評價研究現狀?如何張馳有度?
141如何建立評價用語表?
參考示例144-145 簡評
價值
142價值與意義何異?僅止于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嗎?
143價值填寫常見哪些問題?
144價值有哪三層級?與研究類型有何相關?
145如何構建三級價值體系?
146價值從何而來?如何突出其與歷史和未來的關系?
147價值如何頂天立地?如何高處著眼,實處入手?
148價值表述如何排列利于評?
149如何建立價值用語表?
參考示例146-147 價值
參考示例148 選題依據
研究內容
對象
150對象也遭誤解?課題論證為何始于對象?
151對象鎖定如何遵循漏斗原理?
152對象如何展開?如何建立對象體系?有何作用?
參考示例149-150 對象
總體框架
153何為總體框架?如何與昔日"研究內容"兼容?
154總體框架是申請書的壓艙石?
155總體框架編寫常見哪些缺點?
156如何將內容"框"在"架"內?
157框架固有哪四性?框架編寫如何取法于綜述?
158框架如何承前?又如何啟后?
159框架如何將章節目錄段落化且分出主次順序?
160框架遵循哪些劃分原則?
161框架分幾級為好?如何顯示層次關系?
162框架由點、線、面、體織成,何用之有?
163框架為何比綜述更突出深度、新穎性和前瞻性?
164框架遵循哪兩大搭建思路?
165框架內容主要來自哪4個方面?
166前期成果如何凝聚為內容進入框架?
167各段段旨如何凸顯?長短如何設計?
168段旨如何提煉才簡明?全段內容如何分層分布?
169重要內容如何突出?各種手段多少為宜?
參考示例151 總體框架
重點
170何謂重點?如何負"重"?不當寫法有哪些?
171重點從何煉來?如何確保重點突出?
172重點如何彰顯"正能量"?單寫時如何規劃數量與排列?
173如何建立重點用語表?
參考示例152-153 重點
難點
174何謂難點?"難"在何處?有何不當寫法?
175難點由何產生?如何確定難度?
176難點是否屬于"負能量"?如何規劃數量與排列?
177重難點是否合寫抑或分寫?有何優劣?
178如何建立難點用語表?
參考示例154-155 難點
目標
179何謂目標?有何作用?目標填寫常見哪些不足?
180目標如何分步確立?與重難點是何關系?
181如何分解總目標?目標如何構成體系?
182如何區別目標、題解、對象與價值?為何要設有限目標?
183如何建立目標用語表?
參考示例156-157 目標
參考示例158 研究內容
思路方法
184思路、方法與研究計劃是何關系?
基本思路
185何謂思路?由哪"四何"構成?各自如何表達?
186研究思路撰寫有哪些不足?
187思路為何要慎用圖表?
188如何將立體框架內容轉為線形思路?
189思路按什么邏輯分幾步走?如何設路標向前延伸?
參考示例159-160 基本思路
研究方法
190什么是方法?如何選定?如何命名?
191方法編寫常犯哪些不足?
192確立研究方法遵循什么原則?
193如何建立三層方法論體系?至少應知哪26種方法?
194各研究方法如何排列才科學又突出?
195方法因何而定?數量與數字多少為宜?
196方法如何具體化?如何本課題化?
參考示例161-162 研究方法
研究計劃
197何謂研究計劃?常遭哪些誤解?
198研究計劃與思路如何相應?又如何避重?
299研究計劃的依據是什么?如何編寫?
200研究計劃如何清晰合理?時間可暗示什么?
參考示例163-164 研究計劃
可行性
201何謂可行性?如何系統思考?
202可行性撰寫幾點合適?常有哪些不足?
203可行性如何突出共性與個性?如何切實可行?
參考示例165-166 可行性
參考示例167 思路方法
創新之處
204創新有何特點?僅限三點?如何建立創新體系?
205創新點提煉常見哪些不足?
206創新點成行還是成段?如何具體化?
207創新點從何處提煉?
208創新點如何求"八新"?
209創新點多少為宜?如何排序方便推薦?
210創新點如何由段成句再煉成幾字要訣?
211如何建立創新用語表?
參考示例168-169 創新之處
預期成果
成果形式與去向
212預期成果與數據表有何異同?填寫常見哪些短板?
213中期與終期成果如何井然排列?zui終成果zui好寫什么?
214成果分哪些類?何去何從?如何對應前面的內容?
預期效益
215僅有社會效益?哪些寫法難見效?
216可預測幾點效益?如何鮮明表達?如何建立效益體系?
217如何建立效益用語表?
參考示例170-171 預期成果
研究基礎(活頁)
前期成果
218前期成果有哪些種類與作用?多少為宜?如何點面結合?
219前期成果填寫常見哪些不足?
220為何要關注當年申請書對前期成果填寫的要求?
221如何理解成果的相關性?如何據之排列?
222前期成果不多時,如何巧做少米之炊?
223前期成果如何整體排列才能一覽眾山小?
224如何利用各種標記區分各類成果?
225前期成果較多時如何分欄巧排?
參考示例172-173 前期成果
核心觀點
226何謂觀點?與2014年前的申請書有何質變?
227觀點表達常見哪些不足?
228觀點從何提煉?多少為宜?如何建立觀點體系?
229觀點為何求鮮明?為何力求含有判斷?
230觀點文字多少為宜?如何排列?
231觀點表達如何形成鮮明的判斷?
232如何建立觀點用語表?
參考示例174 核心觀點
參考示例175 研究基礎(活頁)
參考文獻
233文獻反映了什么?為何要慎重選擇?
234文獻列舉忌諱什么?
235哪些文獻可優先參考?
236參考文獻與綜述如何前呼后應?為何有出入?
237文獻多少為宜?較多時如何巧排?
238文獻列舉遵循哪七大原則?
239文獻格式如何選擇才能科學美觀、一目十行?
參考示例176 參考文獻
研究基礎(申請書)和條件保障
學術簡歷
240何為學術簡歷?宜寫哪些內容?作用何在?
241學術簡歷常見哪些不足?版面如何設計有利?
學術兼職
242學術兼職包括哪些?寫多少?到哪一級為宜?
學術積累與貢獻
243何謂學術積累?從哪幾方面積累?
244學術貢獻包括哪幾方面?如何與學術積累合寫?
245如何建立學術貢獻常用表達式?
研究基礎(申請書)
246"研究基礎"前后有何區別?如何填得簡明有序?
247何謂社會評價?來自何方?如何醒目有分寸?
承擔項目
248哪些已結與在研項目可填入?應注意什么?
249擬報項目與在研、已結項目的關系如何處理?
與已承擔項目或博士論文的關系
250以博士(后)論文為基礎申報需如何改造?
條件保障
251"條件保障"的提示語還可添加哪些?
經費概算
252經費包含哪些種類?怎樣填才算合理?
253經費填報常見哪些不足?為何要關注報銷政策?
推薦人意見
254推薦人意見如何按序設計?
255推薦人需了解哪些基本信息?
編撰之道
版面編制
256如何保障申請書內容的整體或整頁效果?
257多處內容單行排列時有幾種悅目圖形?
258文本印制應注意什么?如何講究首印效果?
259何處一次或N次可填寫到位?
260活頁為何因分段與留空而"活"起來?
261不同序號體系各有何優點?如何遵守與突破?
262多級標題如何設計?如何有序統一?
263圖、表與文如何相得益彰?
264字號如何設計比較美觀?
265字體如何設計比較美觀?
266哪些標點要特別注意規范與巧用?
表達藝術
267成果會毀于三流表達?論證講求哪類文風?
268如何改得而避偏差?如何避免假大空?
269哪些表述需要強調點化?
270如何改得簡潔而不羅嗦?如何苦練點煩功夫?
271提示語如何煉成簡潔標題?
272如何改得鮮明而不平淡?
273如何改得流暢而不滯澀?
274長短句如何搭配才顯節奏,長句如何化短?
275為何動賓短語使用頻率較高?
評審過程
評審概說
276層次的高低與評審的公正呈何關系?
277項目報審全過程分哪五步?
278評委如何分大小同行?有何差別?
279常從什么角度審讀申請書?審讀有哪幾種思路?
280報審各環節中內容與形式側重點有何變化?
281何時何地可獲評審意見?如何面對?
修改
282上交前如何反省自查自評?
283申請書如何多寫多改?
284誰zui能提出修改意見?可請何人過目?
函評
285何謂函評?其過程如何?
286函評特點如何?更看重什么?
287函評匿名匿了誰?匿了什么?
288活頁通常幾人函評?一人通常函評幾份?
289如何爭取同行專家認可?如何與其換位思考?
會評
290何謂會評?其特點如何?著重看什么?
291會評按什么程序進行?
292申請書通常幾人會評?一人通常會評幾份?
293主審專家有何權力?側重看什么?
294"重在評差,而非評優",有無道理?
295如何防止立項撞車與重復?同題相遇何者勝?
296如何理解"你用心,評委比你更上心"?
獲批與落選
297全國與個人立項率各呈何態勢?
298應避哪些非學術性失誤?項目落選的硬傷何在?
299可否原題持續申報?申報未中如何改進?
申請書兼活頁足本示例
300足本申請書與活頁應是什么樣?
參考示例177 申請書兼活頁
跋 蘇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