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系列短篇集新作。與《百鬼夜行——陰》的內容構成一致,全書收錄了十篇陰郁壓抑,又獨具魅力的妖怪故事,既有恐怖的“大首”,又有凄美的“青鷺火”;既有邪惡的“鬼童”,又有詭異的“蛇帶”。講述了被妖怪吞噬了心靈的凡人,如何漸漸模糊了幻象與現實的邊界。全書以獨特的敘述節奏營造出一種虛虛實實、亦真亦幻的氛圍。
簡體中文版首次收錄十幅京極夏彥親筆百鬼圖。
十夜怪談,真相層層揭開。被妖怪吞噬了心靈的凡人,漸漸模糊了幻象與現實的邊界。
青行燈、大首、屏風窺、鬼童、青鷺火、雨女……“勿于昏夜談鬼事,談鬼事,則怪至。”
著名插畫師五寶手繪封面圖,詮釋京極夏彥的妖怪之美。
京極夏彥——
別人難以模仿、難以企及的作品,對他來說只是興趣。
1963年3月26日出生于北海道小樽。
1994年:在工作之余寫下處女作《姑獲鳥之夏》,為推理文壇帶來極大的沖擊。
1996年:出版百鬼夜行系列之二《魍魎之匣》,就拿下第四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之后陸續推出《狂骨之夢》《鐵鼠之檻》等十余部系列作品。
1997年:時代小說《嗤笑伊右衛門》獲第二十五屆泉鏡花文學獎。
2003年:時代小說《偷窺者小平次》獲第十六屆山本周五郎獎;怪奇時代小說《后巷說百物語》獲及時百三十屆直木獎。
2011年:怪奇時代小說《西巷說百物語》獲第二十四屆柴田煉三郎獎。 京極夏彥——
別人難以模仿、難以企及的作品,對他來說只是興趣。
1963年3月26日出生于北海道小樽。
1994年:在工作之余寫下處女作《姑獲鳥之夏》,為推理文壇帶來極大的沖擊。
1996年:出版百鬼夜行系列之二《魍魎之匣》,就拿下第四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之后陸續推出《狂骨之夢》《鐵鼠之檻》等十余部系列作品。
1997年:時代小說《嗤笑伊右衛門》獲第二十五屆泉鏡花文學獎。
2003年:時代小說《偷窺者小平次》獲第十六屆山本周五郎獎;怪奇時代小說《后巷說百物語》獲及時百三十屆直木獎。
2011年:怪奇時代小說《西巷說百物語》獲第二十四屆柴田煉三郎獎。
百鬼夜行系列小說人物設定鮮明,布局精彩,架構繁復,舉重若輕的書寫具有壓倒性魅力,書籍甫出版便風靡大眾,讀者群遍及各年齡層與行業。該系列從1994年延續至今,已成為里程碑式的經典。
總導讀
第拾壹夜 青行燈
第拾貳夜 大 首
第拾叁夜 屏風窺
第拾肆夜 鬼 童
第拾伍夜 青鷺火
第拾陸夜 墓 火
第拾柒夜 青女房
第拾捌夜 雨 女
第拾玖夜 蛇 帶
第 廿 夜 目 競
百鬼圖
第拾壹 夜 青行燈
青行燈——
燈將滅時還復明
殘燈無焰影憧憧
謂時有青行燈者現
古來行百物語之人
皆以青紙糊行燈也,因以名之
勿于昏夜談鬼事
談鬼事,則怪至
——今昔百鬼拾遺/中之卷 霧
鳥山石燕(安永十年)
1
我,有手足。
—我這么感覺。
“感覺”這種說法似乎很曖昧,但我只能這么說。
因為,我不知道究竟有沒有。
不,不會不知道。我沒有兄弟,也沒有姐妹;也不是曾有過而手足逝世了,沒有存在過的痕跡。在戶籍上,我是獨子。
但不知為何,我就是覺得有。
以前,我常在無意識中去確認我戶籍上的名字旁邊是否還有別的名字。需要謄本、抄本的機會不少,因此每回我都會確認。
不管查看多少次,文件上我父母底下的孩子就只有我一個。
其余全是空欄。沒有任何除籍或抹消的痕跡,亦無任何但書,干干凈凈。即使是謄本,亦等同于公家文件,因此不可能草率記載,更不可能每一次看,內容都不相同,但……
我就是忍不住要確認。
我不是懷疑戶籍,也不是懷疑自己的眼睛,也絕非在看的時候強烈質疑上頭怎么可能什么都沒有。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上頭不會有東西,卻仍半出于習慣地逐欄檢視,如此罷了。因為我早就知道結果,縱然確定了真的沒有,也不特別感到失望。
只是心里會萌生些許怪異感。
我沒有兄弟姐妹。盡管沒有,每回看戶籍,都會感覺到一絲捍格。只是這樣而已。
那小小的疙瘩,正是我之所以說“我感覺”的由來。這是微小的謬誤。或許是誤會、一廂情愿、妄想這一類。
應該就是吧。
結婚時我遷出戶籍,成了戶主。父母也已入鬼錄,我意識到那疙瘩的機會也少了,它在我心中徐徐萎縮了。
不過盡管萎縮,卻沒消失。介意的頻率少了,但任憑馬齒徒增,它就是沒有徹底消失。
然后過了壯年、不惑,那長年盤踞在我心胸的小疙瘩,化成一股模糊的不安。
有手足,沒有手足——這件事已變得無關緊要。不,別說無關緊要了,我根本就沒有手足,這是不可動搖的事實。
那么,為何我會這么感覺?
盡管理智明白,我心中一隅卻似乎從未接受過這個事實。雖然疙瘩變小了,但依舊存在我心中。換句話說,我內心某處拒絕接受我沒有手足的現實。
這是為什么?
如果是我誤會了,那么我誤會了什么?
如果是一廂情愿,又怎么會萌生如此一廂情愿的念頭?
若是妄想……
那是怎樣的妄想?
我開始介意起這些問題。
難道是我的精神出了毛病嗎?如果不是,會不會是我忘了什么—而且是重大的什么?我是不是一直都忘了它?
這么一想,我不安起來。
然而,那種愚不可及、微不足道的不安,終究成了注定要埋沒在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實際上非處理不可的事務日復一日,多如牛毛,若不解決這些,就無法過活。記賬、打電話、會客——不,比起這些,穿鞋、吃飯、睡覺、起床這些理所當然之事才是最重要的;曖昧不明的念頭,其優先級極低。
我不是十幾二十歲的孩子了。
我已經夠老了。
所以沒空為那種問題勞心費神。我日復一日被驅策著,對不安視若無睹地過日子。光是度日,就已如此窘迫了……
有過一場騷亂。
是一場大騷動。
有人過世,而且是社會上的殺人兇案。我以幾乎是那起事件當事人的身份過了幾天。說是當事人,我也只是剛好撞見命案現場,因此或許該說是相關人員比較正確。也可能曾經是可疑嫌犯。我遭到拘留,接受沒完沒了的偵訊。
這起事件似乎震驚社會,但沒多久案子就破了。破了是破了,但就連作為相關人員的我,仍不確定事件究竟是怎么解決的。警方是判斷那不是殺人命案了嗎?不過無論結果如何、時間有多長,那無疑仍是一場大騷動;而這場騷動,也確實給我的生活帶來了重大影響。
事件本身無所謂。它已經確實解決了,沒關系了。我的工作與那起事件的中心人物有關,我目前仍從事那份工作。由于發生命案,我的業務量增加到平時的幾十倍之多。但幸而這份工作并沒有出貨期限之類,因此24小時的工作量并未大幅增加,但非處理不可的事務變得極為龐雜。
我的工作是管理某位人士的資產,并適當地加以運用。話雖如此,我并非單純受雇于富豪人家的監事人員。
我說的某位人士,是一名前伯爵,也就是舊華族。現在他的戶籍中只有他一個人,因此他的資產指的便是他的家——舊華族家的資產。
我是某個團體的干部,這個團體是該舊華族家的分家聯名設立的,以防止舊華族家擁有的一切財產散盡。
這個團體叫作由良奉贊會。
沒錯……
令社會喧騰一時、被詛咒的伯爵家—由良家,管理它的財產,便是我的工作。
公卿華族大半是貧困的。據說除了掌握國家中樞要職的一小部分人士以外,幾乎都為生計而苦。有家產的人坐吃山空,或是創業然后敗光。這些人一輩子沒有勞動過,因此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歷史和聲譽沒辦法填飽肚子。說到沒有勞動經驗,諸侯華族也是一樣的,但諸侯至少還有土地,似乎比公卿華族好過一些。
但由良家的情況有些特殊。
由良家的分家親戚創業全都成功。
明治中期以后,身為儒學家的由良本家上上代公篤伯爵向眾親戚商借了大筆金錢,在交通非常不便的荒郊僻野,興建了一棟極其豪奢的宅第。至于由良公篤究竟是出于怎樣的想法興建這樣一棟豪宅,無人知曉。
這塊土地埋藏了由良家祖先遺留的財寶—這種玩笑般的流言蜚語似乎被煞有介事地傳播著,但不必說,全是空穴來風。
沒有那種財寶—應該。
由良家只留下了天文數字般的債務,以及本家與分家之間難以填補的鴻溝。
然而那些原本應該不可能償還得了的債款,竟奇跡般很快就全數還清了。
據說這全要歸功于上代當家行房伯爵——他從事博物學家這種與賺錢沾不上邊的職業——娶了暴發戶的千金。話雖如此,也不是請妻子的娘家幫忙還債。據說是成親之后,妻子的家人親戚陸續死絕,那龐大的資產與權利就這么全數落入由良家的口袋。
從當時的賬冊來看,動產不動產合計起來,數字相當驚人。許多公司與店鋪都成了由良家名下的資產。
要讓這些財產就這樣被扔進水溝里嗎?——分家眾親戚打起算盤來。
若是以一般的見識來看,那是一輩子揮霍不盡的金額,但由良家的情況不同。儒學也好,博物學也罷,由良家的當家都把錢花在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方。管他是做學問還是消遣,在旁人看來都一樣,全是浪費吧。由良家代代缺乏社會性,因此實在不可能好好經營公司行號。縱然能停止浪費,資產也絕不可能增加。
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不僅如此……若是由良家再度沒落,蒙受困擾的將是眾分家。分家不能只是坐視狀況惡化。因此眾人商議之后,決定以和由良家沒有直系血緣關系的相關人士為中心,設立一個代為管理運用資產的組織——由良奉贊會。據說這就是它的來歷。
這全是戰前的事了,當然我也只是聽說。如今回想,我也覺得這件事頗為蹊蹺。在華族制度已經廢除、爵位也早已失去威望的現代,這難免給人一種時代錯亂之感。
然而,時間的流速并非每個地方都相等。由良家的時間停止了。一開始我也頗感困惑。
我是個平民,與華族原本沒有任何瓜葛。我也并不富裕,是半工半讀的窮學生。畢業后我進入一家叫有德商事的貿易公司謀事,除了被征兵的那段時期,前后總共任職十年。
戰前,我被分配到的工作只比清潔工像樣一些;但復員回來后,便被交派會計工作,我努力盡職。
我除了工作以外,別無興趣和優點,因此宛如拼命三郎般鎮日苦干,就只知道工作。
結果我似乎因此受到會長的青睞……
有德商事的會長—創始人由良胤篤,是由良家上上代公篤伯爵的幺弟,也是由良分家會的及時號人物。我受到胤篤先生推舉,以從有德商事借調的形式,成為由良奉贊會的理事。
然后我認識到有些地方的時間流速是不同的。
24小時是24小時,一年是一年——但他們的百年不及我們的一日,我有這種感覺。
附帶一提,胤篤先生是在幼時—由良家受封爵位以前,就被送去分家當養子,因此他并非舊伯爵家的人。被送出去當養子的階段,他就失去華族的資格了。
不知是否因為這個緣故,胤篤先生似乎與我生活在相同的時間里。說得好聽,他直腸直肚,熱心做生意;說得難聽,就是個貪婪的俗人吧。
然而我之前不清楚由良家與親屬之間復雜的內情,因此單純地以為胤篤先生也是舊伯爵家的成員之一,一開始是以胤篤先生為基準去看待那些人的。坦白說,我想得很簡單,認為即便是公卿、華族、伯爵之流,也都是胤篤先生那副德行。
然而,由良本家碩果僅存的成員—當家前伯爵,不是那樣的人。簡而言之,他不是一個過日子的人。
我真的為他感到擔憂,將大筆金錢托付給他這樣的人,確實是個問題。
我在與世俗隔絕的前伯爵,以及宛如世俗化身的會長之間取得平衡,跌跌撞撞地努力執行職務。只管錢的話,沒有華族和平民之分,這是值得慶幸的事。但習慣真是可怕,幾年過去,我便熟悉那種怪異的感覺了。
然后事件發生了。
平衡轟然瓦解。
同《百鬼夜行——陰》一樣,十個妖怪故事,主角皆被蠱惑一步一步墜入深淵,蠱惑他們的到底是妖怪還是人心,不得而知。對于熱愛“京極堂系列”的人來說,這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短篇集。并且,京極還未出版的《鵼の碑》故事人物也會在本書中露臉,看京極筆下的人物游走于文本間,趣味十足。另外,讀完這本短篇集,我按耐不住想去重讀京極以往著作中榎木津出場的段落,因為京極終于在這本短篇集中透露了解謎之偵探的絲絲線索。
——日本讀者
全書圍繞“人的內心是如何一步一步崩壞、走向毀滅”這一主題。如果對人物的出身、生活環境等做出各種各樣的設定,便可以寫出無數個故事。但我總感覺即便故事千變萬化,但他們的本質——那些接近核心的部分——是大同小異的。也許正因如此,不太熟悉“京極堂系列”的讀者,可能會覺得這本書的十個故事感覺相似,一遍又一遍重復敘述某些至為重要的東西(像是“這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事”這句話,在書中幾度出現)。也可以說,這本短篇集把“京極堂系列”下的核心理論都提煉了出來。
——日本讀者
百鬼夜行”系列到目前為止的收官之作~~囤著慢慢看~~
因為玩陰陽師買的書,好像還有一本陰,但是沒有貨了
唔...看了個開頭 有點兒意思 哈哈哈哈 在豆瓣上被外貌種草了 最近很迷這種畫風哼唧
不知不覺,京極的百鬼夜行系列居然也要收齊了,這本封面比陰強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趁雙十一打折買的,在當當上的第一單,很喜歡,以后會經常來的。
書很精美,封面的紙質雖然不太喜歡,但封面很好看!有些字體顏色偏深外,總體而言,很滿意,五星好評~
不錯噢,一本都包郵還包裝的很好,包裝的保護性很好
書不錯,只是為什么這是15號?不應該是14號作品嗎
是正版,還沒有打開讀、期待熟悉的人人物能登場~
很好的書,喜歡怪誕小說很久了,雖然這個差不多是推理小說了,情節依舊引人入勝!
比起將推理涵蓋在故事里,京極夏彥的作品更多地是講故事隱藏在推理中。
印刷非常精美,日本的鬼怪故事看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的。
讀到一半了才知道這本書的內容是另一本書的人物交代
老夏同志,你的鵼之碑的大坑到底什么時候填。堂島和京極堂的基情什么時候才來
還差陰沒買到,很厚實的一本;可惜還是有點看不懂,剛開始接觸大師的書!
超好的書,當當正版,信任和支付當當!一直在這里購物,無比舒心!非常喜歡京極的書,基本收全了。
對百鬼比較感興趣 所以就特意找了一下 同學給推薦了京極夏彥 覺得非常有意思 但是又看不要懂
還沒看內容。紙張是偏黃的,有種做舊的感覺。書比正常的小一圈,拿在手里挺可愛的。
感覺翻譯的內容有點問題,拿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吧,就是標點符號的使用都有點問題,以上僅為個人愚見。
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起初在書店偶然看見,看了一點,覺得很好,就在網上加入了購物車,買了下來。很好 很好 很好啊!
買的太多還沒看完,不過作為京極夏彥的粉絲必須給五星好評!
京極夏彥的書一直有一種細水長流卻十分鋒利的感覺。
百鬼夜行,日本版的山海經。滿分的神話故事,就是陰太難買了,總是缺貨
太喜歡京極夏彥的作品了。之前看過《陰》了,那時候當床頭書看,看完睡,還做噩夢,哈哈,不過還是欲罷不能啊,簡直了。
京極夏彥是日本新本格推理小說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非常有特色,假借妖怪之名寫的確是人心中的邪惡,將推理小說與日本妖怪文化相結合,確實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寫作手法,引人入勝,非常不錯
百鬼夜行系列的書都不錯,但可以說從妖怪到情節《百鬼夜行.陽》稍遜于《百鬼夜行.陰》有些情節剛剛陷入思考就戛然而止了,情節方面遞進的有些突兀,覺得《大首》這篇故事挺有趣,代入感強,會陷入是選擇欲望還是忠于內心的矛盾。