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文獻考證與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采取宏觀考察與微觀剖析相結合的論述方式,對明清至民國時期經濟最活躍的江南地區,即長江三角洲的蘇、松、杭、嘉、湖五府的四十多個典型市鎮,進行多方位研究和學術前沿課題探討。書中不僅系統展現江南市鎮的分布格局、經濟結構、文化傳統和社會風尚,而且對這些市鎮曾經引領時代潮流、帶動傳統社會變革的深刻原因作出了獨到的解析。
書中還提供了這樣的信息: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南潯、周莊、同里、烏鎮、西塘、甪直、七寶、朱家角等江南古鎮,現今在備受矚目的同時更需要人們對歷史的尊重。
樊樹志,1937年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專家組成員。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系史、江南地區史。 代表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系發展史》(1988年)、
導 論
一、全球化貿易與江南市鎮
二、江南市鎮的鄉村工業化——"早期工業化"
三、江南市鎮社會的內部變革
四、江南市鎮的外部變革
上編 江南市鎮的宏觀分析
及時章 集市——市鎮興起的歷史軌跡
一、集市類型與集期分析
二、施堅雅的四川集市研究及其影響
三、山根幸夫的華北集市研究
第二章 江南市鎮的分布、結構與網絡
一、江南經濟的高度成長
二、明代江南市鎮的發展與分布
三、清代江南市鎮的繼續發展
四、江南市鎮的"四柵"與"鄉腳"
五、江南市鎮的規模與結構
六、江南市鎮的網絡化與專業化分布格
第三章 蠶桑絲織業與絲綢業市鎮
一、農家的蠶絲織經營及其市場化趨勢
二、絲綢業市鎮的分布及其物色
三、絲綢業市鎮的經濟結構與經營方式
四、絲綢的出口貿易與絲綢業市鎮的盛衰
五、從檔案資料看絲綢業市鎮的市場機制
第四章 棉紡織業與棉布業市鎮
一、棉花的引進與推廣——兼論黃道婆與烏泥涇鎮
二、農家棉作經營及其商品化趨勢
三、棉布業市鎮的分布狀況及其特色
四、棉布業市鎮的經濟結構與經營方式
五、棉布的品牌與商標意識
六、棉布市場與棉布出口
七、洋紗洋布盛行與棉布業市鎮的衰微
第五章 糧食業市鎮與米市
一、從"蘇湖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二、以蘇州為中心的米市——楓橋市與平望鎮
三、以杭州為中心的米市
四、余論——如何看待長江三角洲地區糧食自給率的提升
第六章 江南市鎮文化面面觀
一、大傳統:人文蔚起,科第興旺
二、小傳統:形形色色的民間信仰
三、奢侈風尚與經濟的高度成長
四、茶館文化及其他
……
下編 走進江南市鎮:名鎮的微觀分析
第七章 蘇州府(上)
第八章 蘇州府(下)
第九章 松江府
第十章 湖州府
第十一章 嘉興府與杭州府
參考論著
后 記
表 目
資料不錯的
中心議題感覺不是很明確。新觀點不多。
hao
研究中國歷史,視角新
此書對研究江南市鎮確有幫助。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拜入樊先生學生的門下 讀讀祖師爺的書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本書值得一讀,復旦百年獻禮。
這個商品不錯~
十分不錯 值得推薦和閱讀 正版好書
內容沒有什么特色。
還行。
不錯
給個好評吧
好書
很不錯
包裝好可愛,一點也沒有被弄臟弄壞。紙張也特別好,
還行
采取宏觀考察與微觀剖析相結合的論述方式,對明清至民國時期經濟最活躍的江南地區
資料性讀物 還是喜歡外國的漢學家寫中國
樊樹志的經典作品。大部頭,尚沒有看,得做好案頭準備了再啃。
該書洋洋四十余萬字,內容空泛 ;僅羅列一些觀點,毫無新意 大量重復贅述 出版商包裝出來的劣作 不值一看!
裝訂不錯,寄來的時候用紙盒子裝的,很好的保護了我的書,非常感謝。
樊樹志的書不錯,材料豐富。精裝本,拿在手里很有份量。
本書作者樊樹志是復旦大學的資深歷史教授,本書是結合歷史學和社會學對明清村鎮研究的力作。樊樹志所作《國史十六講》、《國史概要》都是當代通史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