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選擇穿越無人區,我選擇穿過人海。首爾風物市場、墨爾本失物招領市集、威尼斯里亞托市集,以及在杭州自己組織的EX遺物市集……那么多活色生香的蔬果水果手工藝品,那么多人、事、物,他們不厭其煩地朝你打招呼“你好嗎?我很好,為什么不好呢?有什么理由不好?就是今天有點兒冷對吧?”消費、賞玩、討價還價……在人情濃烈的市集與人交談、靜觀交易,他們比我們更懂得自己的城市,而他們也讓我們更懂得自己。
作者去到不同城市的市集,為你提供當地人的原生態生活,以及他們藏起的故事、埋伏的情感。全力呈現在全球各地,人們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生活情趣,與你分享原汁原味的“別處的生活”。
獻給因為孤單吃很多飯的你,獻給因為厭倦睡很多覺的你,獻給因為悲傷哭得很多的你,把陷入困境的心當作飯一樣咀嚼,反正人生都是要由你自己來消化。
1.作者去往世界不同城市的十二個活色生香的市集,與十二個陌生人偶遇,講述十二個被藏起的故事,與你分享原汁原味的“別處的生活”;封面采用特殊鏤空剪裁,大氣且別致,內頁全彩,良心制作!另隨書附贈三張獨具當地城市特色的精美明信片。
2.著名臺灣作家、美食家、旅行家韓良憶溫暖作序,豆瓣、韓寒「ONE 一個」人氣作者午歌、主持人寧遠、十點讀書聯袂推薦!
蔣瞰,知名媒體人,豆瓣紅人,杭州24小時書房“悅覽樹”的主理人,NGO組織“上海伴城伴鄉 城鄉互動發展促進中心”理事,浙江傳媒學院客座講師,鄉村研究者,自由撰稿人;杭州知名KOL,曾為MINI UBER代言,豪華精選酒店米其林餐廳嘉賓;著有《晚上好,親愛的陌生人》、《寧波有意思》,合著《地球旅館 市集》、《在最美的風景里流放》。
引子
1.昆士蘭北街周日有機市場:紅衣太太的清晨弗拉明戈
2.布里斯班市政廣場:憂郁的人和粉紅色非洲菊
3.博格路市集:市集里的女巫
4.新復古市集:誰說三十歲不美
5.阿德萊德中央市場:見月思友,見酒念俠
6.珀斯弗里曼特爾市場:你有夢想,我也有夢想
7.巴厘島烏布傳統市場:小城事故
8.越南會安市場:吃得到一起的人才能相愛
9.清邁周日夜市、清道周二市集、清邁周末二手古董舊貨市場:
把此岸的生活經營好,才能理所應當地向往彼岸
10.首爾風物市場:世界負責流動,不負責與你成長
11.威尼斯里亞托市集:接納才是好的溫柔
12.杭州EX(前任)遺物市集:分手的姿態,告別的藝術
后來
昆士蘭北街周日有機市場:紅衣太太的清晨弗拉明戈
想不到我又回到了澳洲。
和兩年前奔著讀書、拿文憑不同,這次來,沒有特定目的,只想散散心,過過“不想回答問題時就聳聳肩說自己聽不懂”的無賴生活。
那天,我轉了一下午地球儀,就像小時候背地理知識,邊轉,邊默背國家、首都、海峽、氣候……說來諷刺,遼闊的五大洲四大洋,只有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讓我有安全感。人真是種矛盾的動物,明明掙扎著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卻又本能地抗拒陌生。也許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都是差不多的,但“還有很多小朋友留在澳洲”這一項就足以幫我減輕了后顧之憂——總覺得萬一有個什么事兒好有照應。
當年的同學、現在在布里斯班做會計的Cynthia向我推薦了一戶據說很靠譜的寄宿家庭,不僅因為收費合理,更重要的是,女主人Helen是個很懂生活的人,很對我這個無目的閑散虛無人士的胃口。我很快與Helen取得了聯系,飛抵的那天,就把4周的住宿費一次性付清。另外,我不打算費時費力去尋覓街頭美食,所以,把一日三餐的搭伙費也付了。
補完了過去十幾個小時飛行欠下的睡眠,第二天凌晨五點半就在Helen家的廚房里摸索,除了木頭櫥柜里的干貨,比如麥片、谷物之外,冰箱里并沒有多余的食物,加上我對廚具等擺放的不熟悉,只是簡單煮了咖啡。六點不到,Helen出現在我身后,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市集。
每周日清晨,Helen都會驅車前往北街有機市場(Northey Street City Farm Sunday organic market),她說那是布里斯班好的市集,東西好,價格好,環境好。一次大采購購齊下一周要用的生活必需品,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今天早晨食物所剩寥寥。
我并不是很了解市集(market),想著該不就是國內的菜市場,或者鄉鎮上的集市,寄托精神的一種民俗活動,就像詩里說的,“也許有24小時,人們失去了牧歌的同時破碎了夢想,那時候,就會深深地懷戀古老的露天市場”。
我倒是和他逛過幾個,浙江大學旁邊的外東山弄菜市場,在杭州算得上干凈有序;他老家的魚市場,各色各樣的魚和千奇百怪的名字,足可以上一堂科普課。而當Helen推著小車往市集的方向走,我聞到了一股不同于小菜市場的清新。
菜市場和市集,相當于小吃和美食。“市集”這個詞帶階級性和排他性,尤其和“有機”一起,頓然就把人區分了。如果說菜市場代表了最底層最傳統且觸手可及的生活樣貌,市集似乎帶點城市中產階級的格調。
就像梧桐樹下的普羅旺斯市集,我們在成片的樹蔭庇護下,從天然養雞場到新鮮蔬菜、時令水果區,乳酪芝士、蜂蜜、花粉、法棍、意大利脆皮面包、小麥榨汁,再到大肉類,把這些“只販賣當地當季的食材”一一參觀了個遍,甚至還碰到有人借著澳洲山泉做著純凈水生意。
一個挺帥的小伙在分發小頁的單子,關于活力生活的課程安排和介紹,種植健康的蔬菜、如何擁有一個菜園、家禽飼養、蜂蜜養殖等等,要是上前與他交流,他會更滔滔不絕;十三種風味不同的橄欖油是自家榨的,農婦就是老板,不同橄欖油配不同面包所產生的不同口感她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一個老頭在樹蔭最濃密處邊彈邊唱,吉他盒子攤開放在面前,丟了幾枚硬幣,但此刻,他更像是一位陶醉在自己世界里的藝術家,絕非乞丐。
Helen在蔬菜區里挑了土豆和甜豆,排隊稱分量付錢。攤主往往一個人,讓他像中國人一樣“一對多”是不可能的,所以每個人都規矩地排隊,以便他一次只需要面對一位顧客。傳說中找零錢的不變通因為我的“多嘴”而應驗——Helen遞上二十塊整錢支付十一塊錢甜豆費用的時候,她沒理解我要再多給一塊錢的算法。不過這也無妨,每到一處,只要我舉起相機,本要走過來的人都會停下腳步,等你拍完,放下相機,他們再走過去。
市場里穿行的人群,推著車的,就像Helen,幾大瓶牛奶裝進去,小推車就吃重了,幾年來,Helen只買這一種牛奶;蔬菜和水果裝在環保袋里,架在小推車上;也有人專門坐在室外咖啡區里休息讀書,順便感受一番人群的流動。畢竟這里地廣人稀,人和人并不是那么頻繁地能夠照面。
我們在戶外咖啡館挑了兩個位置,要了兩杯咖啡和一個麥芬,看手表,才八點半。可能逛早市能買到便宜新鮮貨與高物價相抗衡可以治愈心靈吧?連咖啡館都陸續熱鬧起來。
我看到紅衣女子向這邊走來,這已經是今天早晨第三次遇到她了,我曾聽說,當你和一個陌生人在短時間內超過兩次遇到,你應該去認識他。
女子中等身材,頭發花白,論五官,更像是西班牙人——我亂猜的,因為她的眼窩很深,佩內洛普 克魯茲老了也就那樣吧。及時次見是我們剛入市集,她在另一側的秋千上邊搖邊讀書。沒有長發飄飄,沒有白裙及地,和“優雅”絕緣,反而看上去有一絲別扭。她不高,所以雙腳離地面很遠,蕩起秋千的時候,遠遠望去就像一團火球,所以我注意到了她。第二次碰到是在牛奶攤位前,一人限購兩瓶的規定讓她不得不從推車里取出超額的一瓶。
現在,她走過來,徑直坐到兩位已經開始自彈自唱的男子面前。
因為關注她的視線,我才扭頭看清兩個男人,煙灰色開衫毛衣配同色圍巾的男人頭發很短,露出了耳朵,他懷里的吉他面是姜黃色的;頭發微卷遮住了耳朵的男人身形魁梧,穿深灰色抓絨外套,他的吉他面是絳紅色。兩人還未開始彈奏,就被紅衣女子的到來打亂了方寸。女人問:能合作一把嗎?
三人簡單交談了幾句,音樂毫無征兆地響起,雙吉他伴著紅衣女子的歌聲,這是一首歡快的弗拉明哥倫巴,西班牙語天然的張揚和奔放語調帶來的活力與熱力,為英語所不能及。唱著唱著,女子手腳并用,開始打節奏。逛完市集的人推著小車、提著菜籃,不知不覺隨節奏走進咖啡館,朝三人組合微微一笑。而在座的人并沒有如我般好奇,他們只是坐在原地,和人輕聲說著什么,只不過,手指在桌上輕輕敲打。
一曲結束,卷發男放下吉他,開始擊鼓,其他二人并沒有更換坐姿。熱情的音樂平靜又帶著某種凄清地流淌出來,他們送了我一個免費的晨間巴塞羅那。
都是難以安身的愛與孤寂吧?在對話和笑聲里,在言語和音樂中。
紅衣女子起身,朝我這邊走來,我和Helen略感驚奇,然后把咖啡往自己這邊挪挪,又把還沒開吃的麥芬往外邊輕送。
“你們好啊!”
“你好呀,唱得真好。”
“你們每次都來這么早?”
“差不多,今天略微早了些,因此也得以欣賞到了精彩表演。”
“哦,不不,巧得很,這是我及時次唱,雖然我常來這個市集。”
“哦?”
“因為我喜歡三人組合,之前都碰不上,嗯,三個人,也像這樣。”她在我們三人之間拉了一條線,在空中畫了一個三角形。
“三”這個數字讓我立刻想到了《午夜巴塞羅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布達佩斯之戀》《祖與占》這些影視劇,無非是一男兩女,一女兩男,用三個人構筑起了一種富有爭議又極為互補的關系。“三”,一定是在她心里扎根了,就像早晨她裝下的三瓶牛奶。
“你們一定不相信,當音樂和節奏開始,我看到的只有一個人。對我來說,他們兩個合起來,才是一個男人。”紅衣女子面帶一絲詭異。
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我正在被作為二分之一的女人使用?一想到這一點,我不禁打了個寒戰。
我從來不是好奇心重的人,不善于發問。見我沒有問下去,紅衣女子有點尷尬,開始用刀切分麥芬蛋糕,讓本來很平民的甜點瞬間高雅起來。
“我像你這般大的時候,只要這么坐著,就會有人來跟我說話。”那半個麥芬像是能量劑,讓紅衣女子繼續發言,她把剩下的半個又輕輕挪回到我們面前,說了聲謝謝。
“大清早嗎?”按照紅衣女子描繪的“被點名”景況,似乎是夜場更合適。等她回答的空隙,我撕開麥芬外面粘著的紙,露出完整的蛋糕,直接咬上一口。
“對,清晨,這樣的市集,有人,有美食的地方。”紅衣女子毫不諱言自己的狩獵技巧,“來到市集的人,未必個個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當琳瑯滿目的物品擺放在眼前時,他們一定能本能地做出反應:這個我不需要。看人也是一樣,女人,要看盡風景后才能做出選擇。”
那么,反過來說,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當一個人終于意識到已得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必須離開了。就像松浦彌太郎在《一百個基本》里的其中一個“基本”:得到一樣東西,就必須丟棄一件,才能保持能量守恒。
“你覺得世上不存在愛情,那是因為你起得不夠早,無法遇上它,而它每天早晨都在,從不遲到。”紅衣女子從自己的環保袋里掏出幾顆牛奶軟糖,放在我和Helen面前。起身去買咖啡,沒有回來。
第一眼看到這個書名,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感覺世界上就應該有一本叫不告而別的書,終于出現在我的世界里,很奇妙~
邊看有關蔣瞰的書,邊聽《不告而別》,反復聽了6遍,莫名流下眼淚,也許因為錯過太多美好時光,也許因為找到適合一個人的時光……
把蔣瞰的《晚上好,親愛的陌生人》帶給同學看了,就被蔣瞰深深的吸引。一聽我說蔣瞰有新書,這次雙十一又是14.2一本,就趕緊讓我下單了。結果連同我,一共三個人都要,到只有兩本了,比較遺憾。扉頁的設計很有新意,讓我感覺被驚喜到了。內容配有蔣瞰的旅游照片,配合著內容看,特別應景。強推強推!《晚上好,親愛的陌生人》也很好看,建議先看《晚上好,親愛的陌生人》,再看《不告而別》。
封面設計很有意思 隨書附贈的明信片也很好看
羨慕作者可以去這么多國家和城市,也謝謝作者把這么多美好事物分享給我們!!
文字如同很美好的旅行,精美清新,生活就該如此!
作者前部分有講到自己在澳大利亞的所見所聞,小小的故事卻能夠給人帶來溫暖
千萬不要以為旅行就可以解決一切、放下一切。那不過是從一個厭倦的地方,到別人厭倦的地方。但旅行確實可以暫時忘卻當下的煩惱~~
用24個國家中集市里發生的小事來從另一個方面介紹這個國家 休閑時候不妨一讀
作品中行在路上,總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那種陌生感使我更加自在,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面前做最真實的自己。
這不是攻略,別想在這里查路線、找地址;這是拜訪,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故事,聆聽他們的快樂、悲傷。
非常美麗美好的一本書,作者簡潔清新的行文剛好是我喜歡的。插圖和文本也很撘配。書中明信片剛好可以做書簽。
獻給因為孤單吃很多飯的你,獻給因為厭倦睡很多覺的你,獻給因為悲傷哭得很多的你,把陷入困境的心當作飯一樣咀嚼,反正人生都是要由你自己來消化。
雖然沒去過外國的市集,但是我們小鎮上每周都會有一次集會,好久沒回小鎮了,想回家了!!!
市集里賣的有些東西是老物,但每次探尋你都會覺得很新鮮!
下次去泰國可以去一下作者說的市集~感覺還不錯的樣子!
和市集打交道是種怎樣的體驗呢?迫不及待想看書了~~
能把這么多市集寫成一本書,不庸俗不累贅而且還引人入勝,好厲害!
少年、老人、職業女性......每一個在自己市集扮演的角色,都有充滿情感的故事,別對陌生人冷漠,說不定他們都是天使扮演的。
生活在別處,世界上總有人過著你想過的生活。在書里可以看到你想要的生活,可以見識不一樣的世界,可以通過書中的種種感受生活在別處的快樂。
自己什么時候能出趟國感受一下異國的市集呢?23333333
學校畢業時擺地攤應該是我經歷過最有趣的市集了,開水瓶五塊錢一個,電風扇八塊錢,教科書和被子也論斤稱,宿管阿姨食堂大媽保潔阿姨都跟過年似的,拿一個超大的蛇皮袋,買買買。還有賣衣服的,賣小首飾的,學霸賣有筆記的考研資料,學渣買全新的英語單詞。整個學校最熱鬧的一次市集。臨近畢業,雖然各自奔天涯,但青春永不散場。
最有趣的市集無非是小時候在外婆家,外婆會拉起我的小手從市場鬧區這一頭,穿越人潮擁擠的街頭走到另一頭,給我買我喜歡的所有,吃的玩的用的。
居然不謀而合,每次到一座城市也會去逛當地市場,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去大理,當地的居民從家里把各具特色的吃食、工藝品拿到市集吆喝,大飽眼福了。
寫的市集令人向往,有一種雜亂又有序的美,呆上一天,吃著咸咸甜甜的美食,看看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是非常奇妙又難忘的經歷,8月我即將去清邁啦,這本書可以作為參考吧
封面設計很用心,但實用體驗太差(拿到書就知道是什么感覺了),內容非常豐富,全彩印刷,但拿到的書感覺像是退回的舊書重新包裝,在塑封完好的情況下,封面有明顯劃痕磨損,但熱愛文字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一直覺得閱讀的最大意義是可以在書中體驗各種各樣的人生,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作者做了我想做卻一直沒有做的事,是因為在其中感受了我想要的生活。其中的情感和風景讓我下定決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認真過自己的人生。
一覺自然醒,沐浴著陽光享受咖啡的悠閑,踩著拖鞋在白墻藍天之下到傳統市集溜達一圈;午飯過后和三五好友品嘗咖啡的香醇,靜靜看著夕陽漫天;夜幕降臨,啤酒與派對的狂熱,愛人與散步的閑散。這樣的生活誰不向往呢?至少我已經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