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世界名校(二)》是"我們在世界名校"系列圖書的第二部,由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副院長唐曉武教授主編,同時邀請到了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布朗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工業(yè)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世界名校留學的浙大學子介紹留學前期準備,在世界名牌大學的生活、學習與研究經(jīng)歷,專業(yè)涉及哲學、數(shù)學、金融、土木、交通、機械、環(huán)境、心理、旅游等,使讀者更加真實地了解世界大學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理念,并從這些浙大學子的成長經(jīng)歷中獲得有益的啟發(fā)。書中從不同角度介紹了竺可楨學院混合班、人文社科班、求是班的特點、選拔方式、培養(yǎng)方案等,特別列出了被社會廣泛熱議的竺可楨學院選拔經(jīng)典試題和選拔導向。
本書以幽默、犀利的文筆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精英學生的特點、成才中的煩惱,及導師如何在寓教于樂中幫助學生克服成長中的瓶頸。生動、真實地展示了多位浙大竺可楨學院學生(唐門弟子)在世界名校奮斗的心路歷程,讀來倍感親切,催人奮進,笑中有淚……
唐曉武,教授,現(xiàn)任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副院長、建筑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國際土工合成材料協(xié)會中國分會執(zhí)行主席兼秘書長、注冊巖土工程師。
1984年進入浙江大學首屆混合班學習(竺可楨學院前身),1988、1991年在浙江大學土木系分別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8年獲日本國立佐賀大學博士學位,隨后從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在佐賀大學理工學部和低平地防災(zāi)研究中心任助理教授、講師、副教授和客員教授。2002年作為浙江大學引進人才被聘為教授。是 "浙江大學師德先進個人"和"浙江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主要從事環(huán)境土工、土工合成材料、環(huán)境友好材料開發(fā)、地基處理等研究,是黃土吸附重金屬方面、砂井地基處理方面被引率較高的研究者之一。論證了中國遼闊的黃土高原對重金屬離子污染具有巨大的緩沖特性,相關(guān)研究被ESI評為高被引論文。擔任Springer、Elsevier、Taylor & Francis、John Wiley & Sons及ASCE等國際著名出版社和學術(shù)組織的環(huán)境與巖土工程方面獨立審稿人。
唐曉武教授還是一位教育專家,由他在世界名校學習的弟子撰寫的《我們在世界名校》已由浙大出版社發(fā)行,獲得大學生、高中生、家長、教師等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及時部分 教予孝和文,天下及時帥
教育雜談
詩詞
十二生肖與教育
鼠
龍
蛇
馬
鷹和獅
竺可楨學院綜合能力測試精選
混混的故事
研究生培養(yǎng)
第二部分 浙大出發(fā),走向世界
浙江大學星和竺可楨星
我在唐門(TM)轉(zhuǎn)身去麻省理工(MIT)
從啟真湖到未名湖的哲學之路
從理科女躍升為國際酒店經(jīng)理
理工男的天堂
公立翹楚、南方貴族、世界咨詢
星島求學,南洋逐夢
我因何前行
京大往事
教育雜談
語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好好學習好像很容易,但天天向上太難了!
好好學習與智商無關(guān),天天向上與智商無關(guān)。
精英一旦選擇了安逸,也就永遠不再精英了!
"分"的解讀
"分"是應(yīng)試教育的標志,現(xiàn)成為中國教育失敗論的元兇。
對中國任何家庭來講,小孩的"分數(shù)"就是家庭的幸福指數(sh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分"在杭州話和上海話中與"錢"是一樣的,如"扒分"。"分"對學生如同"錢"對大人。"分"不是萬能的,沒"分"是萬萬不能的。
"分"是"八"下面一把"刀"。誰的刀鋒利,誰就越容易殺開一條血路,誰就越容易快速"發(fā)展"。老師、家長、學生花12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就是為了磨這把刀,各種培訓機構(gòu)幫助學生磨刀同時也完成了"扒分"。"狀元"崇拜就是拜倒在"分"上面"八"的石榴裙下,遺憾的是裙子下面暗藏一把"刀",光彩奪目的"狀元"被"抹殺"也就很正常了。
然而磨刀也會把刀給磨薄了,砍得重一點,刀口就會崩掉,這就是應(yīng)試教育的惡果。正確的方法應(yīng)該把鋼材給煉好了,但煉鋼要比磨刀復雜多了,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煉。"八"相當于兩根骨頭,用刀切肉就是在兩根骨頭中間游刃有余,老師更應(yīng)教學生以解剖知識的方法,而非一味地磨刀。
"分"是公平的象征,為追求公平,產(chǎn)生了"狀元"崇拜。然而用"刀"分開的"八"本身就是左邊短來右邊長。美國的SAT、TOEFL、GRE就是極端的應(yīng)試,成就了新東方。只是美國高校錄取時,設(shè)定一個底線,余下的看材料、面試,即看刀快不快的同時也看這塊鋼好不好!
中國的應(yīng)試教育已近,前些年竺可楨學院力圖改變這一現(xiàn)狀。認為所有參加竺院選拔的同學都已達到了成績底線,只看面試。第二天張榜公布后,落選家長群起而攻:"12年寒窗,如此的小孩就給面試掉了。"第二年出了一張綜合能力測試卷,與面試成績各占50%。第二天張榜公布后,所有家長欣然接受,無一人投訴,導致相關(guān)部門白等家長投訴,很失落。
從2012年開始,"啟真"班選拔,增加了體能測試并加入總分。第二年開始,杭州各名牌私立中學也增加了體測。這是一個分數(shù)提升綜合素質(zhì)的成功案例。
預祝各位讀者通過努力,取得知識、能力、體能滿分!
學燒菜
在除夕夜至少要有三個菜是你燒的。
1)這是中國具創(chuàng)新能力的領(lǐng)域。
2)孝敬父母的具體體現(xiàn)。
3)主觀意志和別人口味的和諧。
4)多種能力的統(tǒng)一。手工、火候、時機、咸淡等高度統(tǒng)一。
5)增強生存能力。出國了總要自己燒一些。
6)減少被"剩"的概率。俊男、美女會燒菜能少"剩"。一個會燒菜的才
子在丈母娘眼中肯定取勝了,美女會燒菜基本不可能被"剩"。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在上初中時就能燒一桌正宗杭幫菜了。我以燒菜為基礎(chǔ)的研究達到世界本領(lǐng)域的前1%。
老外使用炭化植物作為吸附材料時溫度基本固定。我利用油炸花生米的油溫從低到高的思想找到了吸附能力最強的植物炭化溫度。
利用熬八寶粥的方法,用電飯煲熬出高性能的防滲材料。
我因何前行(節(jié)選)
趙 軒/布朗大學
關(guān)鍵詞:追求
我對自己很是了解,我不是一個drifter。愛上心理學,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高考成績出來之后,與模考成績相去甚遠,所以我不得不揮別當年的夢想——北京大學,轉(zhuǎn)而填報了浙江大學臨床醫(yī)學本碩連讀班。當時選擇醫(yī)學專業(yè),我的動機非常簡單:身為理科生,我有科學情結(jié),但是也希望自己工作里能與人多打交道,所以醫(yī)學似乎是個好的平衡。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未能去北大讀生命科學,我的人生卻進入了全然不同的精彩天地。開學前夕,我幸運地通過了一個面試,被巴德年醫(yī)學本博連讀班錄取。該班培養(yǎng)體制仿照美國,前四年修讀非醫(yī)學學士學位,后四年修臨床醫(yī)學理論和實踐課程,在中國可謂首創(chuàng),和竺可楨學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正因如此,我大一時得以按照竺院理科平臺的培養(yǎng)方案,相對廣泛地選課。必修課里有一門心理學導論,用的教材正是津巴多寫的《心理學與生活》;同樣是那個學期,我還修了一門妙趣橫生的社會心理學通識課。毫無預兆地,我就這樣對心理學一見鐘情了。優(yōu)美的科學思維、深厚的人文關(guān)懷、精妙的實驗設(shè)計、寬廣的學科視角……在一個剛剛窺見心理學殿堂的好奇寶寶眼中,這一切都籠罩著玫瑰色的光環(huán)。于是大一結(jié)束時,我已經(jīng)決定本科畢業(yè)去美國繼續(xù)心理學深造,并且于那時毅然從醫(yī)學班轉(zhuǎn)到了竺院理科平臺,并在之后不久有幸加入沈模衛(wèi)教授的課題組,被學長學姐領(lǐng)進認知心理學的科研世界。這個過程里,我很感謝父母對我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雖然沒有人知道心理學是什么,能否找到工作,但它是這么有趣、這么美,我是如此著迷于它——這就夠了。
當然,短暫的蜜月期過去了,科研中各種磕磕絆絆總是難以避免。比如大三時候和耶魯?shù)膸熜肿鰧嶒灒刻焱砩嫌肕ATLAB寫程序?qū)懙娇煲钟簦槐热?"國創(chuàng)"(部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選題云里霧里,常常做得我欲哭無淚;比如一直質(zhì)疑實驗心理學對于人們的實際生活到底有何價值,屢屢寫文章發(fā)泄迷茫和不滿……我不得不說,做了一年多異常象牙塔的認知心理學實驗之后,
大三暑假的我迷失了。我說不出我的夢想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做的東西有什么意義,我質(zhì)疑自己曾經(jīng)深愛的實驗心理學,以至于差一點憤然報考新聞傳媒專業(yè)的研究生,或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間隔年,去時尚雜志做實習……
可是,我終究沒有離開心理學。大四上學期,我依照從前的計劃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繼續(xù)這條出國深造之路。但與此同時,我做出了一個更重要的決定——我要暫時離開象牙塔的自娛自樂,參加Semester At Sea環(huán)球航海游學,用104天時間走過12個國家,繞著地球?qū)ふ椅?失落的夢想"。
院系領(lǐng)導開明,很輕松就批準了我春學期離校申請。父母雖然擔憂行船安全,但經(jīng)過兩代人之間反復多次的真誠溝通,最終許我去遠游。八個國家的簽證也不能夠成為前行的障礙,只要多跑幾次上海和北京的領(lǐng)事館,一個簽證、一個簽證地拿下就好。只是3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著實是橫在我面前的巨大挑戰(zhàn),而我亦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參照,一切都要自己摸索。籌款的過程艱辛卻也異常堅定,最終得知我堅持不懈的申請為自己贏得了少有的高額獎學金時,我喜出望外,覺得自己是那一刻世界上最有錢的人。2011年1月12日,當我最終走到我們的郵輪MV Explorer面前時,我平靜地翻開了彼時人生最輝煌的一頁。
這艘船上,三四十名美國名校教授開設(shè)70余門課程,供600名美國及國際學生修讀,此外還有數(shù)不清的校園課余活動——正是一座傳奇般的海上學府。每當行船的日子,我就拼命學習,應(yīng)對著數(shù)不清的課堂展示、習題測驗、課后閱讀、論文考試,還要見縫插針地在圖書館勤工儉學,或與其他老少乘客溝通交流。而每到一個港口,我便跳下船去背包旅行——文化調(diào)研、做義工、觀光游玩,不一而足。在這百余天里,我體驗了許多風俗,領(lǐng)略了許多風物,贊嘆于許多風情,沉醉于許多風景……我很感激自己擁有如此的教育機會,因而一邊航行一邊努力記錄,與網(wǎng)絡(luò)上更多同齡人分享。回來之后,航海日志攢下許多,我便將之整理成合集,合集的名字是我早就想好的——《追尋生命之光》。對我而言,夢想是光,這一路向東的大航海,就是為了追尋這束失落的光芒。我在封面上寫下這樣一行小字,作為此次游學的總結(jié):"一場不可思議的旅行,一堂改變生命的教育,一次觸動靈魂的成長。"
夢想找到了嗎?在印度的某個凌晨四點,我曾經(jīng)以為那束光終于從海上升起,但回頭看來,我也許應(yīng)該說,其實沒有。但是,這場航行對我無疑非常重要,具有改變?nèi)松睦锍瘫饬x。也許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終于放松了心態(tài)——天地之大,而我從前囿于狹窄的視界,常常將自己的心境逼上絕路,殊不知生命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直到在毛里求斯,一個當?shù)厝蓑T摩托載我郊游,指著那山、那海、那恣意流淌于天地之間的綠對我說:"我很富有,因為我很幸福。"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頓悟了。我突然明白其實自己什么都已經(jīng)擁有,我可以按我喜歡的方式,過我喜歡的生活。
想明白這件事后,我知道我從此自由了。 ……
非常好的一本書,我很喜歡!
包裝不錯,印刷較好,內(nèi)容嗎,呵呵... ...
不錯
第二次買,送人
還不錯
好評
送貨速度太快了,贊。
非常好的書,推薦給單位同事,她也非常喜歡,值得擁有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不錯,但感覺團購不方便。
名校系列,值得買
沒什么實質(zhì)內(nèi)容,很虛,不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