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地介紹了作者成功考上東京大學和哈佛大學的高效學習法,分別從"資質"、"策略"、"時間"和"效率"四大因素來分析提高學習成績的可行性。向讀者公開了"鍛煉資質"的方法,指導讀者如何"制訂學習策略"和"充分利用時間"及"提高學習效率"的訣竅。
另外,本書對上班族自學以及學習外語都極有指導性。在日本一出版就引起了學生、家長和公司職員們的爭相搶閱,并已被譯為簡繁體中文、韓語等多種語言。
日本亞馬遜書店暢銷書排行榜挑選!很受考生和家長們追捧的學習指南!
激勵了數千萬日本人的學習心法!!
臺灣金石堂、博客來網上書店讀者一致好評!!!
不上輔導班,不請家教,不上品質高中,也能考上東大,英文爛照樣留學哈佛!!
只要你方法用對,就可以提高成績!!
百試百中的"16倍速學習法",讓你一次搞定高考、國考等各種決定人生的目標!!!
日本及美國很很好大學的很好學生的讀書法!
保障成功的讀書秘籍!保障適用各種考試!!
用學習渡過失業危機!靠讀書爭取永不被淘汰的人生!
◎ 早知道,就把書讀好!
人人都希望"把書讀好":想金榜題名的莘莘學子,想考取證書的待業人士,想說一口流利英文的上班族,想要學韓文看韓劇的家庭主婦……"很會讀書"是成功人生的關鍵。
◎曾經努力過,但成績仍未見起色?
不擅長學習的人,通常是因為懶得用腦、不懂方法、沒有目標。讀書無關資質,只要方法正確,任何人都能達到目標。
◎一次搞定大考、證書考試、外語等學習目標!!
任何人都能馬上執行的成功學習方程式。任何教學理念都可用此法成功通過大考。任何資質的人都能在瞬間提高將學習效率兩倍。做好聽、說、讀、寫基本功,鍛煉"資質"。利用瞬間很集中的注意力應付考試、學習新知識。無私傳授活用時間、制訂計劃、搜集信息的訣竅。
作者:本山勝寬(Katsuhiro Motoyama) 1981年出生于日本大分縣。東京大學工學院系統創建學系畢業。哈佛大學靠前教育專業博士。日本挑選的非營利性機構——日本財團發行部門負責人。 年輕時雙親皆不在家中,過著極貧苦的打工生活,高三上學期考試被判定為"不可能上榜",但靠著獨創的學習法自學,不參加任何輔導班,不請家教,快速提升成績,應屆順利考上了東京大學。 后來,他又靠著不到一年的自學,從TOFEL?GBT只有180分、GRE?Verbal只有280分的水平,達到了TOFEL?GBT273分、 GRE?Verbal620分的很好成績,并成功考入哈佛大學。到韓國留學才一年,就考過了韓語能力考試六級(挑選級);同時利用上下班搭車的時間,自學三個月,成功考過西班牙語等級考試五級。 個人博客:"BOYS, BE HUNGRY!" d.hatena.ne.jp/theternal/ 作者經紀公司:Appleseed Agency appleseed.co.jp/ 譯者:歐凱寧 曾任職日語專利事務所。喜愛影片創作、翻譯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創意新鮮事物,對中世紀武器頗有研究,現為專職翻譯。翻譯的作品有《思考力革命》、《不錯整理術》、《小店錢滾滾》等書。
前言:成功學習方程式=16倍速學習法
讓我成功考上東大和哈佛的學習法
?從偏差值50左右起步,自學一年應屆考上東大
?不懂英文也能考上哈佛
?就算沒有語言天分,多少也能學點語言!
?把"成功學習方程式"套用在外語學習上
分析四個參數①——資質
平日下工夫,頭腦越用越好
分析四個參數②——策略
輔導班賣的是策略
制訂策略,就能鍛煉資質
分析四個參數③——時間
用方法與結構,將努力與毅力拉到較高點
分析四個參數④——效率
注意力最集中的人,才能取得的勝利
Part 1"資質"是可以鍛煉的
?頭腦好不好,不是"只"靠天生決定的
?"資質好壞"是成功學習方程式的"變量"
?頭腦可以靠鍛煉來改變嗎?
?召喚腦中的精英部隊
?一切從"閱讀、書寫、算數"開始!
為什么"閱讀"很重要?
為什么"書寫"很重要?
為什么"算數"很重要?
增強"閱讀能力"的成功學習法:
1.隨身攜帶書
2.靠15秒速讀和參考文獻找好書
3.一邊畫線一邊讀書
4.漫畫書→小說→入門書→專業書
5.實用書只要針對重點與實例速讀就行了
6.好書要讀出聲音,要反復閱讀
7.整理排列書本,就能整理知識
8.整理"我的最愛"網站
9.活用PDF文件
?增強"閱讀能力"就能增強"聽力"
?以"輸出思考"獲得了解事情的能力
提高"書寫能力"的成功學習法:
1.靠書寫來整理頭腦、記憶事物
2.提高基礎資質的筆記寫法
3.別做太獨特的筆記
4.增加腦力的博客活用法
5.看完書一定要寫摘要
6.30分鐘內整理在一張A4紙上
7.書寫時要寫出根據來源
?擅長數字,就能享受人生
加強"處理數字能力"的成功學習法:
1.讓四則運算更加快速
2.就算是電玩、運動、單純作業也能讓頭腦變好
3.想想飛機比汽車快多少
?頭腦是身體的一部分
?分解資質因子
?
Part 2具備取得勝利的"策略"
??多數人學習時只是應付而已
??我所主張的"構成策略的要素"
?首先要"樹立目標"
接著要"搜集信息"
"計劃法"的重要性
在"動機"上下工夫
能夠制訂優越策略的"目標樹立法":
1.一切都從目標的具體化開始
2.沒有期限的目標,只是做夢而已
能夠制訂優越策略的"搜集信息法":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詢問這方面的專家或前輩
3.好好閱讀金榜題名體驗&上榜手冊
4.用歷年真題、模擬考來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
能夠制訂優越策略的"計劃法":
1.設定目標期限就是計劃法的及時步
2.橫向分解目標的要素
3.縱向分解目標的時間軸
4.靠著高低起伏的分解法,從起跑線沖刺
5.克服弱點就是逆轉成功的捷徑
能夠制訂優越策略的"動機":
1.宣布目標以維持動機
2.想象成功的瞬間與達到目標后的景象
3.將目標分解成動機的來源
4.如何度過學習之外的時間
?策略思考就會強化資質本身…
?
Part 3要怎么擠出"時間"呢?
?還是靠學習時間決勝負
?人24小時可以學習14個小時
?1小時×一年的學習量=12小時×一個月的學習量
擠出"時間"的功夫:
1.慢慢增加學習時間,讓身體習慣
2.把增加學習時間這個目標,當成動機來源
3.學習時間要分割成小塊
4.用時間比重排出生活的優先級
5.上學通勤時間也是學習時間
6.廁所和房間墻壁上貼便利貼
7.把娛樂時間變成學習時間
8.有策略地分配時間
9.減少浪費,有效運用時間
?靠著"動機"和"工夫"增加學習時間?
Part 4靠訣竅與注意力提高"效率"!
?學習效率=訣竅+注意力
?你是否正在使用沒效率的學習法?
提高學習"效率"的訣竅:
1.學習的核心就是解出考題
2.不要害怕面對分數!
3.不停地重復輸入、輸出
4.選擇適合自己熟練程度與個性的題庫
5.用印象與關鍵詞來抓重點的默背法
6.不要死背公式,要用邏輯推導
7.以重要性決定優先級
8.參考書上要畫線及作記號,還要隨手做筆記
提高注意力以提高"效率":
1.準備一個學習環境…
2.消除煩惱,提高注意力
3.學習之前要設定目標和限制時間
4.休息時間的管理
5.要能自由運用集中注意力的開關
6.以玩樂感與好奇心享受學習
7.感覺每天的學習都像上考場
?瞬間最集中的注意力可以決定勝負
結論:成功學習方程式=16倍速學習法
附錄:成功學習方程式=16倍速學習法檢查表
后記:學習,是所有人平等擁有的自由實踐能力
前言:成功學習方程式=16倍速學習法
"我想要變得很會讀書。"
每個人多少都會有這樣的愿望。無論你是想要考試考一百分的小學生,想要考上靠前志愿的高中生,想要說一口流利英文的大學生,想要在職場上表現出色的上班族,甚至是想要學韓文好看韓劇的家庭主婦……都是這樣想的。
所以,只要會讀書,人生就有更多可能性,距離夢想也更近,而且收入會比以前高,周遭的人也會更加注意你的存在。"很會讀書",可說是成功人生的關鍵。
但是,有信心自稱"我很會讀書"的人卻不多。
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敢拍胸脯說:"我就是靠讀書獲得成功、開拓美麗人生的啊!"
一般人多半會說:"讀書?這個有點……""我不擅長考試啊!""我比較適合出賣勞力!"
此外,我們也常常聽到"我雖然很想用功讀書,但就是動不起來……""我經常買書要讀,但是翻兩三頁就煩了……""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讀書啊!"之類的說法。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自己的腦袋就只有這個程度而已。
這種說法接近錯誤。
只要是人,任何人都可以把書讀好,并靠讀書獲得成功。
讀書跟當職棒選手、影視明星不一樣,就算沒有資質,只要方法正確,任何人都能成功達到目標。
我這輩子沒上過輔導班,也沒請過家教。因為我從小家境貧困,一直以來都只有上地方公立國高中的份(日本的地方中學教學水平較低)。每天就是參加棒球隊的活動,而且從初中開始就要打工,實在沒有多少時間讀書。
即使如此,我還是應屆考上東京大學,而且畢業之后,更從接近聽不懂英文的狀態下,一路用功考上了哈佛大學。
之前我并沒有特別注意,如今回首往事,才發現自己一直都是"以類似的方法"來成功學習的。
無論你是受"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還是重視"個別差異"的歐美素質教育,都適用此種"類似的方法"通過高考的獨木橋。
想要成功學習,有一定的法則。
我將它稱為"成功學習方程式"。
我的成功學習方程式,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學習成果=資質×策略×時間×效率
◎ 資質=每個人頭腦天生的能力。就像"××同學的頭腦好清晰啊!""他腦袋不好,不管怎么學習都沒用啦!"這樣的天生能力
◎ 策略=針對學習的目的、目標,有效思考應該采取何種學習方式
◎ 時間=學習的時間
◎ 效率=學習的效率,每單位時間的學習成果
學習不是只要頭腦好就會成功,也不是沒頭沒腦亂讀一通就可以。一定要一邊提升基礎能力,一邊制訂好的策略,以高效率大量學習才會成功。
"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或許有人會這么想,但是就是要這樣整理出來之后,才能讓"任何人"都能找出成功學習的方法,進而整理、分析出"我到底還缺少什么?""為什么就是考不上?""到底要強化哪一方面?"等等的事實。
你為了念書而煩惱嗎?
你想要提高學習效率、達到目標嗎?
我希望這樣的你能因為學習這個"成功學習方程式"而獲得成功。只要實踐"成功學習方程式",便有可能靠"自學"學會任何事情。"學習"是所有人天生具備的"武器",也是"權利"。而"教育"正是專享能改變人、改變社會的方法。
"成功學習方程式"就是學習成果=資質×策略×時間×效率。
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整理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所有成功的學習,都來自于"資質"、"策略"、"時間"和"效率"。而且,這些要素是以"相乘"方式發揮效果。
這意味著,資質比別人強上一倍的人,學習時間就只要別人的一半。
反之,即使資質不佳,只要提高策略性、增加時間、提升效率,也能彌補回來。
以具體數字來看,先假設"資質"、"策略"、"時間"、"效率"分別提高20%。把這個數字套入"成功學習方程式",學習成果就會變成1.2×1.2×1.2×1.2=2.07。也就是說,學習成果提高了很大程度,超過了一倍。
這個方程式只是個概念,數字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不過若把學習效果變成兩倍,就代表原本要花兩年的學習過程,現在只要花一年就完成了。這么說來,就算高三才開始學習,只要提高學習效果,不用復讀,應屆就能考上好大學了。
學習成敗的關鍵,就決定于此。
前面我們舉例,把"成功學習方程式"的四個參數全都提高20%。接下來我們針對每一個參數來想一想。
把學習時間增加20%并沒有那么困難。平常每天學習2小時的人,只要再多學習30分鐘就可以了。這么簡單的事情,誰都能馬上執行。日本之前有一本暢銷書《堅持30分鐘!成功人生學習法》(古市幸雄,Magazine House),我想也是以這個方向為出發點。
另一方面,若要讓資質提升20%……可就沒這么容易了。
不過在Part1"資質"章節里我會詳細解說,其實資質是可以提升的。任何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資質。雖然要花很多時間,但是只要平時生活多加注意,努力執行,資質一定會變好。
如此一來,臨時要開始準備大考或證書考試,也可以縮短很多準備時間。
所以我認為,為了提升資質而踏實努力,才是人生成功的捷徑。
沒有短期目標的人,我建議先從平時鍛煉資質開始吧!
那么像是"我已經是考生,沒有時間了。而且腦袋又不好,哪有閑工夫慢慢鍛煉資質啊?"這樣的人,又該怎么辦呢?
只要提高"策略"、"時間"、"效率"就可以了。就算是討厭辛苦勞累的人、忙于工作或社團的人,一樣可以提高策略與效率,并且靠著有效運用時間,也能提升學習成果。
我對從來不學習的考生,都會傳授一招"100倍速學習法"。也就是說,策略提高3倍、效率提高3倍、學習時間增加10倍的話,學習成果就大約增加100倍了。
以往如果只學習一小時的書,現在起改學習10小時,學習成果就有10倍了。
靠著之前的讀書模式學習100年也考不上東大的人,實踐"100倍速學習法",只要一年,就能應屆考上東大了。因為我真的就是這樣考上的!
但是本書并不只是為了考大學等等迫在眉睫的目的之用(雖然用于高考也沒問題),所以我就不提100倍這種特別數字了。我決定提出"使用成功學習方程式,達到16倍速學習法"。
靠前個目標,就是把"資質"、"策略"、"時間"、"效率"全都提高兩倍。這么一來2×2×2×2=16,就實現16倍速學習法了。
說到16,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加起來剛好16年。也就是說,只要實踐16倍速學習法,在一年內就可以達到16年學校教育的學習成果。
當然,這個說法并不表示可以在短時間內學到16年以來所學的知識,而是可以發揮具有某種目的的成果。例如,只要實踐一年的16倍速學習法,就可以掌握在學校學習16年的英文了。
另外,也不要拘泥于16倍這個數字上,請依照個人的情況與目的,想想可以把成功學習方程式的各個參數提高多少才是很實際的。
把各個參數提高到極限,結果就是你的挑選倍速學習法。
我在前面也提過,要馬上提高資質是有難度的。但是如果沒辦法把資質變成原來的兩倍,那就把其他參數提高到3倍吧!
另外,想要短時間內提升學習成果來準備大考的人,請努力把時間變成3倍、5倍或10倍吧。
只要理解并實踐"成功學習方程式",就會取得令人驚訝的成果。而且,更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想要完成的目標。
像這樣靠自己爭取來的成功學習,不只會帶來學歷或證書等方面的好處,還會帶給你自信,讓工作與娛樂更有效率。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只是希望能將我辛苦獲得的成果,與更多的人共同分享。
我希望更多人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只要有更多人實現夢想,世界就會更和平、更歡樂、更美妙。"成功學習方程式"如果能對你我的人生與世界有所貢獻,將是我的榮幸。
有緣閱讀此書的人,請務必實踐本書所介紹的"成功學習方程式"="16倍速學習法",親身體驗那令人驚奇不已的效果。
分析16倍速學習法的四大參數
參數一:資質
從這里開始,我們要針對前面提到的"成功學習方程式"中的四個參數逐個說明。
首先就是"資質"。
"與生俱來的資質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方法"這句話想必帶給很多人勇氣吧!
但是老實說,這其實有點不切實際。我必須承認,"天生的資質"的確可以大幅影響學習的成果和考試成績。
話雖如此,但是資質卻不能代表并決定一切。
例如,應該有很多人都是這樣:"我到初中為止都還算挺會念書的,但是一上高中就不行了。""我的成績一直都不起眼,但是一上輔導班,就突飛猛進了。"
另外,也有很多人對于學校課業一竅不通,但是做生意卻樣樣精通。
所以,"資質好壞"或許因人而異,但卻不能決定一切。學習成果或考試成績,就算會受資質影響,也不會接近由資質決定;資質以外的其他因素,也有影響力。
先有這個基本認知,才是成功學習的靠前步。只有如此,你才不會因為"我的頭腦就是差,所以我是廢人!"而放棄學習,或是因為"我的成績一定會越來越好,放輕松就好!"的傲慢態度而荒廢學業。這個基本認知讓你冷靜判斷自己該做什么,實踐成功學習所需的一切努力。
平日下工夫,頭腦越用越好
雖然頭腦好壞不代表一切,但也是決定學習成果的重要一環。
坊間充斥著許多指點考試或學習技巧的書籍,其中有不少都會提到"頭腦好壞會影響學習成果"。但是這么一來,讀者就會覺得"那我不是怎么努力都沒用了嗎?"
事實上,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成果。只要平時多用心,頭腦是可以改變的。
常有人說:"不擅長學習的人,是因為不懂怎么學習。"所以很近很多暢銷的學習書,都在推廣學習方法本身的重要性。
對于不擅長學習的人來說,了解學習方法確實有必要。
不過在這之前,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鍛煉你的頭腦。
頭腦跟肌肉很相似,越用越堅韌、越強壯,而且負荷量也越大,用途也就越多。
所以,想要讓頭腦變好,就要多多用腦。
但是,人類基本上是貪圖輕松的動物,所以常常會直覺避免使用腦袋。大部分人每天只想處理大同小異的例行公事,就是不想深入思考。但是若什么都不想,過著平淡的生活,就不會有動腦的機會,腦袋當然就漸漸不靈光了。也因為這樣,一般人認為頭腦好壞從小就決定了,長大之后便無法改變了。
人們脫離學校教育后,如沒有特別的需求,是不會去動腦的,所以大腦活動的模式也就慢慢固定下來。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刻意制造用腦的機會,刻意鍛煉自己的腦袋,讓自己不論多大年紀,頭腦都一樣好。當然,越早開始,效果越好,沒有人規定鍛煉腦力有年齡限制。
日常生活中用心、刻意、經過設計的行為,都會對腦力產生影響。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把頭腦鍛煉得更強壯才是成功學習的王道。
頭腦到底要怎么鍛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使用頭腦的機會呢?
參數二:策略
頭腦真的可以變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要花很多時間。想要明顯地感受到學習的成果,強化頭腦確實不是挑選的做法。
不少人都有大考、考證書、學習外語等具體的學習目標,但大部分人都不會有閑工夫慢慢鍛煉頭腦,只想等頭腦變好之后才開始思考對策,都很想知道立即見效的好方法。
實際上,確實有這種方法。
能夠以一年、數個月為單位提高學習成果的方法,就是制訂"策略"。
戰爭的輸贏取決于戰斗力。例如日本戰國時代,靠的單純是士兵數量。擁有10000人的部隊,當然可以打敗只有1000人的部隊。但是也可能出現像織田信長一樣的特例,只靠數千兵力,就憑"桶狹間之戰"一戰打敗數萬人的軍隊。可見策略的影響很大。
這里提到的戰斗力,相當于學習時間。只要學習時間夠長,學習當然會成功。如何確保學習時間很好重要,我們會在Part3中說明。但是我們也可以用很短的學習時間達到學習目標,那就是根據適當的策略來學習。
什么是適當的策略呢?
大致上來說,就是設定明確而適當的目標,然后適當分配資源達到目標。描繪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路徑,制訂具體的計劃。然后一邊執行計劃,一邊回饋修改,讓資源分配和計劃的精密度更高。
很多人不管怎么學習,成果都不太明顯,或是下定決心學習,卻無法持久。這些人多半是策略錯誤所致。
雖然想要學習,但是很后也只是翻翻參考書而已;突然想要努力學好英文,買了英文學習書,卻沒看多久就放棄了……這些都是因為缺乏策略所致。
反之,只要有適當的策略,既可以持續學習,又能用很少的力氣發揮挑選的成果。
或許資質好壞會影響我們一個小時內所能吸收處理信息的速度,但是提升資質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反之,策略只要花一周,很多一個月就可以學成了。然后只要根據策略模式,確實執行一個月、三個月或一年之后,就可以看到成果。
輔導班賣的是"策略"
有些人上了輔導班之后,成績逐漸進步,終于考上了靠前志愿,有很大的因素在于策略上的精進。
無論是輔導班還是復讀班,都具有近期新的考試信息和考試要求,自然有助于制訂適當的策略。
反過來說,這些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大部分都是針對策略,實際學習的還是學生本人。輔導班只是分析個人選填志愿的上榜幾率,有系統地提供學生應該做的題庫或考卷,以及適當的講師和講義而已。從這個行業能經久不衰、屹立不倒看來,就可以知道策略的價值及其重要性了。
若經濟能力允許,當然可以上輔導班。但是如果自己就能制訂適當的策略,就沒有上輔導班的必要了。
只要能制訂適當的策略,就能達到上知名輔導班的效果。
與其讓大班制的輔導班幫自己擬定策略,不如自己量身打造很合適的策略,后者更能發揮效果。至少可以想想自己需要的額外服務,妥善運用資源。
強化頭腦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只要制訂了適當的策略,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資質的不足,將達到學習目標所需的時間與努力控制在大力度優惠限度內。
制訂策略,就能鍛煉資質
之前已經提過,制訂適當的策略可以彌補頭腦的不足。只要有好策略,并加以實踐,學習成果自然能提高。策略的有無或好壞,在經過一年的學習之后,就會產生天差地別的成效了。
制訂策略還有其他好處。借助自我思考、制訂策略、建立目標與計劃、實踐、結果回饋的重復循環,自然就能鍛煉資質。
策略或許靠前天賦很好好的資質,卻可以彌補頭腦的差距。若只鍛煉一兩周或許看不出成效,若堅持鍛煉一年,頭腦便會更加靈活。
自己動腦思考"做什么"、"何時做"、"做多少"以及"怎么做",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大腦的耐力、應變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了。
雖然輔導班或復讀班確實會建立適當的策略,為考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不過,專心追求效率的結果,很可能會讓學生過度依賴指導,從而喪失自主思考的能力。
像是"雖然輔導班的指導讓我成功考上靠前志愿,但是我很懷疑自己有沒有有效思考的能力"或是"上輔導班之后成績變好了,但是只要不去上,自己就不會學習了"這樣的學生想必不在少數。
當然,我并不是要否認各種輔導班的輔助學習服務。我要強調的是,達到目標所需的策略必須由學習者本身主動探求、確立才行。也就是主動問老師、問輔導班講師、問師兄師姐、翻閱題庫、閱讀別人金榜題名的經歷、活用自己手上的信息、自己制訂策略。
這樣一來,既可以把策略做很妥善的運用,又能培養觸類旁通的思考能力,可說是一舉兩得。
即使失敗過一次,只要找出不足及失敗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正,下次一定會成功。
制訂學習策略,長遠地鍛煉資質,培養無論各方面都能達到目標的基本能力,就是我們的目的。
參數三:時間
制訂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資源分配,這意味著從有限的資源中決定要"投入什么""投在哪里""何時投入"以及"投入多少"。
學習的資源,就是"時間"了。若經濟允許,可以請輔導班名師講課,或是買一大堆淺顯易懂的教材,但是如果找不出時間學習,就一點用也沒有了。
以前面提過日本戰國時代為例,學習時間就相當于士兵數量,數量越多,勝利幾率越高。所以,確保學習時間是成功學習不可避免的問題之一。
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相當公平。不管是有錢人或窮人、聰明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